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危機

======第三更,各種求,什麼都可以======

前世的經驗告訴雲居雁,人心是最難測的。許弘文多年的虛與委蛇,玉鎖無情的背叛,親姐妹間的互相算計……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她證明,最難看清,最難掌控的就是人心。

她清楚地明白,重生回十五歲,她之所以能安然無恙,不過是她比別人多了一份先見之明,至於人心,她仍舊看不清。就拿沈君昊來說,她知道他不會棄她不顧,因爲前世的經歷告訴她,他是好人。至於其他的,她不明白,她甚至看不透他的情緒。

聽到雲輔說出“人心”二字,雲居雁茫然地看着他。

雲輔看了一眼門外的人影,沉聲問:“他是不是都告訴你了?”雲居雁不敢迴應。雲輔見狀,笑了笑說道:“你以爲祖父老糊塗了,連沈襄是誰都不知道了?”

“祖父?”雲居雁更是驚愕。

“他從第一天就告訴我,他姓沈。再說淮安郡王也不是暗地裡搞小動作的卑鄙小人。”

雲居雁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和沈君昊都想錯了。只是她不懂,只能不解地問雲輔:“祖父,您既然知道他的來歷,怎會如此重用他?再有郡王爺此舉有何用意?”

“祖父來問你,你是如何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委以重任,又是如何知道他適合做什麼樣的事?”

“這……”雲居雁不知如何作答。一直以來,她判斷的唯一標準就是前世的經驗。只不過前世的她接觸的人有限,所以她最相信的唯有身邊的幾個大丫鬟,以及她們推薦的人。當然,也有少數是她在這世才接觸並相信的。如阿里耶,錦繡等等。但這只是僅有的幾人,且她是有了百分百的信心,纔敢用她們的。因爲這樣,以致於很多時候她都覺得無人可用,做事絆手絆腳。

雲輔端詳着陷入沉思的孫女,許久才語重心長地說:“居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人心;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這是人的本性。一個人能否爲你所用。只在你能否看清他本心,瞭解他的能力,讓他發揮最大的用處。這是一樁你必須懂得處理的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入了沈家門。住着他家的院子。難道你能把院子裡的下人全換了?再或者,若是長者賜,你能推辭嗎?如果你日日都要防着這個。防着那個,那你必定手忙腳亂。”

雲居雁認真思量着這番話。在她看來,上次簪子的事就是極好的例子。她不相信自己院子裡的人,所以只許四個貼身丫鬟入她的房間。原以爲這是最安全的方法,結果事與願違。

應該如何做到知人善用,消除隱患?她突然想到了現代人所說的“責任制”。事實上。雲家的規矩雖沒有那麼嚴,但大家也是各司其職。而按照前些日子嬤嬤所教,王侯之家的四司八局管理更加嚴謹。

現在想來,豆兒之所以能得手,責任全在於她。如果她不是一味懷疑,一味防着所有人,而是讓所有人各司其職,職責明確,賞罰分明,就絕不會出亂子。

雲輔見雲居雁若有所悟,這才繼續說道:“其實這番話不是我該對你說的。今日只是正好提起這話題,我纔多言幾句。”

雲居雁急忙表示祖父的教誨自己一定會銘記於心,接着又婉轉地問他,沈襄爲何會在兩家的默許下,在雲家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雲輔並沒正面回答,只說了一件讓雲居雁驚訝的事。原來,當年沈君昊的祖父曾親口對雲輔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淮安郡王府的繼承人只能是沈君昊,這是他欠史家的。至於沈家欠了史傢什麼,雲輔只說自己不知。

雲居雁此時纔想起,就在前兩天,雲輔堅持要親自去郡王府賀壽,恐怕爲的就是這事。可聽沈君昊的言裡言外,應該是不知道這段往事的。

望着雲輔滿是褶皺的老臉,雲居雁忽然間又懷疑,這會不會是他說來騙她的,畢竟這是沈家的家事,郡王爺怎麼可能對一個外人說?再說若是沈家十分信任他們,又怎麼會有沈襄的出現。再往另一個層面思量。只有沈君昊成了未來的侯爺,雲家才能從這樁婚事獲得更多的好處。而她一直知道,爲了雲家的利益,依祖父的脾氣,他是什麼都能犧牲的。

稍早之前,聽沈君昊的意思,沈家內部的紛爭集中在繼承權。他雖是嫡長子,但失了母系一族的支持,而他的下面,他的兩個繼母分別生下了嫡子,這才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隱約中,她甚至覺得沈君昊並沒有爭奪之心,可他既是長,又是嫡,難道真要自認“德行有虧”嗎?

聽了雲輔說,沈君昊的祖父自他出生就認定他纔是繼承人,雲居雁更加混亂了,可偏偏,她和沈君昊的關係十分脆弱,又有無數無法解釋的誤會,她如何能去求證?

雲居雁自覺需要冷靜地想一想。她請求雲輔從雲平昭那邊解救沈君昊。看祖父應了,便告辭回了自己的住處。

沈君昊被雲平昭叫去,並不是雲居雁猜想的那樣,因爲看到他們在單獨說話,故意分開兩人。雲輔知道內情,也就沒有按着雲居雁要求,把沈君昊叫出來。

沈君昊雖擔憂轉運使已悄然來到永州,給白芍告狀的機會,但因爲他剛與雲居雁達成協議,又知她確實很在乎父母的感受,思量再三,也就沒有急於離開。而許氏得知丈夫與未來女婿談了兩個多時辰,想着沈君昊早上一力護着馬車的堅持,便去與他們說了小半個時辰的閒話,想再看看他對女兒到底是什麼想法。

從雲平昭夫婦那出來,又按禮向雲輔道別,沈君昊離開雲家時已是傍晚時分。他嘆了一聲:“果然還是當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來得輕鬆。”便直接往知州衙門府而去。

當然,他知道自己不該在晚飯時間上門拜訪,但他越想雲居雁的話越擔心。按他的經驗,那人每做一件事都是有後招的。這次不可能例外。

一路行至知州府門前,天已經完全黑了。門房一見是他,急忙熱情地招呼,告之他們知州大人並不在府上,並讓人通知知州的兒子出來作陪。

長順伶俐地上前與門房套話,這才知道知州大人是在晚飯前匆匆離開的,走的時候還不忘命人去通知手下的其他官員。按門房所說,他隱約聽到知州命所有人去城西十里的霍家村匯合。

沈君昊一聽便知道壞事了。顧不得與知州府的其他人打招呼,上馬就往城西而去。因着時辰晚了,城門已關,必須等主事官員才能開門。再加上城外都是小道,即便他騎的是良駒,也跑不起來。

一番波折後,他終於在黑夜中抵達了霍家村。

說來也奇怪。下午他與雲居雁見面時還是豔陽天,可當他從雲家出來時,天空已經烏雲陣陣。當下,他站在霍家村的村口,天上沒有一絲月光,空氣中彌散着令人窒息的潮氣,樹梢完全地禁止,就連樹葉也似凝固了一般,四下只能聽到秋蟲的哀鳴。

沈君昊往黑夜中望去,就見某戶人家的院前透出火光,隱約中還有人聲傳出。伴隨着身後的馬蹄聲,他聽到長順帶着哭腔的呼喚。揚了揚手中的馬鞭,他待長順走到跟前,交代了幾句,便獨自往透出火光的屋子而去。

騎着馬走近,他這纔看到房子四周圍了上百人,屋外不止牽着幾匹馬,還有官兵守着。見他騎馬而來,村民們紛紛猜測又是哪個大官到了。

守在院前的衙役是知州府的人,以前見過沈君昊。見他下了馬,他一邊示意同僚進屋回稟,一邊迎上前。

沈君昊直接把繮繩扔給他,不鹹不淡地問:“發生了什麼事,知州大人怎麼來了此地?”他說得很是隨意,早已收了臉上的焦急之色。

衙役牽着馬兒,壓低聲音說:“沈公子,轉運使大人突然在這裡落了腳。大人也是傍晚才得了信,聽說大人途遇喊冤的,匆匆而來。我家大人第一時間就派人去告之公子,可公子並不在客棧。”說到這,他把聲音壓得更低了,“沈公子,喊冤的是一名婦人,領着一個孩子,三歲還說不了話,她肚子裡還懷着一個……我家大人趕到的時候,村民們已經聽她說了經過……”

“來的是哪位大人?”沈君昊的聲音依舊十分平靜,心中卻已晃過無數的念頭。他知道衙役口中的婦人就是白芍,而事情正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衙役把手中的繮繩交給一旁的人,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大人讓小的一定要告訴公子,來的是皇上新封的京畿路轉運副使齊大人。”

一聽是這位齊某人,沈君昊的心重重一沉,他當然知道此人,確切地說,官場之中,沒人不知道這位齊大人。說起來,他與雲家也算有些淵源。當年,他與雲平昭同榜進士,同是未婚,可雲平昭憑着出身,樣貌,風風光光娶了縣主,而他卻因爲大長公主的一句玩笑話,被先皇遠派西北。

第726章 相信(johnny102長評+)第460章 失望第519章 爬牀(下)第687章 目的第582章 憤怒第767章 瘋狂第167章 兩個笨蛋第105章 裸女像第73章 混亂第245章 失落第514章 逼迫第539章 齷齪第359章 突發(三更)第450章 削髮爲僧第359章 突發(三更)第365章 栽贓(三更)第369章 前奏(三更)第98章 病癒第16章 再遇第268章 備嫁(二更)第719章 入局第103章 解圍第768章 威脅信第601章 交代第723章 懊惱第12章 所謂大局第630章 對質(粉紅70+)第704章 幫襯第664章 騎虎難下第595章 慰藉第599章 節外生枝第408章 忙碌第224章 措手不及(下)第111章 酸橘第171章 猜忌第778章 秀恩愛第245章 失落第460章 失望第735章 意外第96章 和好第737章 迷糊第562章 退一步第506章 教唆第612章 事發第229章 試探(二更)第112章 逼供第533章 發難第687章 目的第243章 偶遇第181章 事起第675章 認錯(pumila長評+)第506章 教唆第787章 生病第597章 自殺(粉紅20+)第352章 朋友妻(三更)第579章 咎由自取第792章 出入第44章 抹黑第769章 恐嚇第452章 砸第766章 鍥而不捨第34章 百口莫辯第142章 眉目第401章 推斷第512章 裝傻第274章 洞房(上)(二更)第389章 如膠似漆第239章 無視第733章第711章 噁心第35章 雙簧第207章 咎由自取(上)第740章 取信第281章 回門(三更)第401章 推斷第361章 暗涌第380章 冷遇第616章 急轉直下第599章 節外生枝第709章 壞消息第431章 執念第323章 倔強第460章 失望第154章 顏面第576章 滅口第120章 開端第413章 撲朔第782章 吵架第433章 誰之過?第406章 爭吵第557章 蹤跡(滂沱大雨的夏長評加更2)第562章 退一步第77章 在意第545章 大鬧第732章第118章 親手第801章 懇求第254章 姐弟第232章 殺雞儆猴(二更)第686章 不歡而散(長評加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