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各有憂慮

對於三人的憂慮跟擔心,卻把旁邊各戰營將領看的是羨慕不已。

擔心個甚啊,當楊慶敗了從北門出逃的話,所帶的人馬定然不會超過五百之數,因爲太過於多了根本就跑不快跑不遠的,還有,五里之地也就是當馬匹全力奔跑時的一個時間節點,這個時候一般不止馬匹頗爲勞累無力便是人也會精神鬆懈,再加上逃亡之後重獲新生突然又發現有伏兵的那種心力交瘁,往往在這種時候,幾乎可以說是戰意或是戰力都是近乎最低點。

要拿下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啊!

徐世績在一旁暗暗爲凌敬喝彩。

不得不說凌敬安排程咬金齊國遠牛蓋三人分別去往北門外堵三條岔路的決定很是明智。

首先,若是派戰營將領前去,那誰去誰不去這就有些不好辦了,且三條路難道只派出一個戰營將領?

那別的將領還不都說閒話不可!

還有就是戰營將領去了畢竟攻城纔是大局,城若沒有攻破楊慶也是不會出城而逃的,戰營分出了兵馬去勢必導致爭奪各城門的兵力減弱。

程咬金,齊國遠,牛蓋三人現在都是隨在軍中聽用,本身並不帶兵,是以用這三人去幹這事最爲合適不過,且三人也都各自有些能耐,若是兩軍交戰三人恐智商不夠,但是伏兵擒拿對方將領,這已經很清楚明白的事三人就算再沒腦子相信也不會出錯的了。

何況,這三人也絕非都是無腦之人,只是平時裡性格略微爽直了些所以顯得莽撞而已。

“好!”凌敬最後望了衆將一眼,道:“全軍即刻攻城!”

????????????

邱福的兵馬駐紮在虎牢關外,虎牢關僅兩個城門,邱福所在的中軍大帳扼守於東門,駐兵兩萬,西門則由邱瑞帶領三萬兵馬看住,不攻,不叫陣,很明顯,就是要讓城裡的兵馬無法出來。

尚師徒乃是智者,號稱大隋第一儒將。

除了其衣着顯得文雅儒氣之外,說話做事也很是得體守儀,同樣的其謀略也是偏上的存在。

對於城外瓦崗兵馬的突然出現着實令尚師徒很是驚詫一番,心說之前畢竟可是未曾聽聞到任何消息啊,怎麼着突然瓦崗兵馬就來自己的虎牢關了。

可是,當三天過後瓦崗兵馬依舊不攻城不叫陣尚師徒就明白了七八分,瓦崗此舉非是爲了虎牢關,而是鞏縣洛口倉也。

虎牢關就一個駐兵的城池,不在高崗也不再險要關隘或是河道交匯處甚要地,奪來真作用不大,但是虎牢關的存在卻對於鞏縣洛口倉極爲重要,因爲從虎牢關支援洛口倉僅僅只需兩日路程。

瓦崗兵馬圍虎牢關不攻很明顯就是另有兵馬在攻打鞏縣洛口倉也。

尚師徒所料不錯,但是卻也只料對了一半,因爲瓦崗這時並沒有分兵攻打鞏縣,跟邱福扼守虎牢關一樣,此時的鞏縣被王伯當帶着五萬兵馬給看守了起來,相比於虎牢關,鞏縣柴孝和更是不敢妄動分毫。

當柴孝和得知圍城的是瓦崗兵馬時,心中立時就涼了。

在瓦崗兵馬來之前,柴孝和曾收到過李密的密信,心中李密多有勸降之意,並且許下重諾,不過就在柴孝和還在思量的時候卻突然聞聽瓦崗兵馬到來,甚至還一度以爲是不是探報弄錯了,來的是李密魏軍還是宇文霸的瓦崗兵啊。

好在還未曾回信與那李密!

柴孝和心裡長出口氣,單從這一點上似乎也可看出李密與瓦崗信王之間的差距來也。

你李密纔剛有這樣的念頭,可人家瓦崗兵馬已先一步兵至城下了,而且從時間點來看,很可能瓦崗此次發兵並非是偷了魏軍之意,而是瓦崗信王先一步李密做出的決定也。

對於瓦崗兵馬圍而不打的方式柴孝和也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顯得很是曖昧,這也給王伯當心裡升起了一些的期翼色彩來。

“保濟啊,依你看那柴孝和是否有歸降我瓦崗之意?”王伯當望向李如珪,又道:“我軍已圍鞏縣兩日,卻沒見柴孝和有派出兵馬往虎牢關求援,這卻不是奇了。”

“許那柴孝和早已料到虎牢關也被圍了去求援也是白忙活。”李如珪想了想又道:“不過哥哥常言這柴孝和頗有智謀,卻也不得不多加小心也。”

李如珪這句話說得很隱晦,王伯當剛纔那番話明顯有着想要跟柴孝和私下裡談談的意思,而凌敬當初的意思是先穩住柴孝和,等拿下滎陽後大兵再來攻取鞏縣,鞏縣雖然城池不大但是城牆極其高,且厚度比之瓦崗城牆還厚不少,這樣的城池攻打起來極爲麻煩。

而且鞏縣因爲乃是糧倉之故,所以城牆周邊數裡範圍內都是不許人靠近的,每次進出城池都需得經過甕城,方可進出,雖然凌敬也早已往鞏縣滲透不少瓦崗人馬,但是若說想要裡應外合奪城門的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因爲可能還沒等你接近城門就在甕城都被拿下了。

就算奪下甕城,人家將甕城城門一關,那簡直就是關門打狗啊!

李如珪是想要王伯當最好別輕舉妄動,畢竟柴孝和非是一般人物,畢竟能被用來看守這洛口倉,要知這洛口倉乃是大隋數一數二的糧倉種地,那柴孝和必是有些許的非凡是也。

王伯當自也聽出了李如珪話中之意,略微沉思後,道:“不妨先往城中去一封書信,視情況而定。”

李如珪見王伯當堅持己見,當下也不再違逆,作爲軍人自是知曉此次三線作戰的目的都是爲着洛口倉,就算誰攻下滎陽或是虎牢關,都沒有拿下鞏縣奪得洛口倉的功勞更大。

洛口倉就在眼前,王伯當沉不住氣也是情理當中。

而李如珪更是作爲少華山的頭領自是也希望同出於少華山的大哥能拿下洛口倉了,這樣一來除了大哥在瓦崗出人頭地外整個少華山不也跟着增光嗎。

隨即,王伯當親自修書一封,然後喚來親兵交待了幾句,親兵隨即轉身出了大帳,王伯當深深的吐出口濁氣,幽幽的道:“也不知滎陽的戰況如何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未敢冒失第二百八十二章:除惡務盡第七百章:尉遲恭投軍第二百九十二章:王君廓尤俊達攜手上瓦崗第九百一十四章:單雄信遂願第四百一十九章:金刀之威第五百二十八章:開胸懷第六百九十一章:未明的夜間第八百九十七章:用心良苦第四百九十五章:長遠打算第八百章:大將之風第四百五十五章:機械連臂弩第六百二十一章:開始忽悠第八百一十四章:夜話第八百五十二章:分兵進擊第一百三十一章:突現騎兵第三百八十六章:處處先機第一百六十一章:童稚之情第五百一十二章:楊義臣生退意第二百零二章:有人送大禮第六百零九章:真正目標第五百七十一章:吳涇自戕第五十八章:江湖秘辛事第七十一章:山寨兩朵花第六百八十六章:雷霆之擊第三百七十九章:初聞劉武周第六百八十一章:兩個傻子第二百七十七章:收徒張大寶第一百四十二章:新月娥第七百一十三章:最後的歡樂第一百四十四章:慶墜山之思第七百章:尉遲恭投軍第二百八十三章:搶奪葫蘆嘴第六百四十二章:故技重施第九百六十章:寢殿兵變第六百六十章:重義管崇第五百零五章:各有陰謀第六百九十一章:未明的夜間第四百七十三章:廝殺第五百五十章:到老鴉峽第二百九十七章:李密首訪瓦崗第八百六十章:會州城外第六百一十六章:不顧一切的雄闊海第八十四章:玩命的馬三保第二十四章:前世修來的那一回眸第八百五十一章:進退之間第七百二十五章:小將魏堃第三百四十一章:皆是故人第一百五十三章:名聲在外第五百五十七章:調兵第一百二十二章:賺出潼關第一百六十二章:英雄排坐次第五百三十五章:談話第二十二章:鬼才凌敬第六百二十一章:開始忽悠第四百八十章:鞏縣的靜第九百八十五章:又要出兵第三十五章:兩頭並進第六百二十六章:劉文靜獻計第三百八十章:相州高談聖第二百四十章:配合行動第九十三章:我心憂天下第一百二十五章:舍與得第四十七章:天字第一號的存在第二百五十八章:半神將狄去邪第二百六十九章:水淹李淵第二百一十章:奇女子第四百七十四章:兇險第四百零三章:金刀殿帥第六章:夜襲!第三百六十二章:一稱王一求援第二百八十二章:除惡務盡第六百六十二章:管崇相投第一百五十三章:名聲在外第八百二十章:姐姐姐夫第二百一十四章:風塵三俠終相會第十七章:好漢酒第七百八十四章:另覓對手第五百七十七章:故人第五百九十五章:相約清幽觀第七百零七章:寧夏時局第四百五十一章:二軍師的準備第八百六十五章:陣前第七百五十五章:搏命廝殺第九百二十八章:副帥李靖第五百三十章:不安分的魏軍第二百二十八章:邱福論兵第八百一十七章:一步接一步第八百四十九章:兵到靈州第一百五十三章:名聲在外第七百三十四章:一拍即合第七百五十三章:歪打正着第八百五十九章:大布局第一千零一章:大夏歸大信第六百二十三章:二將前往第四百六十一章:凌敬的應對第八百五十三章:桑顯和第二百七十二章:單雄信上瓦崗第六百七十五章:連戰三將第一百五十四章:程咬金的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