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書聲

帶上個紅袍陰物,徐鳳年即便說不上晝伏夜行,也只得揀選那些荒僻野徑往北而去,不過這離初衷不算差得太遠,習慣了大漠粗糲風沙,這點苦頭不痛不癢,讓徐鳳年吃下一顆定心丸,打定主意帶上丹嬰的關鍵所在,是陰物竟然是一位反追蹤的大宗師,消除那些連徐鳳年都意想不到的殘留氣息極爲精湛內行,有這麼一張護身符甚至有可能是救命符傍身,徐鳳年心安許多。再看它雙臉四臂,也就不那麼面目可憎,中途偶有停留歇息,還能跟它玩一些常人看來十分幼稚的小把戲。徐鳳年行走在一望無垠的戈壁灘上,按照地理志描繪上古時代這裡曾是一條寬達三裡的通天河,這簡直就是讓後人瞠目結舌,徐鳳年站在一塊曝曬在毒辣日頭下的枯木上,自言自語道:“按照你我腳力,再往西北走上小半旬,就到了寶瓶州,我要見的人就在那裡,在弱水河邊隱居,我之所以拿命去拼死洛陽,是因爲去晚了,一切就徒勞,那老傢伙委實難伺候。不過設身處地想一想,也不好怪他,本就是享受過位極人臣滋味的大人物,憑什麼要冒着晚節不保的巨大危險,還撈不着太多實惠,去跟我一個嘴上無-毛的年輕人談事情……”

說到這裡,徐鳳年下意識摸了摸下巴,嘿了一聲,罵罵咧咧:“原來已經都是鬍渣子了。”

拿黃桐飛劍颳去有些扎手的硬青鬍渣子,趁這個空當,掂量了一下目前家底,步入金剛初境毋庸置疑,十二柄飛劍,朝露金縷太阿三劍已成氣候,還扛了一對春雷春秋,外加三柄小號木馬牛,就趁手兵器而言,連徐鳳年自己都覺得嚇人。這身行頭,都能讓那些一輩子也沒摸過名-器的大俠女俠活活眼饞死。刀譜結青絲一式成了攔路虎,徐鳳年停滯不前,還能始終熬着耐性不去翻頁,好在有開蜀扶搖和仙人撫頂等招式翻來覆去,越發爛熟於心熟稔於手,百般無聊,還能喊上陰物丹嬰過招熱手,一路奔一路打,極有氣勢。徐鳳年如野馬出槽奔走了將近一個月,幾次靜心冥想,都從冷汗淋漓中回神,屢屢捫心自問,黃河跌水的那一場豪賭,回頭再來一遍,哪怕依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真的還有勇氣去襲殺洛陽嗎?

“公主墳在哪裡?”

“大小念頭,分別是個啥念頭?”

“女子半臉妝,半張臉再漂亮,也跟女鬼一樣,種凉的口味可想而知……”

徐鳳年正因爲明知陰物不會作答,反而更喜歡絮絮叨叨,越是臨近寶瓶州,天闊地寬,羈旅獨行人,就愈發感到自己的渺小寂寥,有時不時消失於視野的陰物結伴同行,這一路走得倒也不算太乏味。這趟北莽行,初時尾隨魚龍幫,後邊帶了個小拖油瓶陶滿武,再後來是和陸沉,如今捎上陰物丹嬰,則是最輕鬆的,它本身實力不俗,而且徐鳳年不需要對它的生死負責。寶瓶州邊境有一條大河,叫做弱水,據說水弱不浮蘆毛,徐鳳年終於到達弱水畔,掬水洗臉,心曠神怡,能感受到些許陰物氣息,轉頭查看則註定無用,徐鳳年斂起氣機,沿河行走,想要過境就要過河,然後看到一個渡口,有羊皮筏子靠近對岸,顯然弱水之弱純屬無稽之談,這讓徐鳳年大失所望,走近渡口,有一對衣着寒酸的爺孫,老人着一件破敗道袍,背繡陰陽魚,拿一截青竹竿做柺杖,跟徐鳳年一樣揹着書箱,孩子曬黑得整張臉好似只剩下一雙小眼睛,看人時滴溜溜轉,不像是個性子質樸的孩子,爺孫二人也在等筏渡河,孩子蹲在渡口邊沿,閒來無事,撅起屁股丟石子入河。徐鳳年確定老道士並無武藝在身,就安靜眺望對岸。

孩子扭頭看了眼士子模樣的徐鳳年,不敢造次,扣了扣腳上草鞋,腳拇指早已倔強地鑽出鞋子,對老道士可憐巴巴哀求道:“師父,給我換雙鞋唄?”

老道士瞪眼道:“就你身子骨金貴,才換過鞋子走了三百里路,就要換?早讓你別瞎蹦跳,偏偏不聽!”

孩子委屈道:“鞋子還不都是我編的。”

老道士約莫是有外人在場,不好厲聲訓斥,只得拿大道理搪塞孩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老人不說還好,一說到餓其體膚,孩子立即肚子咕咕作響,老道人做了一個背對徐鳳年臨水獨立的姿勢,故作不知。熟悉老頭兒脾氣的孩子只得白眼挨着餓。羊皮筏子返回這邊渡口,老道人小心翼翼問了價錢,北莽道教這二十年香火鼎盛,對於道士,十分尊崇,甚至帶上點畏懼,不過撐筏漢子見眼前這位半點不似記錄在朝廷牒錄的朱籙道士,倒也敢收錢,卻是壓了壓價格,且不按人頭算,老道士伸手在袖子掂量了錢囊,夠錢過河,如釋重負,繼而給徐鳳年使了個眼色,再對撐筏漢子說了一句三人同行,算是給了徐鳳年一個順水人情,那漢子心知肚明,不過也不好戳穿窗紙,當是得過且過,賣個面子給道人。上筏時,徐鳳年朝老道人點頭致意,老人輕輕搖了搖袖口,示意徐鳳年無需在意這點小事。弱水水勢遠不如黃河洶涌,河靜水清,孩子頑劣,趴在羊皮筏邊上,伸手撈水,然後尖叫一聲,猛然往後一靠,撞在老道人身上,差點給撞入河,漢子怒目相視,這趟買賣本就賺不到幾分銀子,若是有人墜河,平添恁多煩事,他如何能高興得起來,孩子顫顫巍巍手指着江面,支支吾吾道:“有水鬼!”

老道士嫌他呱噪多事,大聲教訓道:“子不語怪力亂神!”

老人滿嘴儒家經典,若非身穿道袍,還真就是個鄉野教書授課的迂腐老學究了。孩子驚嚇過後,漲紅了臉,“真是水鬼,穿了件大紅衣服,還是女鬼!”

徐鳳年眼角餘光瞥見一襲紅袍在皮筏附近如紅鯉遊曳,一閃而逝,就黏在羊皮筏底部。老道士顯然不信孩子的信誓旦旦,怒喝道:“閉嘴!”

孩子氣得踢了皮筏一腳,所幸撐筏漢子沒有瞧見,否則估計就得加價了。到岸時,徐鳳年率先掏出碎銀丟給漢子,老道人愣了愣,會心一笑,倒也沒有矯情,黝黑孩子估計是被紅袍女鬼嚇得腿軟,率先跳下筏子,摔了個狗吃屎,看得老道人一陣無奈。三人走上簡陋渡口,同是南朝人士,老道人也有種異鄉相逢同鄉的慶幸,拱手打了一個的小稽首,“貧道燕羊觀監院九微道人,俗名駱平央。公子喊我俗名即可。”

徐鳳年畢恭畢敬拱手還禮,“見過駱監院。在下徐奇。”

道教與佛門相似,亦有叢林一說,尤其是北莽道德宗勢大,逐漸權傾三教,一般而言,監院作爲一座道觀屈指可數的大人物,非功德具備不可擔任,還要求精於齋醮科儀和拔度幽魂,不過徐鳳年看道人裝束,也知道大概是一位不知名小觀的監院,那燕羊觀有沒有十名道人都難說,這樣光有名頭的監院,還不如大道觀裡頭的知客道人來得油水足。徐鳳年此時負笈背春秋,衣着稱不上錦繡,不過潔淨爽利,那張生根麪皮又是儒雅俊逸,論氣度,駱道人與之比起來就有云泥之別了,也難怪老道士有心結交。照理來說渡口附近該有酒肆,果不其然,孩子雀躍道:“師父,那兒有望子!”

望子即是小酒肆常用的捆束草杆,竿頭懸在店前,招引食客。老道士囊中羞澀,如果沒有外人,跟徒弟二人知根知底,不用打腫臉充胖子,只要兩碗水就對付過去,渡河錢是那公子哥掏的,要是在酒肆坐下,委實沒有臉皮再讓陌生書生花銷,可自己掏錢的話,恐怕幾碗酒下來,就甭想去道德宗那邊參加水陸道場了。徐鳳年對於這點人情世故還是懂的,立即說道:“走了半天,得有小一百里路了,前不着村後不着店,實在餓得不行,駱監院要是不嫌棄,就跟在下一起坐一坐?恰好徐某也信黃老學說,可惜大多一知半解,還希望駱監院能夠幫忙解惑。”

老道士笑道:“徐公子有心向道,好事好事。”

一路緩行,孩子偷偷打量這個人傻錢多的公子哥,老道人賞了一個板栗給他,這纔對徐鳳年說道:“世間根祗在道教,不過貧道學識淺陋,不敢自誇,唯獨對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倒是知曉一二,煉氣養丹之道,只能說略懂皮毛。”

徐鳳年點了點頭,一行三人落座在酒肆外的油膩桌子,要了一罈酒和幾斤熟牛肉,在離陽王朝諸多州郡酒肆都不許私販牛肉,而擅自宰殺豬牛更是違律之事,在北莽就沒這些顧忌了。孩子狼吞虎嚥,就算有師父擺臉色,也顧不上。老道士心底還是心疼這個毛病很多的小徒弟,對徐鳳年歉意一笑,自己要相對矜持許多,小口酌酒,撕了塊牛肉入嘴,滿口酒肉香味,總算開葷的老道人一臉陶醉,徐鳳年摘下書箱後捧碗慢飲,孩子擡頭含糊不清道:“師父你怎的今日沒興致吟詩唱曲兒了?”

老道士笑罵道:“你當詩興是你饞嘴,總沒個止境?”

徐鳳年笑了笑。

老道士猶豫了一下,從書箱裡抽出一本劣紙訂縫而成的薄書,“這是貧道的詩稿,徐公子要是不嫌棄污了眼,可以拿去瞧上幾眼。說是詩稿,其實小曲子偏多,不避俚俗,自然也就談不上格調。”

徐鳳年驚訝道:“那得要仔細讀一讀,有上佳詩詞下酒,人生一大美事。”

徐鳳年擦了擦手,這才接過詩稿,慢慢翻頁,初看幾首竟都是如才子思慕佳人,不過一些小曲小句,便是徐鳳年讀來,也覺得妙趣橫生,例如春春鶯鶯燕燕,事事綠綠韻韻,停停當當人人。徐鳳年起先還能喝幾口酒吃幾塊肉,讀到詩稿一半,就有些出神了:肝腸百鍊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年老無所依,尖風分外寒,薄雪尤爲重,吹搖壓倒吾茅舍。詩稿末尾,如詩詞曲子說寫,真是“生靈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詩稿由時間推移而陸續訂入,大抵便是這位駱平央的境遇心路,由才子花前月下漸入中年頹喪無奈,再到年老豁然感懷。

徐鳳年合上詩稿,讚歎道:“這本稿子要是換成我二姐來看該有多好。”

老道士一頭霧水,本就沒有底氣,略顯訕訕然。

徐鳳年默默遞還詩稿,不再說話,擱在四五年前,這本稿子還不得讓他出手幾千兩銀子?

這位一生懷才不遇九微道人估摸着處處碰壁已經習慣成自然,收回詩稿,也不覺得心灰意冷,天上掉下一頓不花錢的飽飯吃就很知足了。

徐鳳年問道:“駱監院可知兩禪寺龍樹僧人去了道德宗?”

老道人搖頭道:“並未聽說。”

老人繼而自嘲道:“離陽王朝那邊倒是有佛道論辯的習俗,要是在北莽,道士跟和尚說法,可不就是雞同鴨講嘛。”

道人一拍大腿,懊惱道:“可別攪黃了道德宗的水陸道場,白跑一趟的話,貧道可就遭了大罪嘍。”

孩子撇嘴道:“本來就是遭罪!”

老道士作勢要打,孩子縮了縮脖子。

酒足飯飽,得知徐鳳年也要前往寶瓶州西北,會有一頓順路,三人便一同啓程,走至暮色沉沉,依舊荒無人煙沒有落腳地,只得以天爲被以地爲牀了。

燃起篝火,孩子走得睏乏,早早睡去。

老道士不忘擺弄一句“癡兒不知榮枯事。”

之後徐鳳年問過了幾個道教粗淺的問題,也不敢深問,生怕讓這位駱監院難堪。

道士駱平央猶豫不決,下了好大決心才突然對徐鳳年問道:“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徐鳳年笑道:“駱監院儘管說。”

道士一咬牙,低聲說道:“貧道年少曾跟隨一位真人學習觀氣之法,看公子面相,家中似乎有親近之人去了,不是姓宋,便是姓李。如果可以,貧道勸公子最好還是返鄉。”

徐鳳年呆滯不言語。

老道人嘆氣一聲,“貧道其實也算不得準,若是萬一說晦氣了,徐公子莫要怪罪。”

徐鳳年點了點頭。

老道士看着這位性情頗爲溫良的公子面對篝火,嘴皮子微微顫抖,老道人不忍再看,沉默許久,望着遠方,喃喃道:“風濤險我,我濤風淘,山鬼放聲揶揄笑。風波遠我,我遠風波,星斗滿天人睡也。”

人睡也。

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83章 霜殺百草(一)第78章 吳家百騎赴涼州第201章 雷池和道理第292章 你在哪裡,我在這裡第123章 一刺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354章 真正的血腥第395章 牽馬第38章 下龍虎下徽山第302章 西楚霸王(四)第26章 那一年西楚亡了國第92章 女俠和錢囊第55章 坐看雲起第48章 老卒和桑椹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50章 神仙打架第31章 大黃庭第148章 曲水談王霸第73章 金戈鐵馬入夢來第32章 扛起天地第157章 親家,出京,賺虧第125章 對峙第135章 拋過河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105章 賣官鬻爵第49章 呵呵姑娘第373章 初代儒聖第50章 急着投胎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24章 魔頭第56章 姑娘請自重第43章 一騎當先,一夫當關第376章 生死之間見生死第360章 劍氣滿北涼第268章 領命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46章 過河卒子第46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中)第236章 百無一用是(下)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第168章 可愛第15章 山上有個騎牛的第132章 八方雷動第77章 先手五十第39章 赤腳第209章 我從山中來,山風翻我書第173章 褚祿山的問題第226章 北涼四戰(八)第105章 咫尺風雷(下)第50章 燈火第372章 子曰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137章 蟒吞龍第52章 北涼大馬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416章 天道鎮壓番外第九章第77章 貓鼠捕殺第29章 故知來和去第287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十)第140章 天下動靜,除夕(中)第60章 笑話第49章 呵呵姑娘第87章 西蜀南詔,東西南北第74章 算命第3章 天大的買賣第138章 兩百歲說百年江湖第322章 三人皆無言第361章 如花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208章 有朋遠方來,豈能無禮第179章 天象對天象第189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八)第194章 二姐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200章 登仙?第307章 敬酒一百萬杯第112章 刀出鞘第52章 北涼大馬第197章 新人牽驢入城,舊人乘劍入海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156章 早來的冬雷震震下山去第75章 大雨撐小傘,指玄對金剛第121章 彈劍如彈琴第150章 要走了嗎第2章 上下清涼山第104章 好鳥好世道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410章 不堪言第310章 君子第54章 陸地朝仙第416章 天道鎮壓第194章 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