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

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

愛德華·霍克有自己的判斷,即便理論上他此時是軍人,應該堅決地執行內閣的方針。

但在大順參戰之後,皮特內閣的很多方針的基礎性假設就錯了。

全球海洋戰略的基礎,是法國被歐陸戰事拖住,軍費向陸軍傾斜,從而保證英國理論上能夠獨自面對歐洲的兩個海軍強國:西班牙和法國的波旁家族同盟。

之前,霍克當然是支持皮特的。因爲他是海軍,所以他知道英國海軍的能力,豪賭一場,聯葡萄牙,擊敗法國和西班牙,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在大順參戰之後,這個問題就變成了英國需要以一敵三。

而大順那邊,有個和法國完全不一樣的情況,那就是東亞沒有普魯士、奧地利,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英國。

他舅舅是管殖民地和種植園的,對於貿易問題,自小耳濡目染。

wωω☢тt kán☢¢Ο

霍克壓根就不相信大順參戰,是因爲英國在印度的激進行動刺激到了大順、威脅到了大順的安全底線等等這些屁話。

他希望戰爭以一種英國承受了一定損失的方式結束,而不是真的把中法之間逼到海峽決戰、或者登陸愛爾蘭或蘇格蘭的地步。英國,輸得起殖民地;輸不起蘇格蘭。

在這種軍隊主將的自我意識下,大順這邊運送俘虜和屍體的徵調的、法國原本計劃用於登陸英國的船隊,全程都在英國海軍的監視和保護下,安全且順利地抵達了敦刻爾克。

已經基本荒廢的敦刻爾克,算得上此時法國本土受戰爭影響最大的地方。

艦隊在這裡做了短暫的停留,很快就和從巴黎那邊趕來的外交使團接上了頭。

大順這邊要前往英國的是在歐洲逗留多年的田平,與陳青海亦算是熟人,以前在劉鈺那也常見過面的。

開戰之後不久,他就被英國視爲“不受歡迎的人”,給送到法國去了。這事倒不是因爲他幫劉鈺蒐集情報和技術的事暴露了,這種事,都是明擺着的,要不這年月的大使難道就是蹲在那吃喝玩樂的?

主要還是因爲黨爭,開戰之後肯定有人拿中國說事,攻擊敵對派系,加上他和劉鈺的親戚關係,最後鬧得沸沸揚揚,禮送出境。

此時兩邊會面之後,田平就把法國這邊的外交大使給介紹了一下,晚上按照這邊或者那邊其實也一樣的規矩,吃了頓飯,認識一下。

酒宴散了後,陳青海便問了一下,這法國大使是什麼來頭,法國那邊到底是什麼意思。

自己人這邊得先勾兌勾兌,也得和田平說明白這一次去英國要幹啥、準備達成什麼目的。

再一個就是詢問一下法國這邊的態度。

雖然理論上說,軍隊的人不該干涉外交和談判,但大順這邊的情況實在特殊。

英法之間的談判,是軍隊打成什麼樣,然後外交官去談判。

你拿這個島,換我那個島。比如歷史上用梅諾卡島,換瓜德羅普;用路易斯堡,換印度諸城。

大順這邊就完全不同。

印度的事,大順壓根沒有列在談判選項中:我就拿了,你能咋的?談判,談個屁。

而軍隊跨過了好望角,進入大西洋之後,軍隊本身就意味着目的。

或者說,大順的外交談判底線,軍隊的這羣人,比大順的外交部門知道的更早。這裡僅限軍隊的高階軍官,將帥級別。

因爲大順要的東西,不是靠打幾個島拿到的。

而是靠軍隊威懾英國海峽艦隊,靠巡航艦和商船,到處劫船,崩潰英國經濟,實質上促成英國航海條例的瓦解;促成大順商船奪取各東印度公司佔據的東西方貿易市場,如西非、北美、地中海、加勒比等。

在這個大目的之外,大順還要負責歐洲的勢力重新均衡,以及北美的最終瓜分分界線。

這裡面,既需要英國這邊的態度,也需要作爲“可疑的盟友”的法國這邊的態度。

英國的態度還是很重要的。

類似於宋時的主戰派、主和派……就像是七年戰爭結束後的對法和約,有希望直接逼死法國的、也有認爲不要逼的太狠做出讓步的。

因爲國家並不是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一個正常的、不人格分裂的人。

大順參戰之後,英國內部肯定會產生諸多分歧和利益衝突的。

不是說大順逼着英國打開關稅,全英國就一定反對。比如那些早就對東印度公司不滿的人,很明顯也希望分一點東西方貿易的好處。

再加上英國本土的土地貴族和工商業金融資本之間也是存在矛盾的。在英國的糧食什麼的可以繼續出口的條件下,對於貴族而言,他們當然希望日用品和奢侈品的價格越來越低,這樣他們就可以支付給農業僱工更低的工資。

大順軍方這邊的高層,在開戰之初,就知道“爲什麼要打這一仗、這一仗的戰略目標要打成什麼樣”。

因爲通信不便,加之這不是征伐周邊以佔領土地爲目的的戰爭,故而必須從一開始就必須告知軍方高層,爲什麼要打這一仗。

換言之,軍方一開始就和政治、經濟的諸多改革深度綁定;而反過來,軍方內的新學一派挑大樑,他們也更容易理解這種“以貿易、市場、關稅爲目的的,與過去佔地收稅形式完全不同的戰爭”。

這種戰爭的勝負,實質上更多的是在對方的內部取得的。

英國海軍部一直就有在本土種樹的任務,這是他們的職責之一,英國本土也有樹、也有工人、也有造船廠,真要是鐵了心全面動員全民參與打這一仗拼命造船等,大順肯定也吃不消。

所以陳青海去倫敦,本身就是軍方這邊的戰略任務之一,需要用各種手段儘可能促成英國的“主戰派”下臺。

包括且不限於恐嚇、忽悠、聯絡等等方式。

田平久在這邊,既是這一次要去倫敦,那定是要提前勾兌一下的。

再者就是法國人這邊到底是什麼意思?法國這邊的人物,陳青海又不熟,最多也就知道一些歷史戰績,但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法國這次派出的大使,以及法國宮廷這邊是什麼態度,到了倫敦那邊後,免不了還有一些和“盟友”的勾心鬥角。

田平心裡略略總結了一下法國這邊的情況,便道:“法國這邊,就和當初咱們和羅剎談判時候差不多。面上我父親是正使,實際上幕後陛下選的是守常去辦的。要說法國這邊具體是什麼意思,現在也不好說,法國這邊主持的,是法王身邊那個小圈子的人。算是內廷的人,在辦外廷的事,那小圈子裡的人我雖認得,可很難打聽出來他們是什麼意思。”

他這麼一比喻,陳青海頓時理解了,有點類似於大順這邊,內閣六政府整一套東西、皇帝的小圈子又整一套東西,雖然肯定不一樣,但內裡差毬不多。

遂問道:“那這個大使,在法國也算是老勳貴家族的人唄?派他去,從人選上,可能看出來法國的態度?”

田平搖搖頭。

“只看人選上,看不出來。因爲無論身份、關係、頭銜、還是他們這個貴族的圈子,這個大使都是最合適的人選。是接班黎塞留那個馬紮然宰相家族的人,還是神羅的貴族、亂七八糟騎士團的騎士,順帶還是法蘭西翰林院的博士。反正就是在英國那邊,也有關係,也是有頭有臉的人。他家之前有人給英國國王做過外宅,挺妖的,男女都能迷,在那邊關係挺多的。”

“要說是爲了蒐集情報,他也合適,人脈廣。”

“要說真的想和談,他還是合適,級別夠。”

“若說那個真正談事的秘書,也就是國王小圈子裡的那個人,我倒是也認得,交流過。”

“年輕,有爲。好擊劍、頗有任俠氣,除了有女裝癖好外,大致上你就把他當成當初去日本的史世用那般幹那種事的。前朝錦衣衛、本朝孩兒軍,大抵就是幹這個的。國王小圈子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也不可能知道。”

“還是那句話。”

“要是爲了蒐集情報,這小夥子也行,非常適合。”

“要是真的想和談,這夥子可以直接溝通國王,也還適合。”

“只能是見招拆招,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也無怪田平看不出來,因爲他說的確實是事實,從人選上看確實看不明白法國這邊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正牌大使是路易·儒勒·馬紮然。

紅衣主教馬紮然家族的後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兩朝最炙手可熱的一個奇葩家族。

路易十四的初戀,就是他們家族的,那是真愛。真愛到後來馬紮然爲了達成政治同盟,讓路易十四娶了西班牙的公主,強行把侄女送走嫁到了意大利,結婚當然她老公居然驚奇地發現路易十四的初戀居然還是處,大爲光火,因爲這意味着這是精神上的真愛——既然娶了,那肯定是心理上已經接受了身體上是路易十四情婦的事實了,結果出乎意料,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情人的區別,還是挺彆扭的,最後兩口子鬧掰,瑪麗跑路。

到路易十五這一輩,在蓬帕杜夫人之前的宮廷情婦內勒姐妹花,還是是他們家族的。內勒五姐妹的姥姥,就是跑去給英國國王當情婦,男女都行,勾搭了英王的私生女小安妮的那個。

馬紮然家族是星佔師、催眠什麼的,估計可能閨房裡的技術上有點東西,靠着家族的女兒們,在歐洲各地都有親戚。

貴族嘛,肯定亂。亂的越厲害,越奇葩,一般來說證明這個家族便是望族。甭說如今這個大使的家族名頭,再怎麼樣,他頭上還頂着個從紅衣宰相馬紮然那傳承來的訥維爾公爵的頭銜。

再加上他還是法蘭西學院的院士,也就是田平說的法西蘭翰林院的博士或者翰林——搞語法、標準法語、修辭、考古、史學的,是法蘭西學院,不是法蘭西科學院,是負責讓歐洲宮廷都說法語的文化戰線上的。

自然,確實,無論是真談正事,還是爲了蒐集情報,其身份都是相當合適的,也確實看不出來法國這邊到底是啥態度。

(本章完)

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51章 舊相識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320章 榮譽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5章 居高臨下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938章 笑話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91章 提點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194章 卸力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1223章 開戰(二)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97章 活路第735章 咱們(下)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857章 決心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443章 誘降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193章 皇帝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279章 特色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97章 急躁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026章 割裂(四)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223章 開戰(二)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972章 割袍(下)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421章 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