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

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

這個用人工噴水模擬結冰條件的思路倒不是常浩南的首創。

實際上,人類最初進行的結冰試驗,就是在地面上,靠一個架高的結冰噴霧塔製造人工冰霧完成的。

到了70年代的時候,美國空軍開始使用C-130運輸機改裝的結冰噴霧機,但受制於當時噴嘴的霧化能力,只能在200km/h速度範圍和1000m高度範圍以下進行試驗,因此大多數時候都用來測試直升機。

而常浩南設計的這套全新噴霧系統,則可以支持更廣闊的使用範圍,完全可以對螺旋槳,甚至亞音速的噴氣式飛機進行測試。

畢竟轟6飛個700-800km/h還是沒問題的。

所有人都馬上看出了這套東西的潛力——

如果以後有了更大的運輸機,甚至可以把它搬上去,以獲得更長的噴霧持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過去自然結冰試驗只能看天吃飯的現狀。

要知道,過去美國之所以在飛機結冰研究領域一家獨大,就是因爲他們每年幾乎有8-9個月都可以進行試飛,而其它國家都沒有這個條件。

“這架飛機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套控制系統,通過控制流量和噴嘴的氣壓變化來形成不同直徑的水霧?”

氣象學專業的林國範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沒錯,控制系統可以容納在以前的加油吊艙裡面。”

常浩南點了點頭:

“至於控制員麼……”

他看向黑板上畫着的示意圖,遲疑了一下:

“或許只能委屈他呆在原來尾炮手的位置了……”

早期型圖16/轟6的尾部有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的艙室,用於操作自衛炮塔。

轟油6上面取消了尾炮,但這個位置卻因爲實在沒辦法利用而被保留了下來,正好可以容納噴霧系統的控制人員。

唯一的問題是舒適性比較差。

“這個型號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即便不考慮這次歐洲代表團的事情也一樣。”

懷國莫這次直接給出了一錘定音的決斷:

“既然是轟6改出來的,又是結冰測試飛機,那我覺得不如暫時定名爲轟6J,小常同志覺得怎麼樣?”

“唔……”

其實照理來說,命名這種事情並不重要,隨便安個編號就完事了。

不過對於轟6,情況還是比較特殊的。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轟6J是一種發展自轟6K的導彈載機。

雖說在如今這個時間線上未必還是如此,但對於常浩南來說還是感覺怪怪的。

“我覺得這種單個字母的後綴,還是留給航空兵部隊的作戰飛機來用吧。”

“結冰噴水機的英文是Airborne Icing Tanker,就叫轟6AIT,這樣也更容易讓那些歐洲人看懂。”

面對常浩南提出的不同意見,懷國莫倒也並未堅持:

“有道理,那就按照小常同志說得來辦吧!”

代號嘛,確實不重要。

隨後他用半開玩笑的語氣道:

“不過,給航空兵部隊留這麼多字母,難道小常同志覺得,咱們的轟6還能改出這麼多型號麼?”

一句話問的常浩南差點沒憋住笑出來—— J才哪到哪,後世連轟6N都已經出來了……

他突然想起來某次在電視上看到的名場面:

《你們現在肯定已經不用圖16了吧?》.gif

“咳咳,以防萬一嘛,以防萬一。”

……

會議開完之後,常浩南自然是帶着林國範和樑紹修等一衆技術人員趕往603所,開始對轟6AIT的改造方案進行設計。

而易元和等原本就負責新舟60項目的成員,則需要搞出一套新的、能保證飛機在SLD工況下安全飛行至少10分鐘的防除冰系統。

送走其它所有人之後,懷國莫火速用內線電話把談判情況和代表團做出的決定彙報給了科工委。

當對面的丁高恆聽到“決定臨時改造一架轟油6,以進行SLD氣候條件下的人工模擬結冰飛行試驗”時,當即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這個點子,怕是常浩南想出來的吧?”

“沒錯,就是他,而且他剛纔在開會的時候還說,只需要最多三天時間,就能設計出改造方案中最核心的那套平面噴嘴陣列,保證這架轟6ATI在700-800km/h的速度下可以正常生成直徑在20微米到1毫米之間的水霧。”

懷國莫回答的時候也是帶着笑意,顯然心情不錯:

“實際上,丁主任,就連跟歐洲方面達成中小型飛機適航證明的對等互認,都是小常同志在談判現場臨時提出來的。”

“我一猜就是這小子。”

儘管需要調動的資源不少,但丁高恆的語氣中卻聽不出太多擔心:

“擱在以前,像這種膽大包天的想法,我要是答應下來,後面幾天估計連覺都睡不好,但是常浩南麼……值得讓他一試!”

“那麼關於他要的轟油6……”

軍人出身的懷國莫非常清楚,一架飛機在沒交付部隊之前是屬於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的資產,科工委只要批個條子就可以處置,可一旦交付之後,就屬於軍隊裝備,是需要接到上級命令才能調動的。

而儘管科工委的領導都有軍銜,丁高恆甚至還是一位上將,但實際上屬於專業技術軍官,並不具有指揮權,因此需要向更高層面去申請。

不過丁高恆的回答斬釘截鐵:

“給他!”

“飛機的事情,我會聯繫上面去安排,另外,這個對等互認非常重要,後續的談判應當考慮以這個議題作爲核心,在不喪失獨立自主權的前提下,科工委系統內所有和航空工業有關的資源都可以由你來調配!”

實際上,在常浩南重生之後的這條時間線上,華夏航空工業,尤其民航工業發展的最大優勢甚至不是他搞出來的各種先進技術本身。

而是從重寫GJB/Z64-94那件事情開始,科工委逐漸把民用型號發展的主導權攥在了自己手中,

相比於利益訴求五花八門,導致在航空產業發展決策過程中瞻前顧後掣肘太多的民航局,科工委牽頭至少可以保證堅定不移地執行獨立自主發展航空工業的基本路線。

華夏的底子雖然比較薄弱,但能像現在這樣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勁往一處使,總好過分散力量各自爲戰。

或許是仍然擔心懷國莫有所顧慮,丁高恆思索了片刻之後又給他舔了一顆定心丸:

“你也不要太有壓力,這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要大膽一點,真要是有什麼責任,由我來負!”

聽到老上級的這句話,年過六旬、一生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的懷國莫內心竟破天荒地涌起了幾分激昂。

彷彿回到了自己年輕的那個時代。

“是,保證完成任務!”

(本章完)

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836章 七大難題變六大了?(日萬)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514章 一架過於安靜的直升機?第734章 搞到名額了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754章 把黑海造船廠打包帶走第425章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第810章 什麼叫獅子大開口啊?第147章 俄國人有點懵了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第696章 擊落B2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548章 佈局:二桃殺三士第122章 你晚上有空麼?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38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第2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52章 進口替代306.第306章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降維問題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217.第217章 用光字母表的轟6改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345.第345章 關鍵裝備還是不能依賴外人第560章 成功的反潛戰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735章 系統等級,LV3!第780章 戰略忽悠的意外效果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151章 運8的機翼結冰,老大難問題了第570章 翻身做甲方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813章 通過海峽!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106章 最強渦噴!(爲月票金主flankerr加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76章 關注一下發動機(爲盟主flankerr加更第604章 躬匠精神就完事了?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803章 來跳個舞吧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783章 滬東造船廠的撒手鐗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81章 渦噴14(爲舵主飛舞的魔術 luppp002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第539章 先來一波反潛演習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340.第340章 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第117章 來自的需求(爲上月月票金主flanke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282.第282章 假目標,嚇阻航空自衛隊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396.第396章 統一思想,集中力量366.第366章 航空產業的大勝利!第504章 42億經費,老子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729章 給歐洲人開開眼界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28章 咱們會有更好的!399.第399章 TORCH Multiphysics的誕生第761章 閱兵前夕第104章 新發動機下線265.第265章 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第66章 解決方案【求首訂!!!】(15)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第208章 你好,1997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315.第315章 又見殲10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657章 你知道二毛有一艘沒完工的航母吧?213.第213章 一些小小的東方震撼第619章 一臉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