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

一月一日

由南京返太原。

二月十七日

二月十四日由太原至青島,翌日以上海至南京,與各空運機構及國防、財政、交通、糧食、聯勤等部洽商加強供應及空運空投。十七日赴奉化與蔣總裁詳談,二十日返太原。

三月二十九日

李代總統電召赴京“商決黨國大事”,晚八時抵南京。四月十一日於奉化蔣總裁雲:“太原固重要,太原是國家一隅,若國家不保,太原亦無法保存,望你多留南京,做團結工作。”十二日返京,參加和談會議,李代總統亦一再囑多留京。

四月十八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及政治委員會委員於廣州聯席會議,電邀赴穗,同謀挽救危亡。

四月二十日

千瘡百孔危急之病人,醫之須先保命,再說醫病,今日之困難已到最後關頭,若不團結,即自行失敗。

原來到南京,預定五日返回太原。總裁說:太原是一隅,若國家不保,太原亦無法保存,希你多留南京,做團結工作。答:對中央太生疏。總裁說:中央你生疏,才無成見,你的話大家容易接受。李代總統亦一再留多住南京,各方希望做團結工作,勿以太原爲重。同時在穗中委電邀赴穗一行。至四月十九日太原飛機場即不能降落,當時接太原樑代主席化之電稱:請勿再圖返省,解救危急只有大量空軍,希望能使飛虎隊用國家空軍名義大量出動。

四月二十一日

復接樑代主席化之電話,匪軍增加炮兵部隊甚多,恐城陷在即,目前已經應處理之人及事,處理完畢,職一定尊命集體自殺,並本屍體不見敵人面之昭示,一切準備妥當。復接閻慧卿電話雲:一定遵命率家人自殺,並焚其家屋,請勿爲念。

四月二十二日

由京至瀘,以無線電話,繼續指揮作戰,並勉勵全體文武幹部,成功是國家人民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穫,所愧者不能與大家共同犧牲,惟我一定要對得起大家。

四月二十三日

十點後,與太原連絡中斷,於連絡中斷之前,太原表示:一定巷戰到底。

四月二十四日

太原失守。又接在穗中委全體電促速往穗,共商國事,原擬先飛溪口再飛穗,後因機場不易降落,改定先行飛穗。

四月二十六日

由滬到穗,經多方接頭,以欲團結必須先請李代總統來穗。

五月三日

由穗飛桂林,以真誠之心情,懇摯之言辭,與李代總統談,請早日蒞穗,安慰人民,交代歷史。成敗是常事,我們應本人定勝天之旨,至低亦應盡人事聽天命。如代總統不蒞穗,失敗後無以交代國人。代總統允考慮一晚,明日再作決定。

五月四日

晨代總統蒞住室,擬寫一備忘錄。餘以備忘錄內容如何,雖尚不知,但覺此係外交詞令,紙片上一問一答,中間人不易爲力。

午間復謁代總統,拿出一談話紀錄,認爲刺激性太大,盡力打消,未蒙允納,提議修改,亦堅決不認,自己不得已聲明,我來看代總統,系以私人資格來的,無可交代的對象,後居正先生說明李文範先生是代表黨部,應由他帶回。

臨行時不得已分別向白長官健生、黃主席旭初附耳低言謂:兄等考慮後果,並說明以前的失敗蔣總統負責,今後的失敗是代總統負責。白長官說再盡一度努力,蓋白長官健生、黃主席旭初、李主任品仙均主張代總統來穗。

當日返穗,過珠江橋有感而賦曰:鋼骨水泥兮合則堅牢,勞燕分飛兮孤鳴嘐嘐,大川利涉兮賴此宏橋。

五月七日

四日由桂林返穗後,由何院長將談話紀錄送上海,蔣總裁覆函,何院長召集元老會議,仍主張我同朱家驊、陳濟棠再飛桂林,迎李代總統。當時我說,去一定去,但感此行可能撕破最後的一頁歷史,特別有感於懷,當請何院長代爲電達漢口白長官,務請同時到桂林,借重周旋。

即日飛抵桂林機場後,李代總統、白長官均在機場迎迓,李代總統欲同車回城,當時特請白長官同車,蓋欲在車中說明總裁之函,免發生誤會。上車後,即說明代總統要求六事,總裁已承認五事半,不過發點牢騷,尤其對兄有所責備。總裁是我們的黨魁,當發點牢騷,今已承認五事半,對我們發牢騷,比不發牢騷還覺得安心。對你的責備,不免你受些冤屈,你一定能不介意。白長官健生說:黨魁對同志,長官對部下,不要說責備,就是罵一頓,亦無礙,罵的對不對,我們也不介懷。

到代總統官邸後,先向在場的左右說明六條已承認五條半,不過發點牢騷,並說發牢騷較應允不發牢騷還好。李代總統閱畢總裁函後,稍加思索,即應允明日一同赴穗,大家均表非常愉快,遂即電話告知何院長,明日午前十時起飛,請準備歡迎。

午後心中無事,驅車遊風洞山、獨秀峰,感地理上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兩次飛桂,果見山勢特別俊秀,陪從欲請寫數字刻石留念,遂於此時題書“跟不上地球自轉的表是廢表,跟不上時代進步的人是廢人”。

五月八日

上午十時,與李代總統同機赴穗。

六月十三日

於廣州就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部長,副院長朱家驊,秘書長賈景德,內政部長李漢魂,外交部長鬍適(葉公超代),財政部長徐堪,經濟部長劉航琛,交通部長端木傑,教育部長杭立武,司法行政部長張知本,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關吉玉,僑務委員會委員長戴愧生,政務委員吳鐵城、徐永昌、陳立夫、萬鴻圖、王師曾。

六月十六日

到穗之初,見多人,其所言所爲,皆有助於共,誰肯打匪,毀謗誰,誰不能打匪,袒護誰,誰可靠,不用誰,誰不可靠,重用誰。感到由首至腳,皆爲雙料,繼思腳共也尚可,首共也何能?遂啞然自笑,但不解其故。久之,乃知爲私之一字所造成。蓋由私所發出來之言行,皆利於個人及小圈子,而不利於整體;不利於整體,即利於自己的敵人。利於敵人,即謂之曰:雙料敵人,亦甚允宜。古人說:樂其所以亡,此話是就君主時代之君言,矜其所以亡,則黨主之多數政治之現象也。總之,病與命相連之後,不治,病必致命,治,須病命皆去,真所謂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

六月十八日

午前報告施政方針,加大省縣職權案,擬提至行政院院會。代總統問:這幾天處理的國事如何?我說:“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八字,是描寫歷史的陳績,我以爲盡合此八字;我們今日一切無數字,一切無專責,認識紛歧,主張各異,軍事影響了財政,財政累倒了金融,金融減低了收入,財政又影響了軍事,及一切庶政,中央地方一切脫節,指揮不靈,解款扣留,要款無度,軍隊命令不行,作戰無法部署,整理無法執行,總裁未來,非常會議政策未定,處事無法貫徹,真感到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錫山既蒙倚畀,不惜一切犧牲,不顧一切障礙,勇往向前,總要對得起代總統及立委,對得起黨。但犧牲要站在崗位上犧牲,不能等於一兵一卒之犧牲,亦不能等於一將一領之犧牲。歐美新風,身體爲作事之資本,錫山不能輕於自殺,東洋死難之道德,有立國之需要,但亦不能以自殺傲人,必須謀其事之所當爲,盡其力之所能爲,不成而後自殺,方能對得起國人,交代了歷史。此段話對國務會議及全體閣員複述之。

六月二十日

向中央黨部常務委員會報告保衛華南之決心與計劃,及當前各項問題。

六月二十一日

下令全面封鎖淪陷區港口,自六月二十六日起實行。

六月二十四日

北伐成功,國民黨可能有五百年的基業,到穗以來,始知國事日非,由於黨內有派系爭,有小組織爭,有地域爭,地域有南北爭,西北爭,東北爭,東南爭,有學派爭,有留學國派系爭。爭起來無理由的說人壞,無理由的說己好。不說事怎麼做,只說人怎麼用。掌權之後,不惜無理的違法,擅自批款要款,監察委員指名算出,妄款支出較正式開支多。自私上眼小如豆,妄爲上膽大如天。養成此風,純系是非顛倒。處個人之恩怨應寬,處國家之綱紀應嚴。已過國家毫無綱紀,個人毫無忌憚。部分高級人員保命護財,早接新朝以冀倖免,成了樂其所以亡的局面,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以致造成今日不可收拾的境地。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深感痛苦。

茶會招待監察委員,報告行政措施,請予指正。

六月二十五日

(一)在兩大夾縫中處事,膽小如豆的錯誤,結果是膽大如天的禍害。

(二)久醫去病,集損成疾。

七月一日

健談亡國感——健談之養成,不是做實事養成的,且不是自修自責養成的。因之健談的精神作用,在自矜自用,精神是浮的。愈健談的人,愈不樂於做實事,多系以說代做,所以到廣州來,很有健談亡國之感。

七月四日

出席中央黨部及粵穗省市黨部聯合紀念週,作就職之首次施政報告。

七月十六日

擬定保衛華南西北大陸作戰方略,繕呈蔣總裁及李代總統。

七月十七日

在黃埔面謁蔣總裁後,復將報告要點即日繕呈。(總裁十四日由臺抵穗)

七月十八日

將臺灣保衛案及海南島保衛案送呈蔣總裁。

七月二十日

中央黨部非常委員會,總裁親自主持,通過扭轉時局方案。

七月二十七日

金銀的作用,包括人的全部份,士農工商,男女老幼貴賤賢愚,凡需要生活者,皆與它有關係;也可以說包括人慾的全部份,生活日用品之需要者想省,營業者想賺,投機倒把者想成暴富,無論生活的,儲蓄的,正當營業的,不正當營業的,直接間接均與它的作用有關係。因此成了無邊無底之海,無論何人也踏不住底子,摸不住邊子,萬不敢輕於變更。即需變更,亦應極力避免直接的法子變更,應用轉彎法、間接法。

八月一日

中間赤誠匡濟,但不從井救人,亦不捲入漩渦,更不意氣僨事。

八月三日

(一)非常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對保衛華南西北案原則通過,標題改爲救國實施方案,並將全案文字本以主義對主義之精神整理修正後,送由行政院交主管部依據全案原則,分別爲因時因地切實有效之實施。

(二)行政院第八十次會議通過處理西藏地方當局迫使中央駐藏人員撤退案。

八月四日

繕具我們目前危機之簡單說明及處理意見。

八月五日

行政院第八十一次院會提出報告,奉李代總統令通緝程潛歸案究辦,並決定對陳明仁撤職通緝,任命黃傑爲湖南省主席。

八月十日

在反侵略大同盟常委會講“對美國白皮書之觀感”。

八月十二日

八月五日美國國務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擬就對白皮書意見送請非常委員會研究,經與會各委員提出意見三點。後於八月十六日政府對美國白皮書發表鄭重聲明。

八月十九日

今日院會提出新疆撤兵案,主撤者認爲不撤久則潰變,撤則增兵內地,有補於軍事。不主撤者謂邊疆與內地人心不同,撤兵即須連帶的將政治撤退,即系拋棄領土,將來很難恢復。且新疆四百萬人民中,漢民二十萬,回民二十萬,餘皆爲新疆原有各民族,撤兵以後,這四十萬人很難存在,必遭慘殺,但撤兵須汽車五百輛,需時八個月,方能撤回,經費除已撥二百萬外,尚需六百萬。據說,實際上在那裡成家的人很多,撤回來亦不過兩三萬人。會議中撤否未決,衆議我考慮兩日後,自行決定,不必提會。我以爲考慮無用,必須盡兩日會見知新疆情形者,瞭解事實後決定。

八月十八日

今日中國是病命相連。不治病,病必致命。治病,須病命同去。

行政院會議提出新疆撤守問題案,衆議此事關係太大,撤守即是放棄國土,超出一般行政院會議職責之上,不便討論,應由院長考慮後與代總統暨總裁秘密審慎決定處理之。經我兩日來考察瞭解結果,得到三種方案,但均與新疆軍事當局陶峙嶽司令主張絕對相反,陶之意,無論撤與不撤,必須與蘇聯簽署協定,使蘇聯強佔三區爲合理化,此實等於簽署賣國條約,撤與不撤,均不能籤。於是派大員國防部次長秦德純、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周昆田,前往與當地負責人慎密研商擬處。爲集思廣益,妥商規劃,於本晚七時,除秦、週二位外,並邀請內政部長李漢魂、前國防部長徐永昌、國府參軍長劉士毅、政院秘書長賈景德便餐磋商,十一時散會。決定由秦、周攜帶方案,明日先飛西安,再飛哈密,轉赴迪化。

八月二十日

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10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33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3)第69章 一九五〇年(二)(5)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44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4)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61章 一九五〇年(一)(3)第62章 一九五〇年(一)(4)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42章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48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67章 一九五〇年(二)(3)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53章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第32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第52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1章 出版說明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68章 一九五〇年(二)(4)第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26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63章 一九五〇年(一)(5)第29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17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第65章 一九五〇年(二)(1)第58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第66章 一九五〇年(二)(2)第4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57章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第27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第3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2)第12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4)第16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28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55章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第9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1)第47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1)第5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4)第59章 一九五〇年(一)(1)第7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6)第50章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第36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18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第49章 民國三十年(1941年)(3)第20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3)第6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一)(5)第45章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第34章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4)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14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2)第54章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56章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64章 一九五〇年(一)(6)第60章 一九五〇年(一)(2)第25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第11章 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3)第24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第39章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4)第23章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