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

似乎一切都如道衍所料,燕王朱棣回到京師的第三日正午,司禮監掌印太監慶童便帶着幾個宮人直驅燕王府傳旨來了。

朱棣暗知不好,雖早有準備,可事到臨頭也忍不住心頭“噗噗”亂跳,慌忙領着王妃及一衆家丁、奴僕迎了出去,大開中門跪倒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必資威武以安黔黎,未嘗專修文而不演武。朕特仿古制,設武職以衛治,封諸子以戍邊。今四子燕王朱棣年已及弱冠,素來孝敬父兄,忠勇練達,着燕王朱棣前往北平就藩,抗擊北元於北寒之地,月內起行。受斯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撫衆,智以察微,防奸禦侮,機無暇時。能此則榮及前人,福延後嗣,我大明永昌矣!敬之勿怠!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三日。”

慶童面無表情,絮絮唸完,這才合上聖旨遞給俯跪伏在地的朱棣。扶着朱棣起身,慶童面色凝重地陪笑道:“哎......殿下這一離京,下官們這些被人瞧不起的下賤宮人可少了一個福星吶。哎......咱們以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喲?!”

朱棣情知太監宮人歷來不受人們待見,加之當今洪武皇帝又最是苛刻,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極爲心狠手辣。洪武一朝到現在已經十一年,可算下來因爲一時不慎而死在皇帝手中的太監和宮人已不下百人。在宮內服侍皇帝的太監宮女無不提心吊膽度日。平日裡只有貴爲皇子的朱棣對他們多有恩恤。因而太監宮人們都視朱棣爲貴人,極愛與之親近。

朱棣接了聖旨,心亂如麻,對慶童的巴結也只是一笑,想了想,忽然想起了什麼,詫異地問道:“慶童?!今日怎麼是你來傳旨?那誰在父皇跟前侍候呢?”

慶童臉上紅了紅,尷尬地笑了笑:“哎......這個......這個......不瞞燕王殿下,下官自從那日在奉天殿觸了黴頭就再也沒福到萬歲跟前侍候了。內宮太監頭兒趙成從成都傳旨回京了,現在都是趙成在皇帝跟前吶。”

“哦”,朱棣恍然,內宮太監頭趙成一直都是洪武皇帝最爲信任的太監,洪武八年朱元璋巡視中都時遣了趙成前往河州用絲綢和巴茶跟藏民交換馬匹,轉運接濟鄧愈和湯和的大軍,直至洪武十一年鄧愈大破吐蕃,趙成這才隨軍回到了京師。

眼見朱棣神情落寞,慶童也覺傷感,便要辭了出去。朱棣想起道衍的恩恤宮人的話來,忙又叫住了,令鄭和入府取了二百兩紋銀遞了過去,這纔將慶童一行禮送出府。

慶童見朱棣處境如此了還不忘給自己關照,越發感動,拿着銀兩立在燕王府門口不願離開,噙着淚,動了真情嘆道:“殿下,哎......都已如此了,下官也沒什麼可說的。只一件事,下官可以擔保的,那便是:日後燕王殿下若有使得着下官處,只需吩咐一聲,無論刀山火海,下官定然聽憑吩咐,在所不辭的。”

朱棣心中也是一熱,點了點頭:“本王只是離開京師罷了,你又何談一個死字?過幾日本王便要打點行裝,北平路途甚遠,許多東西攜帶不便,丟了又怪可惜的。過幾日你且再來燕王府一趟,看看可有什麼中意的物件、傢俱什麼的,你儘管運走便是。本王可是聽說你把你的老母親都接到京裡俸養了,孝心可嘉啊。只你的俸祿銀子我還不知道麼?如何週轉得過來?現在正好,我本王府裡有什麼你用得着的東西儘管拿走,也可省下幾個銀子不是?”

至此慶童再也忍耐不住,眼淚嘩嘩地便往外流,跪倒在地不住磕頭:“嗚嗚嗚......燕王仁義,燕王仁義啊。只下官沒福,不能有您這有的主子啊。嗚嗚嗚......”

見他如此,朱棣百般安慰,慶童這才漸漸止了哭聲,被馬和送出府去。

燕王府上下打點行裝只花了三天時間,可朱棣卻遲遲不願出發,只是沉鬱寡歡,每天見人都是無話。幾次三番地去太廟請那道衍,都說是請假出遊去了。歷來沉穩的朱棣也越發的狂躁,府裡上下除了王妃徐氏和門吏鄭和兩人可以和他說上兩句話之外,其餘人等見了都悄悄繞開路躲了起來,生怕惹他不快受到責罰。

而此時的道衍和尚確是已經請假出了京師,正拄着柺杖跋山涉水來到了浙江鄞城以西的東錢湖畔。沿着湖岸迤邐而上,直走到陶公釣磯左近,只見靠山的一處草坪上建着一座草廬。草廬外楊柳饒舍而栽,十分的清幽風雅。(陶公釣磯:位於伏牛山山麓。伏牛山山巔上松柏濃郁,澗麓處民居雲集。且流傳有越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在此隱居垂釣的說法。因范蠡又名陶朱公,後人因此改山名爲陶公山。舊說牛頭山山麓一處石磯乃是范蠡垂釣之處,遂得名“陶公釣磯”)

道衍拂開垂柳,到草廬前叩門喚道:“俗客來訪,柳莊居士可在啊?俗客來訪,不知柳莊居士袁相公是否在家啊?”

呼喚許久,房門這才緩緩地打開了一條門縫,一名睡眼惺忪的小童探頭看了看道衍:“大師是何人?尋家師作甚?”

道衍一笑:“貧僧乃是餘杭金山寺的出家和尚,法名道衍。因久慕柳莊居士大名,特地前來拜見的。”

“哦”小童揉了揉眼睛嘻嘻一笑:“嘻嘻,可是家師出遠門了,最近怕是都不會回來了的。大師您怕是福緣未到,且請回去吧,嘻嘻嘻。”

道衍見小童頑皮,說話也不客氣,只得搖頭苦笑,又復追問道:“那你師父去了何處?可否告與貧僧?貧僧也好去找尋自己的福緣去呀。哈哈哈......”

小童見他如此逗樂,也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猶豫了半響,這才遲疑着道:“嗯......好吧,瞧大師傅你如此誠摯,我便告訴你也無妨。我師父......嘻嘻嘻,十天前已經去靈隱寺遠遊了”,說着又朝道衍做了一個鬼臉:“你見了我師父可千萬別說是我說的......”

“曉得了,曉得了,貧僧決計不會高密的”,道衍只覺得好笑,告辭了便急急趕往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雲少林,位於西湖以西的靈隱山山麓,始建於東晉時期,共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房有一千三百間,僧衆多達三千餘,是江南禪宗五山之一,規模宏大。

靈隱寺此時的主持名叫見心法師,曾在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召入京師說法,轟動一時,被朱元璋親封爲“十大高僧”之一,授金襤袈裟,與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齊名天下。因而在洪武初年,靈隱寺的香火越發旺盛,竟不下魏晉時期。

道衍走西湖,過楊公堤,饒道月桂峰,不遠便已是靈隱寺。對靈隱寺道衍並不陌生,年輕時也曾時常到此遊歷,卻多去飛來峰觀瞻那四百多座摩崖佛像,很少入寺罷了。好友徐賁還曾經以此問過道衍:‘爲何身爲佛門弟子過佛門而不入,偏要去那飛來峰看石雕’。道衍當時便笑答道“只因五代至今,山水間雕刻而成的四百餘座佛像集聚佛性與山水之靈性於一身,早已不是等閒雕塑了。可靈隱寺的寺廟內多是香火氣,卻沒了佛性。故而多遊山水而少入佛門”,一時傳爲笑談。

想不到時隔十年之後,道衍又要故地重遊了。只是此番前來卻不是來看佛而是來尋人。可是靈隱寺那麼大,這柳莊居士又會躲到哪裡去呢?

思忖間道衍仰頭望了望,只見石壁上赫然鐫刻着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那一句“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名句,猛然想起柳莊居士也曾有“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爲第一”的讚語,心中頓時瞭然,便直奔飛來峰而去。

靈隱寺飛來峰怪石崚峋,道路十分難行,可遊客卻不少。人人拄着柺杖,互相攙扶,成羣結隊而上,或佔據山石一角歇息,或登高望遠,或於風景怡人處吟誦,或於傳說中的香火處祭拜,不一而足,煞是熱鬧。

飛來峰上共藏有七十二洞,洞洞皆有玄妙。其中又以東南側的青林洞最爲有名,只因洞內有濟公牀、手掌印等,傳說此洞乃是宋代佛學大師道濟和尚的修行之地。平日裡多有善男信女前往拜祭。因而也最多江湖術士雲集。

柳莊居士身爲相術大師,自然願意去那裡瞧瞧熱鬧,看看那些個裝神弄鬼的積年班門弄斧,這乃是人之天性,想來饒他柳莊居士世外高人怕也難例外罷?

想及此,道衍快步趕往青林洞。

果然不出道衍所料,青林洞外人影綽綽,十分的熱鬧。沿途山石間多有相師擺攤看相賺些銀兩。道衍嘴角吊着笑,看也不看他們,直奔青林洞口。眼見剛要邁過水澗進去,卻聽頭頂忽然傳來一聲呵斥:“嘿,哪兒來的異僧?要闖青林洞?”

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三卷22章 【宦海老吏】第二章 【剖析造化】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二卷16章 【調兵遣將】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三卷27章 【巧遇熟人】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三卷13章 【雪夜回府】第三章 【笑算姻緣】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36章 【據爲己有】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三卷25章 【功敗垂成】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44章 【計中有計】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三卷34章 【胡攪蠻纏】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45章 【貪墨真相】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二卷38章 【關城翹楚】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41章 【計議用兵】第一章 【古寺奇遇】三卷23章 【口舌之爭】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28章 【入宮請見】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33章 【秦王出局】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五卷17章 【夜宿潼關】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二卷4章 【硬闖行舟】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二卷31章 【繞道昌平】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三卷29章 【分頭行事】二卷28章 【火德真君】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五卷34章 【二王選一】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三卷27章 【巧遇熟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三卷41章 【鬥謀用詐】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二卷41章 【計議用兵】第五章 【空印案起】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三卷46章 【情愫暗生】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27章 【明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