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秋風扶起春風

懷陽關臨時召開了一場緊急軍事會議,除了率領輕騎遊曳在葫蘆口外的北涼騎軍統帥袁左宗,燕文鸞,何仲忽,陳雲垂,顧大祖,周康,這五位邊軍中官職最高的步騎大將,連同都護褚祿山在內,再加上涼州關外左右兩支騎軍的副將,涼州將軍石符和幽州將軍皇甫枰,還有茯苓柳芽重冢以及清源四座軍鎮的主將,以及黃來福這樣的實權校尉二十餘人,三十多位北涼武將聯袂出席議事。 如果按照北莽女帝以人頭數算軍功的價格,誰能夠在此時攻破這座關隘,當真是滔天戰功了。

原本很少直接對邊事指手畫腳的徐鳳年這次召集衆人後,開門見山地提出一個大膽戰術,遠比先前既定方略要更爲激進,不僅僅是“幽州步軍向西傾斜,陵州騎軍向北傾斜”那麼簡單,而是要將流州當成真正決定第二場涼莽大戰勝負的關鍵戰場,其地位甚至隱約還要超過那座尚未建成的拒北城和整個涼州關外,何仲忽陳雲垂兩位副帥都持反對意見,輩分資歷要稍淺的錦鷓鴣周康,明確贊成年輕藩王的意見,燕文鸞和顧大祖則沒有表態,因爲如此一來,實在是太冒險了,他們的北涼王,竟然是擺明了要跟北莽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對攻大戰!

你用重兵打我涼州關外,那我就打爛你的北莽南朝!

顧大祖作爲昔年南唐砥柱的現任北涼步軍副帥,在春秋戰事尾聲中,曾提出“要守疆土,必須戰於國門之外”,照理說徐鳳年這個方針應該很對老將的胃口才對,但是顧大祖在權衡利弊之後,忍不住又一次低頭望向桌案上的那幅涼莽對峙形勢圖,憂心忡忡道:“王爺,此舉未必妥當啊,且不說流州那邊我方騎軍能否一路推進到南朝腹地,拒北城以北,即便柳芽茯苓重冢一線有幽州步軍幫助駐守城池,可在兵力對比上,我們顯然仍是處於絕對劣勢,這種劣勢,不是幾座城牆就能彌補的,一旦讓鬱鸞刀、和寧峨眉領兵共同西進,兵力懸殊就會更加誇張,懷陽關這些關隘城池不是不能丟,怕就怕到時候丟得太快,導致何、周兩位將軍的騎軍喪失依靠,牽一髮而動全身,倉促之下,孤懸關外的拒北城,如何擋得住北莽主力大軍?沒了拒北城,哪怕大半個北莽南朝都給流州騎軍搗碎了,於大局無補啊。”

燕文鸞一手負後,一手指向地圖,“咱們不妨反着來看待這件事,先假設葫蘆口無戰事,我幽州步軍主力乾脆全部調入涼州關外,是全部,而不是原先的三萬人,那麼茯苓柳芽等軍鎮阻滯敵軍的效果就會更大,比如讓我留在這懷陽關,顧大祖你領兵去重冢軍鎮協防,陳雲垂選擇銜接涼州流州的清源軍鎮,如此一來,拒北城以北的整體防線,不敢說如何銅牆鐵壁,好歹也能給流州騎軍贏得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燕文鸞麾下兩位步軍副帥還沒說話,倒是左騎軍主將何仲忽火急火燎道:“不行,絕對不行!在座各位都是自己人,有些話我說不說大家心裡都明白,拒北城以北地帶,懷陽關尚且註定守不住,更何談柳芽茯苓數鎮,你們三人,難不成想白白送給北莽蠻子三次功封藩王的機會?

!”

說到這裡,何仲忽猶豫了一下,望向並肩而立的徐鳳年和褚祿山,“王爺,不是我何仲忽小覷了那些流州的年輕武將,事實上號稱西楚雙壁的寇江淮謝西陲也好,還是曹嵬和鬱鸞刀也罷,我都很欣賞,假以時日,我說不定給他們提鞋都不配,只是接下來這場大戰不容有失,北莽董卓黃宋濮那幫蠻子可以犯一些錯,可惜我們北涼錯不得絲毫!那些年輕人畢竟……太年輕了啊!何況流州本就還有個老成持重的黃宋濮坐鎮,如今爛陀山倒戈,流州騎軍本就不多,而且除了龍象軍算是老營出身,其餘騎軍可都成軍沒多久,相互之間,也無只有經歷一場場戰役後纔可培養出來的默契,若是某個環節出現紕漏,一着不慎,豈非滿盤皆輸?”

周康皺了皺眉頭,有些底氣不足地建言道:“如果何老將軍是擔心流州沒有一個主心骨,不然乾脆讓袁統領親自去主持大局?”

褚祿山搖頭道:“涼州關外騎軍的戰事,袁左宗必不可少,我們需要一名騎將,他必須能夠運用騎軍達到‘遠水也解得了近渴’的境界,這種事情,北涼只有袁左宗做得到,我褚祿山也不行。所以流州那些年輕騎將多半是要各自爲戰,從頭到尾都是如此!”

當世兵家公認決定了西壘壁大決戰的那場公主墳一役,袁左宗是當之無愧最大功臣,因此甚至可以說沒有袁左宗的領軍長途奔襲,如今中原姓趙姓姜還兩說。

褚祿山曾經做出過千騎開蜀的壯舉,與盧升象的雪夜下廬州,並稱爲春秋戰事之中的兩大經典騎戰,但是比起袁左宗臨時起意的擅自奇襲公主墳,無疑要遜色一些,要知道就連陳芝豹事後都承認,自己比袁左宗更晚意識到公主墳戰場的意義所在。所以徐鳳年世襲罔替後第一件事就是讓袁左宗擔任騎軍統帥,而褚祿山僅是出任名義上的北涼武將第一人,事實證明這種一虛一實的搭配,當時仍未能夠真正服衆的新涼王沒有選錯人,也正是此舉,使得北涼邊軍沒有出現大的震盪。

剛剛從兩淮道經略使府邸秘密返回北涼的徐北枳站在角落,一言不發,長途跋涉讓他有些疲憊不堪,乾脆就站在那裡閉目養神。

身材矮小瘦弱氣勢卻穩壓堂內諸將的燕文鸞彎曲雙指,在桌上磕了磕,轉頭問道:“褚都護,曹嵬當時從邊軍抽調出去的一萬騎,鬱鸞刀的一萬幽騎,寇江淮夾雜有相當數量流州青壯的騎軍,再加上一個臨時接手臨謠鳳翔兩鎮總計不過六千騎軍的謝西陲,還有寧峨眉那支大傷元氣後得到緊急補充的鐵浮屠,五名年紀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兩個燕文鸞的年輕騎將,當真要賭他們力挽狂瀾?我們涼州幽州這幫老人,是不是太苛求他們了?”

這場爭論的根源,其實就在於那幾位年輕人能否擔起大任,能否對得起涼州邊軍的慷慨赴死。如果無法讓北莽南朝傷筋動骨,無法迫使北莽中路大軍陷入“孤軍深入”的境地,哪怕流州騎軍殺敵再多,哪怕把西京廟堂的文武百官殺了個乾淨,就像顧大祖所說,事實上對大局並無裨益,拒北城一丟,兵力空虛的涼州必然失陷,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

褚祿山搓了搓手,嘿嘿一笑,眼角餘光打量着年輕藩王。

徐鳳年正要出聲,就在此時,徐北枳終於開口說話,“當年大將軍帶着徐家軍南征北戰,馬踏六國,我記得那會兒蜀王陳芝豹、褚都護、袁統領這撥人都極爲年輕吧,徐璞吳起等人,歲數其實也不算大,連燕將軍當時都算是青壯將領,所以那會兒離陽兵部纔會有‘娃娃校尉,及冠將軍’的酸溜溜諷刺。無論是寇江淮謝西陲,還是曹嵬鬱鸞刀寧峨眉,也非是那種紙上談兵的‘大家’,除了曹嵬尚未立下大的軍功,其餘人人都戰功赫赫,例如原本名聲不顯的寇謝兩人,曹長卿尚且敢任用他們分別擔任西楚東西兩條戰線的主將,爲何我們北涼就不放心了?”

徐北枳笑眯眯問道:“難道說是咱們流州騎軍戰力太不值一提?還比不上七拼八湊出來的西楚騎軍?”

不等誰給出答案,徐北枳就跨出幾步,走到桌前,繼續說道:“北莽太平令出此下策,步步爲營,無非是想要在涼州關外戰場一點一點蠶食北涼鐵騎,其實也一樣是逼着我們北涼陪北莽一起依循‘下策’行事,說句難聽的,北涼鐵騎只要選擇在拒北城以北跟北莽蠻子耗到底,那麼就算我們不兵行險着,不靠流州戰事來冒險破局,屋內各位,也難逃戰死的下場,只不過是早晚的事,要我說啊,咱們別總想着怎麼輸得不那麼難看,不能只想着拼光了邊軍,只爲多殺掉十萬幾十萬北莽騎軍,而是要想着怎麼贏,贏得讓北莽和離陽都心服口服。”

徐北枳伸手指向桌面,突然收斂了笑意,沉聲道:“現在機會來了!就擺在我們眼前!”

徐鳳年轉頭看着這個傢伙,微微一笑。

燕文鸞何仲忽這撥春秋老將,可不是血氣方剛的愣頭青,聽過徐北枳的言論後,並未出現太多心神激盪,反而愈發小心謹慎。

錦鷓鴣周康是公認北涼邊軍裡頭性格暴烈的武將,素來推崇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大概也清楚今日議事結果也許會決定北涼的存亡,沒有順勢火上澆油,反而字斟句酌道:“那些年輕人的帶兵才華毋庸置疑,現在我想確認一件事,那就是羣龍無首的流州幾支騎軍,真能牽着黃宋濮的鼻子走?”

作爲唯一一位北涼文臣,徐北枳突然做出一個讓滿屋功勳武將哭笑不得的舉動,指了指不遠處的北涼王,“這個得問他,今天的爭執都是這位折騰出來的。”

臉上有幾分蒼白病容的徐鳳年啞然失笑,緩緩道:“寇江淮謝西陲兩人用兵習慣,相信各位都看過拂水房諜報和朝廷刺史級邸報,已經大致瞭解過,各有奇正,廣陵道戰事的轉折點,西楚國勢的由盛轉衰,其實就在寇江淮當初一氣之下離開戰場,至於此事其中緣由,不在今日討論範疇,也涉及寇江淮的隱私,但是我們回頭來看那場讓朝廷大軍焦頭爛額的戰事,不難發現這對西楚雙壁一左一右,拱衛西楚,對手有閻震春、楊慎杏、盧升象、吳重軒、陳芝豹等人,無一不是當世兵法大家,雖然後期戰事開始傾斜離陽,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沙場以外的因素,使得盧升象陳芝豹兩人並未傾力出兵,但西楚大體上依舊能夠保持均勢,殊爲不易,所以說寇謝兩人在流州再度聯手,我很期待

。”

徐鳳年笑道:“如果流州的對手是擅長奇兵的董卓,而不是用兵持重的黃宋濮,我會跟很多人一樣不放心,事實上,流州方面,我真正當做心腹大患的人物,是那位導致爛陀山倒向北莽的夏捺鉢種檀。”

褚祿山陰測測道:“所以王爺這次專門給種檀那小子安排了一頓大餐,留在涼州關外的吳家九十騎,將會在徐偃兵的帶領下奔赴西域,配合曹嵬一起截殺種檀。”

徐鳳年低頭望向北莽南朝疆域地圖,輕聲道:“北莽軍力極爲強大,否則也不會讓我們北涼如此頭疼,但是北莽廟堂那邊,種種弊端,積重難返,遠比我們北涼想象中要更爲暗流涌動,之所以這次孤注一擲要以流州作爲破局所在,真正意義,不在涼莽邊境戰場,而在北莽內部,我要讓北莽耶律慕容兩姓、南朝北庭兩座官場的對峙,從幕後走向臺前,讓那個揚言要將我們頭顱按斤兩賣的老婦人,再也無法用鐵腕彈壓局勢。”

燕文鸞深思後點頭道:“這個思路……很有意思。”

然後燕文鸞神情複雜,看着陳雲垂、何仲忽這些與自己一同戎馬生涯的老傢伙們,“我們老了,雖然還騎得馬挽得弓殺得人,可是比起鬱鸞刀那幫年輕人,畢竟還是老了。”

屋外秋風漸起。

遲暮之年的老將燕文鸞不知爲何望向屋外,怔怔出神,喃喃道:“老了就老了,那就最後再扶年輕人一把。”

徐鳳年望向衆人,微笑道:“我相信流州那些年輕人能夠帶來驚喜,我也相信屋內諸位能夠守住拒北城。”

徐鳳年略作停頓,伸出手,重重按在桌上那幅涼莽形勢圖上,“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我北涼鐵騎甲天下!”

第58章 水珠對水甲第192章 慢慢來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130章 不見狼煙第17章 吃劍的老祖宗第256章 且放心第329章 刺史府邸的年輕人們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第270章 君只見獨不見第306章 兩人扶龍第183章 劍仙第201章 大風起時,豈能不落人頭(中)第67章 聚散第24章 搬山第55章 醜八怪第228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下)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118章 黑白買太平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185章 錦囊第12章 求死之人殺等死之人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97章 有人血衣拖刀入城第41章 別死在他鄉第82章 天地之間一線劍第76章 井中月第54章 陸地朝仙第395章 牽馬第90章 逍遙遊第33章 說到做到第4章 去那座山摘山楂第164章 與曹長卿坐地論江山第142章 北涼鼓響第408章 雷霆雨露皆是天意第143章 帝王相逢風雪中第413章 謫仙如雨落第347章 公子黃花,江湖依舊第125章 仙人落子第52章 白馬出涼州第146章 死當諡文正第35章 都去死好了第271章 一個傾國一個傾城第152章 上桌第107章 鷹隼遊曳第194章 一樁買賣第285章 風雪鐵騎下江南(八)第325章 不姓徐,名知報第46章 那山山楂,這湖蓮花(中)第四百零六章第31章 千年未有大氣象第22章 家狗姓趙野狗姓徐,姓趙又如何?第93章 白龍魚服第188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七)第155章 抔土第146章 山中無虎第291章 當年小年還少年第133章 登樓第170章 珠簾,鐵甲(下)第54章 該死第113章 驟然富貴第315章 一樁娃娃親第21章 好大的大國手第267章 俠客行(下)第142章 狼煙升起前第293章 安身之地無處安心第76章 巷中互殺第260章 事了拂衣(下)第107章 鷹隼遊曳第123章 一刺第29章 故知來和去第67章 笑死了第91章 事未了拂衣去第338章 袞袞諸公,滾滾黃沙(五)兩百五十四章 大膽呂洞玄第38章 我以黑劍殺白雪第215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153章 權衡第41章 別死在他鄉第7章 與江湖講道理第28章 大好河山騎驢瞧第40章 賣劍作畫睡青樓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110章 問答第12章 求死之人殺等死之人第27章 無生離,唯死別第138章 我在山上,你到江南第131章 上乘劍術番外第一章第357章 姑娘好刀法第135章 一顆大好頭顱第192章 慢慢來第74章 北涼親家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第423章 中原宗師,慷慨而至,浩然而死!第19章 練刀第52章 起手撼崑崙第57章 雀騎鷹第53章 秋風秋雨第57章 雀騎鷹第50章 急着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