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屎裡摻飯

第474章 屎裡摻飯

這句話徹底擊碎了德川吉宗最後的一點希望,話入耳中,氣血翻涌,眼前有些發黑。

許久,才讓眼前的黑暗散去,頭腦一陣恍惚。

穩住心神,不想讓劉鈺看出來,只好提筆寫道:“我以爲是劉君要養寇自重。”

劉鈺拍拍額頭,笑着搖頭。

“養寇自重,是寇要有威脅。將軍啊將軍,我給你三十年時間,你能湊得出威脅到威海的艦隊嗎?三十年後,我可能都入土了,有這麼養寇的嗎?”

“與其說是養寇自重,不如說是光源氏養若紫。我想要一個合格的幕府將軍,至於誰當幕府將軍,那倒不重要。”

“將軍好好考慮一下我說的話。若是想通了,就談談朝貢之後,大順如何保護幕府之穩定的事吧。”

他總算是用了一個日本產的典故,也不知道德川吉宗是不是看過這本小說。這個時代女人和物品差不多,以夫爲綱,倒也符合朝貢之下的一種類比。

德川吉宗心裡有些不痛快,對這個比喻感到有些屈辱,但劉鈺之前的話已經讓他陷入了一種絕望。

幾個月前,他作爲幕府將軍,還在喊着口號:就是另立新君、把幕府旗本打光了、幕府倒臺、自己戰死,也絕不和談!

而現在,面對劉鈺屈辱性的比喻,內心卻已經開始了動搖。

漫長的糾結中,考慮着劉鈺提出的日本復仇計劃的種種不可能,即便不情願,卻也不得不認可,劉鈺說的沒錯。

日本,好像真的沒有機會了。

試探了半天,也沒試探出大順將來的戰略,到底是不是尚有繼續開拓之心。

反倒是覺得,按劉鈺所言,大順開戰也需要有目的。

似乎除了做世界的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外,好像按劉鈺的說法,似乎也沒有對南蠻開戰的必要。

連日本都能讓做出一副讓荷蘭人前往江戶朝貢的樣式,如果天朝只是爲了朝貢,只需要禮部和官員在國書上動動手腳,就全成朝貢了。

難道說就到此爲止了?

沉默許久,德川吉宗終於放下了最後一點顏面,面子這東西要有第三者在場纔有價值,現在只有兩人在這,遞送文書的又不識字,並無什麼顏面需要去考慮。

“天朝,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幕府?”

真就按照劉鈺說的光源氏計劃那般,放下了臉面,詢問大順的目的。

或許可以聽。

或許可以照做。

也或許可以從這些要求中,參悟出一些道理,或者猜測大順的目的。

劉鈺見德川吉宗終於在表面上低頭了,他也沒有再刺激德川吉宗,本來他想說的是“像將軍這樣的幕府,正是天朝想要的,只要將軍廢除節儉令、不得干涉買賣用何種貨幣即可”。

但要這麼說,有點過於羞辱,就像是說德川吉宗在大順眼裡就毫無威脅一般。

真要說起來,劉鈺對幕府的要求也真的不多。太難的政策,幕府也根本辦不到。

反正現在日本的情況就挺適合貿易的了,日本不存在土改的問題,一人一作、禁止買賣、租佃剛有苗頭就開始打壓。但日本的武士階層吸了太多血,導致百姓根本沒啥消費能力。

也正好現在大順這邊的工業革命還沒開始,主要還是賣一賣奢侈品……比如玻璃,此時可不是生活日用品,而算是奢侈品。

日本距離太近,又窮的可以,不是一個合適的工業革命後的市場,但卻是一個完美的前工業革命時代的、消費主力完美符合大順手工業優勢出口物的市場。

武士吸血,對大順而言其實算是好事。血就那麼多的定量,均分下去,奢侈品市場反而縮小了。

“將軍不用急着問天朝想要什麼樣的幕府,應該先聽聽天朝給出的條件。”

“若幕府能夠照行,天朝保證不會售賣給諸藩武器,也不會直接和諸藩交易。”

“幕府將軍的冊封,天朝不會干涉,如果能執行嫡長子繼承製,那最好。如果不能,天朝禮政府也會以‘幕府非王,選賢不選長’爲理由,不會如同朝鮮那般對宗法禮法盯得特別緊。”

“如果有人倒幕,天朝會出兵支持。規模一定比島原之亂中荷蘭人支持程度高。甚至可以派軍隊鎮壓。”

“天朝保證幕府將軍的世襲,並且賜予郡王爵。”

“如果日本遭受了南蠻入侵,天朝必然出兵。”

“天朝不會接受任何私自前往天朝的日本人,一經發現,立刻抓獲,送歸幕府處置。”

“可以適當售賣幕府一批火器。”

“在幕府財政困難的時候,天朝海商可以借款給幕府,年息只有百分之十五,以關稅作爲抵押即可。”

“如果再度出現享保饑荒這樣的慘事,天朝可以調動一批糧食進行救援,幫助幕府穩定局面……”

一些不可能明着寫在條約上的條件,被劉鈺一一說出。

條約簽訂,是兩國之間的事,是以主權爲簽字人的。而這些條件,則是私下裡與德川氏的條件,根本不是幕府這個官方部門。

德川吉宗看過之後,直接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如果有朝一日,民意沸騰,要求削藩、歸政、公武合體呢?”

劉鈺心道你願意怎麼合就怎麼合,老子在意的是你的經濟制度,可不是名義上是否統一。

只要還是農兵分離、只要還是土地封建,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幕府是成不了事的,沒有主動把自己改死的改革。

“將軍要怎麼削藩?各藩的武士怎麼辦?土佐的情況,將軍應該知道吧?山內氏鳩佔鵲巢,長宗我氏的舊部一直不滿。搞一堆譜代大名、親藩大名替代?”

“還是準備效商鞅,廢井田、廢武士、廢藩置縣?要是這樣的話,那就另有說法。”

“要是將軍急躁,我覺得禮政府就等着翻《諡法解》就好了。”

“但若不急躁,也不是不行。”

這個回答實在出乎德川吉宗的意料,他只是想試探一下,可看劉鈺這意思,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好像還挺支持。

這讓德川吉宗一下子警覺起來,但凡劉鈺支持的,八成藏着什麼鬼。

而且可惡的是,劉鈺支持的東西,往往還能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警覺之餘,德川吉宗還是問了問,如果真想效法商鞅,廢井田、廢武士、廢藩置縣該怎麼搞。

“權謀之術,無非平衡。就像天朝儒學爲尊,朝堂卻不能只有一家之言,故而扶植良家子,以非儒學問,維繫平衡。但天朝早已廢了封建,只需要平衡之術即可。”

“幕府卻不同。天朝廢封建,用了整整千年,從商鞅變法,到推恩之令,再到九品中正,直到科舉取士。”

“幕府要把這千年的路,短時間內走完,就需得手裡有兵,而且這兵,不能是武士。”

“要能打天下,還得能治天下。如今能治天下的,唯有儒生。”

“所以,天朝怕儒生一家獨霸朝堂,故要平衡;幕府欲要將來廢藩置縣,必要扶植儒生。”

“文靠儒、武靠武士正兵外的奇兵。”

“原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現在卻有機會了。”

“先要當好買辦,廢除節儉令,以貿易貨物削弱各藩財力,幕府才能多出來財富養兵。”

“開辦學堂,傳授儒學,教授儒學大義,培養一批武士之外的能認字的。而且爲了防止和武士同流合污,又必須學的與武士不同,儒家經典最爲合適,朱子學尤甚。而且要廣學漢文,以便解讀經典,使之與武士不同,各有仇恨,難以一致。”

“這需要錢,將軍正好可以用做買辦的錢,開辦學堂。”

“學堂之外,派遣年輕儒生前往天朝學習兵法制度,用當買辦的錢,組織奇兵。”

“奇兵以百姓爲主,不要武士。專習火器,以儒生爲軍官。”

“如此,三十年後,當有數十萬精通漢學之儒生,亦有數萬火器犀利之奇兵。既可打天下、又可治天下。”

“此事不可急,需奮數世之餘烈。而後廢封建而行郡縣,科舉選拔以爲官員。廢除武士世襲,最後支付這一世的俸祿,日後一切與平民無異常。此所謂一勞永逸也。”

“先開源,然後節流。萬萬不可先節流,然後開源,不然還沒等井挖好,武士們叛亂,直接把井推倒了,把你就埋井裡了。”

“怎麼開源?當然是當買辦了。不當買辦,那就沒辦法開源。我去過土佐,百姓已經被壓榨的一點油水都沒有了,所以想要榨百姓是榨不出來了。”

“我念及將軍對我建設海運的幫助,所以我纔給將軍送來了開埠、關稅啊。可惜將軍不但不領情,反而怨恨我,這讓我感到很不痛快。”

“而且吧,當買辦還有一個好處。日本不是天朝,不是一統的。百姓只會怨恨他們的領主,而幻想着將軍是個青天大老爺。”

“若是使勁兒賣給諸藩大順的貨物,諸藩財政困難,就會更加使勁兒壓榨百姓。到時候,將軍要廢藩置縣,百姓豈不贏糧景從?”

“若安心做買辦,一年如何不弄個幾百萬兩?只要有錢,就能辦學校學儒學,就能編練奇兵代替正兵。等到奇兵強大到足以勝過正兵、等到日本積累了幾萬儒生,何愁大事不成?”

“金銀是個啥呀?真要是將軍廢藩置縣,廣播朱子之學,公武合體,三綱五常,日後不要金銀,廢了金銀,如大明發紙鈔,不也一樣嗎?待到廢藩置縣、日本穩定之後,幕府發行紙鈔,強令百姓將金銀上繳交換紙鈔,而以金銀買賣天朝貨物。以天朝貨物爲基,錨定紙鈔之值,豈不美哉?”

(本章完)

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478章 看破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91章 預想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012章 圈地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91章 預想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55章 說服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965章 扣帽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030章 氛圍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423章 勸說第1012章 圈地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390章 清華園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449章 “帝”(一)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206章 狠話第55章 說服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55章 說服第1452章 “帝”(四)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31章 雷罰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164章 備戰(三)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226章 開戰(五)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203章 奇襲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83章 變陣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