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狐疑不決】

當然吳俊振也不示弱,他使用旋轉刀法,既兩手輪流切換拿刀,竟一下子斬斷了兩根木樁的頭顱,獲得了1兩銀子的獎勵。

之後出場的是,新兵火銃隊與新兵弓箭隊。

首先由新兵火銃隊分成前後二隊,瞄準一百步內的靶子射擊三銃,必須擊中一銃靶心,纔算獲勝。

這對於那些愛好大明火銃的新兵來說,應該是問題不大。

可卻在裝彈壓火之時,卻出現了意外?

居然有許多新兵用仗在來回捅銃口時,沒有控制好熱度,結果導致了銃口發熱當場炸膛!炸傷了數十個新兵火銃手!還炸死兩人。

不過好在,大明火銃隊向來都是以各類火銃混合使用的,因此炸膛的新兵多數都是鳥銃手。

對於這個問題明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感覺得改進一下。

好在射擊途中,基本上每個火銃隊都能打中三發,偶爾有個別使用多管火銃的例外!如;三眼神銃、五雷神銃、迅雷銃、十方銃,等這些火器精準度不高,因此未中靶心實屬正常。

再到新兵弓箭隊之時,按照規定五發箭鏃之內,必須射中三發靶心,而且在2百步之外命中。

這對於新兵來說是個挑戰,有些難度!

正常情況下,明軍弓箭射程是在180步到220步之內,但是需要拉力,越遠拉的磅力越打,況且還要精準目標,因此基本上多數士兵未達標。

最後是新兵火炮營與戰車營出場,他們表現得非常出色,都是按照規定炸掉4百步之外的木樁,而且幾乎每一炮都能準確命中目標,就連多管火炮也是如此,差不多都能命中目標。

只是射擊範圍加大力度而已,如;一窩蜂、百虎齊奔箭、架火戰車、元戎車、武岡車、飛雲霹靂炮,等火器均屬於密集殺傷力武器。

在一旁觀看的吳俊振,見到明軍使用各種各樣的火器射擊、開炮之時。

他忍不住對馬維,詢問道“馬兄,快看那是何物啊?威力如此巨大?可比大宋投石車厲害多了。”

而馬維只能是一臉無奈的回答道“這是大明的火炮與戰車營。”

可吳俊振依舊還是不太瞭解!對此他還感到非常的好奇。

接着新兵檢閱模式到此就算結束了,也讓全程觀看的明陝西三邊總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騎兵隊與火銃隊的問題!

他心想;若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也就只有延綏總鎮榆林衛秦軍鐵騎與西安府駐軍能達到要求了。

他思量了一番後,覺得新手騎兵隊與新手火銃隊,得全部換成步兵或者火炮手才行。

於是明陝西三邊總督急忙下令,各營將領前來議事,並讓其餘士兵遣散回營休息。

待衆將們來到軍營內集合之後,明陝西三邊總督就反應了騎兵隊與火銃隊的這個問題,馬上就得到了「秦家四將」的支持,並決定即刻更換兵種…。

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子時,果然天空中下起了濛濛細雨,八大王:張獻忠,就下令讓士兵們拿出雨具,帶領闖軍隊伍披上蓑衣進行夜襲。

此刻來到蘄州西門城下的闖軍士兵們,開始用飛爪拋甩上城牆勾住,在以闖軍死士爬上去刺死巡邏明軍攻破西門,其中明蘄州知州:許文岐、明蘄州衛總兵:嶽璧,還在熟睡當中就被闖軍士兵殺入宅子內亂刀砍死!

這時八大王還率闖軍,冒着大雨進入到荊親王府內,闖軍們開始在荊親王府內四處翻找物品,把值錢或者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捲走,又把蘄州城與蘄州衛的庫房打開收納糧食和軍餉,這幫闖軍整整在城內洗劫了一個晚上。

次日,大雨過後街道地面上,到處可見血跡斑斑的屍體!城內百姓多數投降闖軍以保性命。

闖軍士兵們只在城內休息了兩個時辰,便又在八大王的帶領下出城北上,往黃州府首府黃岡縣殺來。

明黃州府知府同知:朱統御,在登城巡察時發現有大批軍民逃竄?便立刻走下城樓前在城門口,他隨手抓住一個百姓詢問道“你們這是?爲何如此慌張的逃跑?”

百姓看了看他,有些結巴的回答道“報、報、報大人,有、有、有流寇入侵了!”

一向正直的明黃州府知府同知聽到這話,他當即決定堅守城池爲國盡忠,便召集了城內的明軍們全部上城樓,以重炮架好,對準城外準備迎戰。

這時旁邊的明軍士兵,就勸說道“知府大人,是否要關閉城門,以防止流寇混入其中。”

此建議被明黃州府知府同知給拒絕了!他認爲一旦關閉城門,那麼城下的百姓們將不知往何處跑,勢必會遭到流寇們的慘殺。

因此拒絕關閉城門,反而還讓士兵們負責疏散百姓逃離。

行軍到城外一里處的闖軍八大王,急忙派遣闖軍士兵前去偵察了一下,得知黃岡縣城門大開。

這讓闖軍將領們聽着,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便猜想着;莫非明軍們是在請君入甕?

可八大王卻不管這些,也不信這些計謀,他只知道不能錯過這次機會。

便決定從闖軍左軍都督:馬元利,部下抽出1千人扮成百姓的模樣,混入城內做內應,自己則進軍到3百步左右開始架炮,準備來個裡應外合,一同夾擊明軍。

就這樣扮成百姓的闖軍,來到城下混入城內,在街道轉角的地方藏好佩刀。

城外的八大王開始下令開炮,十幾發炮彈滾滾炸過來城牆上,守城的明軍頓時大驚失色!黃岡縣居民多數棄家而逃。

明黃岡縣知縣:孫自一、明黃岡縣縣丞:吳文燮、明黃岡縣左參將:郭以重,這三人聽到炮火之後,連忙組織士兵做好防禦攻勢,並朝城門口跑去,打算先關閉城門。

卻不料在半路上,被城內事先潛伏的闖軍給一頓痛擊,使得明軍分不清那個是百姓?那個是流寇?只好胡亂砍殺!

這造成了大規模的混亂。

城內的闖軍們則趁機利用鐵鏈,來絆倒明軍擒殺明將。

隨後又換上明軍盔甲來到城門口,正準備登上城樓時,卻被明黃州府知府同知發現了破綻,他立刻開口詢問道“城下乃是哪支駐軍?”

驚慌失措的闖軍們,一時間回答不上來,眼見馬上就要露了馬腳,只得紛紛拔出佩刀衝上階梯。

好在明黃州府知府同知及時讓明軍弓箭手們放箭,把一批衝鋒的流寇給打了下去,少數流寇們見狀就往城門口殺去。

在砍倒城下的明軍之後,就拉開門栓跑去城門外面,放出信號彈射向空中(嘭)的一聲,在天空中迅速出現一個大大的闖字,在空中慢慢散開來。

後方闖軍火炮營的八大王看見有信號彈,便讓闖軍騎兵營衝向護城河邊上,換上弩箭密集的射殺城樓上的明軍。

一支支利箭,迅速穿透明軍布面甲,還壓制住了城樓上的明軍火銃手。

這時明黃州府知府同知急忙命令一部分守軍擋住流寇,自己則親自上城樓去指揮士兵發炮。

好在城樓上的火炮都是青銅弗朗基流星炮,屬於後膛裝彈火炮,因此明軍士兵們手持盾牌冒着箭雨,更換開花炮彈裝入膛內,就可點火開炮。

(咚、咚、咚)數十發炮彈,炸向3百步之外的流寇軍隊陣中。

就在城內的流寇快被殺光之時,後續的闖軍騎兵便涌入到城內,屠殺城樓下面的明軍士兵,而八大王也親自帶兵衝了過來。

此刻明黃州府知府同知見大勢已去!自己愧對朝廷,便當場拔劍自刎!他的屍體被幾個明軍拉到城外掩埋…。

同時延綏總鎮榆林衛3千秦軍鐵騎與西安府7衛駐軍,分別由明榆林衛總兵:王定、明陝西都指揮僉事:董輝,兩人帶領下到達河南府潼關衛城外。

裝備精良且能征善戰的邊軍精銳,讓明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愛不釋手,得知他們到來之後,更是高興不已。

急忙率軍出城列隊迎接。

這兩位明將也都很有禮貌,一見到城外列隊的明陝西三邊總督,就下馬作揖行禮道“末將參見總督大人,因都指揮使大人事務繁忙!如今還在平涼府固原衛總鎮一帶處理事情,故此特命我等領兵先行,前來相助。”

一時興起的明陝西三邊總督連忙扶他倆起來,在吩咐明潼關衛指揮使:張爾猷,去安排士兵們的住所以及口糧,另外又從庫房裡抽出部分銀兩作爲開支。

卻不想被明潼關衛指揮使,在耳邊小聲說道“總督大人,庫房銀兩僅僅能夠維持我軍老兵俸祿,連那批新兵俸祿都至今沒發!還一直拖欠着,那還有多餘的銀兩抽調啊?”

聽到這話之後明陝西三邊總督就有些不高興了,他看了明潼關衛指揮使一眼,怒斥道“你不知道想辦法嗎?潼關衛境內的良田數千畝,富商有近百家,按照大明律,這些人往年的稅賦都是一拖再拖!今年的稅賦都還沒交完,你去向他們索要點,一切後果由本督擔着,快去。”

見到明陝西三邊總督都這麼說了,明潼關衛指揮使也只好照辦,他連忙下去準備銀兩安排住所。

而明陝西三邊總督則在衛指揮所內,爲兩位明將設宴款待。

此時南方剛剛加冕爲親王的新順王:李自成,越來越覺得手下將領們,開始有些不太聽話了?

畢竟之前大家多數都是農民,沒啥文化,行事隨便!也無需遵守什麼命令。

但現如今可不同了,新順王現在已經廢棄了(闖王旗幟)自立爲王,並且按照大明爵位晉升爲「一字王」也就是親王等級。

因此他覺得是時候該教訓一下,那些不聽話又肆意妄爲的將領了。

他打算先從順軍代天撫民威德大將軍:羅汝才、順軍左營統領:賀一龍,這兩個人下手,做到(殺雞儆猴)威懾別人。

畢竟之前就因闖軍小袁營:袁時中,之事而惱怒,現在正在拿他倆開刀,爲此他還詢問了一下順軍左輔:牛金星,與順軍上相:張國紳,認爲該如何除掉此二人呢?

第一百四十八章【宣旨應天】第一百五十五章【獻降宣府】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一百八十二章【哀悼先帝】第六十九章【金州大捷】第二百二十四章【剃髮歸降】第一百零九章【平壤大捷】第一百二十章【間不容髮】第十三章【流寇來歷】第一百四十四章【振旅而歸】第二百四十章【奉天法祖】第二百一十九章【逼近龍門】第二百五十二章【雜譚逸事】第一百一十四章【東征之舉】第一百一十八章【望川秋水】第一百二十一章【壁壘森嚴】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四十八章【歐陸戰爭】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六十三章【平定疫情】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一百六十章【一毛不拔】第二百三十七章【抗元大業】第九十三章【邊軍鐵騎】第一百五十九章【敵軍來襲】第七十八章【綠林大盜】第九十三章【邊軍鐵騎】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五十四章【狼狽回朝】第一百四十二章【誓師出征】第一百二十章【丁酉倭亂】第一百六十六章【談婚論嫁】第五十八章【什圍五攻】第一百零一章【酒酣耳熟】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五十四章【義結金蘭】第八十一章【遠方親戚】第二百零六章【碼頭交易】第九十五章【軍營細作】第一百六十四章【中敵伏擊】第一百一十二章【戰局略定】第三十三章【剷除餘寇】第二百八十二章【賊奔固關】第一百七十五章【歸降大順】第二百零一章【月下老人】第一百五十三章【詭譎怪誕】第二百六十二章【勵精求治】第三十一章【四正六偶】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一百七十七章【登上龍位】第一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七十章【廣寧之敗】第五十四章【義結金蘭】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五十四章【義結金蘭】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二百二十三章【廣武對峙】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六十章【採集藥材】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一百七十三章【甲申國難】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三十四章【川地進剿】第五十二章【拱手而降】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十八章【計殺賊首】第一百一十一章【硝雲彈雨】第一百八十四章【民心消散】第一百一十九章【興師問罪】第一百六十五章【擊退叛軍】第一百一十二章【享廟靈位】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一百三十九章【一敗塗地】第十七章【招降流寇】第八十一章【遠方親戚】第二百七十八章【埃奇山戰】第一百八十九章【單挑惡狼】第一百零九章【平壤大捷】第一百五十四章【藩王無情】第一百四十章【寧武激戰】第一百二十二章【稷山之勝】第一百六十三章【救兵前來】第一百五十二章【丟失鐵嶺】第二百八十一章【大破聯軍】第八十五章【識破計謀】第一百三十八章【攻其不備】第一百九十四章【北虜入境】第一百三十章【將伯之助】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一十章【春祈秋報】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五十二章【丟失鐵嶺】第九十六章【危機四伏】第一百二十三章【閨範圖說】第二百二十九章【清軍入關】第三十一章【四正六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