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

拓拔菩薩被那地龍翻滾一劍撞出城外,徐鳳年也隨之出城暫時佔據主動,恰似一場涼莽攻守戰,拓拔菩薩攻城,徐鳳年守城。

最終徐鳳年還是忘了拎上兩壺酒。

城中千餘劍,在再次將拓拔菩薩撞出城後,只剩下百餘把,在徐鳳年身邊如同兩條蛇咬尾,呈現出兩個平行的圓圈,拓拔菩薩想要近身廝殺,就要先越過這兩道水流洶涌的“護城河”。拓拔菩薩身形站定後,沒有急於找回場子,視線隨着那兩個劍圓輕輕轉動,他拍了拍胸口塵土,片刻之後,拓拔菩薩一腳向前踏出,與此同時,其中與徐鳳年等腰高的那條劍河瞬間擴張出去,但是徐鳳年卻是望向頭頂,與胸口齊平的第二條劍河隨之傾斜,擋在徐鳳年身前,下一刻,拓拔菩薩身影果真出現在徐鳳年頭頂,五指張開,精準握住劍氣激流中的一把充當陣眼的關鍵長劍,當這條長河劍陣爲之稍稍凝滯的瞬間,拓拔菩薩順勢一劍刺下!

徐鳳年一手負後,身前一手輕輕抖袖,四十多把飛劍劍身上浮現出縷縷紅絲,像是爬滿細如針線的赤蛇,在拓拔菩薩陷陣且破陣後握劍刺下的時候,徐鳳年輕輕向右橫移兩步,以氣駕馭四十多柄飛劍縈繞到拓拔菩薩身後,然後伸出身後那隻手,躲過了那當頭一刺,一掌按在雙腳尚未落地的拓拔菩薩胸口,手掌往後一推,把拓拔菩薩推出去十多丈遠,在此期間,拓拔菩薩的後背不斷撞擊在四十多劍的鋒銳劍尖之上,飛劍碎裂聲響震動好似山崩地裂,那些密密麻麻纏繞於劍身上的紅蛇更是化作齏粉。

對戰以來佔盡先機的徐鳳年臉上沒有半點自得之色,視野中,接連三次被擊退的高大男子衣衫完整,要知道他已經用近似硬抗的姿態接下一線劍、地上劍和最後那一記推掌帶來的五十餘劍尖吐鋒芒,這便意味着自己先後三次劍氣都未能絲毫破開此人的罡氣。當然,徐鳳年也遠沒有到傾力而爲的階段,雙方都像是在下着謹慎內斂的“試應手”,既然沒有一擊致命的把握,那就慢慢磨,只不過尋常武夫打擂臺相互試探,雙方都喜歡繞來繞去兜圈子,半天也打不出一拳,徐鳳年和拓跋菩薩作爲四大大宗師之一,這種程度的小試牛刀,想必足可稱爲驚世駭俗了。

拓跋菩薩還握着那把不知是城內哪位劍客的佩劍,低頭望去,劍身上猶有紅絲縈繞飛旋,既是徐鳳年留下的浮游劍氣,也是當初離陽韓貂寺指玄殺天象的獨門絕學。拓跋菩薩握劍五指微微加重力道,寄生於長劍的細微赤蛇發出一陣顫動,瞬間灰飛煙滅。拓跋菩薩沒有直接震斷長劍,而是輕輕拋還給徐鳳年,這個無言的動作,自負至極,你徐鳳年跟離陽兩輩劍神李淳罡和鄧太阿都有交集,如今劍意劍術兩途都堪稱當世巔峰之一,那你就盡情施展好了,我拓跋菩薩都接着便是。

不見徐鳳年有何動作,散去兩條劍河,百餘劍落在兩人四周遠處,剛好在地面上插出一個大圓,彷彿是一座雷池。

徐鳳年身前只剩下那把拓跋菩薩拋擲過來的長劍,懸停在肩頭一側,劍尖直指拓跋菩薩。

拓跋菩薩扯了扯嘴角,終於不再是以氣馭劍,總算值得你親手握住劍柄了嗎?好大的架子啊。

徐鳳年笑了笑,擡起手臂握住那把長劍,但沒有做出情理之中該有的任何起劍勢,而是握劍之時就已出劍。

劍氣迸發,氣貫長虹。

粗如蛟龍大腰的一抹劍氣直衝拓跋菩薩面門,後者五指張開,輕描淡寫拍在氣勢洶洶的劍虹之上,渾厚劍氣在他身前炸開,絢爛無比。剎那之間,拓跋菩薩雙腳紮根大地,身軀向右傾斜,欲倒而不倒,一道光影在他原先站裡位置的心臟處一閃而逝,在百丈外綻開一聲雷鳴轟響。原來是徐鳳年丟出了那把長劍,人即弓,劍作箭。當時徐鳳年奔赴青蒼城以西跟劍氣近黃青廝殺前,柳珪大軍曾經用牀弩大巨矢阻截那道紫氣東來,其矢號稱具有“劍仙一劍”的滔天威勢。年少讀書時看到詩論有言,得其形不如得其勢,得其勢不如得其韻,故有以形寫神方可氣韻生動一說。徐鳳年自然未至儒聖境界,但是在遇見軒轅敬城、曹長卿和謝觀應後,他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書中不止自有顏如玉黃金屋書千鍾粟,更是書中自有天象境!

在拓跋菩薩躲避那一“箭”的時候,前往雷池邊緣,迅速從地面上拔出一劍,掄臂畫出一個半圓,又是丟出一劍激射拓跋菩薩,一箭之力,距離那陸地神仙一劍,雖然氣韻和勁力都稍遜一籌,可是架不住徐鳳年“出劍”快而頻繁啊!不去管這一箭是否落空,拓跋菩薩是否躲閃,徐鳳年只管像個秋收莊稼的勤懇老農,一把把劍拔出,手臂拉出一個半圓,一根根箭射出,徐鳳年知根知底,這等只是粗胚子的仙人飛劍,別奢望什麼千里取頭顱,對付拓跋菩薩,想要造成一定殺傷力,不能超出八十丈,拓跋菩薩所在雷池圓心位置,剛好在這個射程之內。拓跋菩薩既然擺出了心甘情願當箭靶子的姿態,徐鳳年可一點都不介意讓這傢伙陰溝裡翻船,鬧得灰頭土臉。

百餘仙人劍,串成連珠箭。

拓跋菩薩果然沒有刻意脫離雷池,在躲過了六十多把地仙一劍後,大概是泥菩薩也有了幾分火氣,之後三十多把快如電光的飛劍竟是大多都給他一拳拳砸爛,只是最後兩劍僅是被他砸偏,而徐鳳年也一口氣用光了所有“箭矢”,兩人位置大致不變,徐鳳年依舊背對城池,拓跋菩薩依然面朝城門。徐鳳年丟劍的那隻右臂輕輕顫抖,但是他沒有去揉手臂,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跟拓跋菩薩不約而同地換上一口氣,但是兩者煥發新氣的時機雖然一模一樣,可拓跋菩薩仍是快上那不易察覺的一線,看似忽略不計的一線之隔,在武評大宗師的搏殺之中,往往就是生死之別!

當武人躋身天象境界後,如架大梯,共鳴天地,又如江河連海,照理說只要有換氣的機會,氣機便可源源不斷從天地之間汲取,這便是古書上“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一說的真正隱晦緣由。但是同爲天象境或者甚至天象之上的對戰,哪怕可以換氣,人的境界可以超凡入聖,但終究仍是凡胎肉體的七尺之軀,體內積蓄畢竟有限,損耗往往依舊多餘補充,這也是爲何徐鳳年要用吳家劍冢“心之所向,劍之所致”的秘術飛劍作爲此戰起手,是要拿自己的意氣來換取拓拔菩薩的氣機和體力。

但很可惜,先前三劍加上第四次握劍造就的百餘仙人劍,拓拔菩薩的第一口氣新舊交替的速度,仍舊是要快過於他。

徐鳳年迅速擡臂橫肘擋在額頭,下一刻,他整個人就倒撞向城牆。

他沒有後背撞靠在高大城牆上,在撞飛過程中轉變姿態,雙腳“落地”,在觸及牆面後疾速彎曲,以此卸掉那股蠻橫勁道。

徐鳳年就那麼蹲在牆上,腳下是一張龜裂如蛛網的牆面。

徐鳳年沒有就此退縮,雙腿猛然繃直,彈射向迎面而來的拓拔菩薩。

然後徐鳳年就被拓拔菩薩一拳砸回城牆,整個人都嵌入牆壁。

這座西域雄偉城池,就像是一位垂垂老矣的遲暮老人,結果頭頂又是炸雷又是暴雨的,就沒個停歇,饒是飽經過風霜,也難免命懸一線了。好在那兩個世間武夫極致的罪魁禍首總算放過它,出城去了。但這陣突如其來的疾風驟雨,已經驚醒了滿城人,許多不怕死的好事者都循着聲響動靜趕到了城頭附近,只是當膽子最大的那撥人試圖登上城牆就近觀看時,就給一股看不到的磅礴氣機撞翻在地,武藝不精內力不濟的四五人,渾身綻開鮮血,當場斃命,倒在血泊中。其餘那些僥倖活下來的傢伙,只恨爹孃沒給他們多生兩條腿,顧不得擦拭從七竅源源不斷淌出的猩紅血跡,屁滾尿流地逃回城內,只想着距離城頭那鬼門關越遠越好,這夥人滿臉血污地跑在夜幕街道上,有如一隻只夜遊厲鬼,嚇得後邊的好事之徒也趕緊打消那湊熱鬧的念頭。

隨後這些狼狽傢伙忽然聽到在頭頂一聲呼嘯而過,罡風裹挾之下,他們全部都雙腳離地飄蕩出去,重重摔在地面上,生死不知。

這等神仙打架,凡夫俗子不是那麼容易看戲的,就算想要隔岸觀火拍手叫個好,也得看有沒有那份運氣。

原來是徐鳳年凹陷入牆體後,又給乘勝追擊的拓拔菩薩徹底砸出那座深厚牆壁。

拓拔菩薩入城後,放緩腳步。

你北涼要爲中原鎮守城門,那就乖乖鎖在門內,還敢出城作戰?真當北莽百萬大軍是吃素的?

難道你徐鳳年真當我拓拔菩薩是菩薩心腸?

王仙芝在意江湖存亡,我拓拔菩薩從不是什麼江湖人,何須計較你徐鳳年能否給江湖延續生氣?

拓拔菩薩望向遠方,終於開口,沉聲問道:“千劍已經用完,是繼續借劍?還是換刀再來?若是你能用出顧劍棠的方寸雷,或是春秋刀甲齊練華的招式,我不介意等你片刻,容你再換上一口氣。”

顯而易見,拓拔菩薩是要拿離陽武林集大成者的徐鳳年,來會一會整座離陽江湖,所以他纔會如此耐着性子接招捱打。

徐鳳年在外城內城交界處的城門口外停下身形,不僅雙袖,整件袍子都納風雨而鼓盪,肆意飄搖,似乎是以此抵消掉了拓拔菩薩的拳罡,未曾傷及體魄。

拓拔菩薩的嗓音分明不大,但是內外城所有人都耳膜震動,字字入耳,便是遮住耳朵也徒勞,耳畔依舊響如撞鐘。

一抹白光從爛陀山狂奔而來,在城外剛好聽到拓拔菩薩這番話,正是六珠菩薩的她臉色蒼白,她一路行來,一刻都不敢耽擱,竟是隻換了兩口氣,此時猛然站定,一把劍從手中高高拋出,她本想是交到那個西域夜幕上亮如螢火大星的年輕男人手中,只是她已是強弩之末,一劍丟出後根本駕馭不住,沒能丟到徐鳳年身邊,而是軌跡扭曲地釘入徐鳳年身後的內城牆頭之上。至於手上另外那把刀,臉色雪白的她暫時是絕對丟擲不出去了。

徐鳳年轉頭望向那把鑄造於大奉王朝的古劍“放聲”,怔怔出神。

沒來由想起了年少時在梧桐院聽過的蟬鳴,後來及冠前第一次行走江湖聽到的蟬鳴,還有最後一次在師父李義山生前,他拎酒去聽潮閣時聽到的蟬鳴。

秋風肅殺,高高枝頭,寒蟬悽切。

一層境界,世人嫌之嘈雜。

二層境界,世人謂之悲傷。

三層境界,世人敬之高歌。

且放聲,給人間!

又有人有天有一次,在和自己在一棵樹下咧嘴笑着說了一句豪言壯語。

如果有一天當你在江湖上,聽說有一個姓溫的絕世劍客,不用懷疑,那就是我了!

徐鳳年沒有取下那柄名劍“放聲”,而是高聲大笑道:“城中若有人有木劍,請高高舉起!”

城中有個叫司馬鐵荷的女子恰好在收拾家族庫房,其中就有幾柄年幼時練劍用過的狹長木劍,她聽到這個有些熟悉的聲音後,下意識就抓起其中一把木劍,高高舉起,也不管那個人是否聽得到,扯開嗓子喊道:“這裡!這裡!”

下一刻,木劍如得生命靈性,破開屋頂,脫手飛去。

傻眼的少女喃喃道:“孃親沒有騙我,原來真的是你啊!”

然後少女又有些幽怨,“可是當時瞧着真的不英俊啊。”

徐鳳年握住那把木劍,向拓拔菩薩走去。

人間多惆悵,世事不快活。

又有何妨?

吾有快意劍!

徐鳳年滿臉笑意。

兄弟,你轉身離開的江湖,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我都要替你走上一段。

這一夜這一刻,滿城只聽到一句話,“拓拔菩薩!我徐鳳年有一劍,學自中原劍客溫華。這一劍,請你出城!”

他們沒聽說過什麼溫華,甚至不知道離陽江湖,但是北涼王徐鳳年和北莽軍神拓拔菩薩的兩個大名卻肯定如雷貫耳。

那麼如果徐鳳年真的一劍迫使拓拔菩薩退出城,那個叫溫華的劍客,應該挺了不得的吧?

第124章 爲北涼披甲,因世子卸甲第142章 你斬溪水我養意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6章 最壞的最好的江湖第90章 坐黿觀劍(上)第46章 魚龍混雜第286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九)第289章 中原和北涼第394章 生氣歌第12章 湖中有老魁第110章 籠絡第150章 滿園風雷第138章 一燈籠蝶第109章 一張書頁第117章 九問第59章 封侯虎第171章 摘刀撕面第128章 皇后第153章 三國第28章 春秋之尾,草蓆之旁第215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138章 兄弟第330章 風景舊曾諳第355章 不願老此江湖第123章 那一劍穿心第372章 子曰第221章 北涼四戰(三)第10章 溫酒敲鐘再觀景第111章 撈網漏魚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230章 痛痛快快第59章 劍仙晚到一百年第317章 中原宗師,盡至關外第151章 一杯雪一頭顱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422章 馳來北馬多驕氣第229章 昔年徐家如今北涼第89章 小娘子入懷來第43章 如意第42章 陰間換刀,陽間喝酒第76章 井中月第116章 離陽失其鹿(上)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24章 魔頭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72章 無名詩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245章 噤若寒蟬(八)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第65章 三碗再三碗第136章 南歸,過河,拽山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67章 廟堂未亂江湖亂第3章 兩個酒窩第148章 麻衣如雪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46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中)第25章 山下女子是老虎第30章 我見真武之前斬惡龍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420章 蒼天在上第134章 拋人皮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2章 刀和糖葫蘆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147章 這世道不痛第10章 佩涼刀上朝第37章 跪不跪第48章 風雨來風流去劍氣近第252章 站着坐着跪着躺着第31章 大黃庭第103章 陰風陰雨第129章 怎麼殺一品高手第162章 爐火純青第130章 八叉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166章 書生和砧板第85章 戾氣第115章 家賊番外第八章第32章 一肩挑道第16章 呂祖遺言第107章 一聲公子一頓酒肉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399章 屠龍和贗品第109章 勾心荒唐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85章 王仙芝前來收官第55章 當下憂鬱啊第177章 坐山觀虎鬥第5章 木劍溫小二,一揖還一揖第47章 家門口坐田邊第120章 在等在念,願聞奇楠第359章 劍開雲海第132章 過河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108章 今天不讀書第252章 日出東方第5章 木劍溫小二,一揖還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