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松花江畔的聚餐

臨走前陳技術員一家再次來到吉林市, 這個北國城市街道乾淨,沿街樓房窗戶的窗臺上、或平房小院裡都佈滿了鮮嫩的綠葉和美麗的盆花。

人們衣着光鮮, 常有女士下班時手拿金黃色的玉米麪壓的麪條, 因挺硬, 像曬乾的粉條, 女士多用手舉過肩頭, 搖着纖腰招搖過市,人戲稱:的確涼的褲子, 包米麪的肚子。

城東有“左青龍”, 城西有“右白虎”, 城南有“前朱雀”, 城北有“後玄武”。 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水, 孕育了古老的民族和文化, 松花江似玉帶, 松花湖若明珠,不愧爲塞外北國的一顆璀燦明珠。

老頭的幾位在本市工作的高中同學相約爲高原來客接風。在這高緯度地區, 北京時間早上 3點天就亮了,下午5 點已近黃昏。陳技術員兩口帶着孩子四點不到就來到松花江畔,

江水清澈見底,經陽光一照,波光粼粼,閃閃爍爍黃昏時分,夕陽西下,一輪紅日倒映在緩緩流淌的江水中,波光粼粼。

在松花江邊的約定地點, 三位同學已在等候, 看到陳技術員一家走近, 便一個個張開雙臂迎了上來, 挨個和她的夫君擁抱, 看到他單薄的身板, 一位拍拍他的胳臂說: “當年只要換一個清華的其他專業,就是鐵板釘釘的事, 何苦呢, 爲了你的原子夢跑那麼大老遠, 結果還分到那個鬼地方。”

“是我政治條件不好連累了他, 他本來是不會分到那裡去的。” 陳技術員趕緊插話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 她總是主動承擔責任。

“唉, 進去的時候想當這個家、那個家, 出來時就只想有個小康之家了。” 夫君的臉上扯出一絲苦笑。

一位機靈點的馬上換話題:“有個幸福之家最好, 一轉眼就是12年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唉, 別在這兒大發詩興了, 走, 走, 找個地方好好嘮嘮。”另一位說着帶頭往街對面走去。

這裡下午五點多天色已暗, 街上飯館多數打烊, 因爲是工作日, 同學們沒法早來,但其中有位是市醫院的大夫, 帶着一幫人走到路旁的一家正上門板的店面, 店小二收回門板,滿臉堆笑, 然後扭頭對裡面喊: “陸哥,市醫院的杜大夫來了。”

一位高個、魁梧的男人趕忙從裡面迎了出來說: “進去吧,各位,大晚上的咱別老站在這兒嘮個沒完。”

衆人進入店內, 一路說笑着向那鋪着鵝黃檯布, 擺滿晶瑩剔透餐具的大圓餐桌走去。陳技術員笑着說: “真不錯, 挺乾淨的。”

店主打趣說: “一般一般, 五星級小飯館。”

杜大夫以東道主的身份介紹: “這兒的菜夠得上五星級的了, 都是很有特色的, 你們,特別是劉明義,從高原來, 更要好好品嚐一下家鄉菜了。”

不一會兒, 一個夥計手提着一個鋁桶, 裡面裝滿冐着泡沫的啤酒, 另一隻手手指上套着幾個帶把的玻璃啤酒杯, 陸哥一隻托盤上有四樣涼菜:黃瓜條、花生米、油炸小魚和松花皮蛋, 放下東西, 他說: “哥幾個先喝着, 我再整上幾個菜,” 然後面向大夥說: “杜大夫是我家兒子的救命恩人, 平時想請都請不來, 今日來了大家就別客氣, 只是大廚下班了, 我親自上陣保管也差不了。”

杜大夫回贈店家一個微笑,說: “你客氣了,沒那麼邪乎, 小孩只是個感冒, 你要不提,我早忘了, 這麼晚了還麻煩你, 是剛纔這一片就你這店還沒關門, 至於吃, 隨便吃點什麼都行, 就想借你這一方寶地敘敘舊。”

“好,好,我這人好熱鬧, 你們慢慢嘮。” 陸哥說着將啤酒杯擺到各人面前,用舀子往杯中倒酒時, 杜大夫拿過舀子說: “我們自己來。”

“好,那我到後面看看。” 說完走進廚房, 從水箱裡撈出一條鯉魚放在案板上用刀背當頭敲了一下, 嘴裡唸叨道: “對不住啦哥們, 鬧着玩兒又下死手了。” 把魚乾迷糊後刮鱗開膛, 開花刀,下油鍋,不一會兒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鯉魚就上桌了,大家急切品嚐後直誇陸哥手藝不錯。

陸哥謙虛地笑笑說對大家口味就好,說完又到裡面忙去了

“那地方生活怎麼樣?” 幾位用憐憫的目光關切的問。

“除了氧氣少點,其他的我看也差不多, 我們來前黃瓜在古海3角一斤, 到西安5分一斤, 到吉林市又回到3角一斤。 肉食供應比西安還好, 城市小,從南京發一車皮帶魚, 好幾天都賣不完。” 陳技術員搶言道, 她受不了人家的那種憐憫和同情。

“那就好, 那就好。”一位接話,另一位還裝作若有其事地說: “那這實際上比吉林市還好, 那兒工資可高一截啊!”

“拉倒吧, 那兒的人都說寧往東走千里也不往西挪一步。”夫君也受不了老婆的那股阿Q勁。說着站起, 端着杯子道: “來, 我敬大家,12年了, 我們在爲理想奮鬥, 爲生活奔波, 都不容易, 你,”他指着杜大夫說: “兒科主任。” 然後又轉向一位戴眼鏡的方臉男士: “你,吉化的技術員, 你,” 他轉向那位穿西裝的文質彬彬之人: “XXX中學的教務主任, 都是事業有成啊!”

教務主任端起杯說: “歡迎劉明義同學, 慶賀我們老同學相會,” 幾隻杯碰在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

第二道菜, 盤中一個大肉團, 三隻剝好的核桃放在周圍,上面澆着醬汁,黃亮亮的。“這就是南方人吃的獅子頭,我稍加改進,名爲‘三人行,必有我師’”陸哥放下盤子說。

“咦——!不錯,很有創意。”教務主任首先發出讚美之聲。

第三盤是肚絲馬鈴薯, “這是用十幾種調料煨出的, ‘叫做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陸哥介紹着說:“取了諧音。”

“哇一—!”幾人一致讚歎。 吉化先生髮出了不同的聲響: “你這要是在前幾年會惹事的。”

“知道, 我也是看人下菜碟, 就是現在,有人想聽我還不說呢。”

第四盤菜是砂鍋燉蘑菇, 叫做: 國中不可一日無君。君 ,菌的諧音。

“唉一—!有點意思。”大家點頭。

“這道菜很簡單,就是蒸雞蛋, 蛋是有公還是無公自然是無法知道的, 所以就叫‘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第五盤菜上來時陸哥解釋道。

“噢——!”又是一陣圩聲。

“這道菜是熊掌和魚一起上鍋蒸, 熟後把熊掌揀出, 只上魚, 叫‘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那誰知道你這是和熊掌一起蒸的呢?” 吉化先生可以改叫找茬先生了。

“你嚐嚐, 那是光是魚的味道嗎?”

大夥嘗過,都在那兒咂吧嘴, 無人評說, 陳技術員開言:“倒不全是魚的味,” 她用質疑的口氣問: “真是熊掌?”

“在哪兒整那玩意兒去, 不過肯定是加了別的東西。” 店主道。

“商業秘密, 不問。”陳技術員自己給自己圓場。

“嘿——!你真能整詞兒。” 杜大夫讚歎道。

“這不爲賺錢養家餬口嘛, 另外也想吃出點文化來。” 陸哥忽然氣宇軒昂地說: “縱觀世界歷史, 一個民族的文化通過吃世代相傳地保存下來, 產生了民族凝聚力, 我們還獨此一家。 於是我們就感到了身爲炎黃子孫的自豪。 這也是我們民族數千年綿延不絕, 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重要原因。 辮子可以剪掉, 腳可以放開, 大褂也可以換成西服, 但飯不能不吃, 所以中國人到世界各地首選的職業就是開餐館。”

“說得好, ”幾個人帶頭鼓起掌來。

“看來你比我們這些所謂的文化人還有文化。” 陳技術員由衷地感嘆道。

第三十七章 苟愛琴的糾結第二十五章 戀愛的藝術第七十七章 .風光歸來第十八章 同屋的她第五十六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六章 冷門宴第五十七章 踏青賞蝶第六十八章 月牙疤第十九章 陳技術員第三十七章 苟愛琴的糾結第八十三章 紅顏禍水第二十七章 . 籃球場上第四十二章 . 老宋頭的彙報第二十章 難畫的聯絡圖第四十六章 陸茵第八十五章 松花江畔的聚餐第五十五章 昂貴的賠葬第八十五章 松花江畔的聚餐第五十一章 大成之死第三章 猜心第五章. 親歷黃河第五十八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九章 朦朧的愛第十四章 文昌德的鬱悶第六章 秘密第三十四章  婁慶雲的厄運第七十章 故事會第三十五章 文昌德的至理名言第八十三章 紅顏禍水第六章 秘密第五十一章 大成之死第六十七章 任書記見機行事第九章 沒有粉墨就登場:第四十章 關上的一扇門第三十三章 女兒本色第八十三章 紅顏禍水第四十六章 陸茵第二十四章.荀愛琴的惆悵第七十五章 .孽緣第八十二章 理想之光第四十七章 吶喊第十九章 陳技術員第五十三章 車禍第五十七章 踏青賞蝶第二十四章.荀愛琴的惆悵第六十五章 文昌德爲愛一博第二十八章 車間晨曲第二十章 難畫的聯絡圖第五十章 萬曉陽的“110”第八十章 .謎底第二十六章 佛祖爲媒第八十二章 理想之光第十一章 堂食邂逅第七十九章 搶房第五十二章 .最大的麥穗第二十八章 車間晨曲第七十八章 骨感的現實第七十六章 拜見老丈人第六十一章 父母的疑惑第五十六章 .心有靈犀第七十八章 骨感的現實第二十七章 . 籃球場上第十一章 堂食邂逅第四章 傻妹第十三章 車間大會第十一章 堂食邂逅第六十一章 父母的疑惑第七十七章 .風光歸來第二十九章 出格的徒弟第五十七章 踏青賞蝶第三十二章 宋軍耍橫第二十七章 . 籃球場上第七十六章 拜見老丈人第六十九章 “土”、“牛”之爭第八十二章 理想之光第二十七章 . 籃球場上第八十五章 松花江畔的聚餐第十三章 車間大會第六章 秘密第二十九章 出格的徒弟第七十八章 骨感的現實第八章 進廠前奏曲第三十四章  婁慶雲的厄運第四十四章 人言可畏第四十九章 悸動的心第七十九章 搶房第四十七章 吶喊第四十六章 陸茵第二十六章 佛祖爲媒第十九章 陳技術員第三章 猜心第二十章 難畫的聯絡圖第八章 進廠前奏曲第二十章 難畫的聯絡圖第四十三章 問出來的案件第四十六章 陸茵第六十六章 黑白無常第六十二章 三人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