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

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

皇帝對經濟學可以說基本上一竅不通,但皇帝本人對下南洋一事信心十足。

所以皇帝覺得,下南洋一事一旦解決,給劉鈺封個公爵,就讓劉鈺再也別碰槍桿子了。

皇帝需要兩隻手。

一隻手,是槍桿子。

一隻手,是錢袋子。

皇帝的錢袋子,不是戶政府尚書,那是朝廷的錢袋子,不是皇帝的錢袋子,這裡面是有巨大區別的。

劉鈺的年紀也挺尷尬的。

早出生幾年,皇帝使使勁兒就能把劉鈺熬死,到時候罷朝三日,無限哀榮。

晚出生幾年,壓着不用,知遇之恩留給太子,或是當錢袋子、或是當槍桿子,都行。

偏偏不尷不尬地比皇帝小,但又沒小到可以留給太子當槍桿子、錢袋子的程度。

所以皇帝是準備在走之前,帶走劉鈺的。

南洋的事一旦解決了,槍桿子就徹底不能讓劉鈺碰了,而錢袋子,則希望靠劉鈺撐起來。

撐到最後,給太子留足夠的遺產,然後帶劉鈺一起走便是。

很多和劉鈺有接觸,對大順朝政有所瞭解的西洋人,覺得劉鈺是大順的幕後外相,實際上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按皇帝的態度,西洋諸國,遠隔數萬裡,關朕吊事?

下南洋需要和各國外交,但外交的目的是下南洋,而下南洋的目的,是搞錢。

所以,準確來說,劉鈺的身份,更像是幕後的皇帝的財物顧問。

戶政府的錢,是老三樣。

地丁銀、鹽稅、內部關口商稅。

皇帝的錢,則是貿易、壟斷權出讓、新增的產業稅。大順皇莊不多,前朝教訓嘛,皇帝想用錢的地方多,逼着皇帝不得不想辦法。不是皇帝不想當全國最大的地主,但是大順起家的事,註定了皇帝不願意弄太多的皇莊,不說爲民考慮吧,最起碼感覺不吉利。

皇帝顯然也不準備將下南洋的收入,交給戶政府管,而且也覺得戶政府其實管不明白。

故而這一次劉鈺下南洋,更多的還是領了欽命,在事關經濟的問題上,有很大的權限。

很多政策,皇帝不知道要怎麼辦,但基本上默認劉鈺做的他會支持,至少要先看看,而不會直接否決。

很多關於皇帝自己錢袋子的事,皇帝也根本不準備通過朝會討論。討論肯定就要吵架,又要搞天朝的儒家政治正確,拿政治正確說話,也真的是沒辦法反駁。哪怕皇帝自己不信,但不得不假裝自己很信。

皇帝自己的能力也就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懂,對這種沒碰過的事,還是更願意交給劉鈺去闖一闖,看看情況,以後再定。

這也算是劉鈺告訴牛二,只管放手去幹的底氣。

這一次面對連富光等人,劉鈺直接用遷茂陵令做比喻,也算是不可能更改的最後通牒了。

找誰求情都沒用、況且他們也找不到什麼在朝中有地位的人。

耐着性子將朝廷準備他這些人怎麼辦的細節說清楚後,連富光等人心裡雖然仍舊不爽,但多少也算是能接受了。

按劉鈺說的,他們的地產什麼的,都會拍賣,讓他們拿着銀子和家產,去松江府住。

在那裡,可以繼續投資,繼續做生意,甚至還可以在南洋投資興辦種植園之類,但就是不能將家族搬到別處了。

而且相對來說,松江府算是此時大順這邊政策最爲特殊的幾個府縣之一了。江南魚米之鄉,相當富庶,也不是什麼蠻荒之地,更不是真的像是遷茂陵一樣,給他們弄到陝西之類的窮地方。

劉鈺也講了一下關於對日貿易、漕米運輸、開發蝦夷等一系列民間資本參與的商業活動,聽起來好像也還行。

當然,如果能不走、不離開他們根基所在的南洋,是最好的。

但這顯然不可能,連富光也知道何時該進退,雖然對未來仍舊惴惴不安,可也只好叩謝,不得不接受。

劉鈺寬慰道:“你們有錢,去哪不一樣?江南好地方,美食美姬也不缺,還不像是巴達維亞這麼熱容易得病,而且還有投資發財的機會,如何不強於在巴達維亞?”

“我也不妨告訴你,你留下來,並無好處。一來包稅是不可能的,二來你們乾的很多產業,朝廷也是不允許的。那你說你留下來能做什麼?地又沒處買,貿易估計日後巴城也日漸蕭條。”

“蔗糖產業,這幾年我看是難了。日後好了,你自在松江投資,募股興辦,亦非不可。”

“朝廷愛不愛你們的錢?當然是愛的。但朝廷也不是那種守着錢財舒服的守財奴,要錢是爲了花。”

“有些事,只要目的達成,朝廷花錢、你們花錢,有甚區別?無非就是一些賠本的買賣,你們不可能投錢,比如讓你們去西域買地,僱人移民,你們去嗎?你們肯定不去。”

“但去往鯨海移民,捕魚捉蝦,搞海產,賣與倭人,你們投錢不?若能得利,肯定是樂意投錢的。”

“可對朝廷來說,要的就是鯨海移民漸多,使得朝廷控制得住。你們出錢、朝廷出錢,對朝廷來說,當然希望你們出錢。”

“還有就像是興辦作坊,容納流民做事。朝廷當然不希望無業流民遍地,但朝廷要麼官辦、要麼效仿宋時制度都編入軍中仍舊是做官辦工人,以前朝經驗來看,也不是很好。”

“是以你們不要擔心,也不要覺得這是羊入虎口。真想吃你們,在這就吃了,何必還要去松江吃?”

“況且你若是去了松江,便知比你們鉅富數倍者,何其多。你們這點產業,算個啥嗎?松江好多是搞對日貿易壟斷的、搞漕米運輸的,哪一個不比你們這點產業大?他們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或是寬慰,或是恐嚇、或是講道理,劉鈺儘可能不用那麼粗暴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太粗暴的話,雖然遷走的目的也能達到,但遷走之後讓他們相信朝廷、大膽投資,而不是去買地耕讀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按個罪名抄家倒是簡單,但抄出來的金銀到了皇帝手裡,有多少是用在殖興產業上,那就難說了。

連富光心裡仍舊惴惴,這時候也只能道:“若真如此,我等也願意聽從朝廷的安排。其餘田產之類,皆可拋售。但這祖宅,還請大人高擡貴手。我只盼安排一些老家人在此看守,時時祭掃。”

劉鈺笑道:“你也不必想着如同被流放一般,又不是不准你們回來。朝廷早有規定,身家鉅富登記在冊者,出海也不是不行,但兩年之內是要歸來的。所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我是有信心的。”

“到時候,你手裡的錢多半換成了股票、債券,去到別處這都是廢紙,自會主動長留。”

“你們真要跑,也沒地兒去啊。對吧。去歐洲,你們雖懂荷蘭語,但終究是外人,且不說你們給朝廷納投名狀奪下了巴達維亞,便沒有此事,去了也是受人欺壓的。”

“讓你們遷走,我早就考慮過,你們遷走的牴觸不會太大。只要說清楚了朝廷的政策,免了你們各種陰暗的猜測、不安,其實真的沒什麼。”

“你之前說,你不算豪強。這麼說,倒也不全錯吧,畢竟你們不是漢代的那種豪強,土地數萬。你們主要還是做生意,手裡的資產多半還是流水、現金、債務。而土地什麼的,在荷蘭人的統治下,你們也不會多。”

這話倒是說在點上了。

這些人不算是地主階級,他們其實土地等不動產,並不多。包括糖廠之類,這幾年不怎麼賺錢,也都是包租出去轉手了。

他們算是殖民統治下的一個特殊的階層,說是買辦吧,又不是;說是狗腿子吧,好像難聽點。

總之,他們的大部分收入是依附於殖民政府的統治的。

劉鈺要在爪哇大刀闊斧地動土地問題,動的也不是這些華人,而是當地的土著貴族,和這些鉅富華人的關係也不大。

整日說什麼資本主義萌芽,劉鈺也算是搞一場“拔苗助長”。

連富光也沒想到劉鈺這樣的朝廷官員,居然能想到這一層面,見劉鈺說的在理,也終於稍微放心了。

“鯨侯說的沒錯,我等的田產確實不多,至於糖廠之類,如今也不賺錢,正要賤賣亦可。”

“鯨侯既連知這些底細,我等也安心了。若去了松江府,真有投資的渠道,我等當然也願意發財。按鯨侯說,亦算是爲朝廷出一份力,達成朝廷的目的,我們也賺了錢,這等好事,使我們之前多心了。”

“我等這就回去,將各自的田產、糖廠等地契呈上,一切聽從朝廷的。”

說是這麼說,心裡卻想,不聽也不行啊,看朝廷這架勢,能讓我們帶着錢走就不錯了,還想什麼田產土地?

說是拍賣,真要是朝廷收歸官有,難不成還要哭鬧要回不成?還不如識相點,主動交出來,若是能給幾個錢便給;不能給,那就賣個人情,送於朝廷便是。總比到時候被人壓到衙門,安個罪名拿走好吧。

他這個甲必丹這麼一表態,剩餘的雷珍蘭也只能跟着連富光一起表態,只說這就回去將田產地契都拿來,不日就按照朝廷的法令,遷到松江府。

臨走之際,劉鈺又說了一個讓他們徹底安心的話。

“若辦,就要從速。朝廷既得了南洋,這香料之類的總得賣出去。說不定,也會效荷蘭人的辦法,搞個壟斷專營的公司,到時候定是在松江府募股的。你們若是去的晚了,只怕失了這個機會。”

(本章完)

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99章 報捷第1227章 開戰(六)第934章 覺醒(六)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795章 南巡意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251章 壓力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66章 認可第810章 聖君第177章 機遇期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35章 府兵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012章 圈地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30章 權謀第15章 居高臨下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525章 不敢殺第441章 瘋了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780章 抓與放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394章 優勢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331章 雷罰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236章 中介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2章 枯燥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35章 府兵第509章 回報率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81章 臚音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76章 恍然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450章 “帝”(二)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99章 酒醉多言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48章 魚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320章 榮譽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