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必親爲

“拜見陛下!!”

鄭小同正要行禮跪拜,曹髦趕忙將他扶起來。

“您不必如此。”

鄭嫺主動行禮拜見。

鄭小同這才領着兩人進了正堂,鄭小同請求皇帝坐在上位,可曹髦卻執意想要以長輩爲由,讓鄭小同來坐。

鄭小同嚴肅的說道:“陛下,按照禮法,除卻太后,沒有人可以在陛下面前坐在上位。”

曹髦這才坐在了上位。

不愧是經神公的孫子啊,看人家這多遵守禮法。

對於兩人的忽然造訪,鄭小同的心裡愈發的不安,該不會是爲了王肅的事情而來的吧?

可千萬別是讓自己去參與這件事啊!

鄭小同是被鄭玄親自撫養長大的。

但是,到了鄭玄這個級別,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沒有那麼的嚴格了。

他很喜歡這個孫子,也尊重孫子的選擇,不會逼迫他來繼承自己的學問。

鄭玄是一個很出色的教育家,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在他這裡發揮的都很完美。

曹髦先是跟自家這位岳父不對,應該是嶽大父寒暄了起來。

先前鄭小同持節前往各地,治理地方上不規矩的官員們,功勞很大。

從地方上回來之後,鄭小同就在府內,很少前往皇宮。

其實這是不對的,侍中是內臣的頭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陪在皇帝的身邊,爲皇帝出謀劃策,解決皇帝所遇到的麻煩。

鍾會做的就是這樣的差事,這也是一個刑部尚書能天天自由進出皇宮的原因。

倘若是其他尚書,除非是有大事,否則是不能出現在皇帝身邊的。

鄭小同這個侍中,就有些名不副實了。

曹髦跟他熱情的寒暄了許久。

“鄭公啊,您看這王司徒”

鄭小同最不願意聽到的話還是出現了。

可鄭小同此刻卻很是強硬的說道:“陛下,王司徒公也是經學大家,他的經典造詣,我也是知道的,可是,他的經學已經走上了歪路!”

鄭小同實際上都不知道王肅最近註釋的到底是什麼。

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走上了歪路,若是他沒走上歧途,那他家傳經學就是走上歧途了。

曹髦有些驚訝。

不對啊,王肅這次沒有批判鄭學啊,他的這次註釋,任何東西都能囊括進去,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一派,不是你的學問不行,是世代不對,一句話就能解決。

你怎麼一開口就說對方走上歧途了呢?

此刻,曹髦又看了一眼鄭嫺。

心裡頓時清晰了起來。

曹髦點了點頭。

“經學上的東西,朕不敢輕易開口。”

“只是近期內,得知王學與鄭學之爭,聽朝中有道德的大臣說,鄭學之所以落入下風,是因爲您的事情太過忙碌,無法抽出時日來與他們辯論。”

鄭小同在心裡吐槽了起來,這是哪個沒道德的人說的??

曹髦說道:“朕想讓您來擔任少府,當今九卿並沒有什麼事,少府的事情也是由尚書檯在做,您也好安心來治經典,您意下如何啊?”

鄭小同意下很不如何,但是皇帝都說到這個份上了。

他還能反對不成?

他急忙行禮,“多謝陛下!”

曹髦又激勵了幾句,最後方纔說道:“當初經神公糅合古今文,使得諸多學派少了爭鋒,當今王公想要糅合儒玄學,他的想法,也是一樣的。”

“其實您完全可以跟他心平氣和的商談這件事。”

曹髦也算是給他指明瞭道路。

曹髦已經看出來了,這位經神公的孫子,好像經典造詣確實不高,反正是沒辦法跟王肅幹仗的,跟諸葛瞻一樣,都是被父祖的威名所連累。

王肅如今的想法是要整合諸多學派,這個時候,想必他也不會想再掀起古今之爭。

雙方或許還有共同點。

在將此人丟進了養老團之後,曹髦下一個要考慮的,就是盧欽的任命了。

曹髦在返回太極殿之後,並沒有沉迷在鄭嫺的身邊,而是直接下令召見盧欽。

盧欽奉命前來,而興致卻不高。

當初他被皇帝強行留在身邊,說是離開了就對不起河北的百姓。

可當他留下來之後,卻被曹髦哄騙了一次又一次。

曹髦幾次給他畫餅,說是要安排他當禮部尚書。

然後轉身就是裴秀上來了。

後來說要安排他當工部尚書,一轉身就讓杜預上來了。

再往後說要讓他進御史臺,然後轉身就讓毌丘甸進去了。

到如今,盧欽的內心已經是波瀾不驚。

管他呢,當個散騎不也很好嗎?

陛下也不是整日召見自己,就待在家裡看些書什麼的。

當得知皇帝召見自己的時候,盧欽已經下意識覺得,陛下又準備給他畫餅了。

果然,他們一見面,曹髦就先開口說道:“荀僕射被朕拜爲太僕,如今尚書檯缺了一個僕射。”

盧欽眼前一亮。

“朕打算讓鍾會頂上。”

盧欽有些驚愕,這次甚至都沒有畫餅,你叫我來就是爲了說這個??

“但是鍾會的位置卻空了下來。”

盧欽眼前一亮。

“朕打算讓魏舒頂上。”

盧欽徹底平靜,“是該如此。”

曹髦笑着說道:“本來朕是想讓你進尚書檯的只是,這尚書檯內的政務實在繁忙,朕不忍心讓您這般勞累,故而所安排的多是些年輕的後生。”

盧欽沒有反駁。

曹髦笑着說道:“故而,朕準備讓您擔任侍中,從此就待在朕的身邊,爲朕臂膀,爲朕分憂,不知盧卿以爲如何?”

跟鄭小同不同,盧欽的意下非常的如何。

他這個散騎做的不倫不類,什麼事都沒能做上,這要是能升侍中,那可就不同了。

廟堂的諸多大事,都要由他來參與。

可這不會又是畫餅吧?

最後不會又冒出一個人來吧?

盧欽儘管不確定,可還是領命了。

曹髦接下來的行爲證明了這不是在畫餅,他當即就擬定了詔令。

如今大魏整體官員的調動,變得正規了很多,在過去跟荀顗等人爭執之後,鍾會結合過往的制度,弄出了一套比較全面的升遷辦法,主要是結合了官員的政績,還有年齡,籍貫等內容。

過去的律法是針對太守之類的官員,不許在自己的籍貫或者聯姻的籍貫所在地擔任主官,鍾會將其變得苛刻了些,從縣吏往上,都不再允許。

也就是說,大魏不會再出現元城縣令由當地大族來擔任這樣的情況了。

而皇帝是不在這制度的限制之中的,古代哪怕是最嚴格最周密的律法,也不敢將皇帝給囊括進去。

王子犯法,可以與庶民同罪,但是天子犯法是不存在的,律法存在的意義就是給天子服務的。

當初曹髦權勢不足的時候,還可能受到約束,但是如今,那就不可能了。

皇帝想用人,是可以跳出這個限制的。

當然,若是太過離譜,例如直接提拔鍾會當尚書令,或者破格提拔張華當個尚書什麼的,那肯定是會遭受到羣臣極大的反對。

可曹髦的這些調動,並沒有破格。

他最破格提拔的人,也就是鍾會了,可鍾會的能力擺在這裡,功勞更是不少,官吏考覈,官吏整頓,官吏提拔,大魏能完成官員整頓,他起碼佔了一半的功勞,誰敢說他名不副實?

而其餘羣臣的調動都是合理的,哪怕是何曾的這個司空,也非常的合理,他是從徵北將軍上來的啊,從徵北將軍進入廟堂,不擔任三公纔是奇怪的。

盧欽驚愕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曹髦隨即讓這位新上位的侍中坐在了自己的身邊。

“盧卿啊,我知道你也是家傳經學,對於王學,卿是如何想的呢?”

盧欽當即說道:“陛下,王公大才,其學說更是應當設爲官學之一,儘可能的進行推廣。”

“好接下來關於經典這方面的奏表,就由你先代爲查閱若是有關係重大的,可以上奏告知。”

內臣系統就相當於曹髦的秘書團,這些人蔘與決策,也就是負責幫着皇帝批閱各地的奏表和各類的雜事,倘若沒有這個秘書團,光是處置這些事情都會將曹髦給累殺了。

盧欽爲人正直,不偏不倚,這也是曹髦提拔他的原因。

曹髦的行政體系又強大了幾分,目前侍中臺和尚書檯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了,短時日內都不必進行太多的調動。

魏晉就這麼一點好,這三臺相互配合,皇帝就不會那麼的勞累,不需要事事親爲。

曹髦已經是將如今最優秀,最出色的人才們帶進了廟堂行政系統內,就如今這配置,只要是和平發展,大魏絕對是一年強於一年的,這就是人才充沛的好處了。

如今全速運轉的尚書檯,已經開始在農,工,商等他們所負責的各個領域裡開始了突破。

每位尚書都不是什麼庸碌之人,他們彼此也是在較勁,想要拿出些成果來。

曹髦此刻要做的不是胡亂干預,而是爲他們撐腰,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

如此下去,大魏與其餘兩國的國力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曹髦也可以將目光放在遙遠的那兩國之上,開始考慮對他們所進行的滅國戰爭。

第102章 這就是女王??第18章 豈能懼他?第131章 賜姓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198章 司馬師早已出手?第99章 瘋了!第30章 歸還補齊第21章 欺世盜名之輩!第154章 來晚了第042章 大舅父死得其所!第83章 慶功宴第239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146章 欺人太甚第138章 八議第184章 陛下之過也第127章 司馬妜第192章 司徒不好當第144章 望之不似人、君第112章 又來借?第9章 完美開局第24章 放手去做第5章 徒勞而已第187章 悔之晚矣!第102章 平北將軍第077章 不靠譜的郭縣令第32章 困境第082章 下猛藥第151章 以宴爲刃第27章 擒賊先擒王第97章 除雜草第106章 殘障第024章 必死無疑!第104章 還你錢!第188章 下一個目標第147章 工部之用第060章 另一道血痕第128章 月氏大皇帝第176章 原來皇帝長這個樣子第180章 獨掌朝綱第89章 這是不錯的第128章 月氏大皇帝第68章 小孩才做抉擇第87章 沒選錯第132章 是何來歷?第100章 大好人頭第234章 絕不饒恕第80章 就這?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5章 不可不防第182章 義士第13章 跑啊!第90章 徵東將軍第128章 開始第41章 親征第139章 開始動手第119章 號召天下第76章 天下反賊,皆入我麾下第170章 司馬家也配?第53章 許配第056章 與臣無關!!第143章 朝議第153章 其樂融融第202章 魚變,餌不變第122章 更進一步第37章 團滅發動者第185章 奄奄一息第059章 血痕第029章 行刺!第5章 先假意操辦第045章 監聽是吧?第34章 國之重臣第18章 老卒第233章 順眼第146章 有教無類第11章 王肅返回第94章 政略五策第137章 你看看咱倆誰合適?第9章 寧爲高貴鄉公死第78章 此謂羣臣之首也第231章 道不同第152章 新律出臺第18章 道德綁架第160章 丁奉老賊!第134章 你怎麼這麼熟練??第24章 非蠻夷也第102章 平北將軍第251章 武皇帝的甲冑第82章 安世,你跟他們不一樣第33章 欣慰第123章 一視同仁第102章 走好第79章 從將才到帥才第188章 校事府第28章 明知山有虎第34章 國之重臣第171章 大將軍已經很收斂了第86章 讓他學!第30章 出謀劃策第20章 計第165章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