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京軍勇衛】

故此這支順軍輕騎兵快速的行軍來到振武衛城下,領隊的大順先鋒都督才揮手讓士兵們停下來,在三百米開外的大樹下面對準城樓方向射去,就被剛要巡城的明振武衛指揮使:杜平,無意中看到了飛在空中的箭鏃,他連忙撲倒在城跺旁邊蹲着,密密麻麻的箭鏃像下雨一般的插在了城樓上面,數十個明軍被箭鏃活生生的插在柱子上口吐鮮血而死!

一陣箭雨結束後明振武衛指揮使就起身傳令火炮手們準備點火開炮,卻沒料到剛纔還在三百米開外的流寇,現在就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城下還換上了三眼銃、五雷神銃、雙眼銃等多發速射火銃射擊明軍煙霧瀰漫在城樓上面,而城上的火炮又不能太過於調低炮口,故此明軍們只能換上火銃來射擊流寇。

大多數守軍都是霧裡看花的對準城下亂開銃,基本上都沒幾銃是打中敵人的,待順軍輕騎兵們全部衝過吊橋之後,就拋甩飛爪勾上城樓直接攀爬上去,一些流寇爲了成功登上城樓還拿出飛鏢來射殺明軍,戰況對於明軍們士兵十分不利!

關鍵時刻明振武衛指揮使就下令士兵們拉着萬人敵上來準備往城下拋去炸死流寇,誰成想萬人敵還沒拉上城樓,就已經有流寇士兵陸續登上城樓來了,兩邊先後涌上來一批百人的流寇拔出腰間柳葉刀朝明軍砍來,明振武衛千戶:左孟慶,在抵擋了十個流寇士兵時,不幸被登城的流寇以(苦無)飛鏢刺死!

眼看正門就要被攻破了,急得明振武衛指揮使連忙拉住一個士兵吩咐道“快放信號彈通知山西總兵前來支持!”士兵見狀就拿出信號彈點燃火線對天射去(砰)的一聲,一個大大的朱雀形狀在天上展現出來,代州方面的駐軍收到消息之後士兵就跑去州衙內彙報道“報,啓稟知州大人、總兵大人,振武衛方向傳來了求救信號彈,您看我們是否要增援?”

正在談話的明代州知州:武仁峰,認爲此次求救必定是有流寇來襲?那是萬萬救不得啊!但明山西總兵卻胸有成竹的說道“武知州不必驚慌!小小流寇本將還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呢!傳本將軍令命代州駐軍抽調出一千人、勇衛營調出八百人來,本將要親自帶兵去會會流寇。”見到他如此有把握的樣子明代州知州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只得抱拳行禮道“那本官就祝總兵大人,早日凱旋而歸了!”

隨後明山西總兵就帶着明軍士兵們出代州往振武衛方向快速趕去,走在途中之時明山西總兵就對勇衛營們吩咐道“弟兄們待會一千代州兵負責吸引流寇的注意力,其餘士兵跟隨本將殺他們個措手不及,一定要做到嚇退敵人爲止,爾等明白了嗎?”衆人答道“我們明白!”

就這樣援軍們走官道來到了振武衛城外的樹林中,老遠就看見了有大批流寇在圍攻城池,而正門三百米開外還有流寇火炮營在此開炮,明山西總兵立即吩咐代州明軍先以火銃射擊側翼的流寇士兵,面對如此突然的襲擊流寇士兵驚慌不已!緊接着代州明軍就換上了(鉤鐮刀)橫向揮砍又勾拉流寇摔倒了大批敵人。

此刻督戰的大順先鋒都督見狀就換上了重甲兵去迎戰,但被明山西總兵下令以(九頭鳥槍)這種需要兩個士兵操作的長型架射火銃,精準的打過去命中在順軍重甲兵身上,一部分流寇被鉛彈穿透盔甲倒地而死,其餘的勇衛營又用風火震天雷來炸這批重甲兵,硝煙隨着火花爆炸之後讓流寇們不敢輕易靠近明軍,明山西總兵見做到了威懾流寇的作用就往城下殺去,頭戴勇字盔穿着藍綠色布面甲的明軍迅速分出兩隊來逼退流寇,一支是強磅拉力的弓箭手、一支是手拿三叉長戟的步兵。

這讓城樓上殺敵的明振武衛指揮使,發現有援軍到來他很是高興,在砍倒了幾個流寇士兵之後他刺中一個流寇士兵的胸口,把他從城樓上面活生生的給摔落到城樓下面,並對身邊的士兵們喊道“弟兄們援軍已經到來,快隨本將一起打退敵人。”被激勵的士兵殺敵更加勇猛了,城樓上面的三百個流寇一下子就被守城明軍們斬殺光,讓戰線又推到了城下,導致流寇士兵被拖延住難以前進半步。

順軍士兵不得已匆忙跑來稟報大順帝,聽到此消息的大順帝很是驚訝!他心想;自從東征以來一路上都是大勝的,沒想到居然還有地方明軍戰鬥力如此強悍?便趕來陣前拿起單筒望遠鏡觀看,並派出順軍士兵去勘察一下看看對方是何人爲帥?

不一會的功夫順軍探馬就回來稟報道“報告陛下,前方明軍主帥乃是大明勇衛營的山西總兵:周遇吉!”得知對方是威震流寇的將領,曾經還打敗過羅汝才、張獻忠、又挑戰過建奴的周遇吉,頓時就讓大順帝不由得大驚一場說道“朕,當是何人統帥呢?原來是大明精銳之師京軍勇衛營之一的山西總兵:周遇吉!看來朕可得好好跟此人較量一番了。”說完大順帝就召集隨行的將領們在附近搭建帳篷進賬商議事件。

而正在交戰明軍的大順先鋒都督,眼看攻城失敗又遭到城下的明軍攻擊,他爲了保存勢力被迫退下軍隊撤回營,但依然遭到城樓上的明軍火銃手們射殺,看着流寇軍隊撤兵一些輕敵的代州明軍就想前去追擊,卻被明山西總兵給攔截下來吩咐道“全軍聽令停止追擊!我們的兵力不是流寇的對手,他們只是吃了虧暫時撤退罷了!一旦組織好軍隊再次發動進攻,那麼我們將會必死無疑,還是速速撤入城中方爲上策。”

這邊正當大順帝開始佈置反擊計劃之時,營帳內卻闖入一個士兵彙報道“啓稟陛下,外面有一位將領要求見,說是有辦法破代州防禦?”大順帝感覺此事有些新鮮就讓士兵宣他進來,待他進賬之後大順帝才發現原來是之前投降的明平陽總兵:陳尚智,此人半跪着雙手抱拳行禮道“大明降將參見陛下,臣得知陛下要來攻打代州!故此特來獻上一策,定能讓那周總兵乖乖的走出來投降大順?”

然而大順帝並不相信他的說辭,就問道“哦,敢問有何計謀?快快獻上來。”只見明平陽總兵起身走出營帳外面吹了一下口哨,不遠處的營帳旁邊就迅速走過來一個身穿鎖子甲的將領,此人向大順帝行禮之後明平陽總兵就介紹道“這位乃是我的部下平陽參將:熊通,他曾與周總兵一起在北直隸天津左衛楊柳青鎮並肩作戰痛擊過建奴軍隊,要是派他去勸說自己的好友周遇吉歸降大順,想必定會事半功倍?”

順軍將領對此人有些半信半疑的樣子,不過大順帝見他如此有把握也就完全信任他了,爲了不讓周總兵懷疑因此明平陽參將沒有帶一兵一卒,只是獨自來到了振武衛城內,由士兵去通報纔在衛指揮所裡會見了明山西總兵,兩個許久沒有見面的故人,一碰見就緊緊的相擁在一起不能自拔,但明山西總兵依舊詢問道“對了熊參將,平陽府境內都被流寇攻佔了你是如何逃出來的啊?”明平陽參將聽後有些尷尬,他低下頭沉默不語!

見他神情不太對勁?明山西總兵就意識到了定是有事便繼續追問下去,果然剛開口就被明山西總兵懷疑到了有問題?只見他說道“周總兵大人,其實今日我來是有要事跟你商量的?那個流寇已經東征拿下了太原府一路勢如破竹,想必進駐大同府、山西行都司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你我乃是生死之交,爲了你的安全我勸你還是早日投降流寇吧!”

明山西總兵聽見這話才反應過來,他居然是來當說客的?便當場拒絕了他,並怒斥道“我深受朝廷的厚恩,怎麼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統兵兩千駐守絳縣武平關竟不去殺流寇?卻爲何要背叛朝廷當流寇的說客?”面對周總兵的一字一句詢問讓明平陽參將慚愧不已,當場就問得他無地自容,但明山西總兵爲了保全昔日好友的名譽,也就只好拔出衛指揮所裡架着的佩刀揮砍下去怒斬熊通,隨後明山西總兵閉上眼睛擦乾刀上的血跡下令士兵將首級送往帝都,以顯示自己效忠朝廷的決心。

此事很快就被潛伏在城外的順軍探馬得知,他們連忙向大順帝彙報情況聽聞消息後大順帝覺得,眼下對付這羣不肯投降的亡命之徒也就只好以暴制暴強攻他們了,他下令士兵拉上來十門青銅弗朗基流星炮、二十門紅衣大炮,分別裝填好炮彈朝振武衛城樓上的明軍們猛烈開炮,又讓順軍先鋒都督帶頭衝陣,後續順軍士兵也都一排接一排往上衝去。

申時初守城明軍們見到流寇再次發起進攻,而且人數源源不斷,使得明振武衛指揮使:杜平,很焦急的在城樓上忙着修理防禦,並組織明軍火炮手們開炮還擊,城樓上的三將軍炮、櫻子炮、毒虎炮、鐵宣風炮等,快速發射炮彈打出去炸在二百米處的流寇士兵身上炸起許多泥土。

然而冒着炮火衝鋒陷陣的流寇士兵們很快就被明軍火銃手與火炮手們給抵擋住,城下頓時被炸出了許多大坑,在陣前觀看的大順帝見到不起任何成效他很是着急。

這時紅娘子就站出來提議道“陛下,小女子有一計不知可行否?”大順帝聽到有計策?就連忙讓她說下到底是何計謀?卻不料她竟然耍起性子說道“奴家要是幫助陛下打退了明軍,那麼陛下該如何報答奴家啊?”

見她帶着目地開口的,大順帝有些猶豫但戰況一直拖着久攻不下,一眨眼的功夫又損失了許多士兵,使得大順帝不得不服軟。

第一百四十三章【迎戰邊軍】第九十四章【紅鸞星動】第一百零七章【迷蹤之案】第一百九十章【趨之若鶩】第三十九章【精銳喪失】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一百一十八章【東籲之衰】第八十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六十九章【旱魃謎魅】第九十四章【西南爭端】第一百一十二章【享廟靈位】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二十九章【略有成效】第六十章【採集藥材】第一百七十六章【斬殺叛將】第二百三十六章【真龍降世】第六十二章【順治登基】第四十六章【東虜入塞】第二百九十二章【馬斯頓役】第二百五十六章【瓦剌興起】第一百六十九章【帝都危矣】第八十一章【黃門駙馬】第二百二十三章【廣武對峙】第一百一十四章【九部聯軍】第九十八章【幕府爭貢】第一百一十三章【龍山協議】第二百二十九章【清軍入關】第二百六十四章【英宗復位】第四十七章【朝廷援軍】第一百七十三章【叛軍勢威】第二百零八章【見布政使】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一百零九章【參與祭祀】第八十七章【兵不厭詐】第一百二十三章【閨範圖說】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七十二章【奸商罪證】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五十四章【狼狽回朝】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七十四章【督師陣亡】第六十三章【拔營東撤】第一百一十二章【戰局略定】第一百零二章【登上賊船】第一百三十章【游塵土梗】第二十一章【劫掠藩王】第一百八十六章【進駐山海】第二百零七章【遇難死者】第八十五章【起兵報仇】第二百零六章【碼頭交易】第一百七十三章【甲申國難】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六十九章【帝都危矣】第七十五章【流寇突襲】第一百四十八章【偶變投隙】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一百三十四章【沆瀣一氣】第十二章【出兵救援】第一百一十四章【九部聯軍】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殺文龍】第三十七章【李闖勢大】第一百二十九章【雜稅嚴苛】第二百五十一章【放棄交趾】第二百三十章【召集百官】第一百六十三章【遼陽失陷】第一百三十四章【饌玉炊珠】第二百九十章【勸說三桂】第六十六章【魯王殉國】第二百七十六章【幕府爭端】第一百五十四章【拉攏蒙古】第一百一十七章【闖入賊窩】第十四章【鴻基往事】第四十五章【邊疆敵情】第二百四十二章【太祖征途】第八十八章【蒙古援軍】第五十七章【營救縣主】第一百二十七章【追奔逐北】第一百三十五章【京軍勇衛】第一百零五章【面縛歸命】第一百五十章【北關絕縷】第四十二章【衆失之的】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一百五十五章【帝星隕落】第四十四章【進獻美人】第一百二十一章【敗走漆川】第五十五章【路遇疫情】第二十八章【同心協力】第二百三十二章【西遷之舉】第二百五十七章【燕巢幕上】第五十五章【命懸一線】第九十一章【帝國動盪】第七十八章【綠林大盜】第五十二章【拱手而降】第九十二章【禍亂四起】第二十章【流竄山西】第二十一章【劫掠藩王】第一百九十五章【金戈鐵馬】第一百三十八章【反明七恨】第二百七十七章【歐陸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