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新改型

611所那邊的動作相當迅速,兩天之後,常浩南就見到了乘飛機匆匆趕到京城的盧育英。

昨天組會開完之後,他特地打開系統看了一眼,發現科研點數變成了36點。

顯然,儘管他講的都是之前已經做過的東西,但下面的聽衆畢竟不再是4個教授而是大半個學院,其中不乏頗具影響力的教授,因此還是獲得了10個科研點數。

而如今正坐在他面前的盧育英,雖然只有一個人,不過在影響力這塊並不會比昨天那上百號人加起來小。

實際上,昨天上午常浩南剛剛接到這位打來的電話時,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覺得怕不是個騙子。

畢竟他那篇論文還沒發表呢。

哪怕後來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多少覺得有些發懵。

盧育英這個名字到了外面可能不太出名,但在航空系統,尤其是這個年代的航空系統內部堪稱如雷貫耳。

由於殲7C/D這一型號並不算成功,加上宋聞聰已經擔任十號工程的總設計師,因此他目前就是在殲7這個系列飛機型號上最有話語權的人。

雖然發論文的目的就是爲了讓航空工業內部的人看到,但常浩南確實沒想過第一個聯繫自己的人就有如此分量。

“盧總師,您好。”

“小常同志,很高興見到你。”

見面之後,二人握了握手,然後便坐到了學院給專門安排的一處小會議室中。

盧育英在航空系統裡的地位雖高,但他的身份畢竟敏感,行程也不好大肆宣揚,因此京航方面知道這件事的人就只有杜義山和唐林天。

後者也是實在沒想到,才過了十來個小時,自己就在這樣一種場合下再次見到了這個學生。

實際上原本就連唐林天也是不需要知道的,但杜義山昨天晚上突然說要趕去盛京開會,就把接待的事情交給了他。

由於昨天在電話裡面已經溝通過一次,所以常浩南也算是有備而來。在坐定之後,就從書包裡掏出了幾張裝着工程文件的軟盤,還有那份最早交上去的完整版計算說明。

旁邊的一個助理見狀打開筆記本電腦,把第一張軟盤插了進去,而盧育英則戴上眼鏡開始翻閱那份紙質文檔。

“小常同志,我有點好奇啊,你既然在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裡有意隱去了一部分內容,那爲什麼現在又這麼痛快地就拿出來了?”

盧育英微微擡起頭,看着坐在對面的常浩南問道。

“毫不自誇地說,我在這些工程文件裡面體現出的設計方法,在全世界範圍內應該都算是比較領先的,所以至少在短時間內,不能隨隨便便就讓外國人給學過去。”

這已經不是常浩南第一次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了,因此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而現在既然是盧總師您親自來問,那我自當毫無保留,畢竟這些研究,本來就是爲了能讓咱們華夏造出更好的飛機來。”

聽到這句話之後,盧育英原本微眯的眼睛猛地睜大了些許。

也不怪他感到震驚。

常浩南的這種想法,擱在20年前或者20年後都很正常,但在90年代中期這會,確實是相當稀罕。

沉默許久之後,盧育英點了點頭:“能有這種覺悟,不愧是小常同志啊!”

這句有些沒頭沒尾的話反倒讓常浩南有些懵逼,怎麼對方突然表現出一副之前就認識自己的樣子?

實際上,

由於常浩南本來就知道盧育英的大名,因此二人在昨天通電話的時候,自我介紹都相當簡短。

再加上作爲導師的杜義山今天又沒露面,所以就好像昨天的唐林天一樣,盧育英到現在也不知道常浩南的真實身份是個學生,他還一直以爲對方是京航從國外挖回來的青年教師。

而在這種別人都搶破腦袋要出國的年頭選擇主動歸國,表現出如此高的覺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纔有了剛纔那句略顯奇怪的感嘆。

……

盧育英畢竟對殲7飛機非常熟悉,並且在此之前就已經對下頜式進氣道設計進行了一些研究,因此只花了大概四十分鐘就看完了常浩南提供的這些技術文檔。

“小常同志,你這個設計的完成度……確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盧總師謬讚了,雖然我對自己的進氣道/圓錐前體一體化設計方式非常自信,但真要說到飛機的總體設計,還只能算是開了個頭,很多細節都需要風洞數據進行完善和優化,這樣……”

常浩南的話還沒說完,盧育英就擺了擺手:

“這些不用你說我也能看出來,但你一個人在缺乏相關硬件的情況下,能給出這樣一個初步設計方案就已經非常驚人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自己都是不會相信的。”

“至於後面的工作,我們航空工業系統的人也不是吃乾飯的,難道還要事事都等着讓人喂到嘴裡?”

聽到這句話,常浩南也笑了出來。

的確,上一世在沒有他這個外掛幫忙的情況下,航空工業的同志們還不是在15年之後的2011年就把殲20給造了出來?

自己剛纔確實有些低估他們的行動力了。

“那麼,不知道您對於這個設計方案的想法是……”

常浩南又試探着問道。

雖然一開始作爲敲門磚的目的已經超額達成了,但他也絕不會介意搞個一魚兩吃,從而獲得更多的科研點數和經驗值。

前一世由於相關經驗不足,因此那個殲7FS項目從一開始其實就帶有濃重的試驗意味。

型號名稱FS中的S就是代表“試驗”的意思。

但現在,有了自己提供的更完善的設計方法,不知道是不是有機會把殲7FS變成殲7F?

“不瞞你說,我確實還有幾個關於雷達罩,也就是圓錐前體的設計想要諮詢一下小常同志你的看法……”

實際上,在之前第一次看到那篇論文的時候,盧育英的心中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方案。

而在看到常浩南提供的工程文件之後,他更是欣喜若狂地發現,這個設計的實際性能潛力竟然比寫在論文上的更大!

於是他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也就是進一步增大雷達罩直徑到600mm,以安裝正在開發中的新型號脈衝多普勒(PD)雷達。

至於因此而增加的重量,則可以通過把雷達罩壁結構由實心半波壁更改爲更輕的C型夾層來彌補。

但考慮到在這個設計中,雷達罩本身還是進氣結構的一部分,要負責對來流進行一級壓縮。

所以這個看似不大的改動,卻有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纔想要諮詢一下常浩南的看法。

顯然,對於這個型號,盧育英是認真的。

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234.第234章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第102章 生產籌備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09章 抉擇第725章 你給我解釋解釋,什麼叫驚喜?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454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52章 八十三工程(下)第107章 一個月,十二年(我爬起來了)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509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第178章 精工計劃(二合一)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295.第295章 我成教父了?329.第329章 國企負責人提名,三百萬的項目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第47章 主動顫振控制,成功!第132章 上新聞了?第447章 十倍壽命,還真不是吹牛逼?第451章 直升機主減速器第627章 令人糾結的垂直起降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361.第361章 對燕京大學的無情NTR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553章 戰略忽悠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663章 可以現場看閱兵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480章 國產化渦扇9!第746章 籌建課題組(趁雙倍求一波月票)第198章 女王的艦隊第600章 軸承,壞了369.第369章 揚眉吐氣!第202章 回家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471章 通往下一代航發的鑰匙364.第364章 超越時代的仿真建模工具!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第649章 我,博士,兩年畢業第19章 我選擇留下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245.第245章 基於數字射頻的雷達干擾技術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第65章 上架感言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323.第323章 願者上鉤第477章 往垂直起降方面努努力吧第141章 搶人,不能講武德第496章 爲什麼不聯繫一下作者本人呢?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521章 這也能叫米格21改???第479章 華夏企業“走出去”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140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下)291.第291章 平流層飛艇和國際互聯網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第565章 真空電子束焊接技術248.第248章 頻分多通道,規避高規格元器件第637章 霹靂13,準備立項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142章 新型護衛艦(上)第494章 隨手發個頂刊(月初求一波月票)第82章 發動機故障第207章 繳獲干擾吊艙!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189章 DSI進氣道的設想第612章 兩個掛壁的思維碰撞第773章 又遇故人第689章 一架F117,不夠第489章 脈動生產線,殲11的結構升級問題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629章 渦扇10,點火成功!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723章 不講武德,偷襲幻影2000342.第342章 最後還是逃不過要講課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99章 渦噴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613章 動力充沛的感覺,真爽!第7章 方案敲定第112章 我們自己的標準!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284.第284章 覆盤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167章 怎麼也得薅點羊毛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