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糧食魔咒

經過了解,現在四川每畝水稻也就在二百斤左右,而且還是比較好的土地,而一些水熱條件稍微差一點的根本達不到,四川眼下有兩千五百萬人左右,耕地也就在七千萬畝左右,算起來平均每人不到三畝,按照現在產量估計每人每年平均算下來也就是二百多斤糧食,這其中還包括地瓜,豆類都算成了主食。

要是能夠合理分配,也就勉強保證溫飽,不過由於層層盤剝,老百姓忙碌一年,年景好一點也就是勉強果腹而已,四川的農業算是全國比較好的了,其他省份還遠遠比不上四川,是什麼原因讓土地的產出就這麼點,是老百姓不勤勞麼?

絕對不是,現在的老百姓絕對不比後世懶惰,多少人都整日在田間勞作,精耕細作,但是即便將這些做到極致,喬宇估計水稻畝產能達到三百斤已經算是天大的幸事了,這是生物學的規律,不是人能夠改變的,你不給農作物提供足夠的養分,就別指望能夠獲得高產,靠着農家肥根本沒有用,一個人一生的排泄量都算起來也就是幾十斤肥料的養分。

想要農業上獲得豐收,就要靠化肥投入,這就是真理,“石先生,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治亂交替,究其原因就是土地問題,說白了就是糧食的問題,土地數量總是有限的,糧食產量也是有限的,當這兩者的增長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的時候,人就要餓肚子,再加上天災人禍就要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到了這個時候改朝換代就不可避免,然後經過殘酷的戰亂將人口總數減下去,然後再重新開始一輪循環!”

石定忠和唐逸升都在仔細聽着喬宇的話,品味其中的意味,聽完之後石定忠連連拍大腿:“大帥看的通透,這就是治亂興衰的奧妙,大帥一語道破,真是醍醐灌頂啊!”

唐逸升也是如此:“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也一直在思考中華怎麼就像被詛咒了一般,怎麼也不能突破這個怪圈,以至於甚至被異族趁虛而入,落到了今天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嘆,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個農業的問題,就是糧食的問題,要是能夠讓糧食的產量永遠超過人口增長的速度,我們就能夠長盛不衰,其餘的東西都是細枝末節了!”

“我也是在西藏走了一圈纔有這些感受,藏地的農業比我們還要落後太多,根本無法承載太多的人口,那些貴胄就不把人當成人看,就出現了農奴制度,再比如我們現在很多家庭都生育十幾個孩子,但是能夠存活下來的能有一半就不錯了,甚至不少地方還有溺嬰的傳統,是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我看不是!那怎麼能夠淡然對待一個個小生命的消失呢,歸根到底就是糧食問題,因爲吃不飽,所以孩子連生存的尊嚴都沒有!”

“自古就有易子而食的說法,要不是餓到了極點,哪會出現這種情況啊?不過大帥這土地如何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這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千百年無數的仁人志士都沒有破解這個魔咒!”石定忠在一邊感慨道:“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能不能找到方法啊,不然的話我們還要經歷戰亂,死上億萬同胞不成?”

唐逸升的面色也嚴峻起來:“我看解決糧食問題無非就是兩個辦法,一個是不斷的擴大田地面積,也就是不斷的擴張,不過如今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我們還是列強眼中的一塊肉呢,哪裡能夠擴張啊,剩下的就是不斷的提高畝產,只要能夠大幅度提升產量就能夠跳出興衰之亂的怪圈了!”唐逸升的眼睛之中不斷的閃動精光,不過隨即也有些黯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何等的困難。

“我方纔說的不過是農業社會的規律,在農業社會的條件之下無論怎樣精耕細作,產量都是有限的,但是如今西方列強已經進入了工業時代,他們的糧食產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奧妙就在化肥上面,只有農作物提供足夠的肥料,就能夠生產出足夠的糧食,這是我們今後的努力的方向,要從西方大力引進技術,生產化學肥料,同時還要培育良種,整修水利工程,提供出足夠的糧食,讓中華能夠長盛不衰!”

石定忠連連點頭:“大帥說的不錯,不過眼下的還做不到這些啊,不少農家連耕牛都沒有,而且還有更慘的連鐵質農具都不齊全,鋤頭,鐵鍬都是在刃上包上一層鐵皮,其餘的地方都用硬木製成,指望着這樣的工具怎麼能行啊!原來咱們沒有鋼鐵廠也沒有辦法,現在重慶鋼鐵廠已經有了眉目,相信用不了多久四川的農具就能夠有了巨大的變化!”

喬宇雖然已經不指望能夠快速改變中國的面貌了,但是現實的情況總比想象的要殘酷不少,中國的落後世界實在是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太多了,後世那些先烈將一窮二白的中國建設成一個工業國,雖然他們有過很多的失誤,但是作爲一個穿越者還是要被他們的勇毅折服,就算喬宇擁有了後世的見識,也不敢說就有足夠的勇氣去改天換地,他們卻能夠敢叫日月換新天,不得不敬佩啊!

“石先生,一定要做出一個針對農業發展的長遠計劃,甚至要規劃出未來二十年的農業發展思路,我們的目光不能僅僅侷限在四川,還要看到雲貴,乃至全國,不管到了哪一步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糧食生產越多越好,另外還要制定最低收購價格,要防止穀賤傷農的事情發生!”

石定忠和唐逸升兩個人聽到喬宇的話,心中都是瞭然,這位川邊巡閱使果真是志在全國,不然怎麼讓他們着眼全國呢!不過有這種野心也好,誰心中還沒有一點野望啊。

自從陶成章死後,喬宇對於憲政已經不抱希望了,他只能夠強大自身的勢力,一點點的建立工業體系,發展農業,積蓄力量,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終究要讓中華能夠有傲視天下的一天,從今天起就只有甩開膀子大幹苦幹這一條路了。

“老唐,今年降水好像偏多啊,各處堤防還能夠撐住麼?”

唐逸升臉色有些嚴峻:“大帥,有些難度,主要問題還在川南的敘府,瀘州一帶,這裡正是長江干支流交匯之地,本來水量就很大,而且現在降水不斷,水位都在快速提升,我這次回來,也是向大帥求援!”

“水火無情,這樣吧,先調集二十萬元的物資,另外我親自和你去川南看看,必要的時候將川軍士兵和各地民兵都給我調集上去,一定要保住堤壩,絕對不能出任何的錯誤,要是有任何的地方官員敢玩忽職守,拿來百姓的身家性命開玩笑,我就拿他的腦袋開開玩笑!”

第471章 賠款問題第529章 紅色諜王第303章 政黨第585章 正式宣戰第397章 黑金第254章 搶佔火車站第141章 剿匪的學問第340章 急流勇退第476章 泰戈爾訪華(上)第241章 海外華人第249章 橫財富國第384章 和平發展(八)第325章 土司叛逃第69章 三條法案第52章 我是記者第573章 雷達第230章 共和?帝制?第618章 飢餓戰爭第217章 數錢吧第337章 別了,朱爾典(一)第380章 和平發展(四)第494章 神兵天降第634章 噴氣時代第566章 法國崩潰第300章 擴軍二十萬第409章 今天我們都是日本人第628章 熊本師團第572章 凍結資產第353章 騎兵對戰鋼鐵(三)第532章 切割第17章 商會推選第90章 拜會趙爾豐第240章 海軍藍第2章 回川第342章 張作霖第28章 王家村第123章 進軍貴州第133章 蔡鍔分兵第242章 雲土第320章 中國的抗爭(二)第340章 急流勇退第21章 翻底牌第631章 淘汰出局第150章 魯登道夫第277章 參戰委員會第101章 聯盟第111章 禍根就此埋下第208章 邊防大學第617章 再敗日本第345章 你們也想公投第291章 各守其職,各安其業第85章 江湖人第50章 命案第191章 孫文的價碼第223章 打蛇七寸第212章 開學第269章 貨幣改革第99章 滿城第12章 護衛隊第67章 武昌首義第380章 和平發展(四)第320章 中國的抗爭(二)第520章 外蒙資源第426章 海防港第476章 泰戈爾訪華(上)第465章 種子島海戰第236章 抓俘虜了第612章 巨頭約會第199章 寶貴的技工第585章 正式宣戰第103章 大炮歸國第551章 狩獵場(下)第319章 中國的抗爭(一)第489章 鎮遠第543章 小事故第146章 川邊危機第253章 緊急斡旋第401章 越南民族解放聯盟第285章 艱難的進軍第15章 警務顧問第448章 航母趕到第400章 魯爾危機第319章 中國的抗爭(一)第618章 飢餓戰爭第485章 路邊炸彈第281章 用戰爭扞衛和平(三)第263章 工業母機第341章 內閣總理第523章 邊境線上的戰爭第99章 滿城第394章 驅逐棒子第457章 登陸(二)第569章 俾斯麥號沉沒第373章 血戰蘇俄(一)第324章 北洋危局第407章 宇宙大國第580章 珍珠港的火焰山第456章 登陸(一)第417章 知趣的葡萄牙人第14章 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