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算不算有緣人】

在吃麪的時候,方長和這年輕人聊了許久。

年輕人的名字叫謝嘉平,他從事腳伕這個行當有些年頭了,對於兩府之間的路途,年輕人已經像他父親一樣熟練。

謝嘉平也繼承了父親謝廣安的習慣,每次從龍安府回懷鳳府的時候,總要在這虎橋鎮停留住宿,並吃上一兩頓羊肉面。若是妻兒想吃伏虎餅,他也會順路從虎橋鎮帶上幾個回家。

不過,謝嘉平也拓展了新業務。

“原本只有龍安府和懷鳳府這種大城之間,纔有僱我捎貨的人,如今山裡林溪村產的藥材越賣越好,帶動的虎橋鎮也繁盛起來,虎橋鎮越來越大,如今經常有從虎橋鎮開始或者到虎橋鎮的捎貨生意。”

謝嘉平的收入,比當年的謝廣安要多上一些,所以他吃麪是多加個煎蛋的。吃飽喝足,他拽過旁邊的扁擔,輕輕用力便擔在了肩上,而後朝方長道別,才離開鎮子順着官道向西遠去。

方長也會賬起身,準備繼續出行。

當年在虎橋鎮看到的孩童,紛紛已長大,速度快的已經當了爺爺,也不知道下次再來,這裡又會是什麼景象。

當然,對於他來說,這些世事罔替,便如日升日落一般,是天下不停在發生,也會繼續下去的事情。滾滾黃塵中,喜怒哀樂、生老病死,都是天地間運轉的一環,也是自然的角落和本身。

…………

方長離了虎橋鎮後,並未繼續向前走,而是轉身向東。

虎橋鎮在林溪村相鄰的官道處往西面一段距離,所以方長這樣行走,又重新經過了林溪村,不過他未停留,只用普通路人的速度,緩緩向東面走。

旁邊就是雲中山,山坡上木植濃密,大多數地方難以穿行。

不過還是有小路通進山裡,雖然多數小路上都荒蕪少人行走,倒是山神廟附近有條寬闊的路,還有行人進出。更有人在三叉路口處擺了個小攤,賣些茶水和粗硬點心,還有香燭。

路人在這裡買水食解渴餓時候,攤主便會慫恿他們上山去拜一下山神,求個庇佑保行路平安,倒是總有人被說動,買下香燭進山祭拜。

裡面章山神的廟宇香火很是興旺,還有幾戶人家在此落戶,包括新近回雲中山的的胡云夫婦。不過這裡還沒有統一的名字,周圍各地的人們說起這兒,還是會稱呼這裡爲“山神廟”。或許再過些年,這裡會有個正式些的名字,叫某某村或者某某鎮。

方長順着官道一直向東,在天色堪堪暗下去的時候,進了龍安府。

這裡是府城,城池規模很大,不過天長日久,裡面的建築已經有些擁擠。方長找到這城裡最大的酒樓,名叫“和順居”的,點了桌餐食吃光,而後在酒樓旁尋了家客棧住了一宿。

他並未在龍安府府城多停留,第二天便啓程,繼續上路。

除了龍安府城的東門,方長選了條微微偏北的路。這周邊的地勢平坦,片片豐腴的農田之間,路網密雜、交通繁盛,他甚至還見到條河上,有人撐着小船載人在腳下的橋柱間穿過。

隱居了十餘年後,方長的心態更加平和。

這次下山他沒有再像之前那樣全速趕路,而是用普通人行路的速度緩緩地走。路上和路邊,對他來說全是風景,不論是山石田土,還是過往的行人車馬,方長都饒有興趣地觀察或聆聽,樂在其中。

如今的天下很是太平,便是兩界融合這種事情,都因爲時間太緩慢而不必着急,畢竟應對方案已經算走上了正軌。

傍晚時分,周圍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但路邊有座小土地廟,雖然舊但並不破,至少屋頂和窗戶都完好,中間的土地像也能看出些當初的色彩。已經發白的供桌上面,殘餘着香燭的灰燼。

外面天氣看起來要下雨,於是不少行人都朝這裡來,借這裡的屋舍躲避一下。

其實這路邊小廟的條件對於行人們來說,已經算得上豪華,畢竟方長當年走南闖北見的多了。很多時候,人們趕路中途遇到夜晚,都是在路邊尋找避風處升起火來,待一宿就算,頭頂更是不會有什麼遮擋,若是遇上大雨,只能自認倒楣。

有人尋來個舊火盆,從外面費力搜尋了些柴禾點燃,跳躍的火光不僅能夠照明,也能讓大家的心安靜下來休息的更舒服些。只是柴禾並不好尋找,畢竟對於天下百姓們來說,燃料是排在日常生活中最先一位的東西,“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排在米之前。

方長隨着大家一起走進廟裡,他尋了個角落坐下。

不少人進來後,都先朝着供桌上的神像拜兩拜,然後才進屋,有條件的還會拿出點零碎東西供在神像前面——當然,沒什麼用。

不過方長能夠清晰感覺到,這處的土地,其實早就在偷偷地護佑着廟裡的人。在他的視野中,供桌上面的土地神像,甚至都有些發出光芒來。這裡的土地法力修爲很不錯,畢竟坐擁如許大一個廟宇,還緊挨着官道。

方長記得,自己見過最爲寒酸的神祇,其廟宇不過是在山壁上掏出來的,大小隻有一兩尺的神龕,同樣,荒郊野外的山神土地也很常見。

他並未打擾這裡的土地,而是默默坐在牆角處,觀察這些人們的言行。

轟隆隆——

外面下起了雨,有風吹進來,讓火盆裡跳躍的光芒一陣顫動。

衆人很安靜,默默聽着外面的風雨,便是交談也很小聲。大家輪流換位置,用火盆烘烤帶的乾糧充飢。

旁邊有個學子模樣的人,見方長氣質後頗感親近,於是上來小聲搭茬:“這位大哥是去哪裡做什麼的?”

方長笑道:“我啊,是去尋找有緣人的。”

聽了這話,此學子眉頭一挑,也笑起來:“哦?此言倒是頗有古風,不知道我算不算有緣人?”

略微端詳了下,方長也說道:“當然算有緣人,畢竟千里迢迢能在此風雨之夜相遇於這小廟,還能聊天,自然是十分有緣了。”

198、【重要情報】531、【山村教師】424、【擺脫追蹤】170、【辟邪之火】495、【街角煎餅】41、【詢鹽跡】76、【說天下人間】9、【山神廟前會山神】391、【年輕真好】87、【寫點兒啥好】490、【新的經營方式】470、【尋仙】437、【久別又重逢】271、【前面是居海】182、【靠海吃海朝雲港】401、【扣碗與順路調查】248、【臥底】366、【蔥薑蒜三兄弟】91、【合秋月的催促】462、【中軍帳外的竊竊私語聲】246、【喬裝打扮來入夥】3、【仙棲崖上仙棲客】464、【參觀皇宮】256、【進行反包圍】387、【鐵鍋與炒鋼】278、【白虎堂】317、【順利且快捷】241、【蛛絲馬跡與無盡猜測】233、【結伴出南屏】548、【迷途之人】134、【興慶府書館】268、【綠洲】77、【山中無歲月,寒過方知春】518、【平安】300、【無量功德匯聚之地】111、【煩惱的齊知縣】401、【扣碗與順路調查】103、【登門拜訪】263、【贈佩】311、【龍安府的新鮮事兒】394、【並非南轅北轍】354、【自誇法寶與手到擒來】288、【風光依舊風俗移】248、【臥底】546、【富貴】46、【閒話人間劫數】440、【河東河西】158、【狐谷裡的烤雞】62、【夜深忽夢少年事】66、【凡人才做選擇,修行人……】404、【廣陽城是對峙區】166、【丁字路口的江湖人江湖事】130、【我可不一樣】469、【午餐真費工夫】240、【見微知著得信心】161、【新配方】108、【煙消雲散 得見真我】151、【劍吟如鳳鳴】149、【幸運任務】361、【烏篷船上】228、【贈薯】390、【少男少女齊上門】159、【下山途】283、【蜀地有劍仙】360、【九尾狐不是狐】13、【尋跡】251、【下一步行動】115、【能進話本的俗套往事】180、【路邊審訊】38、【事了拂衣瀟灑去】247、【兩“小妖”覲見洞主】101、【化妝偵查一下】(求首訂)150、【千里之隔】276、【泛舟居海上】377、【寨子裡有個南宮先生】2、【要想從此過!】443、【魏和的小夥伴變呆滯了】259、【羊羹店裡的罕見食客】537、【時過境遷】477、【碧玉塘將有新名字】521、【歸來也得食補】377、【寨子裡有個南宮先生】8、【後山雲海化橫骨】357、【柳丞相和於大帥】274、【壺中仙】288、【風光依舊風俗移】217、【江湖郎中方長開張了】189、【山野猴蹤】174、【方長問心】195、【是山神顯靈麼】317、【順利且快捷】173、【劉修文之託】103、【登門拜訪】196、【奇特山谷】213、【消費降級】490、【新的經營方式】518、【平安】127、【冬雨後 現晴空】560、【南屏山師徒】212、【耕牛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