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現場解說

“劉主任,這麼快就找到了嗎?”一旁的小黃看到劉明興奮的樣子也湊了過來,困擾了這麼久的舉報早就讓這個年青小夥兒煩透了。

“只是有了一點新的想法,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不過應該是差不離了。”劉明說。

“別這麼雲山霧罩的了,趕緊的。”周姐說,“看到你在那裡畫圈圈我就知道你小子大概有了辦法。複雜嗎?”

“從現在我們掌握的資料來說的確比較複雜,但是如果我的判斷沒有問題的話,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但是,還是要謹慎一點,這就跟科學探索一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劉明說。

“好了,你也別賣關子了,搞清楚了今天晚上請你去七零年代酒吧,我自掏腰包。”劉明越是這麼說,周姐的對他的信心就越堅定。

“今天肯定是做不到水落石出了,但是大概的思路基本上可以明確了。”劉明說,“忙了這麼久了也該吃中午飯了,我們下午仔細聊一聊,你也給點意見。”

周姐一看手錶,可不是嗎,已經到了十二點半了。金燕公司看到調查組關着門也不敢過來敲門,尤其是上次劉明訓了陳河一頓後,金燕公司的人看到調查組的都想斜路走。

匆匆吃過午飯,談話室的門又關上了。趁熱打鐵,這是紀檢工作的一個習慣。

“周姐、小黃你們先有點耐心,這個推導的過程比較長,而且裡面涉及到的相關規定比較多,我一邊講麻煩你們一邊提意見,這樣查漏補缺後我們容易達成一致。”劉明說。

“行,小黃你可以用筆記一下,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周姐在這個時候還沒忘記帶徒弟。

“別這麼誇張,也就是有些規定不熟悉而已,我講慢一點,你們注意補充。”劉明說完稍稍坐正了一點,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認真起來。

“我們先來看看這四次的人員變動,總共14個崗位卻輪動了22個人,這裡要注意的是22個人而不是人次,如果用人次來計算,那就不只是22這個數字了。按理說14個崗位變動是不會涉及到這麼多人的,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意味着肯定有人退出有人進入。比如說原本14個崗位是全滿的,然後有8個人退休,這就空出了8個崗位,如此一來就會出現涉及到22個人,因爲8個退休加上8個提拔的,然後再對剩下的6個崗位進行輪換這就涉及到22個人。我仔細看了一下四次調整的文件,的的確確有8個人從中層骨幹的崗位上退出了,其中退休的5人,調離的2人,提拔了1人。在加上輪崗,所以22這個數字沒問題。這從一個方面說明了金燕公司並沒有超職數配備中層骨幹,並不違反相關規定。

既然在大面上並沒有什麼問題,那就需要對具體輪動的人進行分析了,也就是要找出重點人來進行觀測分析。這裡面第一個進入我視野的人選是趙高兵,因爲四次輪崗,他調整了3次,這不符合我們用人的慣例。短短半年變動3次崗位這絕對不正常。可是由於我對這個人本身比較熟悉,然後看到他變動崗位的痕跡,恰恰證明了在對他的使用上金燕公司算得上是知人善任,再加上這小子的經歷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的地方關係牽扯,自身的資歷也不是很老,所以我先把他排除在外了。而除了他的輪動非常頻繁之外,其他人輪動的頻率卻是比較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從崗位的重要性來進行分析。周姐你們對金燕公司不熟悉,自然對這個公司的工作崗位的權重也就不很清楚。作爲他們的上級公司,我們接觸還是比較多的,相對來說了解得就多一些。具體來講,金燕公司權重最重的幾個崗位分別是工程部、招投標部、財務部這三個崗位。財務部一般都是保持比較穩定而且還有專業要求,所以任何一個公司財務部的人員都是相對穩定的,人員變動很少。招投標部看上去是權力最大的部門,但是同時也是監管最嚴格的部門,尤其是近些年來隨着反腐倡廉不斷深入,各級紀委對這一塊盯得非常緊,所以招投標部也逐漸從權重最重的部門變爲了管理最嚴的部門,一般人還不願意去。剩下的就是工程部了。這個部門負責具體施工,這裡面的利潤是比較大的一塊,權力相對集中。因爲在施工的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他們臨機處置的自由裁量權也是最大的,我們在監管上難度也是最大的。從紀檢監察的角度來看,權力越大產生腐敗的可能也就越大,所謂的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就是這個意思。”劉明停了停,喝了一口水。

“所以,你就盯着這個工程部了。”周姐插話道。

“是的,也就是從這個職位上我先鎖定了兩個主要的人,陳鋒和賈學軍。”劉明說。

“有什麼問題?”小黃問。

“我們把四次的文件合在一起再看看,陳鋒一直都是工程部的負責人,前三次的調整都沒有涉及到他,賈學軍則是後來提拔上來的,第一個崗位在信息部而不是工程部。但是就在最後一次調整的時候,賈學軍卻成爲了工程部的負責人,而陳鋒則被放到了後勤部的崗位上。這兩個人的崗位調整正好是一種反向的調整。賈學軍是從冷門調到了熱門部門,而陳鋒則是從熱門崗位調到了相對冷門的崗位。所以,我在最後的一張紙上就留下了這兩個人的名字。”劉明說。

“劉明,你的這種思路是不是有點問題啊。從我們監督的角度來看,越是重要的崗位越需要輪崗。這兩個人雖然有你所說的反向調整的問題,但是這不是恰恰證明了金燕公司是守規矩的嗎?”周姐說。

“姐兒,這就老劉和你不同的地方了。”劉明賤賤的一笑,“你是不接地氣加上健忘症的綜合體,所以就有了盲點。”

聽到劉明的調侃,周姐稍加思索就莞爾一笑:“還真是的,年紀大了記性不好了。”

“逗你的,別當真。”劉明說,“由於你們不熟悉金燕公司,有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前面我說過,金燕公司的中層是沒有級別的幹部,所以他們的崗位是否重要外人根本就不清楚,至於是否輪崗那就更加無從談起了。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導致了在金燕公司內部就產生了重要崗位不輪崗的惡習,只要到了重要崗位,那都是恨不得能夠幹到退休,而想要到重要崗位上去,中間又還有很多門道,這個用屁股都能想得到。”

“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這兩個人的調整肯定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交鋒的。所以你纔要看看會議記錄,想從這裡面找出相關的證據對嗎?”周姐說,“可是會議記錄既簡單又一致,可以說沒有多大的價值,所以你才反反覆覆的看了好多遍。”

“是的,我剛剛看的時候也覺得在這麼重要的崗位調整竟然能夠這麼高度一致實在是不合常理。因爲一個企業就是一個小社會,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遠近親疏,能夠調整到重要崗位和金燕公司的管理層肯定是有關係的。尤其是這個小朱到金燕公司主持工作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根據這些天的調查你們應該不難感覺到,小朱在這裡並不是有絕對的掌控能力。而要做到高度的一致前提就是要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或者是有非常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脈關係。就我日常的瞭解,這位朱經理任何一條都做不到。”劉明說。

“確實,在我們的調查談話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這一點。”周姐說。

“所以,沒有爭論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記錄上確沒有顯示出來,那麼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記筆記的人不用心,敷衍了事;二就是反對的人表現得很隱晦,甚至於懷恨在心,等着機會再反撲。”劉明說。

“可是你後來你是怎麼找出問題的,看你那個嘚瑟的樣子,你千萬不要用什麼靈光一閃來敷衍。”周姐說。

“沒有,我一開始確實也找不到頭緒。可是後來,我想起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表態發言的時候總是有個先後順序的,按照常理來說是一把手最後表態,前面就是按照管理層裡的排名順序進行表態,也就是從排第二的副經理開始,一把手最後的順序表態。”劉明說,“現在你們再把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員調整的會議記錄仔細看看你也會像我一樣得出結論來。”

周姐和小黃聽到這裡,馬上將兩次的會議記錄拿出來擺在一起一行行的對着看,小黃也像劉明那樣對錶態人員進行排序。總共7個管理層排起來並不複雜,也就是十來分鐘,周姐和小黃就排出了順序,爲了證明劉明的正確性,他們又把第一次第二次的會議記錄調出來,又排了一遍。果然,經過四次排序的對比,結果一目瞭然。

“劉哥,受教了,你牛!”小黃佩服的衝劉明豎起了大拇指。

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七章 人心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五章 拒絕第八章 分析第五章 拒絕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四章 病急亂投醫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五章 拒絕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五章 拒絕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七章 人心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八章 分析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五章 拒絕第五章 拒絕第八章 分析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七章 人心第八章 分析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七章 人心第七章 人心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十章 現場解說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四章 病急亂投醫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五章 拒絕第八章 分析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六章 內有玄機第四章 病急亂投醫第五章 拒絕第一章 二鍋頭不辣第八章 分析第八章 分析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七章 人心第三章 小朱很崩潰 劉明很強硬第八章 分析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第七章 人心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五章 拒絕第九章 蛛絲馬跡第四章 病急亂投醫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八章 分析第五章 拒絕第四章 病急亂投醫第二章 金燕小朱第十一章 師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