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又省下上千億

第253章 又省下上千億

幾天之後,川崎集團的水谷隼作爲碳纖維聯合體的代表到達了華夏。

隨後,在極短的時間內,雙方便就引進事宜達成了協議。

當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還是華夏主動出讓的印度高鐵的訂單。

畢竟,在華夏退出之後,川崎重工擁有了更高的議價權,也可以免於惡意競爭的風險。

這其中獲得的潛在利益,要遠比“三億訂單”的利益高得多。

當天晚上,無論是華夏方面,還是島國方面,都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

只不過,在這歡樂氛圍下掩蓋的,一面是巨大的危機,另一面,卻是史無前例的機會.

西工大的辦公室裡,陳念滿意地看着手裡的合同副本,開口說道:

“陳教授,你們這次運作的真漂亮!”

“6條千噸級生產線,其中還有4條大絲束線,未來十年之內,我們的碳纖維材料都不用愁了。”

陳念這話並非沒有依據,在他的印象裡,華夏在上一世是知道2017年左右,才建成了第一條48k大絲束千噸級生產線,在那之前,大部分的高強度碳纖維材料都是依靠進口。

而現在,有了初始的“啓動母機”,後續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必將持續加速。

這可不是一個小市場。

不提快速發展的航空、高鐵事業,光是民用產品,涉及到碳纖維的就不勝枚舉。

汽車、自行車、建築、各類體育器材.包括釣魚佬最愛的碳纖維魚竿,其實都需要強大的產業支持。

在2006年以前,國內的碳纖維材料進口率達到80%以上,少的可憐的20%也幾乎全都是低端產品。

大量利潤流出海外,帶來的都是不必要的、純粹因爲“技術代差”而導致的損失

聽到陳唸的話,對面的陳果坦然地笑了笑,回答道:

“我們也沒想到會那麼順利,小日子確實是被印度的訂單衝昏頭腦了,搞的我們都有點猶豫,覺得印度那邊的項目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好.”

“不過,反正事情已經定下,就不用想那麼多了。”

“這次的引進不僅可以解決H-20項目的燃眉之急,在後續,還可以盤活整個產業。”

“初步估算,我們這次引進可以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在百億人民幣以上,省下的外匯就更多了。”

“以10年爲基礎,總共節省的金額應該會超千億。”

“這些錢,以後就可以投入到更有用的技術部門裡去了。”

陳念點了點頭,從陳果的話裡,他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

也許無論是在互聯網上、還是在民衆之間,甚至在某些上層決策者看來,搞一些大項目、搞一些決定性的裝備,纔是推動國家迅速發展的動力。

但實際上,有個老人說的那句話無比正確:

治大國如烹小鮮。

每一勺的調料、每一下翻炒,都有可能決定整道菜的滋味和火候。

錙銖必較、小心翼翼地去拿到那一分一毫的利益,並且將其積攢起來,才能真正地通過量變引發質變。

芯片項目是如此,移山項目也是如此,現在的碳纖維項目也是如此。

一步一步往前,不知不覺間,我們其實已經走得很遠了。

也許未來有一天再回頭看時,纔會發現此時眼前的尋常小事,其實都是壘成大廈的堅固磚石

想到這裡,陳念繼續開口問道:

“材料問題能解決的話,H-20打算什麼時候試飛?”

“唐總那邊預計是在明年3月初,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基本上也差不多吧,變循環發動機的‘南嶺’項目也進行到尾聲了,預計三個月內完成第一次測試。”

“不過,這臺發動機要上H-20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調試,這個時間差算起來剛剛好。”

說到這裡,陳果思索片刻,像是想起了什麼,繼續開口道:

“楊總想要把變循環發動機先用到J-20B上,現在金銀島的機場基本上已經完成建設了,未來肯定要在那邊部署各類戰鬥機。”

“如果能讓J-20B提前形成戰鬥力,我們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會輕鬆得多。”

“嗯我覺得也沒問題。”

陳念點頭回答道。

在上次事件平息之後,海外鄰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來搞事情了。

但有備無患,維持住基本的軍事存在,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而最好的軍事存在方式,就是軍艦和戰鬥機。

“不過說起來,米國那邊好像也把他們的環太平洋戰略暫停了啊?”

“之前不是還說要在南邊部署中程導彈嗎?現在沒消息了?”

“沒消息。”

陳果搖頭回答道。

“不只是中程導彈計劃——就是他們的導彈牆計劃,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已經被擱置,連島國那邊的THAAD部署,也已經被取消了。”

“而且,這兩個項目都不是他們主動撤出的,反而是當地官方拒絕的。”

“這種情況對我們很有利啊可以說,他們的影響力第一次出現了被動的下降。”

“看來,我們前期的幾次行動,確實是成功地打出去了。”

“按照這個趨勢,只要深藍16項目完成,01號航母一下水,整個第一、第二島鏈不說盡在掌握,至少也能勢均力敵了。”

“很不錯。”

陳念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一通覆盤下來,讓他有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整整三年過去了。

三年之前,整個國家還處在一片恐懼和焦慮的氛圍之中。

一個軍事實力與我們相差無幾的中東強國被吊起來打,每個人都在問,下一個會不會是我們?

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悄悄地消失無蹤了。

大家普遍在想的問題只有一個:

還需要多少年,我們才能真正與他們抗衡?

暫時,還沒有答案。

畢竟,現在的我們只是在努力的補上那些缺少的東西、堵上那些最緊急的漏洞。

想要走到引領者的位置,還需要時間。

但陳念相信,很快就會有的。

離開陳果的辦公室之後,陳念按照之前定好的計劃前往王建成的實驗室。

這時候,喬麥已經正式加入了他的團伙,開始幫他做外骨骼機電液一體化改造了。

自己過去,就是想看看他們的進展怎麼樣,需不需要什麼額外的幫助。

在路上,陳念打開系統,開始審視自己當前的源點情況。

由於此前京石段鐵路的“引流”宣傳,他的源點增長數量遠遠超過預期,到目前爲止,已經積累了24點源點,日均源點增長數量也達到了0.5的峰值。

不過,最近幾天,源點增長的數量顯著下降。

很顯然,是因爲“重型機械”這個分類的技術裂變潛力已經快要被榨乾了。

下一步,應該要讓李想他們那邊再去溝通,輸出更多的科普類節目,從而引發新的裂變。

做什麼好呢?

殲二十二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

或者,燃氣輪機?

總之讓他們去操心好了

幾分鐘的時間,陳念已經到了實驗室的門口,還沒走進敞開的大門,他就已經聽到了裡面王建成和喬麥的討論聲。

“.這個電機完全不行,反應速度太慢了,再加上液壓系統的延遲,操作會有嚴重的頓挫感。”

“這玩意兒真上身了,別說跑步了,連走都很難走起來。”

“延遲至少要控制在300毫秒以內吧,超過這個數字,敏捷性就沒辦法保證了”

說話的是王建成,他似乎對現階段的成果很不滿意。

“那沒辦法,現在的電機極限響應速度也要到500毫秒了,要達到你的標準,起碼要等下一代直流伺服電機出現才行。”

喬麥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但不是說電機的響應速度都在10毫秒內嗎?快的甚至可以達到0.1毫秒。”

“.你說的那是啓動響應速度!要達到工作轉速,0.1毫秒夠嗎?我們現在能做到500毫秒已經很不錯了”

“實在不行就不要追求敏捷性了吧,先把負重的問題搞定。”

“那跟我設計這套外骨骼的意圖就違背了啊!”

“哪有什麼設備是能一開始就完全達到設計目標的啊?都得一代一代地去迭代.”

裡面的兩人還在爭論不休,陳念撥開防塵的簾子走了進去,插嘴問道:

“伱們倆吵啥呢?”

聽到陳唸的話,兩人下意識地轉過頭來,看清陳唸的臉後,王建成趕緊說道:

“學長,你來的正好。”

“我們現在遇到問題了,直流伺服電機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外骨骼反應很慢,穿上去簡直是一步一摔.”

陳念看了眼王建成,又看了眼喬麥,後者的臉上寫滿了憤憤不平的神情。

那模樣,就好像是家裡的姐姐好心幫老弟做作業,最後還被嫌棄了一樣.

這讓陳念不由得有些想笑,他輕輕搖了搖頭,開口說道:

“我剛纔也聽到你們吵了。”

“其實喬麥說的是對的——我之前不就已經說過了嗎?想要真正達到機械外骨骼的敏捷化,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實現BCI腦機直連。”

“現在這種技術條件,就算解決了直流伺服電機的問題,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外骨骼‘如臂指使’。”

“你不如真的換個思路,就按你喬麥姐說的那樣,先解決負重的問題,再去考慮敏捷性.”

“但負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也沒有用啊!軍隊作戰的時候,沒有敏捷性,難道敵人會等你慢悠悠地挪上去嗎?”

聽到王建成的話,陳念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你懂個錘子的軍隊啊!”

“你不會真的覺得,機械外骨骼造出來,是爲了培養像士官長那樣的超級士兵的吧?”

“可別開玩笑了.機械外骨骼的真正出路,是爲了解決疏散化作戰的問題。”

“啥叫疏散化作戰?”

王建成一臉懵逼地問道。

“.所謂的疏散化作戰,就是指將大規模集團作戰拆解成多模塊、分散化、超視距的複雜戰役,通過獨立的作戰單元來組成整個作戰和指揮體系。”

“這種作戰方式,實際上是空軍、海軍現代化作戰的延續。”

“它的目的,就是爲了避免傳統作戰方式中天然劣勢,儘可能發揮出單個作戰單元的最大戰鬥力。”

“這麼說吧,它是一種宏觀上的三三制體系”

“哦明白了。”

王建成點點頭,但隨即又問道:

“但這跟我外骨骼的設計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

“這樣的作戰方式,要求每一個作戰單元都擁有極高的火力投送能力,否則作戰單元一旦分散,就很容易被圍殲。”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麼去搞武器小型化,要麼搞無人體系人機配合,要麼就是提高載重——也就是現在的機械外骨骼。”

“所以,機械外骨骼的意義,並不在于敏捷作戰。”

“因爲在大多數戰場上,並不存在需要戰士頻繁機動、高速移動的場景。”

“他們需要做的,是在一條戰壕裡一蹲蹲一天,在漫長的行軍路線上一走走幾百裡,或者是守在大炮後面搬運彈藥,一搬就搬幾百上千發。”

“這種情況下,你覺得他們真的需要多敏捷嗎?”

“畢竟,我們培養的不是士官長,是普遍的、能夠緊密配合的戰士啊.”

聽到陳唸的話,王建成一時沉默下來。

而一旁的喬麥,則滿臉都是“對對對就是這樣”的神情。

趁着王建成沒有回答的當口,她開口說道:

“我的思路也是這樣的,解決了負重問題,就能提高持續作戰能力,至於進一步的應用,我們可以慢慢來嘛。”

“也不是說敏捷化的外骨骼完全沒用,比如特種作戰啊、民用的機械操控啊等等,都還是有用的。”

“但產品總是要一步一步迭代的嘛。”

“就像我們的殲二十二、J-20B,別看它們現在表現那麼完美,但在背後,肯定也是經過了一版又一版的改進的,不信你問你學長,他不是也參與了一部分工作嘛。”

“沒錯吧,陳念?”

聽到她的問題,陳念一時愣住了。

一版又一版的改進?

還真不是

不過,現在的狀況,這種話肯定是不方便說的

於是,他只好開口道:

“嗯,是的,確實是要改很多次的.”

晚點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238章 機械纔是男人的浪漫第324章 根基動搖第454章 撬開嘴第264章 變循環發動機登場!第425章 信得過第76章 資金缺口第457章 內部問題第368章 一封家書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315章 無法拒絕的條件第335章 第一代人工智能第246章 洛杉磯大崩潰第408章 聚變,鉅變第339章 順水推舟第159章 扣了那麼久?第163章 攻勢啓動第292章 災備工作鋪開,電磁炮上艦!第104章 戰忽局又來了請假一天第123章 不是我們,是UFO第178章 升級!第362章 我就抓你了第32章第72章 殲十改型試飛第356章 摧毀第97章 謀劃第318章 大考第320章 大黑魚升級計劃第105章 鷂式?F-14?碾壓!第440章 表面化的閃爍第129章 要做就做最好的第359章第182章 天才的面前沒有挫折第379章 應對第75章 團隊(稍晚還有一章)第442章 馬斯克死了!?第118章 利劍出鞘,尼米茲戰力驚人第324章 根基動搖第319章 過關第86章 明天中午12點上架,感言第7章 第七 八章修改合併 你不是主角啊第380章 從等離子控制開始第12章 活着第442章 馬斯克死了!?第461章 不擇手段第427章 太空競賽第233章 移山項目成果爆發,陳唸的大局第401章 我要什麼你就得給什麼第85章 我要看飛機第351章 這麼好的東西,你們居然要做炸藥?第443章 嫦娥五號發射第466章 鮑勃之死第415章 又被截胡了?第379章 應對第90章 局中局第292章 災備工作鋪開,電磁炮上艦!第236章 就你們這也叫鋪路?第394章 完成不了?第351章 這麼好的東西,你們居然要做炸藥?第208章 埋了它!第99章 大佬來了第195章 F-35的大笑話第385章 就像個渣男一樣第416章 戴維斯的心態變化第190章 大佬的疑問第181章 漁政?漁政!第129章 要做就做最好的第495章 智能終端第463章 戰爭開始了第302章 001模塊化舾裝提前,下水倒計時!第406章 第一道光第158章 人在美國?!第227章 華爾街跳樓機營業啦第244章 起碼賺一千億第363章 情報收集結果第134章 問題的核心第8章 真能造第294章 海上拆遷隊第398章 超導體,到底怎麼應用?第192章 我猜到了你的每一步第115章 蒼龍出海,向南!第396章 YLS1000試製成功第394章 完成不了?第438章 ME異動第77章 小小的升級關於對所有問題的迴應及道歉第438章 ME異動第148章 好好修一修第377章 096核潛艇,下水!第224章 火藥桶,快要炸了第173章 希望第469章 只是一小步第291章 大型直升機第104章 戰忽局又來了第496章 優先級第374章 仿星器,還是託卡馬克?第484章 存取成功第295章 超視距打擊第283章第354章 巨浪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