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

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

不過,也有人對於這樣大範圍的修改表達了一定的擔憂。

“但是……這樣的話,步子會不會邁得太大了?”

“丁主任,雖然1994標準跟我們的航空工業體系確實有不適配的地方,但畢竟也是正經通過了的國家標準,如果才過了不到兩年,就完全推翻另立新的標準,會不會也有些不妥?”

持這一派意見的人也並不少,在第一個人站出來之後,陸續又有兩三個人表達了類似的顧慮。

畢竟GJB/Z64-94所參照的美國標準在技術上絕對是足夠先進的。

而另外一邊,提出另立新標準的那位專家見到有人反駁,直接開口懟了回去:

“此言差矣,GJB/Z64-94,包括當初制定的那一批標準,初衷只是爲了佔位,既然現在我們自己的航空工業部門已經有能力提出符合本國國情和需要的技術指南,那當然可以在此基礎上另立新標。”

“國家標準是爲了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指導相關工作的具體開展和實施,原來的1994標準本來也不具備這個能力,爲何不能推倒重來?”

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自然也不可能就這樣選擇偃旗息鼓。

“我認爲,對剛纔那份指南進行擴充,是沒問題的,但最近十幾年,我們的航空工業體系已經在脫離蘇聯的那套思想,逐漸向西方靠攏,現行標準也是對這種趨勢進行的一種預估,所以還是應該在1994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坐在會議桌主位上的丁高恆沉默不語地看着面前正在激烈爭論着的兩派人馬。

會產生這樣的意見分歧,其實並不令他意外。

90年代的華夏航空工業體系,本來就正處在大變革的過程之中,GJB/Z64-94所涉及到的航空發動機總壓畸變評定當然只是航空工業裡面的一個小部分。

但在它背後隱藏着的,實際上是利益糾葛比較複雜的路線之爭。

華夏的航空工業,最早自然是完全脫胎於蘇聯的。

但是當時間進入80年代之後,我們學習的對象逐漸變成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然而兩國的蜜月期只持續了大概十年,隨着冷戰結束,失去了最大對手的美國人又重新祭出了技術封鎖的大棒。

因此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航空工業的發展方向只好轉爲參考法國標準加上俄羅斯技術。

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這個路子至少在軍用領域是沒什麼問題的,並且也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東西。

麻煩出在民用領域。

由於經互會體系國家一言難盡的經濟水平,在民用航空領域並不能提供西方那樣龐大的市場,因此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短暫輝煌過後,蘇聯的民用航空工業逐漸走向沒落,到了80年代末,除了少數幾個型號之外,已經幾乎沒有了競爭力。

而以空中客車公司爲代表的歐洲大陸民航工業,雖然目前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但要論總體規模和產業的成熟度……

未來可期,未來可期。

考慮到高度壟斷的現實情況,再加上民用航空領域的封鎖和制裁看上去似乎沒有那麼嚴密,因此直到1996年這會,華夏的民航發展思路還是以跟隨美國的步子爲主。

理論上講,“國防”科工委顧名思義主要負責管理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科技工業應該屬於國家科技委以及機械工業部負責。

但是很顯然,同一個工業類別內部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套截然不同的標準體系。

印度人都幹不出這種事。

而華夏航空工業的標準制定權,毫無疑問掌握在國防科工委手中。

也就是說,今天定下來的國軍標,基本可以確定會成爲未來民航工業領域的國標。

因此已經在民用航空工業方面有了些許起色,至少是表面上有了些許起色的滬上飛機制造公司,自然不願意輕易放棄參考美標的1994標準。

而軍用領域之前在和平典範計劃上吃過一次大虧,目前的發展路線又已經算是步入正軌,肯定也不想再更換技術路線。

這也是當初閻忠誠在看到常浩南寫出來的那份指南之後,選擇直接上報的原因——

他作爲606所的型號總師,無論從立場還是地位出發,都不太方便貿然給出自己的結論。

“呼——”

丁高恆捏了捏有些發脹的眼角,一時間也有些犯難。

他是慣性技術和精密儀器領域的專家,勉強算是跟航天有點聯繫,但對於航空工業確實不算內行。

在他的研究方向上,也沒有涉及過類似的標準路線之爭。

蘇聯標準用着蠻好的你把它換了幹什麼你告訴我.avi

如今兩邊互不相讓,而且站在他們自己的立場上也都有道理。

軍用領域自不必說,十號工程和八三工程的進度都很喜人。

尤其是後者,最近幾個月進度飛快。(正在涪城的常浩南沒來由地打了個噴嚏)

上個月,601所在殲8-3新方案試飛的時候還玩了個心理暗示的小把戲,讓蘇霍伊公司在引進十一號工程的談判中做出了巨大讓步,原本僵持許久的幾條內容都光速達成了共識。

按照協議,相關技術資料、設備和人員在年底之前就能到位。

計劃於1997年結束前下線第一架國內組裝的殲11戰鬥機,1999年結束前下線第一架除了發動機之外完全由華夏生產的殲11戰鬥機。

但是民航工業方面也有話講的。

從80年代中期開始,滬上飛機制造公司已經組裝了35架MD82/83飛機,生產製造和管理水平相比運10時期有了飛躍性的提高。

要知道這可是跟波音737同一個級別的幹線客機,其中4架MD83甚至返銷美國,並且滬飛的生產質量在大洋彼岸可謂引起轟動。

一個典型的例子,MD82/83下線後的532項檢查項目,滬上總裝的一次檢查合格率爲95%,而美國本土長灘公司總裝的合格率只有51%。

到90年代初,滬上飛機制造公司基本形成了150座級客機的組裝和生產試飛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初步形成了符合FAA適航要求的質量保證體系。

在這個基礎上,四年前的1992年,滬飛公司又跟麥道公司合作,準備更進一步,在華夏生產至少40架MD90。

這次是生產,不是組裝。

所以除了滬飛公司之外,盛京、鎬京、蓉城三家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子系統的供應任務。

這就把整個華夏的民用航空工業給串起來了。

麥道公司此時也面臨着巨大壓力,因此他們爲了保住華夏市場,給出了相當不錯的條件——

一切以滬飛爲主。

也就是除了發動機由美方提供整機之外,從零件製造到總裝試飛,再到質量控制和適航保證,都由滬飛方面承擔主要責任,麥道只負責圖紙和部分原材料。

就在兩個月前的1996年8月,MD90首批零件已經在國內開工。

這怎麼看都是個雙贏的方案。

如果不是兩個半月之後,麥道突然被波音給收購了的話。

然而丁高恆又沒開掛,不能跟某人一樣未卜先知。

讓他在這樣的背景下給去給滬飛那邊一個打擊,似乎也有點捨不得……

麥道混的很慘,這點大家都知道。

但按照正常的思路,在麥道和滬飛的合作中,麥道境遇越慘,對滬飛應該越有利。

波音兼併麥道這件事簡直是在反壟斷法的棺材板上蹦迪,因此一直到1996年12月25日正式宣佈之前,即便在大洋彼岸都不被很多人看好。

只能說當年的人們還是太相信美國的節操了…… 總之,在這樣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糾結中,丁高恆只好暫時宣佈休會。

起身離開會議室之前,他給了旁邊始終未發一言的杜義山一個眼神。

後者自然心領神會,等待幾分鐘之後也走了出去,趁着沒人注意的功夫來到樓上的主任辦公室。

剛一推開門,他就看到丁高恆正坐在辦公桌後面,手裡夾着一支點燃的香菸,卻並沒有吸。

只是雙眼緊盯着緩緩燃燒的菸頭,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杜老,關於這件事情,你有什麼看法?”

杜義山的經驗相當豐富,既在601所主持過殲7的仿製工作,後來也在滬飛參與過運10的研發,從立場上看,算是會議中比較“中立”的一方。

並且他跟丁高恆的岳父也頗有淵源。

“看法麼當然有,但是有件事得先說明白。”杜義山自顧自地坐在辦公室側面的沙發上,給自己倒了杯水:

“寫出那個評定指南的,是我的學生,所以在這件事上,我也沒辦法保證完全中立的態度。”

“學生……研究生能寫出這種東西來?”

“不是研究生。”杜義山慢悠悠地喝了口水:

“本科生,明年直攻博士。”

丁衡高的手抖了一下。

長長一截菸灰因此落在辦公桌上。

但他似乎並沒有發現,只是看着沙發上的杜義山,似乎是在確定後者是否在開玩笑。

“好吧……”

大概一分鐘的沉默過後,丁衡高終於恢復了原來的神情,把手中已經快要燃盡的香菸按滅在菸灰缸裡:

“不過就算是這樣,兩邊其實都同意把評定指南擴充成爲標準,再說我也相信杜老伱的眼光。”

“我的意見……”

杜義山剛想說自己贊同劉振響的意見,但隨即似乎又想到了什麼,猶豫片刻之後話鋒一轉說道:

“丁主任,我突然覺得,你可以考慮聽一下小常同志本人的想法。”

“如果是我來開口,很難說清楚影響你最終判斷的到底是我們之間的關係,還是我講出來的道理。”

“但他只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不會在感情層面對你的判斷產生影響。”

這話當然是說給丁高恆聽的,杜義山只是覺得,這似乎是個讓常浩南接觸到更廣闊舞臺的機會。

“小常同志是……”丁高恆聽到這個稱呼露出了有些茫然的神色:“是你那位學生?”

624所送過來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原封不動就是常浩南弄出來給閻忠誠看的那份草案,因此上面並沒有寫作者的名字。

“對,叫常浩南。”杜義山點了點頭。

“直接聽他的意見……”

丁高恆低下頭思索了一會:

“等等,常浩南……”

“這個名字我似乎見過。”

“不意外,之前給603所新舟60項目解決機翼顫振問題的,還有上個月八三工程的機翼大改,可以說都是他起到得主要作用。”

提到常浩南,杜義山的語氣不經意間輕快了不少。

“殲8-3的那項改動竟然他竟然也參與了?”

作爲最高層點名的重點項目,八三工程自然也是丁高恆關注的重點。

並且新的原型機還從側面助推了十一號工程的談判進度。

“不只是參與,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主持了技術方面的工作,更詳細的情況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問問楊奉畑。”

在面對外人的時候,杜義山從不吝惜於對常浩南的誇獎。

“行,不愧是你杜老的學生,有能耐!”

“既然這樣,聽一聽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倒也未嘗不可。”

丁高恆點點頭,算是同意了杜義山的提議。

然而剛剛對這個名字的熟悉感還是徘徊在心頭縈繞不去。

“等一下……我想起來了”

他站起身來,從身後的櫃子裡面拿出了一個檔案袋。

拆開之後,裡面是一份會議紀要。

“是前幾天我去開會的時候,電力工業部那邊的工作計劃裡提到的。”

丁高恆很快翻到了自己想要找到的內容:

“現在隨着咱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原來的電網系統已經越來越不堪重負,各大城市居民和工業用電情況非常惡劣,所以電力方面正在尋求對電網進行改造。”

“這個,《利用差分進化算法優化水火電力系統和動態環境經濟調度》,完成人是華夏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徐洋,還有華夏航空工業集團總公司601研究所的常浩南。”

“我想601所應該只有一個常浩南吧?”

“這……”

看着面前的文件,就連杜義山也有點傻眼。

他對此同樣一無所知。

常浩南似乎不應該有時間涉足電網領域的研究……吧?

兩人大眼瞪小眼地對視了幾秒鐘,然後決定暫時把這個問題放下。

“看上去你這位學生的能耐還要更大一點。”

丁高恆說着拿起了桌面上一部紅色座機的聽筒,遞給杜義山。

這個電話最好還是由後者來打。

很快,電話被轉接到了涪城的624所。

閻忠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正在控制室裡面提取數據的常浩南。

“小常,有從國防科工委打來的電話找你。”

“找我?”

這下,輪到常浩南傻眼了。

(本章完)

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149章 蘇霍伊的野望第696章 擊落B2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392.第392章 大涵道比渦扇項目的歸屬261.第261章 雷達干擾,電磁學之盾!第27章 你就是姚夢娜的學長?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484章 樹個正面典型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733章 設計定型不是終點230.第230章 “973”計劃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721章 南亞風雲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43章 新改型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198章 女王的艦隊220.第220章 我的軟件還有這種功能?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55章 另請高明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176章 喝水帶來的靈感(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674章 夢想集團,不太對勁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第191章 波斯空軍重生計劃(二合一)258.第258章 干擾吊艙測試!第109章 抉擇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435章 十倍壽命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171章 圖波列夫,也是一種選擇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450章 法國人的設計,不合理!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第45章 降維打擊的風扇設計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94章 焉知非福第446章 高端鋼材擴產,十倍!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731章 給國慶獻禮!(4K)第3章 現在的本科生都這麼厲害了?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542章 讓裝備工業司圍繞你來開展工作!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379.第379章 煥然一新的殲教9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343.第343章 勝利了也要總結經驗教訓第529章 獲獎懸念揭曉!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559章 圍獵海上自衛隊!278.第278章 我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213.第213章 一些小小的東方震撼第569章 面貌一新的江城重型機牀廠第701章 你們信我啊,真是巧合!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522章 直9WY,同人逼死原創(春節繼續加更第48章第67章 前緣縫翼(25)第647章 側衛進化論第125章 想搞軍工,就不能只搞軍工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56章 前往盛京!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104章 新發動機下線第547章 合資,但不能當買辦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第15章 我們一般稱之爲學婊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78章 殲83,第二次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