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

童貫垂手侍立,望着王賢妃儀仗的背影,微微搖了搖頭,背道而去,卻是出宮而來。

這汴京從初一到十五,歷來都是熱鬧非凡的。今年雖然添一些憂慮的氣氛,但是普通百姓的興致,卻是一點不減,因此街上也是摩肩接踵。童貫繞了好大一個彎子,好不容易纔到了陳州酒樓。

走進酒樓當中,遊目四顧,便見大廳中已經坐滿了各色客人,其中竟然還有一些定居汴京的大食胡人,也有一些又黑又矮的交趾商人。他知道自從薛奕通南海諸國之後,各國商人與遣宋學生日漸增多,倒也並不奇怪。見酒樓的人因客人太多,沒有注意到自己,停了一下,擡腿便往後院走去。

這陳州酒樓除了主樓之外,又有佔地數畝的一座後院。院中又有許許多多單獨的庭院,各自分隔開來,主要是用來住宿與出租。他進了後院,頓覺清靜無比,外面的嘈雜似乎與這裡面毫無關係一般。他見一個店小二端了一盆水往外面走來,忙叫住了,問道:“地字一號房今日有人在麼?”

店小二一怔,忙答道:“有人。”也不敢多問,把水放了,引着童貫往地字一號房走去。不多時,便到了一座幽靜的院子之外,店小二恭身道:“官人,這便是了。”說罷便告了退。

童貫這卻是第一次來此,見這座院子是仿農家模樣,便門扉都是竹製的。門的旁邊種着一叢竹子,上面猶有未化的白雪。他輕輕咳了一聲,叩了叩門。便聽門“吱”的一聲,應聲而開。一個三十來歲的勁裝漢子站在門那邊,望着童貫,眼中似有驚詫之色,問道:“請問這位官人找誰?”

“是內頭有人吩咐我,送點東西給此間的主人。”

那個勁裝漢子連忙欠身爲禮,道:“失禮了,請進。”把童貫引進客廳中坐了,讓童子上了茶,才說道:“請容小人前去通報一聲。”童貫笑道:“你去便是。”勁裝漢子又告了罪,這才退出。

童貫也不懂屋中的字畫,便也不裝模作樣的品評,只是蹺起二郎腿,坐在那裡喝茶。沒多久,便見一人從裡間走了出來。童貫閃眼望去,原來卻是認識的——樞密院職方館知事司馬夢求。忙起身道:“見過司馬大人。”

司馬夢求見着童貫,忙抱拳笑道:“原來是童公公。”

童貫知道司馬夢求是石越的親信,心中自無懷疑,他以採辦東西的名義出宮,自是不能久留,當下開門見山的說道:“李公公讓我傳個口信給陳州酒樓地字第一號房的主人,二爺可能有大動作,請賢主人多多當心。”

司馬夢求一怔,問道:“不知是何大動作?”

“這個小的卻不知道。又有一事,卻是我的觀察,也請司馬先生轉告賢主人,官家的身子,已有好轉的趨勢。此事外間都不知道……”

“當真?”司馬夢求激動得站了起來。

童貫低聲把趙頊這幾日服藥與進食、說話的情況,都略略說了一遍,道:“小人妄自揣測,也不知道準不準。”

司馬夢求此時對童貫已是另眼相待,笑道:“多謝童公公。我家主人必定記得公公的這份心意。”

童貫笑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一面起身說道:“官家前幾日看天下郡縣圖,讓李公公在屏風上寫了石參政、蔡中丞、曾布、孫永、劉庠、蘇軾、範純禮、呂大忠、梅堯俞、劉摯等十幾位大人的姓名,小人在旁覷了一眼,只記得這十位,雖然不解何意,但亦請司馬先生轉告,或者賢主人可知上意亦未可知。小人在外不便久留,就此告辭了。”

司馬夢求也不挽留,親自把童貫送出院子。便吩咐人備了馬,往石府趕去。

出陳州酒樓不久,便颳起風來。不多時,風越來越大,方走到一半,竟是又下起雪來。司馬夢求也沒有帶蓑衣斗笠,只得任憑那雪如亂舞梨花一般的落到自己身上、馬上。不過也虧了這場雪,讓路上行人紛紛躲避,道路也順暢了許多。

到了石府,正好石安在門上招呼,見着司馬夢求雪人一樣的下了馬,忙迎了上來,一面幫司馬夢求撣雪,一面笑道:“這麼大雪,怎麼先生就來了?”

司馬夢求一面往府裡走,一面笑道:“卻是半路趕上的——參政在府中麼?”

“在。纔回來不多久,正和李先生在商議事情。”

二人一面說話,石安一面就把司馬夢求往石越的書房引去。離書房尚有一二十步的時候,司馬夢求見石安忽然停住腳步,一怔之下,旋即會意,笑道:“管家,你先去通報一聲。”

不料石安卻搖了搖頭,笑道:“不用了。參政特意吩咐了,司馬先生若來,便請直接去書房。是小人要告退了。”

司馬夢求心中一暖,目送石安轉身離去,才快步向書房走去,不過卻終是故意放重了腳步。

到了門口,他正要敲門,便聽到房中石越朗聲笑道:“是純父吧。”門已自裡面打開。便見書房之中,石越、李丁文、陳良、唐康、侍劍都在。石越含笑注視司馬夢求,侍劍忙過來請他坐了。

司馬夢求坐下之後,不待石越相問,便先把童貫所說之話,一五一十轉敘了一遍。

李丁文淡淡一笑,道:“不知道昌王的大動作,又會是什麼?我倒是很想看看李昌濟的真實本領。”

“昌王如何,先不關我們的事情。”石越沉聲道:“這幾日皇上每日都要接見一到兩個宰執大臣,說的全是同一件事情——地方官制改革。此事至關重要,我絕不允許它有任何變數。”

“我擔心的,卻是參政可能面臨的危險。”司馬夢求關切的說道:“據我所知,御史臺已經下令荊湖北路與荊湖南路的兩個監察御史回京敘職,眼下荊湖南北路接連出事,我聽說政事堂已經議決,將派遣官員前往新化縣等處調查,御史臺也蠢蠢欲動。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矛頭必然指向參政。而且眼下的局勢,似乎皇上有意讓參政出外。”

石越搖了搖頭,道:“你放心。接連出現的三件事情,哪一件都會平息下去。柴景中已經寫信告訴我,說新化縣之軍屯,是呂惠卿家族的產業;蘇子瞻證實嶽州軍屯,背後牽涉韓、呂兩大家族的利益,是韓絳與呂公著的族人在那裡經營;盧陽縣譁變,原因尚不得而知,但是當地軍屯的投資者,是太皇太后曹家的遠房親戚。拔出蘿蔔帶着泥,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性居大。即將派到新化縣調查的是蒲宗孟,一向親附呂惠卿,這中間的玄虛一眼即明。至於御史臺,蔡確必然要出外就職。他的御史中丞做得太久了,早就應當輪換了。”

“雖然如此,但是我認爲皇上還是有可能讓參政出外。眼下總要想個應對之策才行。”

石越淡淡一笑,道:“應對之策我已經想好,就是順其自然。”

“爲何不能退爲進?自請出外?”

“皇上並無一語疑及公子,公子若自請出外,太露痕跡。不若就交由皇上決定的好。”李丁文解釋道。

“但是如果參政出外,許多改革必然停滯。而另有許多改革,就無法進行。”

“有許多事情,是迫不得己的。”石越嘆道,自從柔嘉被禁足以後,隨着局勢的發展,石越對於可能外放地方已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是說他心裡會全然甘心,卻是騙人的假話。“萬一出外,我只希望有個好地方。”

“這要看皇上的心意。若是貶斥,則可以派往四京安置,或者做知州。若只是故意讓公子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那麼多半便是一路轉運使,甚至是安撫使。去的地方,以兩浙路與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可能性居大。”

“潛光兄所言有理,去兩浙路,是讓參政經營江南與海外;去荊湖南北,則是極可能兼管移民軍屯。都顯示聖眷未衰。”

石越聽李丁文與司馬夢求你一句我一句,心中更覺得惆悵。他知道這些話語,不過都是充滿了樂觀情緒的分析而已。哪怕是權力最重的河東路與河北路安撫使又如何?一路安撫使,又如何比得上參知政事兼太府寺卿之位高權重?一旦離開政事堂之後,雖然已經進行的改革,相信會由蘇轍、韓維、郭逵、蘇頌等人堅持下去,但是政事堂中,又有誰能夠與呂惠卿的受寵、司馬光的威望相提並論?政事堂依然會是“平衡”的,但是卻不會再是“潤滑”的。呂惠卿與司馬光的火花是在預料之中,而其他參知政事們對樹立自己政績的渴望,又有誰能壓得住?

而最讓石越難以釋懷的,是這件事情,自己根本沒有做錯半點,完全是因爲皇室的猜疑之心,導致了自己所處的尷尬處境。

皇帝的信任,真的是如此的脆弱麼?

兩天之後。

睿思殿。

“昌王還是沒有離京麼?”趙頊靠在一張滕椅上,精神較前幾日,略有起色。

“是。太皇太后派人去探過病,回來都說昌王病得很嚴重。官家看,有沒有必要讓臣去昌王府走一遭?”李憲細聲細氣的回道。

“不必了。”趙頊道,“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就行了。縱然揭穿了,朕也不能落個不友愛的罵名,讓天下人罵朕不仁不義。終究也是不能把他怎麼樣的,無非是下旨嚴責而已。許他不仁,朕卻不能不義。”

“官家的仁德,古今少見。”

“昌王朕可以不管,以免傷慈母之心。但是那些親附昌王的大臣,朕卻不能不管。否則,臥榻之側,有這等小人存在,朕未免睡不安枕。”趙頊的聲音依然低弱,語氣卻嚴厲起來。

“但是無憑無據,何況投鼠豈器,也不好亂了人心。”

趙頊“唔”了一聲,若有所思的望着李憲,嘆道:“想不到卿也有這等見識。”

“臣只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家仁德,史官們自會爲陛下傳誦。”

“若不敲打敲打,終是不行。日後只恐更加猖獗。”

李憲沉吟半晌,壓低了聲音,說道:“既是如此,就請官家下旨,禁止禁中泄露官家的病情。然後……”李憲的聲音越來越低,逐漸細不可聞。

李憲離開睿思殿後,呂惠卿與司馬光便一先一後到了睿思殿。

趙頊的臉色依然憔悴。

“地方官制改革之事,政事堂議得如何了?”趙頊的聲音,細若遊絲。

“回陛下,政事堂一致同意。”呂惠卿恭身答道,眼中流露出一絲關切的目光。

趙頊歇息了一會,略顯艱難的說道:“朕聽說外間關於湖廣四路軍屯之事,清議頗有誹議。”

“陛下,世上之事,不能無弊。癬痢之疥,陛下不足爲之憂心。”

“陛下,民變兵變,不爲小事,陛下本當關心。只是現在陛下龍體欠安,不如靜待調查官員之回報。”司馬光不滿的望了呂惠卿一眼。

趙頊卻搖了搖頭,道:“此事無論如何,石越總是脫不了干係。石越入政事堂後,日漸驕滿,德行有虧,贈宗室厚禮,有失大臣之體,深失朕望。”

呂惠卿與司馬光都不料皇帝忽然說出這等重話來,不由都大吃一驚。司馬光忙說道:“陛下,就事論事,軍屯之事,石越功大於過。至於贈宗室厚禮,亦不過是官場積弊,實不足深怪。陛下下旨責其反省即可。”

呂惠卿沉吟了一會,卻不着邊際的說道:“臣亦以爲大臣不當與宗室結交。”

趙頊望了司馬光與呂惠卿一眼,帶着幾分怒容說道:“朝廷三令五申,大臣不得與宗室結交。石越身爲朝廷重臣,朕所倚重,卻不顧禁令,不能不嚴懲。朕欲讓他出外,挫挫他的驕氣。”

“陛下,人材難得。”司馬光已經跪了下去。

“正是人材難得,朕又念其爲國謀劃之功,亦爲他留一條悔過之路。朕欲讓石越去做荊湖南路轉運使,或者是兩浙路轉運使。不知二卿之意如何?”

“陛下三思。”

“朕意已決。”趙頊的語氣中,再無半點轉圜餘地。

“石越以參知政事兼太府寺卿之正三品重臣,黜爲一正四品上之轉運使,只恐使天下以爲陛下之意動,而之前一切改革,付諸流水。”出乎司馬光的意料,呂惠卿居然替石越求起情來。

司馬光這時也顧不得自己和呂惠卿的成見,亦說道:“陛下,臣以爲罰俸切責,足以使其知過。”

“不然。”呂惠卿卻又反對起來,“臣之意見,是不如委之以一路安撫使之重任。”

“安撫使?”趙頊與司馬光同時一怔。

“若如此,臣以爲石越在遼國聲名素著,若以之爲河東路或者河北路安撫使,朝廷可無北顧之憂。”司馬光覺得正三品的安撫使,也是可以接受的。

趙頊心中卻在猶豫,三個安撫使的位置,他現在都沒有想好留給哪三個人。

“臣以爲,河東路與河北路安撫使之位,尚不能一展石越之材,不若委之以陝西路安撫使。”呂惠卿從容說道。

“陝西路安撫使?”司馬光怔住了。他終於明白了呂惠卿的用意,無論是兩浙路、荊湖南路、還是河東路、河北路,都是石越大有可能建立功勳的地方。在兩浙路,石越聲望甚高,而且可以拓展海外貿易,這是石越的拿手好戲;在荊湖南路,石越若兼理軍屯諸路,幾年之後,政績必然可觀;而在河北、河東路,石越還不知道能對內部不安寧的遼國玩出多少花樣,兼之二路離汴京又近;而在陝西路,宋夏之間,除了邊境的戰爭外,就是內部百姓的沉重負擔。石越一個文臣,難道還怕他在打仗上也建功立業不成?弄不好就是韓絳第二。呂惠卿看似大方的推薦,其實沒有安一點兒好心。

但是呂惠卿卻依然是一副正直無私的模樣,侃侃說道:“陝西一路,役法爲禍最甚,而民兵最多,自仁宗以來,幾乎成爲大宋最沉重的包袱。臣以爲,若以石越爲陝西安撫使,或者他能給大宋一個奇蹟也未可知。其對役法有更多的瞭解,也便於日後進一步改革役法。臣以爲,陝西路安撫使,非石越不可。”

趙頊點了點頭,似乎下定什麼決心一般,道:“既如何,便以石越爲端明殿學士、陝西路安撫使。”

“陛下,若以石越爲陝西路安撫使,臣以爲,陝西路四司,皆須是得意之人選。臣舉薦劉庠爲陝西路轉運使、孫永爲提刑使、陶弼爲提督使、範純粹爲學政使。”司馬光一口氣向趙頊舉薦了四位名臣。這四人之中,劉庠素有才智,曾經做過權知開封府;孫永是趙頊藩邸舊臣,素以賢能著稱;陶弼雖然是丁謂的女婿,卻素知戰陣,參加過儂智高的戰爭;範純粹是范仲淹之子,才華天下鹹知。

呂惠卿不料司馬光來這一手,一時竟是無辭以對。反是趙頊道:“孫永是朕定下來的轉運使,不能給了石越。換成呂大忠爲提刑使。”

呂惠卿欲待反對,忽然想起呂大忠的二弟呂大防是尚書右丞,暫時不便得罪,當下硬生生忍了下來。

次日。以石越爲端明殿學士兼陝西路安撫使、以韓維權兼太府寺卿的詔書,加蓋了皇帝的玉璽、尚書省右僕射呂惠卿與參知政事司馬光的大印之後,發到了門下後省。

但是,這道詔書,卻在門下後省被新闢的吏科給事中呂大臨封回了。

這位呂大臨,便是呂大忠與呂大防的弟弟,與謝良佐、遊酢、楊時並稱“程門四子”,是程頤門下,曾經也是白水潭學院的高材生。

而與此同時,有關皇帝病情加重的消息,也從宮中悄悄的傳了出來。

第十一節第1節 熙寧二年下(01)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四章第3節 下第十節第十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五)第14章 兩河百郡宋山川(二)第十一節第10章 上第13節 婚姻大事(中)15 汴京杭州5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四章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一章第二十四節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十八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一)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15 汴京杭州1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0節 呂氏復出(下)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1)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六章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二)第2節 聲名鵲起上(02)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九章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9章 上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十字後記第5章 下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二)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1節 下第一節第2章 上第七節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34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第3節 上第1章 上第16節 十字(三)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5章 下第十九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3章 下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九章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9節 下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六章第七章第2節 聲名鵲起下(02)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8章 下第12節第8節 離間計(中)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章 廟堂無策可平戎第12節第6節 上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中)第14節 匪斧不克(上)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章 上第6節 下第七章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四)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四章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2)第4節 下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8節 離間計(下)第三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