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

劉秉忠輔佐忽必烈

劉秉忠是元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輔佐忽必烈三十多年,對於建立元朝、制定政治體制和典章制度等,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劉秉忠,河北邢臺人,出身官宦世家。劉秉忠出生時,北方已被金國統治多年。其祖父劉澤,當過金國的邢州節度使;父親劉潤,歷任鉅鹿、內丘兩縣提領。

劉秉忠自幼聰穎,酷愛學習,八歲就能寫詩作賦,長大後博覽羣書,滿腹學問。劉秉忠十七歲時,到邢臺府當了一個文筆小吏。劉秉忠不甘心,常感嘆道:“我家世代爲官,難道我寧願淪爲小吏嗎?大丈夫生不逢時,真是悲哀。”

不料,蒙古大舉進犯金國,戰火紛飛,天下大亂,劉秉忠連小吏也做不成了。面對亂世,劉秉忠憂鬱悲傷,一氣之下,到天寧寺出家,當了和尚。

天寧寺的主持,是有名的虛照禪師,他佛學深厚,德高望衆,人稱“再世惠能”。惠能是禪宗六祖。虛照禪師見劉秉忠才華出衆,十分喜歡,悉心教授他佛法,並賜名“子聰”。劉秉忠又多了一門佛學的學問。

公元1242年,劉秉忠隨海雲禪師雲遊四方,來到漠北。海雲禪師也是有名的高僧,忽必烈聽說過他的名聲,把他請到自己帳內,虛心請教。忽必烈當時二十八歲,只是一個宗王,卻向海雲禪師請教治國之道。

海雲禪師微微一笑,說:“佛法無邊,只是普渡衆生,貧僧不懂治國之道。中原的大賢碩儒,皆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大王可以請教他們。”

劉秉忠見忽必烈向和尚請教治國之道,也覺得好笑,但認爲忽必烈有安邦濟世之志,又十分敬佩。當時,窩闊臺剛死不久,乃馬真後攝政,汗位之爭激烈,朝政一片混亂。忽必烈素有大志,所以着急地請教治國之策。

劉秉忠忍不住向忽必烈講起了儒家學說和中原政權的一些做法,忽必烈聽得津津有味,眼界大開。忽必烈留海雲禪師和劉秉忠住了好多天,捨不得讓他們走,最後懇求海雲禪師,把劉秉忠留下。海雲禪師見劉秉忠凡心未泯,只好同意了。從此,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左右,成了他的幕僚和謀士。劉秉忠比忽必烈小一歲。

劉秉忠多才多藝,不僅精通儒學,還通曉地理、天文、律歷、占卜、佛學,對《易經》也有研究。劉秉忠視野開闊,胸有智謀,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經常爲忽必烈出謀獻策。忽必烈有了劉秉忠輔佐,感到如魚得水。

劉秉忠給忽必烈講述漢高祖劉邦的事蹟,說:“自古成大事者,無不依靠人才,殿下應廣泛招賢納士,聚集天下英才。”在劉秉忠建議下,忽必烈設置金蓮川幕府,招攬了大批漢族知識分子。劉秉忠爲忽必烈招攬人才不遺餘力,聽說哪裡有大儒,就千方百計把他請來,他自己的同學和熟人,更是拉來了一大批。金蓮川幕府的成員,後來多數成了元朝大臣。

在忽必烈統治漠南漢地期間,劉秉忠極力主張用漢人辦法治理漢地,被忽必烈所採納。劉秉忠親自主持邢州、關中的漢治,選拔官吏,制定政策,精心督導,使推廣漢治取得明顯成效,爲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取得統治地位、建立元朝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秉忠經常向忽必烈灌輸以儒學治國思想,勸他以收服民心爲頭等大事。劉秉忠隨忽必烈出征的時候,力諫制止殺戮和搶掠。忽必烈聽從了,多次下達軍令,禁止士兵濫殺和掠奪。

大蒙古國自建立以來,一直沒有年號。公元1260年,忽必烈當了大蒙古國的第五任大汗。劉秉忠建議,按照漢人政權的制度,應該設立年號。於是,忽必烈建年號爲“中統”,有中華開統之義。後又取《易經》中“至哉坤元”之義,改年號爲“至元”。

公元1271年,鑑於大蒙古國已經分裂,在劉秉忠等人的建議下,忽必烈將大蒙古國改爲“大元”,從此開創了元朝時代。

劉秉忠等人按照漢族政權的模式,爲元朝制定了政治體制、典章制度、朝廷禮儀、官僚機構、官職名稱等,甚至連朝廷官員的服裝、俸祿,都是由劉秉忠等漢族士大夫們制定的。所以,元朝與漢人政權幾乎沒有區別。

公元1266年,在建元前夕,劉秉忠與張柔、段楨一起,受命在燕京規劃建造了一座新的都城。新城按照漢族風格建造,工程浩大,被稱爲元大都。元朝建立以後,將都城遷到這裡。元大都奠定了今北京市的基礎。

劉秉忠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還是著名文學家。他文學功底深厚,詩詞文章、散曲樂府,無不精通,被稱爲元初北方文壇代表性人物之一。劉秉忠的元詞,寄情詠物,膾炙人口,深受人們喜愛。劉秉忠號稱藏春散人,經常以吟詠自樂。

劉秉忠作爲忽必烈的主要謀士之一,屢獻計策,深受忽必烈信任。劉秉忠處世慎密,從不居功自傲,而是謙和待人,清心寡慾,不慕富貴權力,衣食簡樸。他跟隨忽必烈以後,很長時間仍然穿着僧衣,也不要任何職務,而以布衣之身參與軍國大事。直到後來,劉秉忠才擔任了光祿大夫、太保職務。

公元1274年,劉秉忠無病端坐而逝,享年五十九歲。忽必烈十分悲痛,對羣臣說:“秉忠跟隨朕三十餘年,對朕忠心耿耿,屢出奇謀,言無不盡。秉忠學問之高深,計策之高明,世人都不清楚,只有朕知道。”

忽必烈追贈劉秉忠爲太傅、趙國公,諡號“文貞”。後來,劉秉忠又被追封爲常山王。

後人在邢州建有三文貞公祠,祭祀籍貫邢州的三大名相魏徵、宋璟、劉秉忠。三人諡號都是“文貞”。

39、劉秉忠輔佐忽必烈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7、元成宗守業有成44、海外用兵受挫56、元惠宗剷除權臣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68、朱元璋勢力崛起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1、《元史》與《新元史》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25、乃馬真後攝政13、經略中原木華黎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68、朱元璋勢力崛起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29、蒙軍第三次西征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12、忠心耿耿博爾術52、泰定帝坐收漁利68、朱元璋勢力崛起50、元英宗實施新政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2、華夷一統大元朝45、江南反抗迭起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35、平定李璮叛亂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47、元成宗守業有成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19、窩闊臺試行新政45、江南反抗迭起47、元成宗守業有成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68、朱元璋勢力崛起32、忽必烈建立元朝42、華夷一統大元朝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3、蒙古諸王叛亂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9、蒙軍第三次西征42、華夷一統大元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56、元惠宗剷除權臣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20、拖雷離奇去世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60、元末農民大起義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12、忠心耿耿博爾術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52、泰定帝坐收漁利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9、蒙軍南下伐金1、《元史》與《新元史》58、元惠宗先明後暗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20、拖雷離奇去世45、江南反抗迭起44、海外用兵受挫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14、神箭手哲別2、北方興起蒙古族45、江南反抗迭起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14、神箭手哲別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66、陳友諒弒主稱帝精選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8、蒙滅西夏之戰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