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人相見

北莽龍腰州有南朝第一雄鎮瓦築,緊隨其後又有君子館離谷茂隆三鎮,構建起一個完整的防線,進可攻退可守,北莽在這些軍鎮身上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財力,不計其數,可仍是被一萬龍象軍跟大雪龍騎聯手碾壓成了一隻破篩子,五六萬雄關甲士戰死的戰死,投降的還是死,甚至是慘絕人寰的就地坑殺,驛路跟烽燧兩大系統毀去十之八九,南朝廟堂文官大多噤若寒蟬,武將也不復前些年的自負。北涼鐵騎的驚人戰力,造就了一好一壞兩個局面,好事是棋劍樂府的洪敬巖出山,接管三座軍鎮全部的柔然鐵騎,給風聲鶴唳的南朝吃了一大顆定心丸,壞事則是姓董的胖子在北莽南境邊軍中,隱約可以與那幾位大將軍跟持節令的地位並肩,權柄相當,用女帝陛下的話說董胖墩兒你可是又他孃的升官了呀,據傳那姓董的得了便宜賣乖,在南朝大殿上笑嘻嘻跟陛下說皇帝姐姐,對呀對呀,他孃的總算升官了,其實啊,把南朝軍權一股腦都給我那才叫真妥了。之後也沒有下文,女帝陛下既沒有責備這胖子的荒唐無禮,也沒有在意他的糟糕吃相,當然也沒有讓這膽大包天的死胖子順杆子往上爬,不過還是給南朝留下了那位帝師,即棋劍樂府的太平令大人,爲董胖子撐腰,如此一來,在南朝寥寥無幾可以壓制董卓的那幾位,例如南院大王黃宋濮,劉珪楊元贊兩位大將軍以及龍腰州持節令,都識趣地避其鋒芒。今日在瓦築跟君子館之間的破損驛路之上,蹲着一個身穿輕甲內嵌正二品武將官服的胖子,手裡攥着一捧沙礫,他腳底下的驛路,依舊沒有修復,距離西京更近一些的離谷茂隆兩鎮,倒是藉着女帝陛下秘密巡狩南朝的契機,動用民夫二十餘萬,以驚人速度修繕得七七八八,這個胖子體型很大隻,卻沒有什麼臃腫肥碩之感,反而讓人瞧着尤爲結實雄壯,此人正是北褚南董之中的那個南朝董,是一個能跟北涼褚祿山齊名的胖子,新晉升爲北莽第十三位大將軍的董卓,胖子身邊並無親兵,只有一大羣精銳烏鴉欄子在四周極富規律地遊曳,在董卓得勢之後,第一件事不是大肆砸銀子招兵買馬與人搶佔山頭,而是擴充北莽唯一能夠跟北涼白馬斥候抗衡的烏鴉欄子,按照有心人的保守估計,原先的千餘隻烏鴉,在沒有大程度折損戰力的前提下,數目足足翻了一番。董卓在那兒習慣性自言自語,在董卓還是個小胖墩的時候,經常被人嘲笑譏諷,這個少年沒有任何朋友,也沒有任何人會覺得他將來會有什麼出息,所以董卓只能自己跟自己說話,久而久之,就喜歡神神叨叨,投軍以後,愈演愈烈,每次戰事結束,他總去跟那些死人碎碎念,很難想象這麼個不可理喻的怪胎,竟然可以在南朝廟堂快速崛起。董胖子自說自話,唸叨着什麼老傢伙死撐着不願辭去南院大王這個虛銜,咋的,在給那洪敬巖鋪路,你這犟老頭兒,真打死都不願意交給老子?老子也不是記仇的人啊,再說了跟你也沒到不共戴天那一步,你黃宋濮到底在怕什麼?你難道是想賣棋劍樂府一個天大人情,換一個安度晚年?董卓傾斜手掌,任由沙礫滑落,唉聲嘆氣,確實有些想念大媳婦跟小媳婦了,不過當下貴爲公主的大媳婦的孃家那邊雞飛狗跳,得她去鎮場子,小媳婦成天想着跟那新涼王報仇,都沒以前那麼開朗活潑了。好在身邊帶了個丫頭,讓這個胖子心頭陰霾散去不少,董卓轉頭,眼神溫柔望向遠處一個牽着匹鮮紅小馬駒的小姑娘,陶滿武,她是董卓投軍之後結拜爲異姓兄弟的陶潛稚的遺孤,董卓暫時沒有子女,對這個小丫頭那是恨不得掏心掏肺去寵溺,他甚至跟兩個媳婦明說了,就算以後有了親生孩子,多半也不會這般疼愛了,大媳婦還好,一向善解人意,進入董家家門稍晚的小媳婦氣得小半年沒讓他上牀睡覺。董卓看着身世淒涼的陶滿武,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似乎在哼着小曲兒,那匹馬駒是董叔叔給她找來的玩伴,她一直不捨得騎乘,這趟跟隨董叔叔南下,年幼馬駒都可以沾光進入那輛寬敞馬車。董卓站起身,想去跟小滿武說說話解解悶,突然看到小姑娘猛然側身,直愣愣望向一處,極其敏銳的董卓眯起眼,順着視線望去,無果,這個胖子一頭霧水,百思不得其解,也沒細想,趕緊跑向小姑娘,看到小滿武在那裡擡臂擦眼睛,有些紅腫,也不知是哭的,還是被粗糲風沙吹的,董卓蹲下身,柔聲問道:“咋了?”

小丫頭視線微微偏移,使勁搖頭。董卓與她朝夕相處,哪裡會不清楚她在撒謊,可這有什麼關係呢?小滿武不想說,董卓也就不去問,只是拇指按住鼻尖,做了個豬頭逗她樂,小丫頭伸手拿下董卓的手指,幫他揉了揉臉,一本正經說道:“董叔叔,那些叫烏鴉欄子的大哥哥們都說你當了大官,可不許再胡鬧了。”

董卓笑道:“這有甚打緊的,董叔叔就算哪天老到騎不上馬提不動矛了,還是會對小滿武做鬼臉的。”

陶滿武擠出一個笑臉,瞥了眼遠方,輕聲道:“董叔叔,我想唱那支曲謠了,你想不想聽?”

董卓哈哈大笑,把陶滿武扛在自己寬闊肩頭坐着。小姑娘大聲哼唱着,青草明年生,大雁去又回。春風今年吹,公子歸不歸?青石板青草綠,青石橋上青衣郎,哼着金陵調。誰家女兒低頭笑?黃葉今年落,一歲又一歲。秋風明年起,娘子在不在?黃河流黃花黃,黃河城裡黃花娘,撲着黃蝶翹。誰家兒郎刀在鞘?

董卓心中嘆息,小滿武大概是在思念那個分不清是仇人還是恩人的公子了吧?

約莫是受到小姑娘曲子的感染,附近那撥單兵作戰無與倫比的烏鴉欄子也不知誰起了頭,一起輕輕哼唱獨屬於他們七萬董家軍的小曲子,董家兒郎馬上刀馬上矛,死馬背死馬旁。家中小娘莫要哭斷腸,家中小兒再做董家郎……

小滿武坐在董卓肩頭,望向某處,猶豫了一下,紅着眼睛,悄悄搖了搖纖細手臂,當作告別。

————

柔然山脈作爲北莽南朝至關重要的一道天然屏障,以提兵山爲核心,又設置有柔玄老槐武川三座軍鎮,巔峰時也沒有超過九萬人數的柔然鐵騎,亦是一支名動天下的雄兵,去年涼莽之戰,柔然鐵騎因爲提兵山第五貉的暴斃,沒有參與其中,南朝官員都堅信這支勁旅便是對上北涼龍象軍,勝負也在五五之間。提兵山還是第五這個古怪姓氏的提兵山,不過柔然鐵騎卻跟隨詞牌名更漏子的主人姓了洪,北莽本就不如中原那般重視出身,但是更尊崇武力,原本天下第四人的洪敬巖入主柔然,並沒有任何風波起伏。以一己之力壓制提兵山的更漏子從未登山拜訪過第五姓氏,甚至極少出現在提兵山附近,尤其是第五貉的女兒,北莽第十三位大將軍董卓的妻子坐鎮元氣大傷的提兵山後,就有人說洪敬巖爲了避嫌,這輩子都不會登山了。

綿延不絕的柔然山脈,去時山腳小麥,青黃不接,來時離夏季收麥還有些時候,故而仍是這般光景。

大風驟起,風吹麥搖,一名身材修長的偉岸男子毫無徵兆出現在麥田邊緣,他那雙讓人望而生畏的銀色雙眸,死死盯住遠處一個遠遊之“人”。

頭髮依舊灰白,只是與先前青蒼城內所見,灰黑漸長,白霜漸少。被視爲有望成爲拓拔菩薩之後北莽武道扛鼎人的男子,站在北方,攔截視線中那個莫名其妙由南赴北的那個傢伙。這在更漏子的意料之外,在生而“有眼無珠”的洪敬巖看來,北涼鐵騎不論如何戰力冠絕天下,畢竟受限於北涼先天不足的地利人和,只有北莽南下的份,萬萬沒有北涼北上的機會。所以洪敬巖從沒有想過有一天那人可以帶兵馬踏柔然,能否守住中原西北大門,都得看北莽的耐心。洪敬巖看到他,就想起了被人屠賜姓的那名用槍之人,當時爲了護送種涼返回北莽,前不久那次交手,心高氣傲的洪敬巖竟是眼睜睜讓別人佔盡上風,這讓眼中素來只有王仙芝跟北莽軍神兩人而已的更漏子,心境不可避免受到微妙的折損,微妙到他洪敬巖必須戰敗鄧太阿鄧茂之流屈指可數的武評高手,方可恢復到昔日的境界頂點,若是往常,見到此“人”神遊此地,洪敬巖早就嘗試着出手當場截殺,可現在洪敬巖卻要去擔心此人只是個極具誘惑的誘餌,本名劉偃兵的王繡師弟在暗處等待致命一擊。

那位出竅神遊的年輕“天人”穿梭在青綠麥田中,心意所至,便是身形所至,也沒有託大到湊近殺氣勃勃的更漏子,站在百丈外的麥田中,伸手撫過尚未結穗的麥子,火上澆油笑問道:“接連跟洛陽和徐偃兵兩戰落敗後,你洪敬巖已是落魄到這般悽慘田地了嗎?都不敢出手?你這樣的心境,別說我於人間無敵手的王仙芝,恐怕過不了一年,連我也不是對手了。”

洪敬巖平淡道:“口舌之爭,有何意義。”

兩人嗓音不大,但是各自清晰入耳。

出竅神遊的年輕人點頭笑道:“你天賦太高,總覺得天下第一人是天經地義的囊中物,於是很早就志在廟堂,可以說一開始就誤入歧途,以後的江湖,恐怕就沒有你什麼事情了。”

洪敬巖冷笑道:“徐鳳年,就算你已能神遊,試圖融匯三教,藉機摸着了陸地神仙的門檻,可你當真有資格對我妄加評論?”

“徐鳳年”搖了搖頭,眼神躍過洪敬巖,望向柔然山脈的北方,“我等你帶着柔然鐵騎一同送死。現在,讓開路。”

洪敬巖嘴角翹起,“你也知被我盯上,我不挪步,你便無法北上?徐鳳年你何時如此有自知之明瞭?”

一腳踏在天象一腳踩入陸地神仙的年輕“神遊之人”攤開雙手,兩柄刀,一柄過河卒,一柄春雷,從數千裡之外的徐鳳年腰間出鞘,一瞬在手握住。

看來洪敬巖不讓路,無非就是一戰而已,就看此生已經嘗過兩次敗仗的洪敬巖信不信事不過三。

洪敬巖皺了皺眉頭,然後眉頭舒展,側過身,示意視線中的年輕人繼續北上。

北涼都不在他眼中,慕容寶鼎許諾的北院大王都不在他眼中,一個徐鳳年算什麼?

徐鳳年一閃而逝,留下笑聲,嘲諷之意重重錘打在更漏子的心口。

心如磐石的洪敬巖沒有因爲徐鳳年的笑聲而影響心境,只是怔怔站立原地,捫心自問,“天下第一跟天下共主,無法兼顧?”

————

北莽太平令爲女帝打譜的那座皇宮廣場之上,憑空出現了一道飄忽不定的身影。

皇城震動。

身影一步步凌空登天,走到了大殿之頂,負手而立,似乎在遙望太安城。片刻之後,煙消雲散。

聞訊趕來的女帝擡頭望向先前那人所站的地方,並未動怒,只是略帶悲憫神色,輕聲笑道:“傻孩子,大勢所趨,就算北莽吃不下整座中原,小小北涼還是不在話下的,你一人僥倖舉世無敵又能如何,大不了就是第二個曹長卿罷了。”

————

幽州邊境貧瘠荒涼,但越是如此,勞作越是艱辛,容不得半點鬆懈,否則哪能從老天爺牙縫裡硬生生摳出活命的糧食,有一家三代五六口男丁百姓在綠洲沙田裡耕作,不論老幼,汗水流淌。如今差不多整個北涼都知道北莽要大舉南侵了,富裕家庭已經開始悄然動作,把值錢家當要麼往東要麼往南遷徙,可是有能力躲避災難的富人總歸是少數,像這一家的窮人還是多數,他們只能聽天由命,田地在哪兒,他們就只能留在哪兒,守着莊稼,守着收成,只能寄希望於那個年紀輕輕的新藩王,真的可以爲他們扛下北莽鐵騎的潮水攻勢。老人其實並無太多遺憾了,好歹過了二十來年的太平日子,可就是有些放心不下家裡的孩子們。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農看了眼跟隨長輩一起勞作的孫子,忍不住咧嘴笑了笑,這娃兒唸書隨他爹,他爹又隨自個兒,都是瞧着書上那些字就頭疼,不過老人還是覺得多念一天書多識一個字也是好的,不算浪費銀錢。老人摸了摸被越來越毒辣日頭曬紅臉龐的孫子那顆小腦袋,讓他去蔭涼處歇息會兒,孩子嘿嘿一笑,小跑往田邊蹲着偷懶,結果彷彿瞧見了一個俊逸公子哥,可揉了揉眼睛後,又不見了,再揉,又瞧見了,這讓孩子摸不着頭腦,直到那人走到他身邊坐在田垠上,孩子才確定不是自己白天見鬼了,質樸孩子壯起膽問道:“喝水不?”

那個在南則聚在北則散的身影微笑着搖搖頭,望着田間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輕聲問道:“今年收成會好嗎?”

孩子愣了愣,憨憨說道:“年末雪大,該是不錯的吧。”

那位公子哥笑問道:“家裡有人投軍嗎?”

孩子難爲情道:“沒呢,我爹以前倒是想去,可沒選上。”

似乎是怕被身邊的公子哥看輕了,孩子一臉認真說道:“等我大些,一定要去的,殺北蠻子,掙大錢寄給家裡,嗯,還有護着咱們家。還有,我告訴你啊,嘿,公子你可別跟其他說,咱們村裡阿梅長得可好看了,可她一直不搭理我,我長大一定要娶她做媳婦兒,因爲她姐就嫁了一個在邊關那邊當兵的人,我前幾年見過一次,可威風了!所以我也要去打仗!”

公子哥點了點頭,一大一小一起都忙裡偷閒,望向遠方。

等孩子終於回過神,身邊的公子哥不知何時已經離開。

孩子後知後覺,蹦跳起來,跟爺爺嚷嚷道:“我見着神仙了!”

老人笑了笑,直起腰抹了抹汗水,喃喃道:“這孩子。”

番外第五章第26章 走春秋看春秋第319章 北涼扛纛之人第190章 等紅衣第383章 老子兒子第127章 魔頭第87章 西蜀南詔,東西南北第139章 天下動靜(上)第102章 明年春發花第四百零六章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33章 山不在高第265章 俠客行(中)第324章 滿院蓮第204章 按馬頭第162章 我以春秋斬春秋,死結以死解第14章 來一壺北涼酒第68章 背影第43章 人屠第85章 鯉魚躍龍門第82章 紫金身,百年一劍第324章 滿院蓮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210章 拔劍再說第298章 人間天上,原來如此第26章 公主何苦爲難公主第42章 何地不心涼第158章 惡讖第25章 山下女子是老虎第36章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一柄北涼刀第413章 謫仙如雨落第401章 沒有木劍的溫華第36章 武無第二第343章 面北背南第145章 活水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395章 牽馬第19章 可好第107章 一聲公子一頓酒肉第190章 等紅衣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28章 大仗之前有大仗第58章 輕重之爭第106章 疼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10章 變故第55章 醜八怪第43章 人至即劍至第170章 一劍刺死你第1章 倒酒七十一顆第98章 猩紅疊猩紅第42章 一張簾子一字請第28章 大字誓殺貼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第387章 西楚雙璧(下)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313章 秋風未起人先死第162章 等待和希望第63章 得道第403章 流州收官之戰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96章 一腳踏黃龍第25章 與南雁一起北歸第402章 唯死戰而已第165章 百足之蟲,夫妻之間,強弩之末第一第148章 是誰先見他白頭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62章 師徒和師徒第249章 新舊先後第18章 將軍甲涼王袍枇杷樹第45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上)第273章 爲天下雪中送炭第130章 龍擡頭,開天眼第55章 一劍便是百萬師第419章 十二神仙聯袂登場第47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下)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186章 四大天師第149章 待客之禮第305章 春雨已至秋風將起第333章 秋天的陽光裡第93章 可敢一戰第122章 輸贏第274章 守歲第19章 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第377章 舉世皆敵第140章 一盒奇巧第93章 白龍魚服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62章 三人禾第350章 有殺氣第4章 面首三百第109章 魔頭坐佛上第81章 一步入天象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387章 西楚雙璧(下)第378章 武當山上無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