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五學

承宮回鄉頗爲低調,沒有跟任何人說,他不喜歡官員父老相迎,故人前倨後恭的場面,仍換上了貧賤時的補丁衣裳,只僱了個車伕,趕着一輛單車回到武功縣。

他家太小,連車棚都沒有,只能停靠在家旁大槐樹下,正好妻子聽到馬匹嘶鳴走出來一看,沒料到丈夫竟此時回來,驚得手裡的瓢都掉地上了,驚喜後卻又別過頭去擦起眼淚來。

因爲不少鄉中閒人都說,承宮考上郎官,得了富貴,再不會回來了!

“時間緊,考完就入了宮,直到今日才得空歸家。”

儘管仍穿着粗布衣裳,但承宮整個人精神氣質有了明顯變化,昔日的窮酸儒生,如今卻是魏王身邊的紅人。短暫溫存過後,承宮還給妻子頭上添了一根東市買的銀髮髻,上頭綴着一顆珍珠。

承宮也不避諱此物來源:“聽說此乃漢宮之物,也不知是哪位美人、嬪妃所戴,魏王撤離長安時,有百姓進宮裡拿的,近來天下大飢,關中也糧食吃緊,這樣的好簪,只用一斗米便可換到。”

而承宮作爲兩百石的郎官,每日食俸都超過了五斗米,他們家再也不用過飢一頓飽一頓的貧苦日子了。

到了中午,弟子們才得知消息陸續趕來,他們一部分拿着符節,去衛將軍萬脩軍中做了刀筆吏,也有幾人不甘心,決定兩年後再考一次。

承宮自然沒忘了弟子們,讓他們去車上將滿載的好東西搬來分了。

“筆墨,書簡,還有紙,好多紙!”弟子們讀到過魏王派發的宣傳冊,但目前產能有限,出了長安,紙張仍是稀罕玩意。

五陵士人喜愛絲帛,太學弟子鍾情於“一聞就有丹青之味”的笨重竹簡,視紙張爲賤物,認爲它們不配承載好字好文章。

但鄉野寒士卻不在乎,對一羣常常只能在沙地上練字的窮人而言,豈會有太多奢求?

妻子則哭笑不得,原來承宮俸祿的大頭,又投在這些東西上了,他們家的日子,往後也不一定能好過。

弟子們在院中團團坐,好奇地問起宮中的一切——承宮等人被第五倫集中培訓月餘,合格者方能外放到各官署郡縣“實習”。

這月餘學些什麼?莫非是揚子之學?

承宮搖搖頭,他事先也沒想到,魏王口口聲聲要發揚先師遺學,但兩月期間卻無半分涉及,非要給他們學的東西取個名的話,姑且就暫時稱之爲“五學”吧。

“先是宗正第八矯出面,給吾等講了魏國立國之本!”

“宗正在太學學的是尚書,他便從一首《五子之歌》講起。”

妻子搖着頭去勺米做飯,丈夫剛回來,就又進入老師的角色了,不到天黑,他們是不捨得散的。

“汝等知道《五子之歌》麼?”

衆弟子面面相覷,還是家境最好,見識也較廣的一人答道:“出於《夏書》,乃是夏後太康失國,夏后氏五位公子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承宮頷首:“第一首歌,開篇便是這樣一句話。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又曰: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爲人上者,奈何不敬?這兩句是何意?”

弟子們應道:“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爲邦國之本,本固了國才能安寧。”

“而大禹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着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麼能不敬不怕人民呢?”

“沒錯!”承宮拊掌:“魏王也曾親臨,自陳說,‘餘不止敬天與祖宗,還敬百姓;餘不怕綠林、赤眉、諸漢,只怕一事,那就是億兆斯民之心’!”

敬畏人民,本是古人很早就意識到的事,卻在改朝換代中一次次被遺忘。而第五倫如今重新將其提取出來,作爲“五學”的開篇立意。

這五子之歌也有意思,還有一段是“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dǐ)滅亡。”

講的是陶唐氏本來有很廣大的土地,因爲失德,敗壞綱常,導致滅亡。時人不是經常將劉氏漢朝視爲唐堯的後裔麼?這不就對應上了。

弟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有一位在體制內的夫子就是好啊,說不定下一次文官考試,策論考的就是這些事。即便押題押不中,他們也能知曉朝廷的理念和動向,在策論時寫出合乎魏王心意的文章。

大家好 我們公衆 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 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 年末最後一次福利 請大家抓住機會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而還有一堂讓承宮難以忘懷的課,是魏王巡視上林時,召集當地父老後,公開提及的。

“大王說,民爲邦本,農稼又爲民本,是故古之聖賢,皆重農事。”

“燧人氏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

“伏羲氏結羅網教人捕漁,養野獸以爲牲畜。”

“神農氏更不必言,耕種粟米,作陶治斤斧,制農具,以墾草莽,然後得五穀儲藏。”

“是故能飽天下者,方爲人皇!”

經過這兩件事,承宮對魏王是越來越敬仰了,他也不遺餘力地將這些道理教給弟子們。

而藉着突出三皇以農爲尊的故事,第五倫一下子把農官拔到了極高的地位,這也和承宮新得的差事有關。

“如今關中饑荒,所有人都指望五月麥熟,我便奉詔回右扶風來,監督夏收之事。”

……

“果然,和當地官員所稟並無出入,右扶風夏日的麥子,幾乎要顆粒無收了。”

長安城未央宮,四月底時,第五倫看着承宮回報的奏疏皺眉。

直接原因衆人都知道,去年臘月,出產右扶風最多糧食的周原一度淪爲戰場,幾萬人馬在田裡踐踏廝殺,將麥苗毀滅殆盡,那些地的農夫,還眼巴巴等着第五倫賑濟呢。

不過就算不打那一戰,去年右扶風在魏、隴勢力爭奪下,也沒法安心種田,只能在春天時抓緊種粟,以求亡羊補牢。

“隴右的細作可傳回線報了?”

司直黃長稟報道:“隴軍自從敗退後,隗囂得以接管大權,此人不善作戰,治郡確實有些本領,讓隴兵回鄉務農,保住了春耕。”

“但隴右地貧瘠而少溝渠,只能指望雨水,大旱持續月餘,聽說劉子駿垂垂老矣,還趕去隴西成紀求雨……”

一提到劉歆,第五倫就覺得這老頭兒是又可笑,又可悲。

“類似的事,劉子駿又不是沒做過。”

第五倫當年曾聽揚雄提及,王莽攝政期間,有一年接連好幾個月都沒有下一滴雨,天下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就在王莽一籌莫展之際,劉歆請求行方術,作“土龍”求雨。

於是老劉歆煞有其事,在求雨現場堆了求雨的道具“土龍”,長十丈,還邀來一幫鐘鼓樂官,吹吹打打,自己則畫了八卦,披頭散髮施法。

“此事被桓譚得知,不以爲然,便前去質問。”

“劉歆回答說:龍能興雲作雨。現在真龍未現,我造土龍,以像其類,祈求風雨。”

“桓譚則說,真正的玳瑁、磁石通過摩擦可以引針拾芥。如果是假的玳瑁、磁石,還能不能引針拾芥呢?同樣的道理,即使真龍能興雲作雨,假龍怎麼會興風作雨?”

“桓譚這比喻通俗易懂,劉歆無以應對,只好草草收場。”

“如今劉歆不長記性,再度求雨,莫非又讓隗氏給他造了一條土龍?”

還是他身邊博學多聞的郎官杜篤稟道:“大王,黃司直說了,劉歆是在隴西成紀求雨。而成紀據說是伏羲氏之鄉,伏羲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

“劉歆大概是以爲,成紀有真龍,在那求雨或許更靈驗罷!”

原來是這樣!第五倫恍然大悟,他又吃了沒文化的虧。

隨着朝中知識分子增多,第五倫組建了一個御用文人團隊,專門幫他尋經據典,正式的官方詔令少不了這些花樣文章。

至於想傳到基層去的詔書,第五倫還是會自己寫,那樣比較通俗易懂。

這尷尬被來送膳食的太官令打破,第五倫哈哈一笑:“反正劉子駿也求不來真雨,隴右局面不比關中好,隗崔已病逝,隗囂也怕是無暇他顧了,對了,二卿可要同食?”

黃長和杜篤只能硬着頭皮應諾,與王同食,這本是恩寵榮耀,但一貫錦衣玉食杜篤臉都綠了。

端上來的依然是綠綠的蒸苜蓿,第五倫是個說話算話的人,還真堅持吃了一個月苜蓿。但這玩意不太頂餓,第五倫晚上也會吃些王后送來的點心——總不能硬撐到暈厥猝死案前,成爲歷史上第一個因996而暴斃的君王吧。

方纔藉着劉歆之事,談到另一個人,第五倫一時間有些想那位老朋友了,桓譚雖然說話總陰陽怪氣,但他那樸素的唯物思想,第五倫還是頗爲欣賞的。

第五倫停了筷著,憂從中來:“餘還有苜蓿吃,也不知桓譚在吃什麼?他去歲因母喪回了沛地,至今音訊全無,司直府近來可有淮北的消息?”

黃長嚥下一團苜蓿飯:“沛地、淮北已被赤眉佔據半載之久,聽說,當地豪右名士皆被赤眉屠戮殆盡,糧食也已吃盡……桓大夫最好是逃到了他處,否則……”

那邊沒送去細作,只能從綠漢地盤上間接打聽,自然不會聽到關於赤眉的任何好話。

第五倫只感到惋惜,若是桓譚在長安,自己少不得要讓他在太學佔據一席之地,好好搞音樂,鑽研唯物之思。桓譚的思想比揚雄更加激進,可以稍加引導,使之成爲“五學”的重要構成,真是可惜。

第五倫只下令道:“豫州、南陽局勢還是要多多關切,當地災荒最爲嚴重,赤眉要麼歸降綠林,要麼必有一戰!”

言罷,看着黃長、杜篤吃下苜蓿後臉上泛酸的模樣,只笑道:

“再堅持幾日,等進了五月份,渭北萬頃麥子成熟,餘與諸卿,還有關中百姓,就不用再以苜蓿爲主食了!”

爲了五月的宿麥收穫季,第五倫可做了不少準備,諸如讓杜詩提前在渭北各縣都造了一座水磨坊。麥飯比苜蓿好不到哪去,他第五倫,也可以承三皇未盡之事業,改變一下北方人的膳食結構啊……

正想着時,繡衣都尉張魚卻匆匆進入溫室殿,行禮後徑直來到第五倫身邊,附耳道:

“大王,渭北池陽縣白渠上的水磨坊,被當地刁民,給砸了!”

第425章 獨立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422章 北京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90章 喜迎王師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175章 大腿第84章 起飛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529章 細線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13章 故事第209章 你馬第396章 烏托邦第296章 跳舞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257章 安民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207章 紅白黃第489章 宣戰!第491章 立國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16章 柱天第296章 跳舞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569章 手抖第591章 茅塞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379章 嘗新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211章 改變第198章 一粒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305章 橫跳第502章 穿插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666章 報答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224章 入關第486章 良善第207章 紅白黃第82章 竇融第537章 暴力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468章 祁山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152章 俺也一樣第499章 強渡第567章 告急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342章守戶之犬第383章 長城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582章 猛如虎第62章 降奴服於第7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539章 敵手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141章 三窟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461章 何時縛住蒼龍?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47章 換馬第525章 畫圓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5章 家裡有礦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507章 雙兔第23章 秋菊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575章 繩結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554章 荊襄第602章 不行第475章 鉤直餌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