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投機者

“要治理天下的賢君,就必須要做到勤儉,皇帝勤儉,賢臣安能不效仿?小人怎敢言奢?”

“大魏三代聖君,皆以勤儉爲根本”

王祥一如往常的講述着大道理。

曹髦卻還得做出一臉受教的模樣來,乖巧的坐在對面,聽着他講述。

要說勤儉,誰能比兩晉這幫統治者更勤儉?

皇帝帶頭搞勤儉,羣臣互相攀比,勤儉到天下都沒窮人了。

勤儉樸素的道理他們知道的比誰都清楚,做起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在王祥講完了今天的大道理之後,曹髦方纔靠近了些他,笑着問道:“老師,選拔賢才的事情,您做的如何了?”

“啊?什麼事?”

王祥看起來有些茫然。

曹髦在心裡謾罵了幾句,“您先前不是說要爲朕徵召更多的賢才嗎?老師莫不是忘記了?”

王祥恍然大悟,笑着說道:“原來是這件事啊。”

“陛下不必擔心,老臣正準備上書呢,沒想到,尚書盧公就先臣一步說起了這件事,臣也就沒有再去想這件事。”

王祥說着,又迅速板着臉。

“陛下,老臣昨日教了您什麼?”

“老師說治理天下的賢君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不錯,當今陛下尚且年幼,天下的大事自有賢臣來治理,陛下想要治理天下的心是好的,可若是急着去操辦,只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這老頭將曹髦訓斥了一番。

意思很明確,這件事與你無關,與我也無關,不要再問也不要再提。

曹髦卻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這老頭果然沒有親自出馬,看樣子,他是跟尚書的盧毓達成了某種合作,讓盧毓出面去做。

這也很正常,雖然日後的王家是與司馬家共天下的大豪族,可在如今嘛,比他們強的大族實在是太多了,王祥的家族甚至都沒有一個接近權力核心的人物,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也沒有。

他可以用自己的名聲來謀取恰當的好處,可若是想不開了,想要獨自吃下這樣的大餅,怕不是要被噎死,就算不噎死,其餘大族也會掐死他。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找個大人物,大人物出面吃肉,他在底下喝湯。

王祥的成功絕非是偶然,在親自接觸了皇宮內的情況後,曹髦對他往上爬的能力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在曹髦還不曾登基的時候,這位是大司農。

聽着很厲害,實際上也很厲害,是九卿之一。

可是在曹魏時期,太倉尚書、度支尚書、戶部尚書等官分了大司農的權力,大司農實際上不能干涉財政,會計等事務了,變成了穀倉之臣。

這個位置變成了很多大臣的養老院,想往上爬非常的不容易,若是一般的大臣,當了大司農,也就知足了,直接在這個位置上躺到退仕,再撈個名譽三公什麼的。

可王祥顯然不是一般的大臣。

在廢立之事中,羣臣都躲着走,他卻積極參與到這件事裡,多次站在太后和郭家這邊,表現的很強硬。

郭太后很開心,在完成目標後就讓他做了光祿勳。

光祿勳同樣是九卿,但是此位總領宮內事務,在西漢那會,這官叫郎中令!

他自然是接受了太后的賞賜,擔任光祿勳,表現出跟太后很親近的模樣來,變相的逼迫大將軍主動拉攏自己這個道德楷模大將軍肯定不希望一個親近皇權的道德楷模去當光祿勳,也不能因此而幹掉他,於是乎,在擔任光祿勳不到一個月後,大將軍又封了他爲司隸校尉。

曹魏的司隸校尉,地位有多高呢?

在朝會的時候,大臣們坐在宮殿的正南門外,這時司隸校尉坐在各部門首長的上首,一個人單坐,比東漢時的“三獨坐”更爲顯要曹魏時的司隸校尉接受了一波大加強,地位不高,但是權力極重。

在擔任司隸校尉後,這位即刻改變了對太后的態度,開始主動親近司馬昭,於是在兩年後轉爲太常,成爲了九卿之首。

在曹髦逝世之後,他嚎啕大哭,稱這都是他的過錯,然後直接升到司空,成了三公。

此時他已經成爲了羣臣裡的德高望重者,真正的天下道德楷模,四年後升了太尉,等司馬炎上位,加封太保,位列三司之上,天下仰望,給宗族崛起打下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基礎,直接起飛。

曹髦並沒有利用他,他也知道這種老奸巨猾的老頭是不會爲自己所利用的,曹髦只是給這個膽大包天的老頭提供機會而已。

王祥不讓自己干涉,那自己就不干涉了,盧毓能主動挑事,這再好不過了。

而歷史上,盧毓跟王祥也走的很近,盧毓在擔任司空後,曾主動辭讓,想要將位置讓給王祥在內的幾個人。

他們一同搞事,曹髦就已經達到預期了,給大將軍找點事做纔是曹髦的目的,其餘的事情都不重要。

王祥結束了課程,告別了曹髦,離開了此處。

王祥在回到府邸後沒多久,就換了一套穿着,坐着馬車前往拜見盧毓。

盧毓很是繁忙,他向來如此,整個天下的事情,其實都是盧毓在着手治理。

王祥安靜的等候了許久。

盧毓忙完之後,方纔派人接他前來書房。

王祥畢恭畢敬的拜見了盧毓,這態度比對待司馬師和曹髦還要更加恭敬。

盧毓點了點頭,讓他坐在自己的身邊。

“休徵啊朝中大臣,大多都是支持吏部的,高司徒也派了人,說是全力支持。”

王祥笑了起來,“司徒公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補救啊。”

“臺內的王偉臺,崔長合,袁公然,傅蘭石三人,我一一告知,除了蘭石之外,其餘三人都同意。”

盧毓再次說道。

他方纔說的這四個人,是尚書檯內的重要人物,王偉臺是指王觀,任尚書右僕射,崔長合則是指崔贊,擔任吏部尚書,最後倆個是尚書袁侃和尚書傅嘏。

在這幾個人之中,王觀最是低調,卻是一等一的狠人。

此人出身不好,是曹操將他提拔上來的,他在很多地方當過縣令,後來在邊塞打過鮮卑,爲人剛烈,故而得罪了曹爽,被司馬懿所拉攏,後來司馬懿發動叛亂的時候,此人擔任中領軍,跟高柔並列爲司馬家的兩大盟友。

只是,跟高柔不同,王觀爲人勤儉,不怎麼交友,也不喜歡提拔晚輩,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參與什麼紛爭,這樣的性格讓司馬師極爲看重,就讓他擔任尚書右僕射,跟盧毓一同執掌尚書檯。

崔贊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寔的重孫,此公沉默少言,諸事以盧毓爲主。

袁侃出身陳郡袁氏,是袁渙的兒子。

聽到盧毓的話,王祥也不意外,傅嘏是司馬師的鐵桿心腹,他沒有應允也是很正常的。

“看來,此事成矣。”

王祥笑着說道。

盧毓輕輕撫摸着鬍鬚,臉上也是帶着笑容。

大魏的世家要聯合起來做事,司馬家是壓不住的,這可不是殺人就能解決的事情,先前幾次殺戮,已經引發了羣臣的不滿,而司馬家的許諾還不曾完成,在這種時候若是還要殺人那廟堂內部就得崩潰,都不需要等毌丘儉來攻打了。

“陛下的提議還真是不錯。”

盧毓也忍不住誇讚了一句,王祥卻笑着解釋道:“陛下這是想要擾亂局勢,讓司馬家勞神乏力今日,陛下又故意說起了太后的事情。”

“我看,他是想用太后的名義來招攬羣臣爲他所用啊。”

盧毓再次誇讚道:“雄才偉略,奈何,生不逢時。”

盧毓瞥了他一眼,提醒道:“休徵可勿要糾纏太多啊陛下再有謀略,卻是令不能出西堂,太后再有名義,卻也是無知婦人大將軍是個能聽取勸諫的人,卻也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王祥笑了起來,他哪裡聽不明白盧毓的意思,他們可以跟司馬家爭奪啃食獵物的順序,卻不能將司馬家當作獵物。

“請您放心吧,定然不會。”

王祥平靜的說着,眼裡卻閃爍着精光。

第69章 絕交書第224章 衛將軍司馬昭第70章 謝謝啊第131章 書信第57章 過往第112章 想不想出道啊?第17章 欲何爲?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156章 引以爲戒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85章 忠臣鍾會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150章 直臣第238章 我們真的是太強了第129章 孰強孰弱第19章 差點忘了殺第094章 王家老祖第175章 他來了第146章 交代第137章 陛下爲何發笑?第10章 大義滅親第240章 得意門生第72章 很正常第29章 兩碼事第184章 種地第059章 血痕第33章 如你所願第93章 向他傳達這個好消息吧第28章 明知山有虎第231章 道不同第39章 東施效顰第199章 那你完了第98章 警告第130章 衣冠南渡第056章 與臣無關!!第187章 悔之晚矣!第263章 奮躍搏亂臣第121章 不幹人事第171章 有功否?第062章 還手之力第060章 另一道血痕第10章 大義滅親第40章 甩不掉第113章 陰謀?第55章 眼見爲實第063章 造孽啊!第50章 歸義侯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190章 兩敗俱傷第79章 中計第151章 以宴爲刃第62章 鄧艾第83章 水戰不能輸第172章 箭在弦上第56章 什麼都會第181章 不必擔心第085章 聽說了嗎?大將軍要死啦!第29章 兩碼事第46章 返朝第58章 爭去吧第165章 號角第256章 坐山觀虎鬥第167章 不合第110章 爲什麼要跑?第174章 不能出錯第106章 一切都是你的錯!第11章 新的孫綝已經出現第6章 大賢王老師第179章 偷襲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上架感言第095章 賢君能臣第158章 鍾會!你危言聳聽!第175章 臣滅吳矣第126章 令人羨慕第106章 最美第32章 堅信不疑第233章 順眼第67章 適合你第129章 孰強孰弱第050章 食少事煩,豈能久乎?第167章 不合第108章 難民團第44章 不必多說第67章 不同於往日第96章 不毛之地第151章 君臣會第56章 不事權貴第167章 不合第131章 書信第81章 毫不留情第157章 不錯第167章 不合第142章 驚變第109章 有機可趁第107章 文鴦是那個?第76章 天下反賊,皆入我麾下第065章 感謝舅父大人送來的壯士第108章 難民團第128章 洗牌,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