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知難而上

李曜迅速穿戴齊整,出了自居的閣樓,就見到李淳風、褚遂良、任雅相、鍾馗等十數人俱都站在樓門外的花苑中,似乎已經等候了許久。

雖說赴宴者當中幾位官人的品級都很低,不像那些五品以上的在京文武官員每天都要起個大早去朝參,但他們都是職官,不僅有固定的上班時間,還有各種公務需要處理,而任雅相等暫無官身的京城世家子弟,似乎也非無事可做,只是出於對李曜的尊重和基本的禮節,這纔沒有不告而別。

李淳風等人一見明園之主現身,對其昨夜舉辦的宴會言簡意賅地稱讚了一番,就紛紛告辭離去,而李曜將他們送出了明園,也不多做耽擱,便匆匆領着鍾氏兄妹和兩個道僮來到前堂謁見兩位尊長。

其實早在回京的第二天,李曜就帶着魚巧巧和張檀一起去終南山宗聖觀面見師尊和同門,打算解決這兩位道僮的入籍事宜,順便再敘一敘師徒之情和同門之誼,不想到了宗聖觀,卻被他人告知,國珍法師和監院已被今上召去參加宮中舉辦的中秋晚宴,而鍾氏兄妹則以辦理私事爲由,隨同兩位尊長一齊下了山。

後來,李曜通過“鍾氏邸店”掌事的一番聯絡,見到了鍾氏兄妹,並由大師兄鍾馗派人向兩位尊長轉告了李曜的所在,是以歧平定和巨國珍兩人才會自行找到“明園”裡來。

一番見禮完畢,巨國珍便對李曜笑道:“明真,看來你下山之後,可謂是收穫頗豐啊!”

巨國珍根本沒有想到,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李曜不但與廬陵公主義結金蘭,進而獲得皇帝的敕封,成爲當今天下最尊貴的女道士,還能得到如此一座偌大的京城宅園,讓他不得不爲之感嘆。

而且,他雖然掛着李曜的師父名分,但實際上卻好似顛倒了過來。

因爲這些日子以來,他通過不斷的試驗,發現李曜撰寫的那本《煉丹要略》實在是精妙至極,書中所敘述的煉製方法,竟是無一不正確而高效,以致他現在已將諸如《抱朴子內篇》、《肘後救卒方》、《合丹法式》等所謂的丹學著作統統扔到了金丹閣的犄角旮旯裡,再也不拿來作爲參考之用。

甚至可以說,通過研究《煉丹要略》這本書,他已經被自己的弟子李曜徹底顛覆了認知,從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丹藥學領域。

李曜不卑不亢地道:“弟子能有所得,全憑恩師和監院的悉心栽培。”

歧平定不着痕跡地打量了李曜一眼,和藹地笑道:“呵呵,明真的模樣倒是無甚變化,但你如今的地位與過去相比,卻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歧平定從一開始就發現李曜的面相和氣度極爲不凡,爾後又見她順利拯救了吳王杜伏威的性命,便知曉這個弟子的來歷,絕非文牒中所寫的那般簡單。

所以,他從不相信李曜得了什麼“失魂症”,也不會把李曜當作普通女冠來對待。

而站在宗聖觀以及整個道教的立場,他對李曜地位和名氣的提升,當然是樂見其成的,對李曜能否成爲聞名天下的女道士,更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李曜恭謹地道:“明真身爲宗聖觀弟子,焉敢辜負尊長們的諄諄教誨,惟有砥礪前行,以弘大道,卻不知監院與恩師屈尊駕臨弟子寒舍,所爲何事?”

面對李曜謙恭的態度,歧平定和巨國珍均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便由歧平定說明了來意:“在昨日的夜宴上,今上當衆說了你和廬陵公主的事情,聽其所言之意,想必會在重陽節那天召你伴駕秋遊,如果老道和令師尊沒有料錯的話,過不得今日,以謹慎著稱的萬貴妃就會召你入宮覲見,因爲此事關乎我宗聖觀的體統,所以我們才趕緊過來給你提個醒,好教你提前有所準備。”

李曜聞言,一張臉頓時變得慘白,不由緊張地道:“弟子對宮中的規矩,可謂是一竅不通……只怕會丟臉呀。”

見到李曜原本一向從容淡定的臉上突然現出了惶恐之色,歧平定和巨國珍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隨即齊聲大笑,似乎覺得這難得一見的“奇景”有趣極了,惹得鍾氏兄妹和兩個道僮也跟着附和地笑了起來。

待到衆人收斂了笑聲,巨國珍開口說道:“徒兒莫要擔心,我們道門中人,講究隨性自然,你只要注意言行舉止得體就行了。”

歧平定也接口道:“明真可能有所不知,萬貴妃深得今上禮遇,據說現在宮中之事,皆是由萬貴妃來諮決,既然今上有意讓你隨駕出行,萬貴妃當然要提前召見你,至於宮中有甚麼忌諱,老道已經抽空給你寫好了。”說着從袖口裡拿出一卷紙條來。

“明真多謝監院和師尊的指點。”

李曜鄭重其事地接過紙條,面上雖然恢復了幾分顏色,心中卻開始翻滾起來。

對於這種事情,李曜其實早在成爲廬陵公主義妹的時候,便已有了預感和思想準備,可她知道自己將很有可能面對一大羣熟悉平陽公主的人,心頭還是頗爲忐忑。

而且,她現在暗中以平陽公主的身份與何氏兄弟、李淳風建立了聯繫,已經不敢輕易使用那種無法自主解除的催眠術,所以她還隱隱有些擔心自己這具身子會再次出現失控的狀態。

但李曜心裡也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想成爲一個歷史上的匆匆過客,就必須學會面對這種局面。

無論是天意,還是命運,都容不得她退縮和逃避,只能選擇知難而上……

只一彈指間,李曜的心思已然轉了好幾圈,隨着情緒漸漸穩定下來,她便主動轉移了話題,向歧平定和巨國珍說起了身邊兩個道僮的入籍之事。

李曜的意思是希望這兩個女道僮能夠成爲巨國珍的弟子,可巨國珍一聽,當即指了指身形魁梧的鐘馗,沒好氣地對李曜說道:“雖說我們道家沒有俗家那麼多講究,但別人一見爲師門下弟子當中,就這麼一個兒郎,還以爲我這個老道有甚麼不良嗜好呢。”

歧平定忍不住捋須笑道:“明真,如今你得了敕封,亦非普通道人,既然令師尊不願意收下這兩個孩兒,你就自己納爲弟子吧。”

第七十八章 王八蛋,納命來!第二十二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二百零四章 屍山血海 恐怖劇目第二百七十七章 少年頭第四十一章 躁怒大王且少安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死不休大亂鬥第一百二十八章 告示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明真接旨!第三百三十六章 可乘之機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忍心,也不放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見血封喉第三百零四章 匪夷所思的事實第十九章 問我能有幾多愁第一百八十章 生死重逢亦有時第四百一十二章 天人感應第四百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三章 魚兒上鉤 一切就緒第四百八十六章 一戰功成第四百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五章 來者不善 善者不來第七十三章 尚未行樂即生悲第一百七十四章 在我這裡種菜,如何?第三百三十二章 歸心似箭第二十八章 同道中人同路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紅谷第七十四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四百三十一章 頡利之大不幸第五百一十六章 師夷之法第四十七章 踩人泄火真舒坦第二十一章 魂兮魂兮莫歸來第三百九十九章 多多保重第一百零三章 天下興亡第九章 忽見紫桐花悵望第二百七十章 當真是好風景第四十章 玉容寂寞淚闌干第五百零四章 意見多多第一百一十八章 知恩不報非正人第二百五十章 理由第二百三十四章 幫我一個忙第一百八十七章 請告訴寡人,你是誰?第一百四十六章 放心第十章 重現天日百獸驚第三百七十六章 移花接木第三百六十三章 小把戲第四百四十七章 送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角色扮演第一百零九章 焉支漢種變戎狄第一百三十一章 人都是會生病的第四百七十一章 生與死第三百九十四章 恕其不爭第三百五十四章 巡撫第四百五十二章 喜憂參半第九章 忽見紫桐花悵望第八十四章 深藏身與名第五十章 夜色茫茫路漫漫第八十六章 芳樽細浪傾春醁第四百五十章 考較二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池血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可自拔第三十七章 小試身手拜師門第四百七十章 舍與得第一百五十一章 李明真接旨!第二百二十三章 耳目通達 劍舞兇猛第二百二十五章 阿卯與阿蚺第五百二十二章 高原反應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五十四章 巡撫第四百一十六章 志在何處第三百六十二章 將進酒第一百九十九章 菩薩第四百四十八章 決心第五百零九章 水落石出第六十九章 改頭換面混過關第四百七十章 舍與得第三百七十七章 只能信其有 不敢信其無第二百八十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四百九十五章 李淵大壽第三十四章 日出西方 不可思議第二百零三章 大力出奇跡第一百七十六章 爲何而嘆?第四百零四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不是神第三百零七章 陛下會死!第二十二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花堆之戰(二)第七十章 集思廣益尋對策第十六章 迷信傳說人嚇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九重陽難釋懷第一百八十八章 可否借一步說話?第一百一十九章 思緒不斷夜無眠第四百六十章 夠不夠?第一百三十六章 好曲,好看!第六十八章 相逢亦不敢相識第三十七章 小試身手拜師門第五百一十二章 後勤改革第一百一十三章 魚兒上鉤 一切就緒第二百二十七章 義女第四十五章 天策府中無間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死者爲大第八十三章 吾父乃天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