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真龍降世】

此刻正騎馬北上過北直隸河間府徒上的吳俊振、馬維與劉瑞林一行人,邊騎馬邊觀看周圍地形,發現前方是如履平地的荊棘叢林地帶。

有些疲勞的吳俊振騎馬追上馬維,拿起腰間的水袋子喝了一口,詢問道“馬兄,你說咱們都趕了多長時間的路程了?這京畿地區也太遠了吧?你說咱們還能入京嗎?也不知道情況如何了?”

面對這句話馬維自然是心裡有些激動,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爲當初他說了一大堆讓勤王之師堅決北上救駕,以及自己拉着整個團隊不顧安危北上,就已經引起了大家的懷疑?

果不出所料吳俊振便提出爲何馬維會知道京畿危急?以及淪陷的事情?

這點幾乎都是在北方戰報尚未從傳令兵手裡傳到衆人面前時,他就有所預料了!莫非馬維能上知天文?又或者能夠未卜先知?

然而馬維爲了轉移這個話題,直接提出道“吳兄,還記得之前我們在潼關衛查經歷司賬本之事嗎?我無意中看到的大明建國之處的一些資料,在加上中原地區爆發有疫情,所以我也是推測的!沒想到會那麼準。”

得知馬維還了解大明建國曆史?這讓吳俊振有了一絲興趣,畢竟自己來到這個地方,好歹也報效朝廷一年多了,至今還不知道朝廷怎麼來的呢?

於是馬維就成功的把話題轉移到了大明開國之初……。

話說早在大蒙元帝國札牙篤可汗元文宗懷王至順元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即位的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黃昏時分在河南江北行省濠州城內一家農戶屋裡火光沖天,驚動了穿着袈裟手持禪杖的大師,他見有人家便敲門入院子內討水喝。

在中年老伯好心遞過一碗水給他喝之時,屋內卻傳來難產的消息?還有幾個小孩在一旁哭泣着!

大師不忍從腹中掏出一枚仙丹讓尊夫人服下安胎保命,最終嬰兒成功出生,母子平安度過一劫。

但這位不同尋常的少年,因與大師有緣便送他一塊彌勒佛玉塊,便離開農戶家中,少年在家中輩分排名〈老八〉故稱爲「朱重八」。

由於這家朱姓農戶並不富有,而且還要養6個孩子分別是(長兄:朱重五、次兄:朱重六、三兄:朱重七、大姐:朱拂施、二姐:朱拂女),又恰好遇到乾旱鬧災,家裡交不上官府所規定的稅負,使得身爲父親的朱五四不得不讓幼小的孩子們自力更生。

Wωω¸TTkan¸C〇

其中朱重八由於營養不良、體弱多病瘦得像皮包骨頭似的,看得他的父親:朱五四,與母親:陳二孃,十分的心疼!但又十分迷信,認爲只有觀音菩薩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於是他們就把幼小的朱重八送到附近的皇覺寺內,讓朱重八拜寺裡的方丈:高彬,爲師父在寺裡唸經挑水自力更生,但不剃髮是爲俗家弟子。

到了朱重八10歲的時候,朱五四爲了躲避沉重的賦役,再次搬家到了太平鄉,而朱重八也下山回家幫父母與哥哥、姐姐們分擔開支,朱五四替孤莊員外:劉德,種地,而朱重八則替劉員外家放牛。

在放牛的過程中朱重八結識了隔壁村裡的徐達、湯和、周德興等小夥伴,大家很快就成爲了最要好的朋友。

平時大家在一起放牛閒來無聊時,總有做些有趣的事?而朱重八自幼聰明頑皮,又曾經讀過幾天書,所以鬼主意最多,常玩的遊戲就是自己扮演皇帝,他穿着破衣爛衫,把棕樹葉撕成絲絲縷縷,粘在嘴上充當鬍子,在用一塊車輻板放在自己的頭上頂着當作平天冠。

然後往土堆上一坐,就裝模作樣稱起皇帝來,還讓小夥伴們每人撿一塊木板,用雙手捧着作揖,並三跪九叩高呼萬歲,朱重八則每次都樂呵呵的喊“衆愛卿平身!”

卻只能賞小夥伴們一些採摘來的野果充當獎勵,勉強逗笑大家開心。

不過當放牛娃,自然還是少不了經常挨主人打罵的了,而且時常吃不飽,只有餓着肚子放牛!久而久之便引發了一件大事?

話說有一天放牛時,朱重八、徐達、湯和、周德興這些人都覺得肚子特別的餓,互相靠在懷裡夢想着眼前能有美食吃,餓過頭的朱重八受不了他出了一個鬼點子?那就是大家合力將一頭小牛犢殺掉,生柴烤着吃了。

沒多久就被大家吃得只剩下一張牛皮、一堆骨頭和一條牛尾巴,吃完小牛之後大家有些慌了!心想;回去之後該怎樣向員外交待呢?

大家都在發愁並互相埋怨對方,唯獨朱重八站了出來,提出一個主意?他讓大家把牛骨和牛皮埋在地下,把血跡掩蓋起來,在把牛尾巴插到山上的巖縫裡,就說小牛鑽進山洞裡去了拉不出來?

大家聽了這個主意之後都紛紛贊同,但這個天真的想法當然是瞞不過劉員外了!話雖如此卻沒人敢主動承認?還是朱重八自告奮勇站出來承認,結果自然是朱重八被傭人毒打一頓並趕回了家中,還讓朱五四增添了賠償小牛的債務,但是朱重八卻因敢作敢當而深得小夥伴們的信任。

到了蒙元烏哈圖可汗元惠宗至正普皇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時期的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濠州城發生特大旱災!

緊接着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以及黃河堤壩決口!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淨淨,還被大水淹沒了大片土地生物,禍不單行在這樣情況下死去的百姓與動物屍體得不到及時處理,所以引發了瘟疫!

一時間家家戶戶都在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之多!中原各大行省都有嚴重的災情。

使得朱重八家中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年過花甲的64歲父親:朱五四、母親:陳二孃,大哥:朱重五、大嫂:王氏、侄子:朱來旺,三哥:朱重七、三嫂:劉氏、侄子:朱聖保,相繼病死村中!

而大姐:朱拂施,早早就被嫁入王七一家中、二姐則被嫁入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秀才:李貞,府中唯獨剩下二哥:朱重六,和朱重八兩人在家中堅守。

就連朱重八的大伯:朱五一,家中的長子:朱重一、次子:朱重二、三子:朱重三、四子:朱重四,也都相繼受到瘟疫傳染病死家中!

眼看着親人們一個個死去,家裡又沒銅板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嘆父親:朱五四、與大伯:朱五一,兩人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

使得年幼的朱重八和二哥:朱重六,抱在一起放聲痛哭,哭聲持續不斷!還驚動了鄰居家的員外郎:劉繼祖,發了善心的劉員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

這才讓他們兄弟兩人停止哭聲,連忙找了幾件破舊衣服包裹好屍體,在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在安葬好親人家屬之後,爲了活命朱重八與朱重六被迫分開,各自逃生去外面尋求溫飽,可朱重八又不知道去哪裡?就想起之前曾經當過俗家弟子的皇覺寺。

於是就去再次投奔了方丈:高彬,並在寺內剃度爲僧,做了小行童法號〈如淨〉也算有了個安穩之地,有口飯吃有個地方睡,他每日在寺裡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但有時仍會受到方丈的斥責,也是故意磨練他的意志力。

日子一長如淨就憋了一肚子的氣,他不明白爲何方丈要刁難自己?

一日如淨掃地,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氣得他順手就拿起掃帚打了伽藍神四五下。

還有一次方丈見到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給咬壞了,就當衆訓斥瞭如淨,惹得如淨很煩躁!他心想;伽藍神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麼管殿宇呢?更害得自己連累受罵,就越想越氣還隨手找來管筆,在伽藍神的背後寫下〈發配三千里〉的大字,也反映瞭如淨不甘心受壓迫的性格。

不久之後由於天災不斷,一些難民逃上山要飯,導致寺裡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裡也得不到任何施捨和香油錢。

方丈爲了保住皇覺寺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其中如淨才做了五十天的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也沒有辦法,他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託鉢流浪,這年朱重八才年僅17歲。

如淨邊走邊乞討,他聽人說哪裡年景好就往哪裡走,他從河南江北行省濠州城向南走到了淮西道廬州路合肥縣。

然後又折向西進入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到了固始縣、信陽州,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還東經鹿邑縣、歸德府亳州,於蒙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又回到了皇覺寺。

在這流浪的三年中,如淨走遍了淮西道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識了世面、開闊了眼界,還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瞭如淨的堅毅、果敢性格,但也使他變得了殘忍、猜忌,故此這段生活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如淨在外雲遊的三年裡,也正是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涌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着〈明王出世,普度衆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故此如淨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他目睹了朝廷對災情治理不嚴以及人民生活惡化的現狀,意識到天下大亂很快就會來臨了,所以他在回到皇覺寺後,就開始了勤奮學習、廣交朋友,準備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蒙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5月13日,百姓們在遭受了壓迫以及天災疫情的打擊下,恰巧又遇到黃河堤壩決口,朝廷強徵了15萬民工去修築黃河堤壩。

這讓出生比較寬裕家庭信奉白蓮教的韓山童,與信奉彌勒佛的劉福通兩人認爲時機已到,故意把泥菩薩埋在黃河流沙中,在讓人挖出來編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播。

第二百二十一章【國本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章【胡惟庸案】第一百二十六章【鄭藩吝嗇】第九十二章【飢腸轆轆】第一百三十七章【南征計策】第二百三十七章【抗元大業】第一百九十七章【夜間進襲】第一百八十三章【拷打追贓】第一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二百零一章【月下老人】第一百四十六章【深入敵境】第二百六十章【擊退北虜】第七十九章【邊關勝況】第九章【軍中訓練】第一百四十二章【銜悲蓄恨】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四十九章【攻城略地】第九十九章【關白陰謀】第二百四十八章【太平治世】第二十二章【剿賊方略】第一百七十六章【追剿叛逆】第一百零九章【參與祭祀】第二百一十八章【前軍遭遇】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一百五十三章【兵圍葉赫】第二百五十四章【平緬事變】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五十六章【重溫舊夢】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一百零八章【東征李朝】第一百二十一章【壁壘森嚴】第一百四十九章【星落雲散】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二百八十四章【金甌無缺】第一百八十章【巧獲太子】第八十二章【帝師陰影】第一百二十章【丁酉倭亂】第六十五章【束戈卷甲】第一百五十六章【紅丸事件】第一百一十章【窮追猛打】第二百六十一章【北狩將歸】第一百五十一章【南下應天】第一百四十四章【金鼓喧天】第八十二章【平涼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封貢幕府】第二百三十九章【進爵吳王】第二十三章【五司總督】第八十七章【兵不厭詐】第二十五章【進軍中都】第二百零九章【澶淵之盟】第一百四十二章【銜悲蓄恨】第一百二十八章【毛舉細故】第一百五十二章【丟失鐵嶺】第三十四章【川地進剿】第六十六章【魯王殉國】第三章【闖軍反擊】第一百二十章【丁酉倭亂】第一百七十三章【叛軍勢威】第一百六十章【內奸作怪】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二百三十一章【川軍兵團】第六十六章【混入唐縣】第五十章【痛擊建奴】第一百七十八章【牛閻之捷】第八十章【臨幸宮女】第一百三十三章【戰事興起】第二十九章【略有成效】第二百一十章【調虎離山】第一百七十九章【怦然心動】第八十四章【紫薇煞星】第二百二十三章【廣武對峙】第一百六十二章【追悼大會】第一百五十八章【凡偶近器】第十五章【舉旗造反】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二十七章【追奔逐北】第七十七章【震懾北蠻】第五十三章【守住懷慶】第二百三十一章【川軍兵團】第六十六章【魯王殉國】第一百二十八章【拯救琉球】第一百三十二章【做客江戶】第十七章【招降流寇】第二百二十九章【清軍入關】第一百六十五章【鎮江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一敗塗地】第八十五章【識破計謀】第六章【落入賊窩】第一百零八章【順王稱帝】第二百一十四章【三司會審】第二十一章【劫掠藩王】第一百零三章【王京丟失】第八章【應徵入伍】第一百四十五章【營蠅斐錦】第二十九章【略有成效】第一百五十九章【敵軍來襲】第六十一章【詐降謀略】第一百六十九章【西平兵敗】第二百八十章【盟軍襲寇】第二百八十七章【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