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第457章 耿耿於懷(兩更合一)

第457章 耿耿於懷(兩更合一)

李邵的馬車進了衚衕。

因着定北侯府被圍,左右鄰居家家閉門,整個衚衕看起來都肅穆幾分。

門房來應門,見李邵從馬車上下來,不由愣了下。

“殿下怎得來了?”

“想來就來了,外祖父在府裡嗎?”李邵隨口應着,視線卻不由自主地往定北侯府那側瞥。

案情未明,上頭吩咐的也是“善待”,守備們相對輕鬆,不至於如臨大敵。

有眼尖的看到了李邵,趕緊遠遠行禮問安。

門房順着李邵的視線也看了眼,答道:“老伯爺與伯爺都不在,老夫人在內院。”

李邵本就是一時興起,外祖父、舅父不在府中、他也不怎麼在意。

進門後,他又問道:“隔壁這兩天什麼動靜?”

門房訕訕:“昨日守備衙門來搜,定北侯府很配合,小的還以爲大抵就是走了議程、哪知道真搜出要命東西來了。

季家堅持說‘不知情’、‘被人陷害’,萬指揮使也沒多爲難人就回宮覆命了。

之後就圍府了,但裡外都不吵不鬧的,很是剋制。”

可再剋制,畢竟是這麼大的事情壓在頭上。

鄰居們看在眼裡都心急,何況是定北侯府自己人呢?

門房說到這兒,沒有管住嘴,嘆息了一句:“定北侯還帶着兒孫在裕門對敵,京裡卻出如此變故,陷害之人忒是可惡!”

李邵擡眼看着他:“你怎麼斷定就是陷害?”

門房一愣。

知道自己失言,也的確摸不清這位殿下的脾氣,只好垂着頭不再多語。

李邵也懶得和個門房計較言語長短,大步往內院走。

行至老夫人院外,得了消息的夏清略已經迎了出來。

夏清略行禮,喚了聲“殿下”。

李邵微微頷首,以示回禮。

屋裡,老夫人亦起身走到門邊,笑容和藹地問李邵:“殿下該早些使人過來,我也好叫廚房多備些你愛吃的菜。”

“想起來就來了,”李邵上前扶了他一把,“外祖母曉得我愛吃什麼?”

“怎得不曉得?”老夫人笑着說了幾樣菜。

李邵挑了挑眉。

幾乎都是他小時候愛吃、但這兩年吃得少了的。

卻也不能怪老夫人不記得,他幼時還一月裡來一趟,隨着年紀增長,來得越來越少。

近幾年更是逢年過節露個臉、問候就離開,沒有坐下來用過膳。

這事情怪誰呢?

李邵想來想去,還是得怪他那外祖父與承繼了爵位的大舅舅。

不仗着國丈國舅身份在外頭行走,也想不起來爲他李邵爭取什麼。

如果他們有柳學士、顧恆那樣對外孫兒竭心盡力,今時今日他李邵也不會是廢太子了。

李邵深吸了一口氣。

他是要與他們兩位好好說說了。

沒道理別人的外祖家衝鋒陷陣、絞盡腦汁,他的外祖家退避三舍。

尤其是大舅舅,今兒早朝上,柳學士那一套一套的、舅舅都看在眼裡,結果只看不學、和沒看見也沒什麼區別了。

往裡又走了兩步,李邵這才注意到落地罩邊還站着一人。

那是夏清知。

夏清略在家中行五,夏清知行三。

“我來看看隔壁狀況,”李邵一面說,一面與老夫人一道往裡走,“也來看看您。”

“勞殿下惦記。”老夫人應着,卻是絕口不提隔壁。

夏清知不似老夫人剋制,直接問了:“殿下,聖上是如何看待定北侯之事的?”

“清知!”老夫人嗔怪着看了他一眼,又與李邵道,“殿下難得過來,不說那朝堂事。”

夏清知鬱郁轉頭。

見夏清略也不吭聲,他又道:“你和輔國公熟得跟穿一條褲子的兄弟似的,你就不關心?”

夏清略看了看不讚許的老夫人,又看了眼李邵,與夏清知道:“被查的是定北侯府,又不是輔國公府。”

李邵呵地笑了下。

是了。

他倒是忘了,還有這一茬。

明明他們纔是年紀相仿的表兄弟,夏清略卻不知道爲何與他沒什麼交情,卻與徐簡格外熟。

論不走正途,夏清略其實也不遑多讓。

心思全然不在念書上,整日愛看各家熱鬧,父皇常常把他叫去御書房,就爲了聽他說樂子故事。

滿京城東家長西家短的消息,夏清略知道很多。

就這麼個愛看戲的,此刻卻不願多提定北侯府了?

稀奇!

夏清略不想說,李邵卻想追着問。

“父皇若是完全不信任定北侯,今日就不是客客氣氣地圍府了,”李邵道,“只是,也不敢一味相信,畢竟牽扯到了李渡。我也想盡快弄清楚狀況,不然京城也好、裕門也罷,都很是讓人擔心。”

老夫人笑了起來:“是這個理,具體內裡狀況有負責的官員們調查……”

這廂想把話題帶回去,李邵卻不是個半途而廢的。

他與夏清略道:“怎麼會不關徐簡的事呢?徐簡就在定北侯麾下,如若定北侯私通李渡,讓徐簡去做危險之事,那可怎麼得了?”

“殿下怎麼會這麼想?”夏清略只好又把話拋回來。

“徐簡是你的至交好友,也是父皇點給我的助力,我自是希望他一切平順。”李邵說到這裡微微點了點頭。

說立場,說親疏,李邵自認自己說的是真心話。

徐簡出事對他沒有一點好處,反過來說,徐簡活着回來纔是他的助力。

他真關心徐簡狀況,說話越發理直氣壯:“李渡恨徐簡,定北侯不說讓徐簡涉險,他還能指派些難做的事給徐簡,到時候功勞沒有、罪過還不少……外祖母,你說我能不擔心隔壁定北侯府是個什麼狀況嗎?”

“殿下擔憂輔國公狀況,合情合理,”老夫人想了想,道,“我們與定北侯府做了這麼多年鄰居,幾十年來也有許多往來,知道他們品行,季家應該不會是李渡的人。

我也曉得,知人知面不知心,也不敢篤定說如何如何。

但我想,朝廷查一查能判斷出結果。”

李邵倒也沒指望能從外祖母這裡挖出隔壁的什麼隱秘,他就是心裡煩得很。

既然恩榮伯府與定北侯府走得近,怎麼不見定北侯爲他李邵做過助力?

哦。

恩榮伯府也沒有。

這是李邵最耿耿於懷的一點。

心裡憋着火,面色也沉了些,簡單說了幾句家常,知道老伯爺與恩榮伯都不回府來用飯,李邵乾脆起身告辭。

老夫人留了留他,留不住,也就算了。

夏清略兩兄弟一路送他出去。一路走,李邵一路聽夏清知說這說那,夏清略幾次想打斷,那兩人具是不管他。

等走到府門下,李邵算是看出來了。

夏清知也是一肚子怨言。

李邵不想與夏清略多說,看夏清知倒是順眼不少,還招呼着下次一道吃酒。

送走了李邵,夏清略才與夏清知道:“殿下金貴,若要吃酒還是來家裡吧,外頭就算了,免得麻煩。”

夏清知皺起眉頭,道:“你也說了殿下金貴,他要選在哪裡吃酒自是他說了算。我又不與殿下去什麼稀奇古怪的地方,正經酒樓吃個酒,也值得你這般小心叮囑?你不也沒少出去吃酒?”

話不投機半句多。

但投機的,就能說到一塊去。

翌日,李邵請了夏清知吃飯,大中午的,就在千步廊不遠的小飯館裡定了個雅間。

因着是夏家人,又不上酒,高公公自不好說什麼。

幾樣小菜,兩人說了不少。

與堂弟清略不同,夏清知正兒八經在念書,功課算不上出類拔萃,也能稱得上中規中矩。

可他的求學之路並不順暢。

家中並未安排他蒙蔭入國子監,書院還算不錯,但人才濟濟,他一個只有家世高別人一頭的學生,在先生同窗之間也不冒尖。

“我也知道我們恩榮伯府蒙受皇恩,皇后娘娘又走得早,行事要多剋制、穩妥,”夏清知道,“但我偶爾也會想,祖父他們太剋制了。”

明明是大順國丈,夏家卻遠離朝政。

恩榮伯上朝點個卯,平日也不參與其他政事,就差把“清貴”兩字刻在臉上了。

夏清知也沒想過讓家裡爲自己費多大心思,但不止不管、還謙讓,就着實讓人委屈。

悄悄看了眼高內侍,夏清知壓低聲音與李邵道:“說句不該說的,我還挺羨慕劉迅那小子。

明明就是一個腦袋空空的草包,他父親在任時沒少爲他操心,恨不能給他裡裡外外都安排妥當了。

也就是劉迅自己拎不清,還着了別人的道,連累了殿下……”

李邵哼笑了聲。

這確實是一句實在話。

劉靖養兒子盡心盡力了,當然,是養他認同的兒子。

說起來,劉迅那小子流放,眼下不曉得是死是活。

一頓午飯下來,李邵對外祖家的疏離不滿,夏清知對祖父伯父的清高有想法,兩人想到一塊去了,也算是“投緣”。

之後幾日,時常相約吃飯吃酒。

高內侍私下尋了曹公公:“本不該擔心恩榮伯府,但小的覺得夏三公子的言辭不怎麼妥當……”

曹公公心裡有數,稟明聖上。

聖上嘆了聲:“徐簡不在京裡,邵兒平素也沒有什麼交好的人。”

畢竟是夏家那兒的侄子,聖上不會說不讓李邵與外祖家的親戚往來,便道:“跟清略說一聲,讓他也湊一湊,清略跟着,朕放心。”

另一廂。

林雲嫣的馬車進了誠意伯府。

小段氏見了她,忙道:“天那麼熱,小心些別中暑了。”

“府裡做了些涼糕,一路拿冰鎮着,給家裡送來嚐嚐,”林雲嫣笑着道,“我等下也給恩榮伯府送些去。”

一聽這話,小段氏就要招呼人手。

林雲嫣攔了攔:“我自己去。”

“這麼熱……”小段氏不贊同,見林雲嫣堅持,也只好隨她了。

雲嫣向來有主見。

可能去一趟隔壁,也不僅僅是爲了送涼糕。

事實上,林雲嫣的確有事拜訪夏家。

京城因定北侯府的金磚案一副風雨欲來的態勢,但林雲嫣最需要提高警覺的還是李邵這個人。

據參辰打探來的消息,可能是沒有徐簡督促着觀政,李邵近些日子顯得固態萌發。

而李渡既然還有在京中陷害別人的餘力,他就不可能不管李邵這顆“敵我不分”、一點就能炸個大的炮仗。

只是現在,往李邵身邊安插人手沒有那麼容易了。

太監、內侍、侍衛的路子,被曹公公堵得嚴嚴實實。

若非分身乏術,曹公公恨不能自己每天十二時辰跟着李邵。

於是,近些時日與李邵走得近的,就是恩榮伯府的夏清知了。

林雲嫣對夏清知有些瞭解。

夏清知是恩榮伯的侄子,父親是老伯爺的次子,娶了位官家女子做妻,除了夏清知之外,還有一位已經出閣的女兒。

夏家香火算不上旺,卻也不稀疏。

清字輩裡,排在最中間的夏清知也就不上不下,家中看重不及長孫,偏愛又不及幺孫。

這樣的處境,對家中狀況有怨言亦不奇怪。

但要說李渡能收攏夏清知,林雲嫣還是不相信的。

因爲,夏皇后死在了李渡的計謀之下,不管是否李渡所願,結果擺在那兒。

夏家上下對李渡咬牙切齒都不叫人意外。

怎麼會有投李渡的?

李渡想要興風作浪,少不得再轉兩道彎。

林雲嫣就是想弄清楚,這兩道彎會彎在哪兒。

她去恩榮伯府,也能稱得上熟門熟路。

小時候她常來走動,老夫人、伯夫人待她亦很親厚。

老夫人身邊的餘嬤嬤一路小跑着來迎她:“郡主,我們老夫人前些時日還在念叨您呢,說自從您嫁去輔國公府,就不像以前住在衚衕裡時那麼方便見着您嘞。”

林雲嫣莞爾。

等見着了老夫人,兩廂坐下,餘嬤嬤把送來的涼糕擺盤呈上來。

老夫人笑眯眯用了一塊:“還是郡主惦記着我,有好吃的都不忘了我。”

“您以前有什麼好吃好玩的,也沒少塞給我。”林雲嫣道。

老夫人樂呵呵地,眼珠子卻是一瞥,示意餘嬤嬤把其他人都屏退了,這才正色問道:“郡主過來是有什麼正事吧?”

“是啊,”林雲嫣順着她的話,道,“爲了隔壁定北侯府的事情。

都是一條衚衕的老鄰居了,知根知底的,我是不信他們會投了李渡。

我祖母讓我過來也是想商量商量,就想着,這個當口上能不能幫上定北侯府什麼。”

第89章 什麼破毛病(雙更合一)第364章 投了個好胎(兩更合一)第133章 老天爺都在幫他第200章 聖上不愛聽第433章 好一步“金蟬脫殼”(五千大章求月第257章 親兄妹(兩更合一)第239章 遲早得瘋第322章 要不要負責?(兩更合一求月票)461.第448章 他比誰都能藏(兩更合一求月票493.第477章 奉父皇之命第148章 銀錢花得真值第321章 糟了(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06章 可憐我們殿下第417章 不如全說給我聽得了第385章 他們怎麼敢?(兩更合一)第91章 我還沒坐過第267章 聖上息怒(雙更合一)第213章 竟然敢綁他第329章 契機(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44章 伸手第236章 真話都沒人信第267章 聖上息怒(雙更合一)第383章 全沒一點好兆頭(三更合一求月票)第106章 可憐我們殿下第47章 嫉妒之心第94章 等下把戲臺子拆了第130章 人多好辦事第92章 郡主闖進來了第225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5章 我給你出主意第339章 螢火(兩更合一求月票)第272章 請她吃個飯(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80章 還有點兒樂第223章 無心插柳(求月票)第6章 深藏功與名第307章 爺嫌慢呢(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30章 人多好辦事第370章 機敏又上道(兩更合一)第234章 什麼倒黴玩意兒(雙更合一求月票)第223章 無心插柳(求月票)第199章 叫他料中了第142章 裝得還挺像第81章 必然會發生的事第336章 後知後覺(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47章 春風得意(兩更合一求月票)459.第446章 懼內就懼內(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42章 裝得還挺像第361章 父皇更信徐簡(兩更合一)第179章 慧眼如炬第325章 心裡有數(兩更合一)第178章 笑意成河第330章 小御座(兩更合一)第53章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第355章 聖上得多失望啊(兩更合一)第81章 必然會發生的事第253章 郡主拿我當刀(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23章 誠實,是優秀的品德第355章 聖上得多失望啊(兩更合一)第283章 全是夢一場第26章 你只管把人盯明白第292章 我對殺你沒興趣(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27章 他的傷好了?(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2章 真是有礙觀瞻第194章 總得表現表現第229章 立功的機會第46章 要把污水潑回去第362章 缺一個有理有據(兩更合一)第296章 你也只能急別人(兩更合一求月票)第209章 判得很重第324章 以退爲進(兩更合一)第83章 郡主誇她哩第412章 他還沒放棄呢(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99章 殿下是害怕了嗎?(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10章 莫要着急(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77章 朕看你是心眼小(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33章 老天爺都在幫他第165章 一出不錯的戲(求月票)第436章 一張字條(兩更合一求月票)第291章 我覺得正好(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4章 貴客來得不巧第408章 有個太監姓童(兩更合一求月票)第22章 這話耳熟嗎?(政志壯心揚四海萬幣加第59章 莫要招人眼第157章 你得病着第357章 愛卿文章寫得真好(兩更合一)第431章 沒有屈打成招吧?(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92章 寧安又想做什麼?!(兩更合一求月第205章 壞了風氣(求月票)第418章 她姓章(兩章合一)第255章 跟郡主說的一樣(兩更合一)第103章 把他褲子扒了?第26章 你只管把人盯明白第246章 張弛失衡(兩更合一)第258章 眼見爲實(兩更合一求月票)第392章 寧安又想做什麼?!(兩更合一求月第234章 什麼倒黴玩意兒(雙更合一求月票)第251章 殊途同歸(兩更合一)第244章 沒事找事(兩更合一求月票)第11章 哪裡殺出來的程咬金第138章 咬脖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