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B

在司馬炎確定的西晉滅吳的領導層裡,賈充是總指揮,楊濟是副總指揮,琅邪王司馬伷、安東將軍王渾、建威將軍王蓉、平南將軍胡奮、鎮南大將軍杜預、龍驤將軍王濬,分別從東到西,分六路大軍進攻東吳,這份名單精確的反映了司馬炎想怎麼樣改造西晉朝局,他們在滅吳前後的表現際遇,也精確的反映了在西晉朝廷裡,各種勢力的大小高低。

在這次滅吳的領導層裡,上升速度最明顯的楊濟了。作爲楊家黨三巨頭裡唯一一位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他被任命爲滅吳的副總指揮,可是他這個時候的官階,還只是三品的冠軍將軍,而且就連這個三品將軍,還是代理的,以這種地位,卻能輔佐一品太尉賈充,統率官品比他高的杜預、王渾,司馬炎極力力挺楊家黨的意圖,已經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而司馬炎最寵愛的胡貴妃的老爸胡奮,也擔當了統領一路大軍的重任,這就更加充分的表明司馬炎想要擡高外戚勢力的意圖。

但在努力提拔外戚勢力的同時,司馬炎也不能把皇族、賈家黨和其他士族一腳踢開,他必須讓這些既得利益者明白,伐吳對於他們來說是絕對有利可圖的,這是一項對他們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只有他們和司馬炎一起用勁兒滅吳,滅吳戰爭才能勝利。

司馬伷是皇族元老,是司馬炎的叔叔,他雖然一直鎮守地方,可是並沒有真正打過什麼可圈可點的戰役,在這次這次滅吳戰爭中,他雖然也是帶領幾萬大軍的一路統率,但是並沒有遇到什麼強敵,建業附近的主力,都是王渾消滅的,可是在連敵國皇帝孫皓,也知道把玉璽送給他來表示自己真心歸降,連孫皓都明白,司馬伷的身份,更像是個監軍,而不是個戰將。而在朝廷裡聲望僅次於司馬炎的司馬攸,從頭至尾都沒有參與到滅吳戰爭中來,因爲司馬炎是絕對不會讓他分享滅吳榮光的。

賈家黨的老大賈充,本來是最堅決的反戰派,可是卻被司馬炎強行任命爲伐吳戰爭名義上的總指揮,綁在了伐吳的戰車上,硬逼着他和自己合作;另一個巨頭荀勖也在滅吳中擔當了皇帝秘書的角色;第三個巨頭馮紞,從來都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也在滅吳前夕被閃電任命爲汝南太守(河南息縣),在長江中游跟着王濬進入建業,一起沾了個頭功的光;而當初最積極的主戰派杜預,反而在最消極的反戰派賈充的領導下當了西路軍總司令,另一個唯一的水軍主力、但是出身平常的王濬,卻始終在杜預、王渾的領導之下,作爲一個二級軍團,始終不能得到獨立自主作戰的權力。

在這些人裡,身份最特殊的就是王渾了,他是個典型的有文化、有風度的高門士族子弟,但又常年鎮守中原、淮河,是個典型的戰將,他的兒子王濟又是司馬炎的姐夫,他兼有士族、戰將、外戚的三重身份,能文能武、能內能外,在西晉朝廷裡,除了賈充,恐怕再也找不出比他勢力還大的大臣了。但是,王渾在殲滅東吳帝國建業方面主力之後,在東吳帝國首都已經幾乎成爲一座空城的時候,卻仍然遲疑不肯渡江,他不渡江,不是等待東吳帝國自己來投降,也不是等待司馬炎的下步計劃,是因爲即使在這個時候,賈充、荀勖以及衆多的大臣仍然對繼續伐吳表示堅決而明確的反對,王渾害怕萬一失敗,半世英明毀於一旦,害怕被反戰派們找到打擊報復的藉口,害怕司馬炎因爲這些聲勢浩大的反戰派再次變卦,害怕自己一旦攻克了建業,滅掉了吳國,非但不是首功一件,卻要爲了他司馬炎的雄心,得罪了以賈充爲首的、人數衆多的反戰派,給自己樹敵。

杜預是司馬炎的姑父,是皇親國戚,他當然知道王渾知道的這些內情,所以當他正在安撫荊州(湖北湖南)的時候,一聽到賈家黨又散佈停止伐吳的言論,嚇出一身冷汗,立刻派出使者去勸司馬炎不要聽從,就是怕在反戰、厭戰、畏戰情緒瀰漫朝野的情況下,司馬炎耳朵一軟,伐吳功敗垂成。但是,由於王濬的當機立斷,杜預的使者還沒有趕到洛陽,東吳的孫皓已經向王濬投降。賈充知道以後,又害怕又羞愧,就去向司馬炎賠罪,可是司馬炎這個時候功業已成,爲了表示自己的大度,他以勝利者的身份,在皇宮大殿裡,非常厚道的接見了賈充,保留了他的儀仗、威嚴,但是免去了他可以處罰大臣的假黃鉞(月)待遇,同時免去了他的屬官,讓他成爲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

東吳滅亡之後,司馬炎大封有功將領,然而這些賞賜,卻因爲顧及士族集團的既得利益,搞得非常不公平,甚至是非顛倒、賞罰不明:

賈家黨人本來是堅決的反戰派,反而得到了極爲豐厚的獎賞:只是個掛名總指揮的賈充,在已經是公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八千戶人家的稅收,他的弟弟賈混、侄孫子賈衆都增加了封邑,他的另一個侄孫子賈暢被封爲新城亭侯,還有一個侄孫子賈蓋被封爲安陽亭侯,可以說是沒有尺寸之功,卻是一門榮光;從頭至尾根本沒有參加伐吳戰爭的荀勖,硬是撈到了一個上傳下達有功的名聲,他的一個兒子也被司馬炎封了個亭侯(三等侯爵),還有一個孫子荀顯也爲封爲潁陽亭侯;跟着王濬湊數兒的馮紞,也升任御史中丞(大監察長);滅吳態度一直搖擺不定、首鼠兩端的王渾,被封爲京陵公爵,他的弟弟王湛被封爲關內侯,三兒子王澄被封爲亭侯。

而真正在滅吳戰爭中發揮中堅作用的羊祜、杜預、張華、王濬,由於是堅定的滅吳支持者,他們得罪了大多數不支持滅吳的士族集團,結局也十分耐人尋味:羊祜一直以副總理的身份外鎮襄陽,到臨死才能回到中央,而且死不瞑目,沒能看到伐吳的那一天;三次上書請戰、攻克湖北湖南全境的杜預,只被封了個一級侯爵當陽縣侯,而且以後一直在湖北湖南挖水渠,最後死在回到洛陽的路上,也沒有回到中央;出身低微的張華雖然暫時被封爲一級侯爵廣武縣侯,不久就被荀勖、馮紞排擠出朝廷,外放到了遙遠的幽州(河北北部)。

出身平常卻取得滅吳第一功的王濬,結局是最慘的:他本人被王渾、周浚這些士族大臣告得焦頭爛額,險些成爲第二個冤死的鄧艾,最後也只能被封爲一級侯爵襄陽縣侯,成天喝酒泡妹妹,醉生夢死,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晉滅亡之後,偏安南方的東晉朝廷爲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把西晉很多功臣倖存的後代都封了爵位,而王濬有消滅東吳的大功,他的兩個孫子儘管有當時的權臣桓溫說情,卻始終沒人響應,始終不能得到任用,最後只能貧困終老、子孫都默默無聞。

滅吳戰爭的謎團,至此全部解開,整個波瀾壯闊的伐吳戰爭,被西晉王朝貪生怕死、固守利益、結黨營私的西晉士族集團、尤其是賈家黨人,搞得幾乎變了味道。羊祜、杜預、張華、王濬這些西晉王朝真正的中流砥柱的功勞,卻被士族集團殘酷的抹殺掉、奪過來,而司馬炎爲了維持朝廷大致和諧,明知杜預、王浚他們得到的封賞太少,也只能對這種情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歷史是公平的,後人在讀到滅吳的這段歷史當中,卻總是把羊祜這些人看做是伐吳戰爭的主角;至於司馬炎這個皇帝,幾乎都成了配角;而當時極力反戰、極力保護既得利益的賈家黨人,卻作爲一個王朝的污點,永遠的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一直到死,再也不能翻身。

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3、偉大的全才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3、王濬!前進!B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4、去留之爭A序言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4、高平陵政變A1 、短暫的蜜月時期2 、司馬炎的禪讓1、導火索——封王歸國B5、賈南風的政變B4、含恨而死D3 、西晉官職大展出A2、在亂世中崛起B1 、天命和正統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3、偉大的全才B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A4 、酒神劉伶6、因禍得福——和皇帝做親家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A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4、偉大的羊祜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A3、千年西北血淚史A1 、天命和正統3 、空有其名的國學宗師2 、以德服人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B5、西北守護神C3、賈家黨三巨頭B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B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1、嵇康之死C2、三國時代的結束A6、接過爸爸的旗幟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4、魔鬼皇后A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A3、偉大的全才B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3、偉大的全才B1、德才兼備的帥哥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A1、千年名門——弘農楊氏1 、僞善系統的崩潰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3、王濬!前進!B2 、最後的平民一品D2、司馬師的大屠殺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2 、醉酒的阮籍A5、賈南風的政變C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B2、艱難幸運高官路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B3、偉大的全才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 、最後的平民一品B5、西北守護神B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4、含恨而死D5、清談誤國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1、曹髦之死3、王濬!前進!B1、導火索——封王歸國C4、建功立業的封疆大3、永遠的遺憾B1、千年鮮卑人A4、去留之爭A2 、最後的平民一品B1、千年鮮卑人B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 、最後的平民一品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C4、去留之爭A2 、最後的平民一品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2 、最後的平民一品A1、千年鮮卑人B3、王濬!前進!A4、夫妻雙進鬼門關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2 、以德服人B6、楊家黨的興起B1、導火索——封王歸國B3、自掘墳墓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