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閱兵空中梯隊(4K)

二人之間老熟人一般的交流方式,直接把周圍從飛行學院院長到張九江在內的人都給搞得有些摸不着頭腦。

獵蝠行動和築堤行動的具體情況,哪怕在軍內也並不是完全公開的。

尤其後者,幾乎只有一些傳聞而已。

雖然有不少人猜測鄭良羣的連升兩級可能與此有關,但相關細節註定無從得知。

甚至就連有一支“海浪97”艦隊想要前來挑釁這件事情本身,都不是所有人都瞭解。

因此,沒有人知道這兩個無論年齡還是崗位都看似八竿子打不着關係的人之間,到底是如何認識的。

除了跟在常浩南身後的朱雅丹。

她是已經見怪不怪了。

朱雅丹早就發現,自己這位首長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無論走到哪幾乎都有熟人,而且關係還都不錯……

總之,不管如何,這頓晚飯肯定是得先放一放了。

“您就是常浩南同志?”

隨着兩個人的寒暄告一段落,在鄭良羣旁邊的另外一名少將也有了開口的機會:

“我是空軍飛行學院院長,齊立僮,久仰您的名字了。”

剛見面的時候,鄭良羣叫出來過常浩南的全名,但也就止於此,並沒有介紹跟常浩南有關的更多細節。

以齊立僮的位置,其實未必會比張九江瞭解的東西更多。

最主要還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來,常浩南和鄭良羣之間,關係挺好。

而儘管後者的軍銜和職級都跟齊立僮一樣,但就和地方的情況類似,倆人崗位的含金量,以及背後隱含着的發展前景天差地別。

否則今天也不會是“領導視察”了。

“齊院長,您好。”

常浩南其實並未聽過這個人,剛纔也沒想到對方是學校的領導。

但場面上的東西,顯然還是不能少了:

“很榮幸認識您。”

齊立僮面對這種情況也是頗有經驗。

在剛纔這短短几分鐘時間裡,他便已經發現常浩南對於鄭良羣的近況似乎並不太清楚。

否則不會使用鄭將軍這麼個奇怪的稱呼。

當然,這也不奇怪。

畢竟常浩南看上去就不像軍內人員,而一年之內連跳兩級,也是屬於絕無僅有的情況。

這個年月信息傳遞效率比較慢,很可能鄭良羣從副師升正師的消息還沒擴散開來,正師升副軍的令就又下來了。

因此,簡單自我介紹之後,齊立僮話鋒一轉,開口道:

“鄭參謀長這次是代表盛京軍區,來我們學校視察飛行學員訓練情況,正準備上去開個小會,常總您看……”

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沒頭沒尾,還有點越權的意思。

但實際卻非常有用。

因爲它毫不刻意地給常浩南點明瞭鄭良羣如今的職務,以及此行的目的。

這個事如果由當事人自己說,一來有自我吹捧之嫌,二來也會搞得比較尷尬。

但是經過齊立僮這麼一轉述,就過渡得非常圓滑。

體面、自然、絲毫沒有前據而後恭的姿態。

但效果卻很好。

常浩南自然也聽得懂弦外之音。

意思是鄭良羣現在已經高升爲盛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了。

而那沒說完的後半句話,顯然是留給鄭良羣去接的。

“浩南同志,你要是有時間的話,也一起來吧,正好今天要討論的話題跟裝備情況有關係,能有一位航空領域的專家在,應該會更好。”

他們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年多以前的殲8C交付儀式上面。

那個時候常浩南還只是個在八三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年輕技術人員。

作爲第一批接裝殲8C型號的部隊領導,鄭良羣經常要往601所和112廠跑,所以倒是知道不少常浩南後來的豐功偉業。

但他又不是科工委系統裡面的人。

所以,也就一直沒改這個稱呼。

……

稍後,頂樓的會議室裡。

常浩南坐在會議桌的兩個主位之一,一邊感慨着自己在休假過程中都能被拉過來開一次會,一邊聽着旁邊的鄭良羣講開場白。

剛重生過來的時候,他遇到這種會議場合,甚至都未必能混到一個桌子旁邊的位置。

那年二十,組裡開會,坐着如嘍囉……

第一次在八三工程的研討會上坐到楊奉畑側邊首位的時候,他甚至還爲此興奮過一段時間。

不過現如今,他早就已經對此失去了興奮的感覺。

今天這場會,如果不是鄭良羣盛情邀請,他甚至都不太想來。

畢竟這種領導視察結束之後的總結會,都可以想象得到有多無聊……

然而,就在常浩南已經準備好度過接下來枯燥乏味的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候,鄭良羣的第一句話就直接打了他的臉:

“同志們,我這次來飛行學院的目的,其實是要確定9910工程空中編隊的受閱安排。”

“我去?”

常浩南內心一個激靈,登時坐直了身子。

你要是說起這個,那我可就不困了。

而坐在長條形會議桌兩側的飛行學院領導們,反應則比常浩南更大。

顯然,他們此前也並不知道這件事,只當是一次正常的上級檢查。

而這顯然也正是鄭良羣現在才表明來意的原因:

“得益於軍工系統同志們的艱苦努力,我們的空軍,正在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現代化。”

“但是,軍隊的現代化不僅僅是裝備的現代化,也應該是人員的現代化、思想的現代化,而對於我們空軍來說,飛行學員和飛行教練員,就是人員現代化的最主要力量,是航空兵部隊的未來。”

“因此,受閱部隊總指揮李良新司令,當然,還有我,希望能把最後一個固定翼編隊,優先設置爲教練機梯隊,如果經過考察,發現條件不夠充分,再以一個強擊機梯隊進行候補。” 對於飛行學院的一衆人來說,後怕是有點的,但已經不會緊張了——

鄭良羣既然能把這話說出來,就意味着他們應該已經通過考驗了。

強擊機梯隊毫無疑問是強5,這個型號已經參與過84年大閱兵,到千禧年前夕已經屬於無論怎麼爆改都算落後的型號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會讓它再上一次閱兵的。

果然,稍作停頓之後,鄭良羣繼續道:

“從剛剛過去這一天我看到的情況來說,我認爲,飛行學院有條件參與閱兵!”

短暫的寂靜過後,熱烈的掌聲從面積不大的會議室中爆發開來。

這絕對屬於巨大的驚喜。

參與國慶閱兵,對於任何一名軍人,包括已有戰功在身的鄭良羣來說,都屬於無上光榮的一件事。

更何況是一般都被認爲是“養老單位”的飛行學院了。

“那麼接下來需要確定的有兩件事。”

待到掌聲逐漸平息,鄭良羣擡手稍微向下壓了壓,然後繼續道:

“第一,確定下來具體的參閱機組,包括五個正選機組和一個備份機組,每個機組需要有一名飛行學員和一名飛行教練員,當然,飛機肯定還是要由教練員操縱。”

“第二,我知道航校這邊,飛機的型號相對比較雜,所以,需要再額外確定一下參閱機型。”

當一開始說到選人的時候,下面的衆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

飛行學院的教官不少,但哪些人技術最好大家心裡都有數。

閱兵屬於必須萬無一失的事情,誰也不敢在這上面玩幺蛾子,就是用能力說話。

當然,學員的選擇就要“自由”很多,不過那也是後面再說的事情了。

而第二個,選飛機,則是讓齊立僮幾個人愁眉苦臉起來——

航校目前有五種當家機型。

初教6,1962年服役的。

殲教5,1966年服役的。

運教5,1962年服役的。

轟教5,飛機本身是1968年服役,但原型是1950就服役的伊爾28。

殲教7,1987年服役,尚且算是“新銳”型號,但無論是飛行性能還是座艙環境,都實在不適合飛低空低速大編隊。

一番苦思無果之後,衆人突然想起,今天這場會,鄭良羣好像還專門拉來了一個外援……

於是,一道道目光投向了正聚精會神坐着吃瓜的常浩南。

“?”

後者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咋突然cue到我這來了?

“常總,您對航空工業那邊的情況應該瞭解更多一些,不知道貴航工業那邊正在開發的殲教9,能否有參與9910工程的條件?”

鄭良羣突然開口問道。

本來這個事情應該在會議結束之後由飛行學院跟貴航那邊對接,不過這年頭這種東北到西南的通訊其實還有點複雜,所以他才直接把常浩南帶來開會。

而且,料想後者對於閱兵的事情肯定也會感興趣。

常浩南知道對方所說的“有條件”,並不是簡單指是否能在99年10月之前服役。

更多地是在問型號是否成熟可靠——

根據過去的經驗,一種已經裝備部隊的型號,未必就可靠。

反過來,尚未定型,還處在原型機階段的型號,也未必就不可靠。

這裡面不僅僅有技術層面的因素,也要考慮到用戶,也就是飛行學院的教官和學員們對於新型號的信心。

這對於飛編隊來說是尤其重要的。

而常浩南作爲一個軍工系統的人,很適合給予這個信心。

因此略加沉思之後,他開口回答道:

“殲教9,其實是十號工程技術驗證項目催生出的產品,完成度先天就很高。”

“這個飛機的總體氣動設計,是我親自參與完成的,在殲教7的基礎上加高了後部座艙,把大三角翼更換爲帶有大邊條的雙三角翼,進氣道也改爲兩肋佈局的DSI進氣道,對於亞音速飛行工況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可控迎角和抗失速尾旋能力都有質的提升。”

“飛機的動力,直接使用了成熟的渦噴14B,也是殲8C、殲7F還有波斯那邊F4EC的動力,至於這個發動機的性能如何,我想鄭參謀長應該有非常直觀的體會纔對。”

常浩南用略帶玩笑的語氣,看着鄭良羣說道。

會議室裡頓時瀰漫其一陣快活的空氣。

相對於築堤行動,獵蝠行動的大致情況,在部隊內部還是流傳較廣的。

畢竟,鄭良羣去年還專門就如何應用雷達制導導彈進行超視距攔射,給各航空兵部隊做過十幾場報告。

其中多少會涉及到有關於那次作戰的內容。

所以,當常浩南提到殲8C的時候,雖然這也是一種服役不過一年半的新型號,但大家的信心還是建立了起來。

稍微放鬆了一些之後,常浩南又繼續補充道:

“另外,如果擔心換裝之後適應期太短的話,學院方面可以給採購的殲教9選裝一個專用的編隊飛行測距儀。”

“這個設備能給出前半球上下左右最多四架飛機的距離,精確到釐米,對於大密度編隊來說很實用,本來是給八一表演隊設計的,不過如果有需求的話,任何用戶都可以選擇。”

“而且有個好處是因爲體積小,所以不會像雷達那樣佔據太多空間,換句話說,哪怕安裝了這個測距儀,也還是可以選裝雷達罩側面的機頭邊條,把飛機的可控迎角提高到90°以上,幾乎就相當於不會進入大迎角失速。”

“90度?”

這個數字差點讓齊立僮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像殲教5這種老飛機,可控迎角連19°都未必有,哪怕殲教7,也就是20°出頭的水平。

90°可控是啥概念,他甚至都不太能想得到。

“嗯……保守估計吧。”

常浩南說着摸了摸下巴:

“貴航那邊的試飛員其實還拉出來過更大角度,但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沒必要搞那麼極限,90°也夠用了。”

寥寥幾句話,已經讓飛行學院的一衆人對於這個尚未謀面的新型號有了十足的期待。

而一旦常浩南口中的誇張性能被證實,那麼這種期待就將會化爲對飛機的信任。

“那……既然如此,我們就暫定使用高級教練機進行編隊。”

鄭良羣正色道:

“這段時間你們先用殲教7進行適應性練習,我回去之後向上打報告,把一批六架殲教9編列到9910工程的專項預算裡面,儘快交付過來!”

回答他的自然是一陣整齊又興奮的聲音:

“是!保證完成任務!”

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17章 院士的青睞第793章 要不讓法國人當個小白鼠?第526章 佈局工業控制領域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653章 安保待遇提升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538章 法國人的試探279.第279章 以爲是主角,其實是龍套第568章 在你們找上華夏人之前,我們就已經405.第405章 怎麼又是你?(日萬,求月票)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638章 電子偵察234.第234章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174章 工藝問題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02.第302章 沒辦法低調了(二合一)第156章 多重攔截(二合一,5000字)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60章 阿古斯塔要深度合作!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463章 要不要安70?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394.第394章 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108章 渦輪前溫度第603章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造假了,必須得出第42章 破格,直博!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413章 給父母買個房第498章 魔改直9,火炬集團的新業務(求一波第736章 挑戰NS方程的第15步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第464章 還是從二毛那挖人吧第762章 大象漫步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126章 下一步計劃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97章 自己的教材自己寫第630章 不是吧,推重比真有9啊?308.第308章 前沿技術,但不夠前沿第146章 法國人的反應第10章 殲8大戰F22?第113章 國防科工委要聽我的意見?(二合一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第68章 推倒重來的勇氣(35)317.第317章 巧合382.第382章 受洪水威脅的01號原型機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237.第237章 一等“獵蝠行動”紀念章第199章 高級軟臥281.第281章 老對手,來湊熱鬧的F4EJ第166章 麥道,無了?第153章 多體耗散粒子動力學328.第328章 上達天聽(爲上月月票金主【Ro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758章 流形學習281.第281章 老對手,來湊熱鬧的F4EJ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389.第389章 拿專利授權換個大獎346.第346章 是首相果然沒騙我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531章 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第155章 三倍音速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482章 諮詢一下常總的意見第784章 法國人玩脫了224.第224章 試驗開始243.第243章 金陵,電科14所!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765章 十月一日,晴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690章 打出統戰價值了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546章 我來,我見,我被征服了第597章 試飛F14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512章 終於能自主生產渦扇了!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