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見縫可插針

無聖道施行兵貴神速的策略,就在殺了三千朝廷官兵之後,立即對黃泥崗周邊展開攻勢,利用人還戰術,分南北兩路,開始攻伐。

江漢珍帶領一路直撲北方向不遠的楓樹鎮,唐石柱,張文星等人與其他幾位狂信徒各領一路,回黃泥崗,向南邊分成五路大軍攻伐縣城。

楓樹鎮前面就是鳳安縣,此地纔是朝廷駐軍之地,以防止南軍入中州之地,此地據說有三萬大軍。

至於楓樹鎮只是後來發展才形成的,而且地域開闊,不利於防守,所以也沒安排駐軍。

但知道此界沒有虎符,守將不可輕動,否則以軍法處置,無聖道攻打楓樹鎮鳳安守軍不可能不知道,但要出兵就有些難了。

江漢珍就不相信有那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將領,沒有大乾軍令,他就不相信有誰會冒着開頭的風險來對付他。

自洪玄機提出理學之後,大乾的規矩被之以前更加嚴格,什麼事都要按照規矩,在大乾皇帝的推崇之下,幾乎很少有人敢做一些不按規矩辦事的事情。

尤其在軍中,有被人崇拜起來的兵聖這些條框,本來江漢珍就覺得這種方式挺死板的,再加上理學,就更加難以行動。

也正是因爲此事,才這麼明目張膽的先攻打楓樹鎮,楓樹鎮中唐江龍方大公子幾個富家公子倉皇的逃到了楓樹鎮,也就修整了片刻,就迫不及待的出了楓樹鎮。

前腳剛走,幾人又感覺到了那種鋪天蓋地的壓抑氣息,頓時嚇得屁股尿流,心就膽戰的向鳳安倉皇逃去。

說起來也是這幾人氣運不凡,被煞氣衝散了些許,可本命遠超常人,憑藉着自身的氣運,竟然抵抗住了煞氣的侵蝕,逃了出來。

也許是幾人氣運猶存,還沒到死的時候,竟然在江漢珍領的流民大軍剛到楓樹鎮的時候,離開了楓樹鎮。

若是不然,等到城門一關,又會被所爲的兵聖大王網罩住,至於結果還真不好說,所幸的事這些人提前離開了。

楓樹鎮之後來才建成的,也算是鳳安的一個底盤,但沒有明確的劃分出去,也不屬於南方,城牆也是三五米的矮牆,即使有五百守衛軍,又準備了滾石圓木等守城器具,可在江漢珍這種不計消耗的打法上,一次攻城就將城破了。

佔據要地,換上自己的人呢,然後清點出剛纔幫助守城的民衆,全部抓了起來,尋找了一塊適合建造雄關之地,也不管大乾怎麼想,就吩咐信徒立即修建長城,北據大乾。

至於能不能起作用,還是個未知數,反正就是人多,自己帶來的十萬流民大軍加上楓樹鎮中原有的一萬人,並挑選出其中的工匠,就開始了修建楓樹鎮長城之事。

此地東西縱橫三十里,若要短時間修建肯定難以完成,但什麼也不敢也不成,出了攻打鳳安好像再沒別的事了。

但江漢珍可不相信憑藉着他這十萬烏合之衆能跟鳳安之地的三萬大軍相比,就在鳳安的斥候眼皮子地下,開始了修建長城之事。

在得知鳳安守軍沒有出兵的跡象,江漢珍這就放下心來,最怕的就是鳳安守軍趁此機會平亂,那真的只有撤出楓樹鎮一途。

當發現沒有任何跡象的時候,心中一陣冷笑,說道:“若現在攻打,無聖道肯定會四處逃竄,根本不是對手,但若等到長城連起來,哪怕修建上一天,也能讓你的騎兵無用武之地。”

江漢珍所修建的長城是他自己畫出來的,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蜿蜒曲折的形狀,而且隱隱的成爲一種名爲北斗九星的陣法,不但如此,在城牆之前挖了許多戰壕,佈置了無數建議的陷阱,在長城以北三裡之內,都沒有放過。

找出了千名獵虎出生之人,隨意的傳授了一些陰險歹毒的陷阱,又收集了許多,就安排人去佈置。

而且當天就開始的,連夜開工,當道了第二日的時候,江漢珍這才感覺到一些安穩,那種大難臨頭之感越來越弱,等到如上三竿之時,大難臨頭之感忽然消失,數道氣運從四處匯聚於頭頂,頭頂的那種形似蛇形的氣運穩固了下來,讓他有一種沒由來的安穩。

這是他來此界之時,第一次感覺到的安穩,以前都有一種大難臨頭之感,如今得了自己的勢力,而且打下了自己的底盤,才感覺安穩起來,自身的氣運越發的穩固。

心道:‘高官厚祿,不如自己做主,我妄想朝廷恢復元氣之際,顧不得無聖道這等民間勢力,可靈感之中猶如一柄利劍懸在頭頂,隨時可以落下,可如今不得不扯起大旗,竟然有一種安穩之態,此狀態就是修行也有好處,難道之久是所謂的心安理得?”

隨即遠戰了一下內部神魂,竟然發現比之以往活潑了許多,在也無絲毫拘束,有一種自由自在之感。

心中暗暗點頭,對於上古伏羲紀年中最後出現的那本《易經》有了一些理解,乾爲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竟然有了一絲新的感悟。

一個健字猶如永不停息的狀態,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做到真正的生生不息。

自此之後對於心中那些還想要依靠別人的想法全部祛除,靠人不如靠己,強大自己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對於任何人的依靠,此時徹底消失,神魂中的本性之光越發的明亮,心中有感,竟然是境界有所提升。

就在這時,一名小旗兵跑到了江漢珍跟前,臉上的喜色讓江漢珍就知道是好事來領。

就見小旗兵對着江漢珍一禮,說道:“啓稟靈童大人,唐總旗,張總旗等人首戰大捷,無五行總旗各領一軍,攻伐楚護郡周邊縣城,就在近日黎明在五大總旗兵合一處,與我聖教信徒裡應外合之下,已經拿下全郡,下部如何,還請靈童示下。”

楚護郡就是南北交通要道的一個大郡,屬於楚州之地,來往商客繁多,屬於繁榮地界,

此地江漢珍也見過,光城牆就有七八仗之高,若是攻城,就是攻打個一年半載都不一定成功。

當時由於想要發展無聖道,就發現了這個地方,並且安排了人手在其中經商,幾乎將大部分的財產都投了進去,效果自然是好的。

無聖道發展的大部分經濟來源,可以說都是從楚護郡來的,後來對楚護郡分壇越發的重視,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沒想到如今竟然見效了。

也明白剛纔是何原因讓他氣運加身的,就是拿下了一郡之地,也只有這樣,有如此氣運。

思索片刻,就對小旗兵說道:“傳令回去,就說現修整數日,消化所得,建設防禦,對於南邊地界,只要防禦就行,不可與之開戰對敵,對於商行只要查出不是皇家之人,對我們出手之人,就一律放行。”

頓了一下,接着說道:“至於大乾皇族的商行,就收繳貨物,全部處斬。”

小旗兵對着江漢珍一禮,領了命令,就離開此地。

而江漢珍對此也不知道做的對不對,首先表現的是一個態度,就是隻針對大乾皇族,對於其他世家門閥不會下手。

他知道世家門閥的德行,就是不損害到他們的利益,就是朝廷滅了也沒關係,下一個朝廷繼續當他們的世家門閥。

但若誰侵犯了他們的利益,就會形成同盟,向當朝皇帝諫言,平定天下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

江漢珍對此早就看的很清楚,畢竟在這種封建社會下,世家門閥掌握着權利,就是皇帝也沒什麼辦法。

江漢珍之所以讓商道繼續通暢,只斷絕皇族商人,就是表明只對皇族有成見,對於其他人沒什麼意見,而且此有利於無聖道的發展,相信會有很多人都願意看皇族的笑話。

至於垂涎楚護縣利益之人,只有兵戎相見一塗,如今帶領的烏合之衆也有五六十萬,相信單個的世家或者門閥肯定不會是他對手,有此威懾,才能在此地站穩腳跟。

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年功德第二百九十二章 萬物皆爲師第五百七十三章 姜子牙在此第五百四十三章 龍血必玄黃第一百二十章 觀自在迴歸第五百三十五章 意外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相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耍蛇人說事第十九章 狸子逃撿只大兔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合縱之策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龍了因果第四百八十七章 星幣的力量第五百四十一章 危機的暫解第一百七十五章 心有謀 哭訴紫霄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思後想無可奈第二百七十六章 靈童已轉世第三百八十一章 準備開始第二百五十三章 氣運變化第二百八十五章 未雨先綢繆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白蛇定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道化種子第八十六章 時代聊齋 妖貴人賤是何道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封神起 各方均登臺第五百四十章 入甕與新生第五百六十九章 離開與糾結第四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出現異常第二百二十七章 撒誘餌釣魚第五百五十一章 打草驚蛇心性變第一百二十章 觀自在迴歸第二百六十九章 何處去投身第二百五十七章 道路分歧第一百七十五章 心有謀 哭訴紫霄宮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表玉皇令箭出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機變 西方話自立第五十八章 拷問紅鷹第一章 身死方知己是客第九十一章 司生司殺 修雷法心性須果決第七十二章 山中矛盾第五百四十九章 神將危機明心性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乾議決定第六十八章 蜈蚣好友第一百一十五章 西方教出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表玉皇令箭出第四百三十四章 莫問前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十年功德第八十二章 前路坎坷好事臨第十二章 爲驗證瓶山探究竟第一百六十五章 定良策 預兆量劫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時間的痕跡第五百七十九章 令牌與心合第一百七十二章 陰謀現 壯士當斷腕第四百零五章 製造混亂第一百七十四章 西方動 有心花不開第一百零九章 觀自在道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變化第八十六章 時代聊齋 妖貴人賤是何道理第一百零一章 德不配位 天地間氣運誰賦予第四百一十六章 開拓之路第二百三十四章 國主欲聯姻第三百八十章 得一之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續安排第四百六十六章 決定第五百零八章 殘存的意識第四百六十六章 決定第五百章 信息的作用第一章 身死方知己是客第一百二十九章 氣運整合西方動第二百七十八章 事出必有因第一百一十五章 西方教出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法師消息第三百九十四章 問道解惑第四百零四章 用間之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捕蛇人傳承第五百四十二章 乾坤非有私第五百九十九章 北斗回仙道第四百一十二章 戰後總結第二百四十五章 反省己身第一百六十六章 覺陰謀 一念天機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託生赴死九頭現第二百一十四章 遇堵門 通天明自我第四百五十三章 三年變化第二百五十四章 功德之物第四百一十五章 計劃成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妖出 朝歌論大勢第四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心神正 陣內祭聖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凌霄殿內開新篇第一百一十九章 峨眉山成仙第一百八十九章 論心智 截教訪天庭第四十章 話氣運下崖收冤魂第五百四十章 入甕與新生第三百零六章 押俘虜遊街第四百五十五章 異常情況第三百八十一章 準備開始第四十四章 瓶山事了返天庭第二百六十五章 轉變道理第五十七章 方頭身份第二十七章 卸嶺盜下山請魁首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乾到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