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題

一個多時辰以後,兩人才是氣喘吁吁的,在黽池縣的城門口放慢了腳步。

“呼……”

“呼……”深呼吸了幾口,兩人終於是調順了自身的氣機,然後面面相覷一陣,良久之後,兩人才是哭笑出來,往那黽池縣而去。

和上一次太攀來的時候相比,這黽池縣中的氣機,駁雜了不知道多少,如果說先前,黽池縣中的氣機如同一汪清泉一般,一眼就能看的到底的話,如今的黽池縣,那混雜的氣機,就好似一團濁流污跡,看不到底,更不知道,其中到底隱藏了些什麼。

這其中的原因,倒也簡單。

一則,是這黽池縣中的縣城隍隕落,縣令橫死之後,新的縣令,又尚未到任,以至於這黽池縣中的法度,無人主持,從而是令這黽池縣,成爲了一個另類的法外之地,令這黽池縣中的修行者,都不會受到法度的壓制,自然的,這些修行者們,都會在這黽池縣中停留。

再加上黽池縣先前的變故,更是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修行者來到這黽池縣中尋覓機緣——衆多的修行者匯聚於此,衆人的氣機,合於一處,於是這黽池縣中的氣機,自然也就是如同散亂的線團一般,駁雜無比,無從捉摸。

“這裡應該安全了。”踏進城門,徐求道小聲的對着太攀道,這黽池縣中,修行者往來衆多,長安道爲了保證穩定,自然也是在這黽池縣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手,這黽池縣中稍稍有什麼變故,長安道都能及時的做出應對來,那十二元辰背後的存在,絕對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正面的和九大宗派之一的長安道發生衝突,況且,這黽池縣中,衆多修行者的氣機,彌蓋四野,亂成一團,也正好,能夠令太攀和徐求道置身於其間,不露痕跡。

言語之後,兩人都是沉默下來,在這黽池縣的街巷當中,隨意的穿行着。

兩人的腦海當中,都不自覺的回想着自己先前在那古澠池底下的所見所感。

“水眼……”一團混蒙,忽又在太攀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腦海當中,汪洋倒映着星辰,席捲起波濤,無數星辰的影子,在波濤當中起起落落,於是真與影顛倒,幽深的海底,化作穹天,而原本的穹天,則是在這一刻,沉入海底。

當那海面,重新的平穩下來的時候,太攀腦海當中的那一方天地,那穹天極處,三百六十五顆星辰的位置,已然是發生了微微偏轉,而在這三百六十五處星辰的周遭四野,更有數不清的細如牛毛一般微光,明滅不定,這些微光,像是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上散落下來的碎屑,又好似從無窮遠處跌落的明光,是那真正的星辰的投影——這一方天穹,與太攀所在這的這一處浮生天地穹天上的夜空,越發的相似。

太攀很清楚,這是自己的修爲,更加精進的表現。

那三百六十五顆星辰,對應的是自己體內經絡穴竅間凝練出來的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三百六十五處穴竅,而那些散碎的明滅,則是人身上的隱竅。

經絡之間,三百六十五處穴竅,構成生靈周身的大循環,任何一個生靈,哪怕是殘障之類,其周身上下,都能夠找出來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

至於說隱竅,則是生靈周身上下,除開這三百六十五處穴竅之外,其他的穴竅。

隱竅的數量,無可琢磨,有說法說是,人身自成天地,雙眼映照日月,穴竅則對應星辰,三百六十五處穴竅,對應穹天上的三百六十五顆主星,穹天上,除開這三百六十五顆主星之外,還有其他的更多的輔星,暗星,隱星等等,而這些星辰在人身當中所對應的地方,便被稱之爲隱竅。

隱竅,是一類極其特殊的穴竅——三百六十五處穴竅當中,每一處穴竅,都能夠凝練出一縷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合二爲一,便構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說,成就元神,凝練真元之際,體內穴竅的數量,凝練天地元氣的數量,便等同於修行者所凝練出來的真元的質量——這,即是修行者所謂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際,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竅當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氣來,這也就意味着,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無可更改,難以彌補。

但隱竅不一樣。

隱竅當中,同樣能夠容納天地元氣,而這些天地元氣,卻又不會聚合爲一,然而在天地元氣凝結成真元的時候,這些存在於隱竅當中的天地元氣,卻又會自發的融匯至真元當中,令修行者凝結出來的真元,更加的強橫——這也即是說,隱竅的存在,能夠一點一點的增強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質量,能夠在修行當中,一點一點的彌補修行者的根基。

隱竅的重要與神妙,可想而知——然而這隱竅的說法,卻從來不曾訴諸於任何一本典籍當中,太攀也是從這至古天蛇的血脈傳承當中,才知曉了這隱竅的玄妙。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夠以種種秘法,增強根基,但在這些修行者之後,其他的修行者,卻無法修行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爲這些修行者,在無意識之間,洞開了體內的隱竅,天長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點一點的得到了彌補,至於說所謂的秘法,可有可無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開隱竅的修行者,任他們如何的參悟,也不可能從這秘法當中,參悟出彌補根基的法門來。

至於說隱竅之說,爲何不曾訴諸於典籍,其原因,便在於開闢隱竅,太難。

縱然是以太攀所得的這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都沒有那開闢周身隱竅的秘法,隱竅之玄奇,可見一斑。

對於隱竅的開闢,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只提到了一句:凝練了三百六十五縷天地元氣,形成周天大循環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間,周身上下的穴竅,感應天地星辰,隨着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會有隱竅一個接着一個的破開,從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發的強大深厚,而這,也正是對於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貴之處。

只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纔會在吞吐的時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對應穹天星辰的隱竅,一處一處的洞開來。

而根據那傳承當中的說法,在那些真正的,有着不朽,乃至於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鎮的宗派當中,唯有凝練了完美周天的弟子,纔算得上是真傳,能夠接續道統,至於其他……

而隱竅的數量,在哪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同樣是語焉不詳,只有一個一元之數以作形容,至於說這一元之數,到底是十二萬九千,到底是十二萬九千,還是更多,太攀也無從知曉。

只是,若人身之隱竅,對應穹天形成的話,那這所謂的‘一元之數’,便是遠遠不止十二萬九千了。

太攀對着一元之數的好奇,源自於那傳承當中提到的另一種東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稱爲道之身。

那傳承中提到,想要練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於這一元之數的隱竅。

這至古天蛇的傳承,實在是稱得上浩如煙海,太攀本以爲,自己對着至古天蛇的傳承,已然知曉了七七八八,但隨着這些信息,一點一點的深入下去,從修行者周身的元氣大循環,深入到經絡穴竅,再深入到隱竅,以及那更加莫測的,以道稱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時候,太攀纔是陡然發現,自己先前以爲的,自己所知曉的那至古天蛇的傳承,只是這從那無窮遙遠的洪荒,一直流傳到了現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個目錄而已。

那傳承當中,任意的選出一個點展開來,都能夠從最基礎的凡之境,一點一點的蔓延到那高緲無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聞,不可曉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極北之海當中的萬載冰山一般,流於水面上的,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夠隱約看見那龐大無比的輪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覺到,在他思索着這些的同時,黽池縣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隱隱的有了透明的感覺,若隱若現的,似乎是隨時都會化虹而去一般。

——修行者逐道而行,但當道顯現的時候,修行者若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存在,那這修行者,就將化道而去,化作道的一部分,就如同傳說當中,逐日而行,最後化作山川桃林的夸父一般。

“雲道友……”恍惚當中,太攀的耳邊,有聲音響起,如同是驚雷一般,在這聲音當中,太攀陡然醒轉過來。

而他醒轉過來的時候,最先映入他眼簾的,便是徐求道瞪大的雙眼,其目光當中,滿是驚詫,那蜃珠,正懸在徐求道的指尖,正對着自己的眉心。

本能的,太攀便擡起手,想要將徐求道給推開,這個時候,太攀纔是發現,自己這道身的雙手,已經是化作了半透明的存在,就好像是那快要乾涸的湖水一般,隨時都要在炙陽的暴曬下,堙滅不見。

驚恐無比的甩着雙手,而太攀腦海當中,至古天蛇的傳承當中,無數的正在顯現的信息,也是陡然之間,消失不見,於是太攀那正在變得透明的雙手,以及周身上下,其他的地方,纔是一點一點的,重新的變得凝實起來。

“好歹毒的十二元辰!”看着徐求道臉上的疑惑之色,太攀念頭急轉,在徐求道將蜃珠重新收起來的時候,纔是帶着無比後怕的感覺,感慨了一聲。

“這銀魚,也不知是十二元辰從何處捉來,竟是與我師門秘法相制!”

“此番,若非是徐道兄及時將我驚醒的話,只怕我就真的是要沉湎在那師門秘法的玄妙當中,最後化虹而去了。”太攀感慨着,然後朝着徐求道躬身一禮,“救命之恩,無以爲報,道兄且受我一拜。”

“化虹而去?”

“雲道友這師門秘法,還真是不簡單。”聽着太攀的言語,徐求道的目光,也是閃爍了一下,然後放下了追問的念頭。

“這黽池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雲道友以爲,我們第一站,該往何處去?”

“黽池縣的變故,事涉神祇,牽連之地,無非便是三處。”

“第一處,是那城隍廟。”

“第二處,則是欽天監駐守的道宮。”

“而第三處,便是這縣衙所在了。”太攀停下腳步,在兩人面前的,正是這黽池縣的縣衙所在。

只是,這本該是無比威嚴的一縣治所,因爲這陡然的變故,顯得寂寥無比,門口的差役,懶懶散散,目光當中,滿是仿徨,旁邊的大鼓,鼓槌滾落到地上,都沒有人去將之收拾起來。

“縣衙!”徐求道先是一愣,然後便點着頭。“不錯,所謂風吹草動,這黽池縣中,這驚天變故,絕對不會沒有絲毫預兆。”

“而這縣衙作爲一縣之首,治撫一縣,縣中的任何變故,這縣衙當中,都應該有文書記載。”

“只要找到了這些文書,抽絲剝繭之下,自然就知曉,這黽池縣中的變故,從何而起。”

“這變故當中,又涉及到了那些方面。”

“只是,這黽池縣的縣令,既然和那十二元辰有所瓜葛,這縣衙當中的文書記錄,只怕不一定留得下來。”言語未落,徐求道便是又搖了搖頭。

“且,這縣衙,畢竟是帝國顏面,若是你我貿然而入,被捉了個正着的話,只怕是臉上不太好看。”

“那徐道兄以爲?”

“這樣,除開這縣衙之外,這黽池縣中,尚有道宮和城隍廟兩處地界,不若你我一人前往一處查探,等到酉時,在此間會合,雲道友以爲如何?”

“也好!”太攀沉吟了一下,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和徐求道爭執。

“既然如此的話,就勞煩徐道兄往城隍廟一行了。”

“城隍廟中,各色人物紛雜,非是徐道兄,只怕是壓不住他們。”太攀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一般,別有所指的道。

第二十章 離開第一百零三章 入局與破局 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九首的第一次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入局與破局 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相互的試探第一百零四章 入局與破局第二百零四章 局中局,計中計第十四章 獵人與獵物第三百七十三章 因勢利導第二百八十五章 傳承隱秘第二百八十一章 合道半仙至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雷絕域第九十七章 身份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劍之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安侯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甘泉宮外的蹄聲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安侯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九首第一百零一章 劍光第二百三十二章 嵩明門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悲觀第一百六十四章 返程第八十六章 大聖蹤跡第二百二十八章 蹤跡第三百三十七章 黃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火第二百三十八章 神兵百鍊,千折萬鍛第一百八十一章 猜測第二百七十章 墮神之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路遇第三百二十一章 戰爭 二第九十二章 羣妖亂舞第三百九十三章 人有傷虎心,虎有殺人意第一百六十三章 初戰荒蠻第三百一十章 雷火陣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二十一章 戰爭 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刺第一百六十五章 邀約第一百六十三章 初戰荒蠻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安侯,都城隍第五十一章 成就第一百七十六章 迷心陣中 下第十一章 狹路(成功簽約,求推薦,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二章 劉雲古第三百七十章 入局,太攀說黃河第三十七章 甲子年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命天數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逆轉的局勢第一百零九章 將完的賭局第九十二章 羣妖亂舞第四十六章 溝通第二百五十九章 暗影第一百八十四章 千壽宴前第二百六十章 願者上鉤第四百零六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漢十三州,弘農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所謂機緣第三百五十七章 窮則變第四十二章 再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玄絕之疑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安城下 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宗族供奉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所不爲蕭鳳鳴第三百九十五章 袁盎說晁錯第四百二十二章 陽神第一百二十章 天門法,藏形術第四百零八章 前嫌難釋第一百九十三章 七變化真道第三百零六章 生死一線間第三百三十八章 入營第四百一十三章 朔方郡第三百八十六章 各自生疑第三百八十九章 黃河封凍第八十四章 五銖錢第三百九十七章 七星彌天旗第四百一十五章 朔方城中的燈第七十七章 輸贏第三百五十一章 選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孕血藏神,完美周天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年悠悠,黽池依舊第三百五十五章 火焰第二百五十五章 千年悠悠,黽池依舊第四百零七章 太攀的打算第一百零六章 印記第一百五十章 朱雀第兩百零一章 各呈心機 下第三十九章 災第二百零三章 師徒第二百四十九章 兵刃的區別第一百三十七章 路遇第一百八十三章 心思第三百六十三章 餘波第三百六十三章 餘波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始的棋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定星盤,尋覓荒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