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

夢靈在平日的生活中,經常會被許多面帶愁苦的家長所包圍,問題都是圍繞着孩子來說事,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的問題。其實,一個家庭中最該修煉的人是家中的女主--母親,孩子的問題,問題能夠從母親身上找到原因。

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爲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寬容。母親是大地,大地是就要厚德載物,只有具備了厚德載物的智慧母親,纔可能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因爲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着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的十二條是修煉智慧母親的法則。請你牢記,並做到

1、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裡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爲孩子是無辜的。

2、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爲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4、當孩子來問媽媽問題時,媽媽絕不能表現得像在單位裡那麼聰明能幹,裝裝“無知”不失爲一個很好的辦法,鼓勵孩子動腦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這個問題,或者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或藉助於網絡。媽媽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都說出來,邊說還邊自得,這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迴避問媽媽問題變得很自卑。

5、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着媽媽的臉色呢。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媽媽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果媽媽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6、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爲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7、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參加重要活動,當媽媽觀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較緊張時,媽媽最好當晚能在孩子牀邊陪他入睡,睡覺前跟他講個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閱讀他喜歡的書籍。疏解他內心的壓力,直至孩子睡着後再離開。

8、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不要孩子還沒認爲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9、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爲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媽媽千萬不能成爲“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多提建議,少命令。

10、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爲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11、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爲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12、媽媽在家就是孩子的依靠,就是家的港灣。不是職業女性,媽媽應該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關注到孩子內心的起伏變化,關心孩子的一舉一動,呵護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夠超越自己,那麼,再能幹的母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現得弱”一點,表現得“笨”一點,表現得“遲鈍”一點,表現得“和風細雨”一點,這樣的話,孩子會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媽媽“有知”、“聰明”和“敏捷”。他覺得他每天都在超過媽媽,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過了媽媽。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顆生長的果樹,那麼:

根系: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以及家庭中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樹幹:孩子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理想信念、行爲習慣和學習處事的風格;

枝葉:孩子的興趣愛好、自信心、意志力、品行習慣、奮鬥精神、爲人處事的個性等;

果:孩子的學業成績、未來考取的大學、將來從事的事業、地位成就、經濟收入及愛情婚姻等;

果子的多少大小直接取決於果樹枝繁葉茂的程度;而樹幹的粗壯、枝葉的繁茂、果實的多少大小。又取決於果樹的根系有多大、有多深,取決於一家之主母的智慧修煉的程度。

我們每個人都會爲了謀生和事業的發展,去做長期刻苦的準備。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爲了子女的教育,去做細緻而認真的努力。也許有人認爲,這是一項通過父母自我摸索,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的確,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實踐和探索,是有一定價值的。但僅憑個人的經驗、習慣和好惡來教育孩子,恐怕成功培養孩子的可能性就大大縮小了。做母親是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的一項技能。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女性。母親的職業都需要受到充分的指導和培訓。在今天的時代,就連家政服務員都要接受崗位培訓,一個接線員所受到的訓練,可能都比許多爲人母者所接受的角色訓練要多,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許應該做更多的“職業”準備和訓練。父母要給孩子三種愛——無私的愛、科學的愛、推出的愛。無私的愛,就是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出發,不把家長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科學的愛,就是培養孩子的德商、智商、情商全面發展。推出的愛,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玩也是學習。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他們天生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童年生活應該充滿樂趣,五彩繽紛。使孩子們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成長與發展。

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都是通過遊戲玩出來的。一些智力遊戲就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但在我們的教育中,頑皮和淘氣一直是我們需要“糾正”的“問題”,殊不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些可貴的天真特性和創造力,就這樣在我們的“糾正”中遺失掉了。

有的母親擔心孩子貪玩。會變得懶散、粗心。我們是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專注、認真的習慣,但這些習慣的培養,不是在扼殺他童年的天性中,強制培養成的,而是在自然而然中習得的。包括在玩耍和遊戲中,也同樣可以培養和發展這些品質。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玩”的意義和內容也不一樣。這一點,父母不妨多看一點兒兒童心理學的書,知道孩子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就可以知道怎樣適時引導。我們認同的教育,不僅僅是單純地侷限於知識的堆集,更是對人的靈魂的催醒。

每個孩子都有想要圓滿地完成一件事情的心理需求,這是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通過參與遊戲,以及一些他們力能所及的事情,滿足這種自我需求。如果我們懂得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在獨立完成事情的中,尋求滿足,同時建立他的自信心。但我們覺得,讓孩子參與的意義,遠比我們自己做事的效率重要。孩子每一個好的願望和行動,都應該得到鼓勵,哪怕他做得並不好。他會覺得因爲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幫了父母的忙而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

從小讓孩子又被別人需要的感覺,能夠培養他的勤奮和助人精神。一個人,假如看到自己的行爲,能夠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他就會在自豪的同時,產生一種責任心,因爲責任感和價值感是緊密聯繫的。所以,讓孩子獨立地去完成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種方式。允許孩子使用他的智慧、儘自己的努力,發揮他內在的能量,去實現他想實現的目標,可以帶給他“高峰體驗”。這種體驗,可以激勵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他會爲了使自己趨於完美,竭盡所能。但有些父母往往把注意力放到事情的結果上。好或者不好,更能讓父母關注,而孩子做的過程獲得了什麼卻被忽略了。一個孩子能夠鼓起勇氣,興致勃勃地去嘗試,能夠運用他的雙手、大腦和體力,去完成令他興奮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他自己的獨特才能,還有它的自信。

現代社會對孩子的獨立思考那個能力、適應社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僅僅通過思考,或者只是從書本上學習,就能發展成爲一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全面人才。在參與中,在創造中,體驗付出後收穫的喜悅。這樣的過程沉澱下的心理品質,會使他在以後的人生路上用於面對各種挑戰,並能發揮自己的潛力,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在我們父母在渴望有一個善解人意、知冷知熱的孩子時,我們是否曾經給予他自主和獨立?是否給予他熱情和責任?那就從多對他說“你來”做起吧,你會發現,原來你的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小!

一個新生命就是對一個女人生命的豐富和鑄就。這是一份怎樣的禮物!面對那個粉嘟嘟的嬰兒,一個女人所能體驗到的那種血肉相連、心靈相應的美滿幸福感,是沒有什麼可以代替的!那種絕對無私、徹底的奉獻、不求回報的母愛,是對一個女性生命的重新整合和充盈!愛、歡喜、快樂和職責,當然還有焦慮和無眠。做母親、做一個智慧母親我們真的很需要學習。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23章 靈動的孩子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40章 親子之爭戰可以優雅地進行第82 章 四梵行1第49章 理想國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6章 福報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31章 起跑線上的輸贏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22章 積極應對混亂時刻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2章 天力講《易經》第6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2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1章 天真的心第68章 慈悲喜捨(1)第28章 財由心收2第36章 讀書會2第70章 找回自我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3章 癔症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32章 理智與情感第55章 附體現象探秘1第3章 夢魘1第19章 靜心打開喜樂之門第55章 附體現象探秘1第12章 與天力的連結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29章 參禪開悟2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20章 真相第64章 內外整合法則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73章 靈魂伴侶與緣分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8章 新任務第23章 五奶奶第20章 世界就在我們心中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8章 迴歸自性之旅1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23章 靈動的孩子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23章 癔症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25章 他心通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73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3第35章 讀書會1第10章 星雲第8章 後臺朋友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57章 明心見性第70章 找回自我第6章 福報第10章 星雲第60章 多維度覺察自己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23章 接納疼痛第42章 當依戀型人格遇上孤獨型人格第89章 休學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79章 心淨國土淨1第36章 讀書會2第1章 佛陀(1)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8章 出於愛去做事2第90章 慈愛冥想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47章 孝親第25章 除夕第22章 讓孩子學會覺察內在的感受第10章 星雲第27章 兒子喜歡奧特曼第13章 渡6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71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章 悟後纔是真修第48章 做覺醒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