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

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

大順這場“恰巧”下南洋的舉動,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是尼德蘭聯省共和國。

被喻爲第二次災難年的45年,眼看就要過去了。

但災難,卻還未結束。

46年的初夏,整個荷蘭都埋在一片名爲恐慌不和不安的陰影中。

46年一開始,荷蘭百姓聽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主義”。

不過,既不是“立憲”主義,也不是“三權”主義,更不是“人民主權”主義,或者是什麼“重商”主義之類。

而是一個從羅馬時代就已出現的詞彙。

【汪達爾主義】

什麼是【汪達爾主義】?

公元455年,汪達爾人攻破羅馬城,縱兵焚掠半個月之久,燒傷搶掠、完全不受控制的暴力和破壞,這就叫汪達爾主義。

而現在,這個詞和法國人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整個荷蘭,中上層到處都流傳着法國人“汪達爾主義”的傳聞。

在奧屬尼德蘭,燒、殺、搶、掠,姦婦女、搶糧食。

這倒也不是荷蘭人造謠,而是這個時代的軍紀,就是如此。饒是後世,電影里美化到能走出會驚豔行軍的黃維兵團,所到之處按其自己的團長報告國防部都是“……雙堆集附近十四歲幼小女均不可免污,自殺者不知其數。”,這還是二百年後於本國領土上對本國人民,況於二百年前的法國在奧屬尼德蘭?

當然,這是荷蘭的中層以上才用的詞彙,在軍隊的暴行之外,他們用的是一種“自比羅馬的文明、而法蘭西人如汪達爾人野蠻”的比擬。

被他們視爲“暴民、愚民、無知者”的底層老百姓,還用不上這個專門的詞彙。

但不知道這個詞彙,並不代表他們不瞭解什麼叫兵過如梳。

法國人在奧屬尼德蘭的接連勝利,讓從1672年起本土就沒有真正遭受戰火的荷蘭,陷入了一種絕望的恐慌。

這種絕望的恐慌,伴隨着英荷補助金條約談判消息的傳來,稍微有了一點緩解。

但隨後,法國元帥就又攻破了比利時地區的兩座堡壘,兵鋒已經抵達了荷蘭邊境。

這時候,荷蘭百姓纔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彼得堡的步兵、頓河的哥薩克,還有伏爾加河上的土爾扈特蒙古騎射手,他們距離阿姆斯特丹有多遠呢?

恐慌,是流言傳播的溫牀。

絕望,是不滿情緒滋生的催化劑。

而在背後催化這些不滿情緒和流言的中國人,就像是釀造買酒時候的酵母,又彷彿釀造啤酒時候的蛇麻草。

從沒有人認爲,麥酒是酵母釀造的、啤酒是蛇麻草釀造的。但如果缺了這兩種東西,那便只是一堆糧食,卻不是麥酒和啤酒。

留在阿姆斯特丹的康不怠,明確地執行着劉鈺的指導思想:摧毀荷蘭人最後的一點愛國熱情、摧毀荷蘭百姓最後一點黃金時代的大國情懷、摧毀奧蘭治家族歷經二百年積累下的最後一點名望。

做起來,簡單無比。

康不怠發現,人民是寬容的,不是不講道理的。這一點,不論是荷蘭,還是大順,其實都一樣。

或如故事裡,皇帝說“先苦一苦百姓”,若真是先苦一苦,然後就能更甜,其實百姓也不是不能忍受。

然而,荷蘭百姓這幾年所經歷的,又是什麼呢?

從當年,中國的侯爵來到這裡“耀武揚威”,推銷他的自由貿易理論、讓荷蘭以朝貢國的姿態對待東方天朝上國……

然後,張狂驕縱的中國侯爵被人趕走,民衆將他們寄予了全部希望的奧蘭治家族的威廉推上了七省終身執政官的位子。

再然後呢?

民衆不是不能等,也從沒要求過奧蘭治家族就像是天上的太陽一樣,只要出來,就能驅趕走黑暗和陰冷,立竿見影。

民衆給了時間、給了機會、給了等待。

可結果呢?

數年過去,可曾發生了什麼改變?

他沒上臺的時候,法國人被各國聯軍圍在了布拉格,數萬人被包圍,主帥輕身逃走,大量將軍被抓去了倫敦。奧地利人在意大利方向,打的法國人只能固守。

他上臺之後,法國人高歌猛進,一路擊破了奧屬尼德蘭的堡壘,如今法國士兵的鉛彈,可能稍不注意就能飛到荷蘭境內。

荷蘭最後一支野戰力量,在豐特努瓦戰役中被擊潰,至此整個七省共和國連最後一支野戰軍都沒有了。

人們擁戴奧蘭治家族的最大理由,就是戰爭。

奧蘭治家族,橘色,那是荷蘭戰神的圖騰。

人們信奉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可現實是……

龍生出來了一堆奇醜無比的蝙蝠,風生出來一窩醜陋不堪的鼴鼠,老鼠的兒子不但不會打洞甚至連用肺呼吸都不會。

後世的拿破崙說,自己是篡位者,所以需要不斷的勝利來鞏固自己的正統性。而波旁家族,是天然的王,他們什麼都不做,都始終有人奉他們爲正統。

荷蘭的情況,也有些類似。

攝政派、議會派,在荷蘭人看來,曾經,就是一羣篡位者。

他們除非能解決荷蘭所有的問題,用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勝利來鞏固正統性,否則終究都是亂臣賊子。

然而,那是從前。

因爲現在,奧蘭治家族,自己把自己的正統性消磨乾淨了。

一開始,荷蘭的百姓很理性,知道戰爭在即,也知道變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給奧蘭治家族足夠的時間,自己苦一苦,但至少還有希望。

只要有希望,暫時的苦,又怎麼不能忍受呢?

然而,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乃至三年五年……

最基本的東西,全都沒有變化。

一開始,人們覺得,正打着仗呢,內部變革,可以等打完仗再說。

然而,上臺不久之後,便是普魯士退出戰爭,法國軍團被困布拉格、奧屬尼德蘭軍團前去救援之後退回法國,荷蘭這邊沒有了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

可是,威廉四世做了什麼呢?

威廉四世對執掌城市的“鐵打的老爺”們,以禮相待。

對要求恢復行會制的中層民兵組織,斥之爲暴民。

對希望國家控制糧價的百姓請願,含糊其辭。

對民衆最關注的包稅制,絲毫不動,只是換了幾個自己家族這邊的人去當包稅人。

然而民衆希望的,不是換個包稅官,而是廢除包稅制啊。

民衆是寬容的。

民衆知道,一位終身執政官,需要一件件熟悉國家的事務,然後才能嘗試做出改變。

民衆給了他足夠的時間,不是幾周、幾個月,而是幾年。

然而,海牙宮廷裡,新的執政官顧問團,都是從原本的“攝政”老爺們選的;人們固然討厭這些攝政老爺,可也厭惡那些極端守舊保守的貴族,然而宮廷裡充斥的卻是整個荷蘭最保守的弗里斯蘭貴族。

而最終讓荷蘭民衆徹底絕望的,來自一次晚餐事件。

43年年末,澤蘭省的民衆集體控訴他們城市的攝政,歷數了攝政的種種罪惡、殘酷的盤剝,希望尼德蘭的橘色太陽,能夠處置這些城市攝政。

迫於民衆的強大壓力,威廉四世撤職了澤蘭省幾個城市的攝政。

但是,撤銷之後的第二週,威廉四世親自主持了晚宴,招待了這些被他用“終身執政官”特權所撤職的幾名前城市攝政,並在晚宴上表達了自己的苦衷:自己不是那種鐵石心腸的人,實在是迫於壓力,希望你們能夠理解。

本來就已經頗爲失望的民衆,被這一場被爆出來的晚宴,徹底激怒了。

這類似於大順百姓告御狀,歷數地方官的種種罪惡,皇帝把那幾個地方官撤職之後,再宴請這幾位官員,席間曰:非朕本意,實乃暴民所迫。

又或者,假設前朝末年的奴兵起義,覺得北方天翻地覆,正是自己反抗的機會。燒地契、焚債據,結果他們盼望已久的闖軍一來,假設闖軍不但不認可他們,反而限令十日之內不把土地退回、債據從新擬定的,通通剝皮萱草……

這兩種類比,前者絕對不可能出現。天朝的皇帝再無能,也不可能出現被人告御狀撤職官員之後,請官員吃飯說明自己被逼無奈的情況。

後者之所以要假設用大順闖軍爲類比,因爲歷史上滿清真的這麼幹過,而百姓沒有太大的絕望,因爲這很正常,上面當然是向着老爺們的,壞人幹壞事有什麼不對的嗎;但如果是喊出均田免糧口號的大順這麼幹了,那就不正常了,還存有一絲希望的好人居然也這麼幹,那就是曾給了希望又絕望的憤怒。

沒有希望,又哪來的絕望呢。

爲政者,千萬不要給百姓希望,又讓百姓絕望。那比讓百姓一直沒有希望,更讓百姓憤怒百倍。

因爲百姓默認,壞人幹壞事,是正常的,對壞人的容忍度要高一些。

但荷蘭的情況,以大順做類比,還有一點不同。

那就是,威廉四世,從未喊過任何口號、也從未給出過任何承諾。

一切期待,都是百姓的“自我感動”和“一廂情願”。

然而,這又和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

自我感動、一廂情願,若是單純的人與人關係:

就好比甲男一廂情願地以爲,乙女喜歡自己。然後乙女去和別人去賓館了,甲男氣憤異常,覺得失望、生氣、憤怒。但問題是,關你屁事呢?

可國家內部的政治問題,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不是單純的人與人的關係。

威廉四世沒辦法理直氣壯地反問百姓:我對你們承諾過什麼嗎?我請他們吃飯,關你們屁事?

(本章完)

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579章 廢物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440章 分歧(六)第183章 變陣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736章 機遇(上)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552章 理想國第1230章 開戰(九)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633章 斡旋家第734章 咱們(上)第572章 藍狗子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3章 出事了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285章 黃淮患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857章 決心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246章 探險隊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249章 暫借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705章 海戰(三)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236章 中介第995章 嫺熟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439章 分歧(五)第1230章 開戰(九)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4章 江湖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42章 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