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鐵騎風雪下江南(一)

因爲河州毗鄰北涼道,在那個人屠封王就藩北涼後,就像一個受氣二十餘年的小媳婦,如今小媳婦換了夫家,似乎總算覺得可以稍稍提高嗓門說話了。所以兩淮節度使蔡楠親自率領麾下大軍,在幽州河州邊境上佈陣,打定主意這一次要攔下那支擅自離開藩王轄境的鐵騎,由於上次八百鳳字營暢通無阻的過境,彈劾他這位離陽邊關大將的奏摺就已是多如雪花,蔡楠心知肚明,對於八百白馬義從,自己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這次聲勢浩大的一萬鐵騎,如果再次長驅直入,讓其直奔中原,別說離陽廟堂的言官不肯罷休,恐怕連趙家天子也要質疑他這位邊疆大吏的忠心。何況這次出兵攔阻,經略使韓林也點了頭,甚至這名在地方上位極人臣的儒雅文官,也敢於將生死置之度外,身穿官服親自來到蔡楠大軍中,要陪着他蔡楠一起攔上一攔,顯然這位根基在京城的新任經略使大人,不惜以身犯險,也要擺出誓死不避北涼鋒芒的姿態。

邊境上,大將蔡楠身披重甲,持矛遠眺。

蔡楠身邊的經略使韓林眼神複雜,多年不曾騎乘大馬的正二品官員,根本顧不得兩腿火辣辣疼痛,滿臉焦慮。當聽說北涼調動那支關外騎軍後,韓林和蔡楠同樣震怒震驚之餘,又有一些微妙區別,蔡楠是覺得那個桀驁不馴的年輕藩王要終於造反了,而暗中其實與清涼山有隱蔽聯絡的韓林則是覺得徐鳳年失心瘋了。在京城官場向來溫文爾雅的韓林,在兩日之前的書房內,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宿沒有睡,除了給朝廷遞交能夠直達天子書案的密摺,以詩文淡雅公-文簡要著稱於廟堂文壇的經略使大人,還寫了一封略顯絮叨的家書,當時韓林就明白,所謂家書,其實與遺書無異了,無論徐鳳年瘋沒瘋,只要自己擋住去路,先前那點可憐的香火情便經不起推敲,一刀子的推敲都經不起。可是他韓林又如何能不來到這裡?長輩子女親族,整個家族都在太安城,都在天子腳下,在趙家的屋檐下,滿門榮辱系掛於一身,他韓林是不能不在此地啊。

韓林作爲京城裡走出來的清流文官,對蔡楠這種在京官眼中久在地方泥塘裡廝混的“土鱉”,雖不會憎惡反感,但也的確談不上親近,故而這次外放,韓林跟蔡楠打交道僅是蜻蜓點水,除去那場兩淮高官傾巢出動的接風洗塵,韓林沒有跟蔡楠有任何私下的會晤,這不僅僅是害怕朝廷會疑心一道文武領袖官員相互勾連,在韓林心底,比起渾身沙礫氣息的大老粗蔡楠,那名年輕時荒誕不羈的年輕藩王,要和風流二字沾邊許多許多。只是今天和蔡楠並駕齊驅,約莫是有了幾分大難臨頭卻生死與共的感覺,韓林發現蔡楠此人,未必真如京城官場所說的那般不堪。

似乎才短短二十年,離陽就從尊武貶文變成了崇文抑武啊。

蔡楠轉頭笑問道:“韓大人,漢王就沒有個說法?”

韓林苦笑道:“我在正月初二那天專程拜訪過漢王府,親眼看到漢王臥榻不起,面無血色,數次掙扎起身都跌回牀榻。”

平常喜怒不露於色的蔡楠嘖嘖笑道:“有如此忠心報國的邊關藩王,真是兩淮的幸事,也是朝廷的幸事。”

韓林勸慰道:“蔡將軍,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蔡楠哈哈笑道:“人之將死,還不許牢騷幾句?”

韓林望着白茫茫大地,嘆氣道:“早知如此,便該與蔡將軍痛飲幾杯,風雪夜會好友,想來劣酒也能喝出醇酒的滋味。”

韓林發現節度使大人目不轉睛盯着自己,一頭霧水問道:“有何不妥?”

蔡楠突然輕聲道:“並無不妥,只希望今日以後,蔡家婦孺老幼,韓大人能夠照拂一二。”

韓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正要開口詢問,冷不丁眼前一黑就暈厥過去。

蔡楠看着以刀鞘擊中韓林後腦勺的那名嫡系親衛,等到親衛從馬背躍起坐在經略使大人身後,扶住了後仰的韓林,蔡楠這才說道:“帶韓林返回府邸。”

那名歲數也已不小的親衛欲言又止。

蔡楠笑道:“老宋,當年我在徐驍帶着一萬鐵騎南下巡邊的時候,身爲主將帶頭下跪,害得你們也在朝廷那邊擡不起頭,我知曉你們這幫老兄弟心裡頭都有怨氣,前兩年每次登門拜年,我蔡楠家的椅子都跟有釘子似的,你們很快就走人了,這沒啥。”

蔡楠沒有轉頭,只是揚起馬鞭指了指幽州方向,“這次正好,我只想告訴你們這幫老兄弟,不是徐驍帶着一萬鐵騎我蔡楠就慫了,不是的,是我蔡楠作爲沙場武人,打心眼敬佩那位大將軍,不光是我,咱們顧大將軍其實也一樣佩服。所以這一次換成了徐鳳年領着一萬北涼騎軍,同樣是北涼王,更同樣是那一萬大雪龍騎軍,我當然不會再當孫子。老宋,老兄弟中數你老宋家開枝散葉最多,也最靠着你端飯碗,這次你就別陪着我們,再說今年清明沒幾個月了,到時候一大幫老兄弟都沒個活着的熟人稍好酒去,不像話。”

那名跟隨蔡楠也跟隨顧劍棠南征北戰了半輩子的魁梧親衛,張大嘴巴,卻說不出一個字。

蔡楠厲色道:“趕緊滾!”

親衛低着頭撥轉馬頭,狠狠揚鞭策馬而去。

身後傳來蔡楠的調侃言語,“記得清明時分,你這隻連顧將軍都聽說過的鐵公雞別再扣扣索索,要帶好酒!”

親衛沒有轉身,只是突然嘶吼道:“不帶!老子就帶兩分銀子一壺的破酒給你們,到時候將軍有本事就帶着兄弟們從地底下爬上來!”

背對親衛那一騎兩人的蔡楠,輕輕吐出一口氣,收斂了笑意。

祥符三年開春以來,綿綿不休的大雪紛飛,天上如此,今日遠處的地上亦是如此。

大雪龍騎軍,來了。

北涼鐵騎甲天下,大雪龍騎甲北涼。

蔡楠怒喝道:“擊鼓!”

————

早在白馬義從離開州城之際,城頭之上,北涼文武都共同送行,更遠處那一萬鐵騎早已瞞天過海地從關外悄然進入關內,在城外一處駐地等候多時,只等第二代北涼王一聲令下,時隔將近二十年,再度馳騁中原。

震動天下的徐家鐵騎,春秋戰事之中,兵鋒所指勢如破竹,一路從北打到南,再從南迴北,這一次又要馬蹄南下了。

其實這次徐北枳和褚祿山起頭的串聯,並非毫無阻力,包括何仲忽陳雲垂顧大祖三名分量極重的老將,就都不願意看到北涼軍在這個時候突入中原,但是袁左宗和燕文鸞的共同點頭,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尤其是燕文鸞出人意料的堅定表態,成功說服了一大幫子功勳老將。

碩大臃腫如小山的北涼都護褚祿山,站在身材瘦弱的燕文鸞身邊,外人怎麼看都覺着彆扭。

褚祿山輕輕跺着腳,捧手呵氣,低頭笑眯眯道:“真沒想到燕老將軍也會點頭,本來以爲都要我親自跑幽州一趟的,一想到這種鬼天氣要從懷陽關跑去霞光城,當時真是有點虛啊。”

老態盡顯的乾瘦老人沒好氣道:“當時都護大人領着八千曳落河鐵騎去阻攔董卓私軍,就不嫌馬背顛簸掉秋膘啦?”

褚祿山嘿嘿笑道:“出風頭的好事和做惡人的壞事,哪能一般計較。”

燕文鸞撇了撇嘴,對於惡名昭彰的褚祿山,北涼本土的老派武將,幾乎就沒有喜歡這個胖子的。

北涼武將的跋扈蠻橫,不說褚祿山,還有如李陌藩曹小蛟之流,其實都一脈相承,打仗死戰沒二話,可就爲人品行而言,對老百姓來說,當真稱得上好人?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其實是大將軍徐驍留給新涼王徐鳳年的一個難解死結,北涼境內終究已是承平十多年,將種門戶多如牛毛,做出多少惡事歹事?遠的不說,就說此時站在高牆之上的原步軍副帥劉元季,老人的三個兒子,就殺了多少良家子?如果不是林鬥房這個退出軍伍多年的至交好友,在關外那場風波中連打帶罵教訓了一頓劉元季,恐怕老統領一輩子都會被矇在鼓裡,誤以爲三個兒子只是沒出息了一些。其實燕文鸞這些相對作風剛正的老人,對於那些袍澤後代年輕子弟的烏煙瘴氣,也並非沒有腹誹怨言,只是當年大將軍在世的時候總覺得虧欠了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從沒有痛下殺手的念頭,而且新涼王早年也是吊兒郎當的無賴模樣,大將軍就更要“將心比心”了。

燕文鸞開門見山道:“除夕夜這件事,做得挺漂亮,可既便如此,我燕文鸞對你褚祿山還是喜歡不起來。”

褚祿山搓着手轉頭笑道:“燕老將軍啊,你又不是啥美人,一個糟老頭子喜歡我的話,也沒啥值得高興的嘛。”

燕文鸞冷哼一聲,不再說話。

擁擠的城頭之上,附近無人的顧大祖顯得格外鶴立雞羣,錦鷓鴣周康猶豫了一下,還是離開林鬥房等人,獨自走到顧大祖身邊,不過兩人之間還是隔着一個身位。

顧大祖沒有開口說話的跡象。

周康猶豫了幾次,到底還是沒有憤懣離去,語氣略顯生硬,譏諷道:“顧副統領,你老人家不是一向很硬氣嗎?事先明擺着也是不樂意王爺領軍南下中原的,怎麼昨夜心甘情願當啞巴了?”

顧大祖微笑道:“周大人,那麼你想聽什麼理由?是不是要我承認自己察言觀色,做了牆頭草纔開心?”

周康也直截了當,點頭道:“要是你這麼說,我下了城頭就去找酒喝。”

顧大祖平淡道:“那就要讓周大人失望了,之所以沒有攔阻王爺,雖然沒啥大義凜然的說頭,卻也沒有齷齪不堪的心思,我顧大祖爲人處世,已經不需要在北涼證明什麼。”

那位錦鷓鴣歪頭,伸手掏了掏耳朵,嗤笑道:“這話,纔像顧副統領該說的話,可惜啊,王爺已經出城了。”

顧大祖自言自語道:“哪個老頭子沒有年輕過?誰沒有一兩個求而不得的心儀女子?我顧大祖就有一位,只不過當年錯過了,所以活到了今天這把歲數,還是不知道當年是跟她真的不合適,還是隻因爲膽小怯弱才失之交臂。你周大人是出了名的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想必是不會懂的。”

周康沉默了很久,重重呵出一口霧氣,小聲道:“老夫老妻了,自當相敬如賓,其實年少時,也曾有過一場乾柴烈火。”

顧大祖感慨道:“好歹處過,那就比我強了。”

周康突然轉頭扯開嗓子喊道:“林鬥房!據說你老人家當年不是跟某位南唐公主私奔過嗎?咱們顧統領說了,其實他愛慕過那位公主,聽顧統領的口氣,早年兩人還有那麼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要不然你們兩位嘮嘮嗑?”

林鬥房瞪眼道:“啥?!姓顧的,你給我說清楚!”

劉元季立馬樂了,跟尉鐵山擠眉弄眼,“這下子有好戲看嘍。”

顧大祖懵了。

等顧大祖回過神,坑害自己的錦鷓鴣已經腳底抹油只見遠處一個背影了。

看到林鬥房氣勢洶洶地一路小跑過來,顧大祖二話不說地也一溜煙跑下城頭,喊道:“姓周的,老子今天不打死你就姓顧!”

等到兩人都跑遠,林鬥房停下腳步,開懷大笑。

林鬥房又不傻,哪裡真會相信周康的胡說八道。

鬱鸞刀站在胡魁身邊,類似已經卸任和即將卸任刺史一職的徐北枳田培芳,胡魁他這個幽州刺史也很快要讓出位置,不同於徐北枳的出於大局和田培芳的順水推舟,胡魁始終就志不在爲官,視線一直投放在關外沙場,幽州不但他胡魁如此,就連幽州將軍皇甫枰好像也開始蠢蠢欲動,像是想要把屁股挪到霞光城那邊去,而且這次胡魁連同老帥陳雲垂一起趕來涼州,老人言語之中也透露了些蛛絲馬跡,幽州步卒的確需要一位正值當打之年的青壯武將。陳雲垂雖然沒有把話說透,但顯然老人是希望他胡魁來擔任幽州步軍第三號人物,更希望胡魁能夠藉此機會跟王爺開一次口,別被皇甫枰搶佔先機。但是到最後,胡魁還是沒有開口,爲此老人今天就沒給他半點好臉色。

如今的北涼邊軍依舊有大小山頭,但已經不如早年那般涇渭分明,隨着第一場涼莽大戰落幕,又有一些順其自然的微妙變化,比如陳錫亮跟整支龍象軍就頗爲投緣,也比較受何仲忽周康等諸位老將的器重,認爲這個年輕人是少有鐵骨錚錚的讀書人,便是不做文官做儒將也做得。而徐北枳則和陵州將軍韓嶗山副將汪植等人比較親近,可以說整個陵州系軍方,都樂意把徐北枳當成自己的孃家人。而在幽州真正發跡起家的鬱鸞刀,和胡魁最說得來,對於王爺心腹皇甫枰的結交,反而很不上心。

就在兩人不遠處,站着並肩而立的皇甫枰和寇江淮,雖然如今都是一州將軍,但無論出身還是口碑,都有着天壤之別。

皇甫枰其實也不明白,爲何寇江淮願意靠近自己這個出了名的官場“孤家寡人”。

寇江淮笑眯眯趴在箭垛上,一語道破天機,“皇甫將軍,北涼邊軍能人無數,不過我覺得還是咱倆最像,不但敢賭,而且不是小打小鬧,要賭就賭大的。”

皇甫枰搖頭道:“我一個江湖莽夫出身,傾家蕩產能有幾文錢,比不得原本就有望在西楚封侯拜相的寇將軍。”

寇江淮也搖頭道:“我傾家蕩產掏出一千兩黃金,願意把一千兩黃金拍在賭桌上,你明天就要餓死了,兜裡只有十文錢,一樣把十文錢都放在賭桌上,賭癮大小其實是一樣的。”

皇甫枰說了莫名其妙的一句話,“也許賭癮不分高低,只是不知道寇江淮的賭品如何?”

寇江淮扭頭看着這個在北涼譭譽參半的幽州將軍,笑問道:“咋的,將軍是在替王爺擔心我今天做了兩姓家奴,明天就有可能投奔北莽做三姓家奴?”

皇甫枰臉色如常,“寇將軍,我可沒有這麼說,也不敢這麼說。”

寇江淮一笑置之,問道:“聽說皇甫將軍的故事後,我很好奇你爲何會當真對徐鳳年死心塌地,能不能說道說道?”

皇甫枰皮笑肉不笑道:“寇將軍,我這個人說話不中聽,別見怪,咱倆啊,感情沒到那份上,不過如果有機會哪天一起上陣殺敵,再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也不遲。”

寇江淮笑道:“怎麼,皇甫將軍要去流州龍象軍擔任副將?”

不等皇甫枰回話,寇江淮已經自問自答道:“幽州將軍和龍象軍副將,官職上算是平調,只不過在北涼,涼州邊軍裡騎軍看不起步軍,涼州邊關步軍又看不起幽州軍,幽州軍反過來看不起連像樣邊境都沒有的陵州軍,龍象軍作爲從邊關涼州騎軍中抽調出去的精銳,龍象軍的實權副將,當然不是束手束腳的幽州將軍可以相提並論,那麼我就先在這裡祝賀皇甫將軍高升了,看來要聽見皇甫將軍的肺腑之言,不用等太久。”

皇甫枰不露痕跡地瞥了一眼胡魁,嘴角勾起,“寇將軍果然機敏過人。”

寇江淮笑眯眯道:“這話我愛聽,很久沒聽人當面稱讚了。”

皇甫枰點頭道:“事先說好,等我到了流州履職,也許寇將軍想不聽都難了。”

寇江淮哈哈笑道:“放馬過來便是。”

突然,正跟皇甫枰臭味相投相談甚歡的寇江淮聽到有人喊他,是那個被他視爲稱得上生平宿敵的鬱鸞刀,相比在廣陵道寇江淮對謝西陲的不冷不熱,同樣是豪閥子弟出身的鬱鸞刀,同樣是年幼成名的當世俊彥,寇江淮對鬱鸞刀就很不順眼,想必後者對他也差不多,一山不容二虎,應該就是說他寇江淮和鬱鸞刀。只不過兩人之爭,只會在暗處,從不在面上,聽到鬱鸞刀的喊話,寇江淮笑着轉頭問道:“鬱將軍有何貴幹?”

說話的不是鬱鸞刀,而是胡魁,後者走近幾步,輕聲問道:“寇江淮,有關西楚接下來北上南下和西進三策,我思量許久,都不敢妄下斷言,畢竟不是西楚人,加上遠離中原十多年,遠不如寇將軍你對西楚局勢的掌握,不知能否解惑一二?”

寇江淮沒有絲毫猶豫不決,乾脆利落道:“如果西楚是我當家作主,自然是北上,跟盧升象死磕到底。說句題外話,我一直猜測曹長卿跟兩遼顧劍棠甚至北莽王遂,達成了某種共識。換成謝西陲坐曹長卿的位置,那估計就是南渡廣陵江,竭盡全力打敗已經有吳重軒叛出的南疆大軍,然後爭取劃江而治,若是連廣陵江也守不住,那就一退再退,退到那瘴氣橫生的十萬大山中去,等到北莽離陽打得半死不活,再找機會跑出來今天揀點芝麻明天啃點西瓜皮,就這麼可憐巴巴地積少成多,但說到底,最後能不能成事,已經不靠人,只能靠命了。至於說曹長卿本人如何想,我想不出來,也懶得想。反正我總覺得這個大官子,已經瘋了。”

胡魁是那種天生爲沙場而生的武人,給寇江淮挑起了癮頭,下意識就開始在垛口上指指點點,“西楚如今已是被包了餃子,東邊是鳩佔鵲巢的宋笠,南邊是剛剛親自出馬的燕敕王趙炳,以及站在這位老藩王身後的納蘭右慈,西邊有徵南大將軍吳重軒麾下從南疆脫離出去的十萬精銳,不容小覷,何況現在做了離陽的兵部尚書,糧草兵餉都有了極大傾斜,連同靖安王趙珣,經略使溫太乙和節度使馬忠賢,都如同成了西線吳重軒的戶部官員,至於北線,盧升象開始像最早的春秋戰事,不按規矩打仗了,又有陳芝豹和那一萬神出鬼沒的西蜀步卒呼應,故而西楚的北線最爲吃疼。寇將軍,若是依你之見,往北走,該如何打?是先找陳芝豹的步軍還是尋覓盧升象的騎軍?若是以謝西陲的揮師南下來論,豈不是正中離陽朝廷驅虎吞狼的下懷……”

說了半天,等到胡魁擡起頭,結果看到一張猛翻白眼的年輕臉孔,很快自嘲一笑,胡魁就不再熱臉貼冷屁股了。

寇江淮沒心沒肺地笑道:“胡大人啊胡大人,我一個在你們北涼藏頭藏尾的大楚子民,如今都不關心廣陵道戰事了,你胡大人操哪門子的心?”

胡魁也沒有生氣,坦然笑道:“寇將軍,想來是我鹹吃蘿蔔淡操心了。”

鬱鸞刀皺着眉頭。

寇江淮一挑眉毛,都給鬱鸞刀一個挑釁的眼神。

在北涼,文臣之中有宋洞明和白煜,又有徐北枳和陳錫亮,似乎如今武將中又多了一對冤家,寇江淮和鬱鸞刀。

————

祥符三年開春,也許中原各地那些爆竹聲後,家門口碎紅滿地的滿堂紅還未來得及清掃乾淨。

一萬大雪龍騎軍下江南。

除了八百鳳字營,還有那吳家百騎百劍。

有袁左宗,鬱鸞刀,洪驃,洪書文。

有北涼王。

徐鳳年。

第143章 亭中談心第89章 陳芝豹第100章 父子並行第9章 戰馬暱稱,鐵鏽叮咚第62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中)第252章 日出東方第128章 大仗之前有大仗第421章 衣衫如雪徐鳳年第67章 笑死了第123章 一刺第208章 這座江湖老去第52章 北涼大馬第148章 富貴還鄉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91章 吃紅薯第23章 小狗小泥人第48章 讀書種子第340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八)第62章 師徒和師徒第81章 指點江山一人少一人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第一四十七章 柿子橘子第369章 一氣呵成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170章 提前一戰第374章 文武之爭第73章 廟堂之高第116章 天亮第127章 魔頭第102章 扶搖而上第146章 古謠第205章 上山下山第91章 吃紅薯第73章 廟堂之高第124章 她在笑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175章 能飲一杯無第22章 一截江即一劍第123章 紫氣東來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114章 一口缸第33章 劍鞘即冢!誰可匹敵?第116章 離陽失其鹿(上)第6章 走一個第7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58章 風過臥弓城第199章 仙人騎鶴下江南第242章 噤若寒蟬(五)第117章 離陽失其鹿(中)第58章 輕重之爭第5章 算計來算計去第60章 笑話第218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下)第203章 飛昇第140章 以北第92章 一襲龍袍七八分第264章 俠客行(上)第176章 蜀王入涼,道士進山,涼王出山。第109章 斫琴第147章 長槍所指第168章 可愛第158章 北涼飲盡兩杯綠蟻酒第167章 亭中三言兩語定江湖第197章 風起西北隴上(上)第71章 大雪坪上欠劍第12章 求死之人殺等死之人第309章 野草第36章 兩顆頭顱兩行淚第189章 離別第161章 兩敕番外第九章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181章 西北狼第91章 吃紅薯第52章 起手撼崑崙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309章 野草第395章 牽馬第7章 槐樹上有一隻鬼第83章 最後一趟江湖第107章 揮手第401章 沒有木劍的溫華第47章 家門口坐田邊九十四章 武當桃符第184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三)第195章 喪家犬也有鄉愁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212章 天下共看一人第248章 趙家三千甲第366章 春風遠去第160章 天下大亂第122章 卸甲與獰笑第107章 揮手第237章 又是聖旨到,又見太安城第59章 小傘大龍捲第9章 雪中刀第96章 英雄總要遲暮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336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三)第339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