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騎步

魏、齊兩軍交鋒,最好的觀戰地點,無疑是居高臨下的臨淄雍門城頭。

齊王張步有三個胞弟,其中二弟名曰張藍,曾替他入魏營質問小耿伐齊緣由,得到了瞠目結舌的答案:鮑魚海蔘有毒。張藍卻無可奈何,只能直呼武德皇帝不講武德……

如今張藍留守臨淄,正在城垣之上指揮,得到了張步的知會:“在兩軍交戰後,派出五千兵馬,自雍門而出,攻擊魏軍背部!”

張藍很聽兄長的話,在戰鼓敲響後應約遣師出城,打算來個兩面包夾之勢,但他自己卻以“居中策應”爲由,留在了臨淄。

午時已至,張藍正焦急地眺望兩軍交鋒,卻聽到一陣吵鬧,卻見一行人在徒附簇擁下,從城內上了城牆,他回首一看,竟是一夥身着錦衣的商賈,不由勃然大怒。

“齊王與魏寇交戰在即,我已宣佈臨淄戒嚴,百姓無故不得外出,這些商賈登城作甚?”

臨淄太守連忙告知張藍:“將軍,來的是東郭公!”

一聽這姓氏,張藍態度頓時變了,也只能收起無處發泄的焦慮,收斂神色,接見了這羣商賈。爲首者身材高胖,高足八尺半,身形則頗爲寬大,大熱天裡滿頭是汗,只披着薄薄的錦衣——顏色居然是紫!

雖然在中原正統朝廷裡,紫色乃疵也,非正色,地位不如朱、玄高貴,但在青州則不然,從齊桓公時起就齊桓公喜愛紫色,上行下效,整個齊國都以穿紫色的衣服爲時尚,歷經數百年不衰。直到漢朝,只准商賈穿素服,如今能在大庭廣衆下堂而皇之披紅戴紫的,唯有東郭氏。

齊桓公後代中,有四人分居於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爲姓。其中東郭氏利用青州地利,煮鹽爲業,富比王侯,到了漢武帝時,起用一批言利之士,臨淄大賈東郭咸陽從布衣商賈,搖身一變爲掌管全國上海的官員,東郭氏遂大盛。

幾代人過去了,東郭氏雖然失去了中央的官方身份,但仍是臨淄第一豪強。新莽滅亡後,東郭長安重新發跡,非但財富劇增,還依靠上萬煮鹽徒附,成了臨淄的實際控制者。

正是東郭長安說服本地士人,放張步入齊以抵禦赤眉軍,可以說,東郭氏的向背,幾乎決定了臨淄的歸屬——魏軍侵齊,多虧東郭氏提供了數萬石糧食救急,張步一高興,封他做了少府,把全國的鹽鐵都交給東郭長安管。

所以連張藍都得敬東郭長安幾分,照面後笑道:“東郭公,箭矢無眼,這大戰之際,爲何不在府邸閒居以避亂呢?”

東郭長安身形胖大,爬上城頭氣喘吁吁,他朝張藍拱手道:“齊王爲保衛青州,帶着士卒們在外拼死奮戰,吾等豈能作壁上觀?”

他往城下一指:“將軍前些時日曾令城中大賈豪貴出人出糧,當時我贈出糧食三萬石,如今仔細想想,卻覺得仍有不足。”

東郭長安掰着指頭,算起他必須再幫張步一把的理由:

“其一,魏軍,外鄉人也,齊王,吾等鄉黨也,同是齊地人,自然要幫助鄉親!”

“其二,我乃齊王臣子,位列九卿,爲君分憂是份內之事,豈敢有所保留?”

“其三,臨淄大城數十萬百姓,多賴齊王才能從赤眉、綠林、河北賊寇手中保全,如今魏寇驟至,幽州突騎軍紀不善,一旦臨淄爲其所破,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只望齊王早勝,還臨淄安寧。”

這三個理由中,既有利益考量,也有大義凜然,聽上去頗爲可信,連本來有所懷疑的張藍都信以爲真,欣然同意東郭長安組織的數千人協助守城——他們是豪強武裝、奴婢、市人組成的,只聽本地極有威望的東郭長安號令。

二人說話間,臨淄城外又爆發了一陣劇烈的吶喊,張藍和東郭長安的目光不由向外瞥去。

只見城外魏、齊兩軍已經交戰,齊軍一分爲二,半數調頭,攔住馳援而至的漁陽突騎。

另外一萬人則面向南方,抵禦魏軍中陣主力進攻,那是由三千冀州騎士組成的“騎馬步兵”!

……

軍隊裡是等級森嚴的,作爲一支典型的“封建軍隊”,魏軍自然也不例外。

不限於明文規定的上下級別關係——長官隨意打罵士兵,幾隻要有一點理由,能在陣前隨意斬殺下屬;也不止是漸漸有了苗頭的兵爲將有,拉幫結派搞山頭之風盛行,第五倫都沒法一視同仁,對各位將軍來說,嫡系與非嫡系的待遇天差地別。

連兵種之間,也有高低貴賤之分。

最卑微低賤的自然是臨時徵召的民夫,其次是幹盡苦活,很少能混到戰功的屯田兵,再往上纔是整編爲軍事旅的正規軍。而正卒中最高貴的,無疑是騎兵。

想要成爲一個魏軍普通騎兵,需要跨過無數門檻:首先你得有馬且會騎,一般都要求自備馬匹參軍,這馬折損了才能給你換新的,很少出現兩隻腳來便配發四條腿的情況,再加上鞍韉等一系列馬具,沒有一定家財根本玩不起。

其次是要求年紀四十以下,身高七尺以上,至於“壯健捷疾”等標準則較靈活,或許給徵兵官塞點絲帛能放放水,但最起碼的馳騎彀射還是得有,考覈時越溝塹摔下馬是很丟人的。

有了這兩條,魏軍騎兵不敢說萬中無一,起碼也達到了百裡挑一的程度。

然而騎兵裡又有鄙視鏈,僅以耿弇麾下一個軍爲例,較被認可的是漁陽、上谷突騎。他們不見得多富裕高貴,卻是在邊塞與胡虜角逐千錘百煉出來的,是軍團裡最鋒利的刀子,作爲嫡系,上谷的糧餉待遇又高於漁陽。

尚在二者之下的,則是常作爲輔騎的冀州突騎,這是新建立的兵種,從趙魏之地豪強子弟中徵發而來——頂級豪門依靠捐糧獻土,可將子弟送去長安、洛陽做郎官,多少能混個官做。但也有些“寒門”的中小地主,沒那門路和財力,子弟只能走軍功路線。

騎士一般會帶上一到五個騎奴,遂組成了三千人的旅,戰鬥力雖不如幽州突騎,但這些“寒門”子弟們都自命不凡,且一身裝備價值不菲,幾乎到了人人披甲的程度。

冀州騎旅被耿弇相中,帶他們奔襲臨淄,頗爲自得,一個個可神氣了,覺得可以追隨車騎將軍立下不世之功。豈料到了臨淄城下,耿弇卻勒令冀州兵將馬匹讓出來,給上谷突騎集中使用,不誇張地說,這道命令差點激起了兵變!

讓高貴的騎兵兩腳踏地,去做性命如螻蟻般的徒卒?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其中一個激憤的冀州騎兵怒吼道:

“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他人來用,這與將妻妾獻予他人來騎有何區別!”

更有甚者,一位營正跑到小耿處哭訴:“車騎將軍,妻子如衣服,換就換了,可坐騎猶如吾等****,焉能割捨……”

耿弇的迴應很乾脆:“軍情緊急,吾等奔襲三百里,還有餘力作戰的馬匹不夠了,不想割?好啊,告訴衆人,若能有騎射勝過上谷突騎者,就可保住馬匹,單獨編爲一營,作爲騎從參戰。”

這便是耿弇初至臨淄的那兩三天裡,城頭齊人看見的熱鬧“演武”場面了,半路出身的冀州騎士,還是無法與從小就在邊塞騎馬的上谷兵比較,他們中許多人,甚至是胡漢混血的……

因條件有限,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之類的項目暫時不比,至於馳騎彀射和前後、左右、周旋進退,多是上谷突騎獲勝。輸了的冀州兵只好乖乖讓出自己的馬,眼睜睜地看着它們被上谷兵鞭打,而自己,則只能拎着刀盾或持矛,去做“騎馬步兵”。

仍有心存不甘者陰陽怪氣:“上谷兵乃是耿將軍嫡系,吾等哪能比啊!”

又有人道:“同樣是耿,還是河北的耿丞相(耿純)對冀州鄉黨好啊!”

心中雖有抱怨,但他們業務能力卻未受影響。

作爲精銳中的精銳,騎兵幾乎是完全脫產的士兵,在濟水以北駐紮的這一整年時間,除去喝酒、找女人、開小差溜號的時候外,仍有大把的訓練時間。不單練騎陣及馳射、突觸,也練習步陣,馬的耐力遠不如人,仗打一半馬沒了,只能靠兩條腿作戰是常有的事。

故而面對洶洶而至的齊軍,冀州旅陣列站得頗爲森嚴,加上他們幾乎人人披甲,手中環刀反光讓敵人晃眼,一看就不是易鬥之兵。

眼看出擊在即,冀州兵們也只能將心裡的不平暫時放下,他們之所以入伍,都是爲了替“寒門”的家族謀個未來,河北劉姓豪強被第五倫一掃而盡,官府那能耐,沒法大包大攬管下所有事,空缺的階級生態位多得是,這是小地主們崛起的機會。

就算小耿待下不公,他們也只能忍過去,這時候耍脾氣,小則作爲害羣之馬誤了三軍,自己都會喪命臨淄城下,大則連累宗族,讓家裡翹首以盼的祖、父失望。

於是三千人都握緊了自己的兵器,而耿弇似乎也注意到了士兵們的情緒,親自在陣前掠陣,開了尊口,承諾了一件事。

“此役,不論步、騎同等計功;若能勝,事後我向陛下懇請,給吾等每人都補上一匹幽州邊塞好馬!”

這件事無疑讓衆人士氣稍稍振作,他們站得更加緊密,肩靠着肩,身旁都是冀州鄉黨袍澤,從騎變步固然羞恥,但洗刷羞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車騎將軍看看!冀州兵就算沒馬,也是天下強軍!

但齊軍畢竟人數佔優,正面之敵,起碼是他們的三倍!

“敵已近,開弓!”

伴隨着推進,兩軍距離只剩下百步,騎從裡的騎射兵步射亦不俗,遠遠張開了手中角弓,上千枚箭矢划着弧線離弦而出,傾瀉在撲過來的齊軍頭頂,他們披甲率不高,一時間倒斃無數。

齊軍也加以反擊,箭矢更加密集,對披甲率高的魏軍卻未構成太大傷害。

雙方箭矢不及射出三輪,魏軍前鋒已至淺淺的溝壑前,齊軍來得倉促,來不及建工事挖深溝,根本擋不住人,伴隨着怒吼與嚎叫,魏軍陣列中的矛戟往前攢刺,而刀盾兵突破向前,與敵人交刃而鬥!

張步遭到前後夾擊,只能提前中斷休息,齊軍趕遠路、受襲擾未眠兩天的疲倦尚未恢復。

而“騎馬步兵”的能耐也很快顯現,冀州騎士們作爲精挑細選的精兵,鬥志不小,身體精壯有力,與疲敝瘦弱的齊軍徒卒戰鬥,幾乎都能一個打兩。

於是在兩軍交鋒至一刻後,令人愕然的狀況出現了,分明是齊軍人衆,但他們已經乏力,反而是魏兵仍有使不完的力氣,在推着敵人往後退!

張步見狀大急,火速派人去城中,勒令弟弟張藍速速派人出城助陣,希望能扭轉頹勢。

然而耿弇在千里鏡中卻比他更早捕捉到戰機,眼看“騎馬步兵”稍有成果,便果斷下達命令。

魏軍陣列的左右後翼,隨着號角吹響,一行行騎隊開始聚集,他們以三角形的陣列排序,將尖的那頭對準苦戰中的齊軍,開始挺鋒向前,不斷加速。

而隨着嗩吶聲響,車騎將軍耿弇的命令也傳遍上谷突騎,小將軍言簡意賅:只有四個字。

“橫突敵陣!”

……

PS:中秋快樂。

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122章 老王第327章 離譜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501章 優勢在我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608章 養蠱第352章 還能離啊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421章 五德第368章 公平第46章 騎驢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415章 想桃吃第214章 稱帝第100章 反了!反了!第58章 宗主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215章 他急了第331章 釘子第162章 赤眉第598章 落紅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45章 諸君!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504章 飛天第214章 稱帝第297章 第五漢第498章 打援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31章 如玉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598章 落紅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601章 飲馬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168章 股東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459章 體面第170章 我不裝了第549章 大樹將軍第451章 看不見的客人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12章 脊樑第211章 改變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271章 打拳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303章 摸尾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629章 烽火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361章 採風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510章 補天第276章 北狩第82章 竇融第510章 補天第525章 畫圓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425章 獨立第554章 荊襄第620章 五人第96章 防不勝防啊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394章 南渡第557章 還鄉第22章 貧富差距第559章 甥舅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457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565章 江漢第618章 不許秀!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397章 樹倒猢猻散第527章 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