烏桓之戰定北方

羅貫中在其所著的《三國演義》中,以濃重的筆墨,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作了詳盡的描述。描述的焦點,就是以少勝多。

說到以少勝多,其實尚有一場戰役,值得大書特書。但奇怪的是,羅貫中卻對這場關乎曹操生死成敗的戰役,僅以數筆帶過:曹操遠征烏桓,戰於柳城,烏桓敗績,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柳城降者達二十餘萬口。

羅貫中介紹這場戰役惜字如金,可以理解,因爲如果將三國時期的每場戰役都予詳述的話,也許《三國演義》一書厚度,十倍於現在所見的版本還不夠。尤爲可怕的是,這種記流水帳般的寫作方式,還能吸引讀者嗎?

但這場史稱"烏桓之戰"戰役的重要性,實在有必要讓愛好三國曆史的朋友曉知,基於這個原因,今天我將這一戰役前後的時間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等作一敘述,以饗讀者。

公元204年,曹操攻下袁紹老巢鄴城,承接袁紹遺權的三子袁尚偕其二哥袁熙,帶着殘兵敗將投奔時下河北東部、遼寧一帶的烏桓,以圖東山再起。

"烏桓"兩字,其實是句蒙語,類似漢語中的"長子",但這個"長子",又非漢族中對第一個兒子的簡稱。史載,烏桓族曾經是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後與弱小民族通婚,漸成"東胡"部落。因此"烏桓"在民族相雜的社會中,帶有強大的意思。

不過“烏桓“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這便是烏桓這個部落,因爲居住在烏桓山一帶,因地成名。烏桓山也就是時下內蒙古赤峰的赤山。當年烏桓人的生活很有特點,比如某人死後,要燒掉其所有的衣物,還要殺一隻狗同葬,寓意"使護死者神靈歸乎赤山"。

對於投奔烏桓的袁尚、袁熙,當時曹營中有不少人認爲:"兩袁已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但曹操的謀士郭嘉,卻對兩袁的存在,表示擔憂。郭嘉認爲,袁紹在世時,仗着軍事、經濟實力雄厚,與烏桓族的上層,建立了友誼,民間往來也是相對融洽,因此爲兩袁預備了休養生息的土壤,天長日久,極有可能坐大。而一旦坐大,兩袁就會揮兵南下,再戰曹操。因此上策就是在其羽翼尚未修復之時,解決後患。

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爲了方便運輸糧食、箭矢之類的大量軍需,公元206年初,曹操在時下天津市南北方向,開始動工挖鑿兩條溝渠。蒞年夏,兩渠成。曹操即率大軍東攻烏桓。遺憾的是,這年夏季多雨,雨水導致道路阻塞,加上烏桓軍隊扼守要道,曹軍行進速度極慢。好在當地有個名叫田疇的名士,給曹操出了一個抄走偏僻小道、以攻烏桓不備的主意,曹操納之。爲麻痹烏桓,曹軍到處散佈雨大路濘、暫予撤軍、改爲秋冬再攻之類的消息。烏桓方信以爲真,戒備因此鬆弛。

曹操挑選精粹,組成輕騎突襲部隊,在嚮導田疇的引領下,疾行於崇山峻嶺中,而曹軍重兵則在數百里之外,隱蔽跟進。

曹軍突現烏桓腹地白狼山。烏桓方經過短暫驚詫,迅速集結軍隊,數量幾倍於曹軍。面對黑壓壓望不到頭的烏桓軍隊,疲憊的曹軍將士,恐懼中希望等待後續部隊到後,形成合力,再予決戰。曹操因此猶豫不決。

就在這時,張遼站了出來,他力排衆議,極力勸說曹操,必須趁着烏桓軍隊陣勢尚末整齊之際,即予衝擊。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立馬採納。《魏史》載:"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翻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曹操鼓勵了這一做法,並將自己所持之麾,授予張遼。"

所謂"麾",類似時下戰旗。《淮南子主術訓》中有"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一語。"持麾"的作用關鍵在於"指",即指向哪裡,就衝哪裡。《魏武軍令》說得更是具體:"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也就是說,曹操將"麾"交於張遼,等於將自己的指揮權交給了張遼。

張遼原爲呂布屬下,呂布敗後,轉爲曹操部將。受到曹操如此信任,張遼感動非凡,抱着"士爲知己者死"的報答之情,帶着曹軍衝向敵陣。

烏桓首領蹋頓以爲,眼前這點曹軍人馬,絕對不敢與己出戰,因此神態自若地與袁尚、袁熙等有說有笑。主帥如此輕鬆,烏桓將士自然散漫,及至發現曹軍那麼點人,似蛟龍出海般、猛虎下山般、厲鬼索魂般奔來,先是傻呆,接着驚慌,繼而是亂,一亂則百亂,百亂致千亂,千亂就不可收拾了。而曹軍則勇氣倍增,到處可見以一逐十、甚至以一逐百的曹軍將士在拼命廝殺!

這一戰,不僅迅速衝潰了烏桓整個軍陣,而且非常幸運地率先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首領被斬,烏桓軍羣龍無首,鬥志盡失,之後涉降者多達20萬之衆。袁尚、袁熙弟兄倆,則又重複當年敗走鄴城的做法,帶着幾千親兵,投奔遼東的公孫康去了。

烏桓之戰,不僅成就了張遼的威名,而且爲曹操之後實施的"南攻西征"戰路,解除了後顧之憂。不過,由於長途奔襲、舟車勞頓,曹操所器重的謀士郭嘉,死於歸途中。而袁尚、袁熙,則被懼曹的公孫康斬了,割下首級獻於曹操。

通過烏桓戰役,曹操獲得了幽州、幷州各郡等地盤,同時得到了烏桓一萬餘名騎兵,軍事實力大增。但奇怪的是,作爲一個獨立的民族,烏桓族竟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

有歷史學家認爲,烏桓族的消亡,可能與曹操的高壓政策有關。烏桓戰敗後,一部分遺民生活在原處,逐浙被漢族同化,時下的郝、劉、張、王、魯等姓氏者,多有烏桓血統;另一部分隨着鮮卑的強大,而與鮮卑融合,最終隨着鮮卑的漢化而漢化。

一場戰役,竟然湮沒一個民族,足見此戰的殘酷性。難道羅貫中輕描此場戰役的目的,是在迴避這點嗎?

南轅北轍父與子料敵如神看滿寵瘦死駱駝比馬壯豔服隱藏羞恥情晚節不保名遭辱謀士成堆牌難打文忠武勇追關公聰明反被聰明誤曹操和他兒子們沉默無聲一良將知足不辱敘程昱人見人擁拜于吉良將陸抗總堪傷屈指可數一良將子不繫父見董允剛直灑脫是蘇則嗜血之魔公孫度牢騷滿腹必斷腸再續衛瓘敗與煌三國鼎立論首功拖延病症害死人吼罵亦可致人死文廟武廟都有他重情厚誼擅外交奇謀迭出看荀攸功過難分話步騭人生贏家歸呂岱人品優劣敗中覓家教事關成與敗曹昂一死百事改蜀漢擇降何其慘文臣武用屬衛瓘孫策脈系無從覓劣質謀士釀禍端守城悍將數郝昭紅花尚需綠葉襯大儒大義獨盧植蜀漢精銳壯聲勢無中生有話周倉劉備之死該怪誰曹操家事亦傷心名臣宿將俠朱儁東吳馬忠終窩囊曹子建獨佔八斗玩火自焚蘊因果界橋之戰顯麴義文忠武勇追關公三國鼎立論首功人生如戲嬉人生外粗內細慈蘊悍叔侄相剋有隱情奇謀迭出看荀攸蜀漢馬忠多輝煌許允醜妻有憂喜睜眼閉目盲錢財玩火自焚蘊因果皇親國戚照吳懿心比天高命如紙不講做意在中意妙手回春亦有憾心比天高命如紙性情中人不貪生冢虎韜略隱爲首老當益壯代名詞閃爍星中有羊祜有仇不報夏侯霸曹操和他兒子們德不配位害社會皇親國戚照吳懿哭笑不得手段妙蔡邕一生令人噓收也白收坑楊松豬般隊友最可怕英雄難過美人關清濁太明害張溫不爲瓦全頌曹髦誇誇奇談能揚名語不驚人死不休文人相輕禍害深七歲看老話曹操順我者昌需約定黃忠龐德試比高柿子要揀軟的捏外斂內放是陳祗許允醜妻有憂喜不爲瓦全頌曹髦善良暴戾陰陽面蜀漢擇降何其慘謀士成堆牌難打鞠躬盡瘁看張嶷牢騷滿腹必斷腸重學輕權道嚴畯仕途沉浮似狼狗自古英雄出少年情到用時方知絕學高情摯追邴原吼罵亦可致人死附馬朱據有點冤狹路相逢勇者勝張讓乃是朕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