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廷議

公元前133年,龍城

軍臣單于從王庭龍城出發一路上各部落的騎兵與這支匈奴征伐彙集,成千上萬的匈媽騎兵,無數的牛、羊、帳蓬等輜重跟隨其後,一股騎後洪流正向南方流動,目標-馬邑。

公元前133年,長安

漢孝武皇帝劉徹,正看着掛着漢宮牆上的地略,並且讓人不斷標註各支漢軍的駐守地,現在已知以及匈奴騎兵到的地點。整個漢宮氣氛異常壓抑。這是漢武帝劉徹在登基後第一次大規模的對匈奴用兵,劉徹緊緊的握着手,此戰一定要全殲匈奴十萬騎。

就在幾個月前(即公元前133年,夏六月)雁門郡馬邑縣的豪強之士聶壹,通過大行令王恢向劉徹建議:";匈奴剛剛與漢和親結好,親近信任邊境吏民,可用財利引誘他們前來,漢軍預設伏兵襲擊,這是肯定會打敗匈奴人的妙計。"; 武帝劉徹經過思慮後在漢宮召集公卿討論這個誘擊匈奴大單于之計策的建議。

劉徹端坐大殿之上:";今天朕不想和你們談關於人事的問題,想與你們談談關於匈奴的問題,你們應該知道了匈奴派了使者已經到了,要求漢朝再嫁一名真的公主給他們,當然了還要有大批的嫁妝,聯今天想聽聽各位大臣位,對此事有爲什麼看法,但說無妨。";

劉徹環故四下大臣,盡然無一人對此事的發表意見,看來是打算讓聯先說,也罷";你們不說就由聯來說,以此下去,聯預感漢朝和匈奴之間不免會一場大戰,衛尉李廣";

李廣立身而起";臣在";

";朕讓你去打匈奴,你願意去嗎?";

";如果說打胡虜臣應該算是老資格了,二十年間,臣轉戰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與胡虜打過仗的地方,臣都在那裡做過太守,臣自初掌衛尉以來少與匈奴交手,但臣只有一言,但凡陛下一聲令下,臣必要上馬兵至陛下所指之處";

劉徹看着李廣心中十分欣慰,臉上也顯露高興的表情:";飛將軍威武";

";程不識將軍,你呢";

程不識不敢怠慢立身而起";臣以爲,兵者乃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但卑將只是一個軍人,只管執行陛下的命令,只管率軍作仗,至於與何人作戰與何人作戰,這樣的大事一切聽憑陛下的命令";

劉徹對軍方的態度是十分滿意的,只要一下命令,軍隊便可開赴前線作戰,讓程不識坐下後,轉而看向文官";各位將軍的態度朕可以理解,朕也很想聽聽文官的意見";

";臣有話要說";隨即王恢起身行禮,與那李廣、程不識不同,作爲文宮的他行爲要得體多。這時候王恢起來給自己墊腳,劉徹很高興。反而對田蚡不滿,心想怎麼說你是我舅舅,官居丞相,居然一句話也不說,就跟沒有事一樣。劉徹那個叫我火啊,回頭在收拾你,轉而向王恢";你王恢是見過匈奴的人,你早就該說了";

王恢會意";戰國之初,代國保有它的全境時,北面有強敵匈奴的威脅,內受中原諸國軍隊的牽制,但仍然可以尊養老人,撫育幼童,按照季節時令種糧植樹,糧倉中一直有充足的儲糧,匈奴不敢輕易入侵。現在,憑陛下的神威,天下一統,但匈奴的入侵卻持續不斷,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沒有別的,只是因爲在於沒有使匈奴恐懼罷了。我私下認爲打擊匈奴對國家有利";

御史大夫韓安國聽到王恢此話起身立行禮道";我聽說高皇帝曾被匈奴圍困在平城,七天沒能吃上飯;等到解脫圍困返回都城之後,卻沒有憤怒之心。聖人有包容天下的器度,不因自身的私怒而傷害天下大局,所以高皇帝派遣劉敬爲使臣與匈奴和親,到現在已爲五世的人帶來益處。我私下認爲不打匈奴對國家有利。";

王恢看着韓安國道";不對。高帝身披鎧甲,手執利器,征戰將近幾十年,不向匈奴報復被困平城的怨恨,並不是因爲力所不及,而是出於讓天下人休息的仁心。現在邊境經常受到匈奴侵擾,受傷戰死的士兵很多,中原地區運載死亡士兵棺木的車輛絡繹不絕,這是仁人所悲痛的事,所以說打匈奴是應當的。";

韓安國道:";不對。我聽說善於用兵的人,讓自己的軍隊溫飽以等待敵軍飢餓,嚴明軍紀以等待敵軍混亂,安居軍營以等待敵軍疲勞。所以,一旦交戰,就會全殲敵人;一旦進攻敵國,就會攻破城防,經常安坐不動地迫使敵人俯首聽命,這是聖人的作戰方法。現在如果輕易地對匈奴用兵,長驅直入,難以成功;如果孤軍深入就會受到威脅,齊頭並進就沒有後繼,進軍太快就會缺乏糧食給養,進軍緩慢就會喪失有利的戰機,還沒有走到一千里,就會人馬都缺乏糧食。這正是《兵法》所說:‘派出軍隊,就會被敵人擒獲。所以我說不打匈奴爲好。";

王恢道:";不對。我現在所說的打匈奴的方法,本不是徵發軍隊深入敵境;而是要利用單于的貪慾,引誘他們到我們的邊境,我們挑選驍勇的騎兵和壯士,暗中埋伏,用來防備敵軍,謹崐慎地據守險要的地勢,以加強防禦的力量。我們的部署已經完成,有的軍隊攻崐打敵軍左翼,有的軍隊攻打敵軍右翼,有的軍隊阻止敵人前進,有的軍7斷絕敵人的退路,這樣就肯定能擒住單于,必定大獲全勝。";

不管韓安國怎麼與王恢爭辯,在劉徹的心裡已經有決定,那就是採納王恢的主張,這次的廷議只不過走走形式而以,只有這個韓安國當出頭鳥,看人家田蚡坐着那裡低頭閉目,其它諸公都低頭不語。劉徹看了看韓安國,怎麼說呢,這個韓安國提出異議,雖然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朕不能採納。不過比起其它人文官看來表現是非常之好的。

最*議結束,劉徹採納了王恢的主張。

就在本月,劉徹任命御史大夫韓安國爲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爲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爲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爲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爲材官將軍,統率戰車、騎兵、步兵共三十多萬人暗中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約定等單于進入馬邑就揮軍出擊。

劉徹看着桌案上的地圖用手指輕輕的點了點地圖上的馬邑";應該開始了";

第44章 戰遼東(一)第91章 王庭(一)第66章 鬥(四)第110章 度假長安(一)第46章 蹤跡第5章 同盟第55章 遼北風雲(五)第20章 統一戰線第20章 統一戰線第52章 怒(五)第85章 出兵第68章 鬥(六)第100章 江南行(三)第84章 盜亦有盜第45章 戰遼東(二)第85章 出兵第36章 思後第94章 徐樂何人第80章 商團第67章 鬥(五)第89章 鬥爭第87章 上位第97章 出航第54章 遼北風雲(二)第52章 怒(五)第25章 冬(中)第55章 遼北風雲(四)第十一 條救兵第十一 條救兵第45章 戰遼東(二)第43章 爭第34章 使團第90章 原來如此第45章 戰遼東(四)第93章 王庭(三)第71章 和(二)第53章 遼北風雲(一)第62章 突出部戰鬥(四)第99章 江南行(二)第66章 鬥(四)第97章 出航第6章 奔向幸福的大道第43章 爭第59章 突出部戰役(一)第94章 徐樂何人序墜落第56章 冰與火第87章 上位第36章 思後第43章 爭第45章 戰遼東(三)第2章 馬邑第71章 和(二)第52章 怒(五)第7章 廷議第81章 返京第36章 思後第16章 右賢王第30章 善後第42章 雙遼營地第49章 怒(二)第52章 怒(五)第59章 突出部戰役(一)第十一 條救兵第109章 王座之戰(四)第73章 和(三)第十八 年公元前133年的第一場雪第82章 狩獵第59章 突出部戰役(一)第40章 羊皮書第86章 增援第94章 徐樂何人第24章 冬(上)第7章 廷議第20章 統一戰線致歉信第57章 三軍第110章 王座之戰(六)第45章 戰遼東(二)第99章 江南行(二)第16章 右賢王第110章 度假長安(一)第100章 江南行(三)第109章 王座之戰(四)第104章 度假長安(四)第86章 增援第41章 進攻第29章 上京致歉信第5章 同盟第58章 墨家與鉅子第67章 鬥(五)第88章 出訪高句麗第64章 鬥(二)第7章 廷議第十八 年公元前133年的第一場雪第86章 增援第73章 和(三)第67章 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