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遼陽失陷】

如此一來遼陽衛的守軍又被削弱了不少,也讓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達到了第一步戰略目的。

9月19日午時,後金八旗就南下渡過了太子河,並在遼陽衛東南角紮營。

然而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因爲是個文官,因此在面對後金大軍兵臨城下之際,他並沒有憑城固守,而是和戰死沙場的明瀋陽中衛總兵:賀世賢,一樣都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由此可見當時遼東明軍面對後金八旗時,首選並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出戰迎戰。

這還與當時明軍守城火器,還不怎麼靠譜有關係?在遼瀋之戰中,遼陽衛城頭上有七門前任明遼東總鎮經略:熊廷弼,仿造的山寨版〈呂宋大銅炮〉。

但在戰爭中明軍自造的火器,包括呂宋大銅炮等表現都非常差勁,而且屢屢發生炸膛以及銃管過熱,導致無法再繼續發射等情況!根本無法依託城池來抵擋後金軍。

之前在瀋陽中衛城頭也是如此。

而相比之下,明軍的野戰輕型火炮如;迅雷炮、虎蹲炮、攻戎炮,等反而要比守城重炮還靠譜得多。

因爲這些輕型火炮被明軍長期列裝使用,而且運輸起來又方便,實戰性能非常強,續航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

所以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決定調集城內機動兵力,率領明涼州衛總兵:侯世祿、明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明東寧衛總兵:樑仲善、明遼陽衛總兵:姜弼、明重慶衛總兵:周世祿、明山西總鎮總兵:楊宗業、明金復海蓋兵備道副使:何廷魁、明遼陽衛監軍:崔儒秀、等大小將領統兵總計五萬餘人出城列陣。

僅留明遼東總鎮巡按:張銓,以及明定遼中衛總兵:牛維曜、明定遼左衛指揮使:胡嘉棟、明遼陽衛督餉郎中:傅國,等將官在城牆上負責指揮守軍們配合作戰。

此時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首先派出左翼;正白旗、正紅旗、正黃旗、正藍旗,這四旗迎戰,與明軍互相對衝了兩個回合之後,後金軍便開始潰敗撤退,明軍則緊追不捨。

但關鍵時刻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卻並不慌亂,他鎮定自若的指揮右翼;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鑲黃旗,這四旗給潰敗的後金左翼四旗讓出撤退路線。

還從兩翼側擊追來的明軍。

再加上這時後金還擁有了一個新的兵種,既~火銃手。

這支火銃手原本來自瀋陽中衛的明軍降兵以及漠南蒙古軍,但卻被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給活學活用,將他們編入各旗,從此讓後金八旗第一次在戰場上,有了獨立的火器兵種。

因此後金來援的軍隊並沒有直接進攻明軍,而是先用自己的火器部隊與弓箭隊,朝着追殺來的明軍,進行了一輪齊射。

畢竟以往明軍與後金軍的交戰中,從來沒有遭到過後金建制的火器部隊射擊,所以正當明軍們追殺後金左翼四旗正歡時,突然冒出來幾隊火銃手,讓明軍們大驚失色。

也讓追擊明軍們的攻勢就此被遏制。

隨後右翼四旗後金軍又乘機衝鋒,一舉打亂了明軍隊列,使得明軍們反勝爲敗,只得退回城下,依舊守城火力抵抗敵軍。

然而後金軍左右八旗還企圖乘機掩殺,打算從遼陽衛的小西門殺入城內,怎奈守城明軍和城外的明軍一起發射火器、弓箭,打得後金兵軍前進不得,至此攻城失利後金八旗再次退走。

由此後金軍第一波的進攻到此結束,後金八旗子弟們沒有取得任何壓倒性的勝利,反而與明軍互有勝負。

3月20日,後金八旗又發動了第二輪的戰鬥。

在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仔細觀察過地勢後,就把主攻方向換成了遼陽衛的東門,因爲這裡的護城河更容易被堵塞,因此他派遣後金右翼四旗兵推着楯車進攻。

而明軍這邊,由於在前一天的交鋒中並沒吃虧,故此明遼東總鎮經略就打算繼續用迎擊的策略,他又帶着自己的精銳家丁〈虎旅軍〉以及各部明軍們出東門列陣。

在交戰之初,明軍打得有聲有色,連續抵擋住了後金軍的三次衝擊。

但時間一長,明軍們的戰鬥意志就遠不如後金軍的持久,因此弱點就暴露了出來,再加上明軍方面配合不當!

明遼東總鎮經略在第一線陣前率領虎旅軍死戰東虜建奴,而在第二線接應的明軍騎兵們卻不聽從命令,導致在兩翼遭到後金騎兵衝擊時,明軍騎兵們沒有死戰到底,從而保護前軍(虎旅軍)的安全。

還反而稍一接戰,便亂了陣腳,慌忙之中不少明軍騎兵們,在未得到號令之前就開始往後撤退,使得不少明軍被擠掉入護城河內淹死。

偏偏在這時,城裡又出現了紕漏?

後金左翼四旗本來的任務就是要奪取城門外的壕溝,但在城內外明軍的抵抗下,使得後金左翼四旗接連受到明軍三面打擊而受阻。

不得已只能請示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把目標改爲了直接進攻西門。

而西門城樓上的守軍們正在奮力據守,但在激烈的戰況中,有部分火炮以及火銃發生炸膛事故,卻引發了連鎖反應,突然間堆積的火藥庫居然也跟着爆炸起來。

隨後各城樓上窩棚內的馬料也都意外的起火了,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了有奸細作怪?否則西門內的火藥庫和各城樓上的馬料,怎麼會突然一起着火呢?

不過放內應也算是後金軍的傳統技能了,因此見怪不怪,再加上袁總鎮經略本身心軟,又不太懂得兵法,故此難以識別奸細。

很快城頭上的爆炸聲不絕,各處守城士兵們均被炸倒不少,就連瞭望臺、窩鋪、城樓也被大火焚燒,還把最擅長使用火器的川軍士兵給全部燒死!

不久火勢又蔓延到了城內房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而這雖說是火器不靠譜引發的悲劇,畢竟之前在瀋陽中衛時,後金軍進攻西門,也是因爲大炮炸膛而引起了城頭守軍們的混亂,導致被敵人渾水摸魚。

這時城樓上面的爆炸動靜,和城外二線明軍的混亂,進一步引起了連鎖反應,導致城外堅持抵抗的明軍們也出現軍心動搖情況,意志不堅定者已開始開溜。

就在如此危急時刻,只有明遼東總鎮經略的虎旅軍奮戰不止,他們主動護住自己的主帥,還在炮火掩護下撤回城內。

然而逃回城內後,明遼東總鎮經略卻發覺事態已無法控制,城內城外的明軍都各自爲戰,與敵人打成一團,讓明軍們幾乎陷入到了混戰之中,根本組織不起來!

這時城外還有大批未來得及撤回的明軍主力,他們失去統一的指揮調度,是戰是逃全看各自的主將。

因此是時候展現忠誠的機會了!

於是明山西總鎮總兵:楊宗業、明東寧衛總兵:樑仲善、明酉陽宣撫使司僉事:冉文煥,等將領率部苦鬥敵人,最終力戰而亡,更多的明軍士兵則是一鬨而散,也不要太苛責明軍,戰場上失去指揮的部隊多半都會如此,即使到了現代也不可避免。

此刻城內已燃起了熊熊大火,後金的內應們則乘機高喊道“遼陽衛已陷!大家快逃吧!”

趁此機會,後金左翼四旗終於登上西門城樓,並沿着城牆一路進攻過去,相繼佔據了左右兩面的城牆。

就這樣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立即傳令後金右翼四旗不要,再繼續糾纏於城外明軍殘兵的抵抗,而是分出主力去登城支援後金左翼四旗。至此遼陽衛城破,明軍再也無力把突入都司府遼陽衛城內的後金軍給趕出去。

不過後金軍雖然佔領了西門,但卻並不意味着遼陽衛就已經全線失守,畢竟周邊可是有東寧衛、自在州、定遼中衛、定遼左衛、定遼前衛、定遼後衛,這5個衛一個州的城防與遼陽衛連接在一起。

因此城內的明軍們還一直在堅持戰鬥,抵抗了整整一夜,戰況持續到了子時初,雙方纔停戰休息。

9月21日辰時,後金軍大隊人馬已全部入城,他們整兵列陣對着城內的明軍們發起最後的進攻。

兩軍剛接戰,後金軍爲了儘快取勝,就掘開城西閘門以泄濠水,又分兵前去堵塞城東水口,待擊敗街道上的明軍時,交戰的後金軍便衝到城邊,攔截戰敗的明軍們。

以此來逼迫明軍向城外跑去,導致洪水衝來時,有的明軍被淹死、有的衝入城內被砍殺或亂箭射殺,傷亡慘重!

寅時,明遼東總鎮經略與明遼東總鎮巡按,繼續帶着將領們退守東寧衛城牆。

而明遼陽衛監司:高出、明定遼左衛指揮使:胡嘉棟、明遼陽衛督餉郎中:傅國,等將領則趁機翻城牆逃走,導致明軍人心離散。

等到後金軍再次攻城時,明遼東總鎮經略又督率明軍持盾牌大戰,卻又敗下陣來。

到了戌時,內奸漠南蒙古察哈爾部與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冒充的明軍,紛紛在城樓上面放火,讓後金軍順利從小西門進城,瞬間城內大亂!

這讓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在城樓上見此情況,覺得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便對明遼東總鎮巡按:張銓,嘆息道“你沒有守城的責任,趕緊逃走吧!我死在這裡便可!”

說罷他就佩戴着尚方寶劍和官印,在城東北處的鎮遠樓上拔劍自刎了,他的妻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殺,僕人:唐世明,則抱着袁總鎮經略的屍體大哭,並放火焚燒城樓而死。

但下了城樓的明遼東總鎮巡按卻並沒逃跑,他依舊選擇了抵抗到底,最後被後金軍俘虜,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見他有勇有謀,就想要招降他。

卻被一口拒絕。

關鍵時刻後金四貝勒:愛新覺羅·紅歹是(皇太極)再次出面招降,但明遼東總鎮巡按卻一心只求速死。

第九十八章【幕府爭貢】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一百八十章【巧獲太子】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六十章【採集藥材】第二百零六章【碼頭交易】第三十五章【大有收穫】第一百零九章【參與祭祀】第一百六十八章【水火不容】第二百五十九章【英宗被俘】第五十九章【尋找神醫】第七十五章【流寇突襲】第一百四十一章【調兵遣將】第二百八十九章【君主華夷】第一百四十五章【迎戰川軍】第一百七十五章【反正事變】第十二章【出兵救援】第二十四章【輾轉輪迴】第一百五十九章【奉旨北上】第五十二章【拱手而降】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第六十二章【藩王遇難】第七十一章【庚寅之變】第二十四章【輾轉輪迴】第一百三十四章【饌玉炊珠】第四十三章【內鬥陰謀】第二百七十一章【刀下留人】第三十七章【李闖勢大】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十八章【計殺賊首】第二百章【問心有愧】第二百五十章【仁宣之治】第一百四十八章【宣旨應天】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二百六十五章【石曹之亂】第一百七十八章【牛閻之捷】第二百五十八章【土木堡役】第一百三十章【游塵土梗】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一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一百六十九章【帝都危矣】第一百二十三章【閨範圖說】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九十九章【親王出巡】第二百一十四章【三司會審】第一百八十二章【哀悼先帝】第一百八十七章【西部糾紛】第四十六章【東虜入塞】第二百四十一章【胡惟庸案】第九十章【朝不保夕】第五十七章【查閱賬簿】第一百三十三章【高超畫技】第二百五十九章【英宗被俘】第一百七十五章【反正事變】第七十六章【西安被圍】第一百三十六章【梃擊之案】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二百六十三章【王庭內鬥】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一百五十一章【一落千丈】第二百六十四章【英宗復位】第二百三十一章【川軍兵團】第二百零四章【沾花惹草】第八十八章【蒙古援軍】第二百七十五章【劍走偏鋒】第一百九十二章【汗位爭奪】第二百零二章【公主身世】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第二十一章【劫掠藩王】第二章【明軍襲營】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二百三十九章【進爵吳王】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五十六章【軍中病情】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十九章【略有成效】第一百四十二章【誓師出征】第五十四章【狼狽回朝】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二百零六章【碼頭交易】第二十一章【劫掠藩王】第三十九章【精銳喪失】第二百三十三章【福王監國】第二百一十一章【隕雹飛霜】第二百零七章【遇難死者】第一百六十三章【救兵前來】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一百一十九章【礦監之稅】第一百二十二章【硝雲彈雨】第二百七十四章【弘光朝廷】第一百四十一章【忠臣良將】第二百一十九章【逼近龍門】第二百零七章【遇難死者】第二百一十四章【三司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