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

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

這種情況,體現在大順統治下的爪哇,也非常明顯。

一方面,通過畝稅制、募役法、取締強迫種植貢賦制後,爪哇的農業產值急速上升。

這是肉眼可見的。

棉花、靛草、咖啡、稻米等等的產量,都相較於荷蘭統治時期,有了極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

大順在爪哇的制度,爲大順的資本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小塊土地所有制?資本最喜歡這玩意兒了。

只有是私有得,不是亂七八糟的村社所有之類的,那就好說。你既有,並且擁有地契,也即最終的處置權,那我就有一萬種辦法把你的地契弄到手。

操控價格。

放貸。

欺詐。

等等。

非常容易完成對土地的兼併,而兼併之後,又因爲爪哇的運輸條件、大順工業起步對原材料的需求,使得兼併後的土地,迅速走向了土地經營模式。

這對大順的資本是如此。

而本身,小塊土地所有制的正常發展,又必然是小農內部的兩極的分化、兼併等。

這也促成了爪哇的一些本土新興地主的興起。

他們和大順這邊的利益,又基本是一致的,是反對爪哇原本的貴族階層和封建統治者的。因爲他們的利益,正是建立在大順的統治和大順推行的制度下。

這裡面還有個關鍵的問題,也即是早些年劉鈺在萬丹土改的因素:這裡的舊勢力,在大順,連被統戰的資格都沒有。

在大順內部,土改問題,那真是牽着王八吊着鱉。

而歷史上的改土歸流,則往往當地農奴、僕從、底層等,【久願歸流】、【歡喜鼓舞,願編戶納糧】、【被害男奴紛紛來歸】等等。

的確,用21世紀的眼光,去看傳統王朝,覺得啥玩意兒啊?

但放在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大書【東方理想國】,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大順在爪哇的統治,以萬丹土改爲樣板,那真是磨刀霍霍,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底層的支持。

而且,也因爲當初劉鈺的種種舉動,使得大順這邊的實學派在施政手段上,頗爲激進。加之爪哇這地方,舊勢力的軍事力量又不行,不要說爪哇直接轟入京城,就是連大順統治的一些城市都打不動,於是如鋼鐵所言——搞了又不會受到懲罰,爲啥不搞——故而大順在爪哇地區推廣大順熟悉的土地制度和生產方式,很是迅速。

大順不是荷蘭。

不可能在南洋,連他媽的兩萬荷蘭人都找不到,不得不維繫和當地土司的關係、甚至用華人來當中間人挑唆矛盾。

大順是大順。

南洋就在家門口。

官員不缺、軍隊不缺、本族人口也不缺。

大順在江南不能均田,跑到南洋難道還不敢搞土地改革嗎?

廣義上講,即便傳統王朝的改土歸流,是不是一種土地改革?當然是,包括說英國的圈地運動、法國的雅各賓分地,都屬於土地改革,甚至於滿清的逃人爲奴法定人身依附圈地,也是土地改革——正着改是改;倒着改,也是改。

從傳統王朝的角度,這種改革,可以視作歷史慣性、習慣、不想讓當地土司勢力太強、改土歸流就得搞流官就得乾死土豪。

從資本階級的視角,這種改革,爲大順蓬勃發展的工業起步,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也通過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完成了爪哇的分配改革,創造了更大的市場。

從爪哇封建貴族的視角……這個,他們的視角,大順根本不在乎。

就像大順在西南改土歸流的時候,會在乎當地土司的意見嗎?要麼接受、要麼死,並無第二條路。

尤其是,大順因爲前朝教訓——媽的,邊疆土司、酋長,說不定哪天就做大了——是以,在這種事上,自從軍改之後,尤其是劉鈺以幾千人規模而不是以十萬人會戰爲思路的軍改之後,那是相當激進的。

於是,從下南洋開始的一系列操作,到現在也是大幾十年過去,改革效果顯著。

然後,一切也就朝向大順熟悉的方向而狂奔了。

既是統治方式、稅收、土地制度的熟悉。

也是造反、起義、反抗這些東西的熟悉。

歷史上,英國在印度的一定地區,按照英國的農業方式對印度的土地所有進行了一些改造。

通過土地確定所有權、農業稅、以及土地私有制可以作爲商品交易。

其實,也就是相當於弄成了大順這邊傳統的地契模式。

然後,英國人就懵了。

因爲盤剝、重稅等,導致高利貸橫行。而高利貸,又帶來了土地兼併。同時按照改變後的土地所有制: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你借了高利貸,沒錢還,那伱把你的土地還給債主,不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在印度大起義前後,大量的貧民土地所有者,既沒有錢交稅,又沒有錢還貸,只能把土地交到放貸者的手裡。當起義來臨時,貧苦農業羣體,紛紛走向反抗殖民者的道路。

並且,在印度大起義前後,就爆發了許多次貧民殺死高利貸者、土地兼併人的情況。

以至於英國的殖民者,有些懵地發現【沒有一個階層,像失地小農一樣反抗我們】、【印度小農逐漸由痛恨放貸者、土地兼併者,演化爲仇恨英國的統治】……

是的。

英國人當時是有些懵的。

而英國人懵的這種情況,若在大順看來,這有什麼可懵的?

只會覺得:噫!好!這個我熟,對此我有豐富的經驗。

所以,這其實是個普遍問題,也即老馬說的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普遍問題。

因爲是小農土地所有制的普遍問題。

而大順又把小農土地所有制強加給了統治地區。

於是這個普遍問題,也就演化爲了普遍的、類似的反抗。

這種反抗,又因爲大順這邊的殖民觀,而被加強。

因爲小塊土地私有制,本身就是有利於大順資本的。

私有制,方便交易。

小塊,方便破產和放貸。

這爲兼併大開方便之門——法革前的法國,你兼併都沒法兼,因爲地是誰的都弄不清楚,各種封建權利加在土地上,資本買地都買不明白。圈地運動則是屬於,既然小塊土地私有制早晚得兼併成大土地所有制,那還脫褲子放屁幹啥?直接強行把村社集體土地,私有化。只要我先完成了兼併,那麼我就不必考慮小塊土地私有制下兼併過程中的反抗——反抗鎮壓掉,剩下的要麼去工場做工、要麼去北美種植園當契約奴。

所以,大順殖民是爲了啥?

當然是爲了新興階層的利益。

要是爲了舊地主、士紳的利益,殖啥民啊。

於是這又繞回來了。

新興階層的利益,不管是工業的、還是商業的,都要求大順在殖民地搞和大順相近的土地制度。

對工業資本而言,需要市場、需要原材料。

對商業資本而言,小塊土地私有制,又是和盤剝、放貸、兼併。

同時,因爲生產力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以及豆餅南美硝石等肥料的運用,又使得大土地所有制,能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而這種大土地所有制的生產模式,大順這邊的資產階級,自然是更傾向於使用大順這邊下南洋的人。

一方面,朝廷這邊的政策支持。

本身人地矛盾就嚴重,能下南洋趕緊下。

加之這種新的“邊疆”區,自然是本族人口越多越好。

另一方面,就工作效率、宗教、勞作等因素而言。

大順這邊在那邊兼併土地種棉花靛草的,也確實更喜歡用大順這邊的下南洋人口。

性價比高。

爪哇人,總的來說,就勞作效率而言,和大順這邊種了兩三千年地的人口而言,差不少呢。

於是蛋疼的局面就出現了:

在過去,爪哇地區是封閉的經濟,一個個村社,幾乎是半獨立的狀態。他們和封建主的聯繫,並不深。而村社制度還未解體,也使得爪哇地區的人,很難具備一個朦朧的民族的意識。

只具備分散的、區域性的、血緣或者村族的小意識。

而現在。

大順推廣了大順的土地制度,打破了爪哇的封閉村社經濟,畝稅貨幣化又促使商品交易,使得在經濟上爪哇地區的聯繫逐漸緊密。

然後,大順這邊的模式,又是“先小塊土地私有制,然後商業資本兼併土地、大順移民來到被兼併的土地做工”……

加之殖民政策、民族、宗教等等問題。

爪哇這邊,也逐漸產生了朦朧的民族的意識。

這種意識,源於大順在爪哇的改革,確定了小塊土地所有制,打破了爪哇的封閉經濟,呈現出類似於法國那邊那種“重農學派的改革,打破了法國的區域性經濟,但也使得法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性的糧食混亂——於是,法蘭西終於具備了成爲一個國家的基礎”。

發展於小塊土地所有制下必然出現的放貸、兼併等問題。

又因爲大順移民、宗教、習慣等,被放大。

本身,小農土地所有制,就對資本主義具有天然的反抗性:他們反封,但也反資。

而大順作爲殖民者,又被抽象爲資本的化身。

當然,現在情況還不嚴重,只不過,問題也已經埋下。

大順實學派,在大順這邊關於經濟的討論,又爲爪哇這邊提供了理論基礎。

(本章完)

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708章 海戰(六)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227章 開戰(六)第208章 記憶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781章 談定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233章 壟斷權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047章 大改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079章 爭功(四)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55章 說服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96章 未雨綢繆第398章 主心骨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25章 手段第430章 權謀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56章 埋伏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236章 中介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83章 變陣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167章 備戰(六)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969章 舊怨第857章 決心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054章 站臺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6章 震動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