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出人意料的變化(二)

時將正午,秋日漸趨虛弱的陽光,努力的發散着餘威,潑灑在皇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絢爛瑰麗的光芒。落到衆人身穿的鎖甲上,便看的有些刺目耀眼。

“喲,文將軍,您這是…….”看到這一行人過來,趙框從牆壁上挺起身子,眯着眼招呼道。目光卻在他身後那些人身上打量。

“哦,趙頭兒啊,啊,這是我鄉里一些朋友,北邊最近不太平,這不,這回是投奔我來着。哦,我帶他們往衛所裡坐會兒,呵呵,沒什麼不方便吧…..”文稷面色平靜,目光和身邊一個漢子對視了一下,口中淡淡的說着。

趙框心中有些異樣,這內城守衛,雖說正如方纔那些個手下卒子所言,很有些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味道。但那是在正常情況下來說的。

可如果一旦真個出了事兒,該捱上的排頭,卻絕不會落下半點。這也正是衆內城衛守滿心怨懟的原因。

如今內城裡,除了漢天子的皇宮和各部衙門外,便是朝中衆臣的官邸。限於許都本就是個小城,遠遠比不上雒陽的規模,所以,內禁便全依賴於宮內的禁衛,再就是整個內城的兵馬司。

而如昔日雒陽那般,將東西兩園,整整十六營兵馬全數置於其中,已是不可能了。便連禁軍,也只是在裡面各處宮門設了簡單的衛所,不過是供輪值的禁衛,有個暫時的落腳處罷了。

而文稷的鄉人來了,不帶着往自個兒家中去坐,卻帶去衛所,實在是大有古怪。

只是趙框官小職微,又加上自打曹操挾持天子後,其中頗多禁忌之處,趙框心中雖覺古怪,卻不敢多做置喙。

而文稷顯然也並太在意他的感覺,口中打着招呼,腳下不停,說話間,已是帶着一行人直往裡面而去。

趙框在後面張了張嘴,終是望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只低聲嘀咕了幾句算完。旁邊衆卒子圍上來,七嘴八舌的議論着,都是對這些人的身份猜測不已。

趙框心煩,喝斥着,揮手將衆人趕開。自前時各地sao動之際,許都已經兩番調兵出去。而今,這許都的防衛,相對當初剛來之際,已然捉襟見肘。

尤其,在負責整個許都防衛的曹純、曹休,這二位最主要的將軍離開後,更是如此。雖說有世子坐鎮於此,但也只是力保整個許昌城的外圍防守穩固,而許都內防虛弱的現狀,實在並無任何改變。

這種外實內虛的現狀,從近日街巷裡,潑皮們漸趨頻繁的活動便可見一斑。而市集上,也時有毆鬥騷亂髮生,往往是這邊才彈壓下去,另一頭又鬧騰起來。這種現象,讓趙框這樣的,負責巡防的底層士官,深感不安。

趙框嘆息着搖着頭,不再糾結這些煩心事兒,仍是往牆壁上倚了打發時間。

天上日頭一點一點的移着,好容易盼着終是到了正午,趙框站起身來,懶洋洋的伸個懶腰,嚥了口唾沫,兩眼放光的擡腳往門房走去。

這個時代,產出極少,物資匱乏。除了極富貴的大戶之家,大漢之民,都是兩餐制。

但似趙框這種軍中士官,雖也是規定兩頓正餐,但在午時,卻可額藉着交班之際,謀些福利。多了沒有,兩三個小菜,一壺濁酒卻是滋潤的很。

而這個時候,會做人的官長,一般也都會派下一壺酒,讓各自的士卒過過癮。所以,這午時便成了所有人每天的盼頭。

吧嗒着嘴兒,趙框一手撫着肚子走進門房,一眼便看見一張案几

上,早擺好了一碟醃黃豆,一碟滷豆乾。案几後面,交班的趙忠正笑眯眯的捏着個陶壺,往眼前的小盅裡斟酒。

使勁吸了吸鼻子,將那淡淡的酒香吸進肺裡,趙框陶醉的呵了口氣兒,這才雙目放光的幾步跨了過去,呵呵笑道:“趙大哥今日來的好早,菜倒罷了,這酒聞着來勁兒,可不是城西老鋪子家的?”

趙忠大笑,一邊伸手餚客,點頭道:“你這廝便是狗鼻子,這都聞的出?正是老鋪子那邊壓箱底的寶貝,我可不知費了多少口舌,才討來這一小壺,今個兒便便宜了你。”

趙框愈發歡喜,急火火就案几前坐了,伸手搶過小盅,一仰頭便飲了下去。酒入喉頭,閉着眼回味半響,這才滿足的砸吧了下嘴兒,嘿嘿笑道:“好酒!卻不知今個兒什麼日子,竟讓大哥這般破費?”

趙忠眼中閃過一抹兒幽光,隨即耷拉下眼皮,拿起陶壺又給他滿上,淡然笑道:“嘴饞了,哪有什麼講究。你再有兩個時辰下值了,便多飲一些,待會兒自在這小睡一會兒就是,外面便由我照應着…..”

這內城守值,頗有些後世的賣場人員兩班倒的意思。第一班的從子時起,直到下午的申時結束。而第二班,卻要自午時起,一直到亥時爲止。兩班中間便有兩個時辰的重疊時間,趙忠說讓趙框只管歇息,卻是將後面兩個時辰的執崗權限,全部接了過來。

趙框大喜,連連稱謝,不多會兒,便已薰然。趙忠陪着吃了一會兒便起身出去安置下午的值守之事。

趙框沒了心事,將一壺酒盡數喝了,這才踉蹌着往屋裡一張簡陋的榻上倒了,呼呼睡去。

這一睡不知天昏地暗,直到隱約中忽聽似有金鼓之聲傳來,不由驀然驚起。使勁晃了晃頭,側耳聽去,卻聽外面一片亂聲入耳。不惟如此,遠處還有陣陣的鼓角之音傳來,從聲音上判斷,卻是來自於外城西北二門的方位。

這一驚非同小可,只瞬間便已酒意全無,探手抓起一邊的兵刃便向外跑去。

及待出了門,卻見自己原本那班手下一個不見不說,便後面接班的趙忠等也沒看到。而街上,卻有一隊隊士卒,面色緊張的往來巡視。但凡遇上行人,二話不問,全數抓了再說。

不絕的呵斥之聲中,還有許多人搬擡着滾木,挑着大石等物往外急急而去,合着已然清晰的鼓角之聲,一派緊張的氛圍。

趙框心頭急跳,伸手扯住一個過路的兵卒,指着那邊抓人的急問道:“何事擊鼓鳴號?這卻又是怎的?”

“城外呂布來了!丞相府傳令,這都要往城頭去防守。那邊卻是盤查刺客的,說是皇宮那邊有賊人混入,燒了東閣…….”那士卒急急回了,轉身跑開。

趙框額頭不由冒出汗來,先是聽到呂布來攻,便已嚇了一跳。再往後聽,不由的頓時心若死灰。一時間耳中只回響着那句“皇宮有賊人混入”的話,那士卒後面說的,卻是全然聽不到了。

他身負戌守內城之責,而處於內城裡的皇宮居然被人潛入,待得事後查起來,怕是罪責難逃。更何況,事發之際,還正當他輪值之時,偏他卻醉酒而睡,一旦查實,這顆腦袋九成九是留不住的。

正自驚慌失據之時,忽聽東面極遠處一陣大亂傳來。旋即,便是金鼓大作,號角長鳴,震天價的喊殺聲響起。

包括趙框在內,衆人齊齊面色大變。呂布纔來,但不是說只在西北二門麼?怎麼這東面又打了起來?

這一刻,整個許昌城徹底大亂。情勢不明之下,四下裡腳步聲紛亂,到處都是奔跑的士卒。百姓們卻家家緊閉門戶,只有些膽大的,扒着門縫往外看,影影綽綽的閃着一些幽光。

大街盡頭忽然傳來一陣馬蹄之聲,遠遠一騎飛近,卻是一員裨將帶着一隊士卒奔近。剛剛奔近,一勒繮繩,便在馬長嘶聲中,那將已是大聲喝斥着衆人,全數往東門去守。

直到此時,衆人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東城那邊,果然也打了起來。只不過那邊的情勢卻危急的多,此刻竟然被人開了城門,數千人馬便就城門那兒,展開了奪門之戰。

這員裨將,正是來召集人手增援的。若不能快速將城門奪下,重新閉合。一旦等西邊的呂布發覺了,大軍轉過來,許昌休矣。

所以,緊急之下,也顧不上這些人是搜什麼刺客的了。一聲令下,全數放下手頭之事,都往城東聚過去。

正自滿街抓人的士卒齊齊應諾,趙框昏頭懵腦中,也被裹挾着往前疾奔。至於方纔因受到懷疑被抓的,也都一併押着過去參加守城,這些人算是倒黴到了家。

躲避不及被誤爲刺客,本來還算有個辯解的機會,但到了此時,上了戰場必然成爲第一批炮灰,生還的機率,幾乎可忽略不計了,可謂流年不利到了極致。

這個年代,人權之說根本無從說起。更何況,戰火之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一刻,所有人,包括那位趙伍長在內,沒人知道自己下一刻的命運,究竟是何走向。生與死,全在天意了。

戰鬥慘烈至極,從正午後起,及至日影西斜,天色昏暗時,許昌城四下的殺聲,終是漸漸沉寂下來。

城中一片哀聲,蕭瑟的秋風中,無數的士卒相互攙扶着,面色木然的蹣跚而走,隨便找個角落坐下,握緊手中的兵刃,等待着下一次的搏命。

許昌保住了。呂布軍退回了大營,東門那邊也終於打退了來犯之敵。而直到入夜,許昌方面也終於搞明白了東門這撥人的來路。

爲首的人叫劉三兒,人稱三郎。原屬河北袁軍舊部,在當日袁軍譁變後,糾集起一幫失散的部衆。藉着自己的姓氏,詐稱漢室宗親,頗是聚集了些人氣。

及至聽聞曹操遠征不在,又正好就在許都左近,竟爾膽大包天,想偷襲許都,妄圖取而代之。今日東門被打開,就是早先混了進來的人,內外呼應所致。

而經過一番查察後也才知道,這些人竟頗有些謀略。分批潛入後,四下製造混亂。其中,當日內城守衛趙忠便是城內接應之一。

也正是因爲有內**祟,也才導致了那場皇宮大亂。只是爲何這些人能輕易進入了禁衛森嚴的皇宮,卻因另一個嫌疑人趙框,戰死於東門而終未得知。

許昌衆人查明這批人的來歷,知道他們與呂布並不是一路的,總算鬆了口氣。

因爲這種巧合雖然很讓人鬱悶,但好歹只是些散兵遊勇,沒有根基,沒有外援,終歸形不成氣候。此番打退這幫人,收復了東門,看他們倉皇而去的架勢就知道,這撥人已然破膽,必不敢再犯。後面,只要專心對付那呂布就行了。

城中曹丕、劉曄、陳羣、滿寵、呂虔等人皆額掌相慶,放下心來。只是待到戌時,負責內禁治安的執金吾毛玠,在對各處巡察完後,滿面驚惶的帶來一個消息時,所有人都是當即陷入石化狀態,一顆心徹底落入了無盡深淵。

漢獻帝,不見了。

(本章完)

第95章:定計第68章:南皮攻略(下)第352章:戰荊州(二)第55章:計賺太史慈(下)第348章:終聞噩耗第51章:偷雞者說(下)第217章:拐兩個小弟當導遊第8章:終於來了第182章:名字第363章:鏡頭黨中最無恥第70章:計取南皮(下)第221章:危機暗伏第150章:鬧市俠客行第392章:漢祚終滅第365章:我不怕第30章:衙內出閘(下)第290章:相約第350章:你想個地兒,我帶你去玩第136章:終定第26章:戰鬥吧,阿巴爾(下)第106章:配得!配得!第65章:秘辛(二上)第385章:四面楚歌第58章:嫁人一定要嫁給我(上)第326章:封殺第22章:危機暗隱(上)第132章:殺俘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上)第149章:南下訪賢第51章:偷雞者說(下)對近期章節的一些說明第60章:血修羅(下)第234章:陶謙之痛第320章:王者之城第178章:王允之邀第71章:月夜截殺(下)第393章:魯肅來信第58章:嫁人一定要嫁給我(下)第261章:怒火第127章:夜襲第49章:終去(下)第34章:晨練偶遇(下)第114章:密謀蜀中第330章:震懾效應第180章:你很好色第146章:蒲州來人第148章:二張第44章:政論(上)第75章:勝利大逃亡第353章:戰荊州(三)第256章:幽州勢力第267章:向左走向右走第221章:危機暗伏第255章:公孫瓚的弟弟第14章:論將第219章:做大買賣的第29章:劉焉升官了(下)第281章:正位第52章:賣馬(上)第336章:通羅之盟(一)第121章:蒲柳中的蒲柳第331章:交易大會第55章:計賺太史慈(下)第77章:顏良文丑的創意第123章:黃雀第332章:藤田之野望第35章:有女吳莧(下)第158章:戰機顯現第33章:順利結盟(下)第261章:怒火第367章:看破第160章:“撿”馬第4章:爲難第276章:漸露端倪第203章:計賺陽平關(一)第297章:江東之變(一)第260章:要挾第208章:南鄭決議第396章:王與公第25章:彎弓射大雕(上)第63章:河北顏家(下)第15章:攻守降高順第52章:賣馬(下)第27章:草原定計(下)第21章:降伏(下)第268章:扶余之亂第106章:配得!配得!第326章:封殺第24章:納古咆哮(上)第64章:秘辛(一上)第372章:遼東軍動第114章:密謀蜀中第126章:七裡坪第380章:遼東之變第260章:要挾第242章:袁術覆滅(二)第314章:身份第210章:定金川(一)第208章:南鄭決議第388章:四方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