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擠兌潮

朝廷就算撫卹、封賞花費了不少錢財,但還不至於國庫告磬,動用錢莊存銀的地步。

況且,錢莊設立時早已經有成制,錢莊存銀所有權在儲戶,朝廷不得無故動用錢莊存銀。

可這些,百姓是不會去想的。

他們只知道有人這麼說了,而高昌之戰也是事實,死了那麼多人也是事實。

所以,這世間謠言只要半真半假,信者就多了。

而出現在各個錢莊門口長長的隊伍,更增添了謠言的可信度。

一時間,錢莊擠兌潮出現在各個錢莊。

無論是朝廷錢莊,還是世家錢莊,都被人潮堵塞。

與被李沐指點過的世家錢莊不同的是,韓仲良不知道錢莊需要準備金。

其餘官員就更不知道了。

一向順風順水的經營,這邊吸儲,那邊放貸,一手進一手出,玩得是不亦樂乎。

朝廷每個錢莊裡只有幾千貫,甚至只有一、二千貫應急。

擠兌潮暴發,各個錢莊除了向總號告急,也就只能關門息業了。

由此,百姓們更加擔心自己存錢的安全了。

一天十二個時辰,錢莊門口都是人。

這還是京城長安,大唐長江以北的各州縣,已經暴發出打、砸、搶了。

百姓有些時候,其實就是暴民。

特別是運動到來時,更是一羣盲從者。

三天之後,長江以北包括長安在內,一片糜爛。

雖然各州有折衝府,可他們面對是百姓,沒有朝廷的命令,不敢動武。

朝廷的命令哪有那麼快到達?

李世民正對着韓仲良大發雷霆。

“錢呢?”

“錢在哪?”

“朕問得是錢去了什麼地方?”

……棺材內伸手——死要錢。

李世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錢。

根本不聽韓仲良的解釋。

韓仲良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他的所有做法,都是按李沐教的做。

錢莊吸儲,分成短期、中期、長期。

對外放貸,也是分成短期、中期、長期。

吸儲、放貸一一對應。

沒錯啊,可現在不單存短期的要兌付,連中期、長期的都要兌付。

雖說是存取自由,可錢莊把錢放貸出去了,不是想收回就能收回的。

再說了,工坊主就算想還錢,也沒有啊。

工坊主借貸無非是要擴大生產,哪會將錢放在家中長毛?

都是將錢花出去了,就算錢莊要收回貸出去的錢,也遠水救不了近火。

於是擠兌潮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而朝廷哪還有精力去理會世家錢莊之事?

更何況在這種民亂叢生之下,李世民也不敢再去惹世家,引發另一場風暴。

李世民無奈之下,立即將韓仲良下獄待罪。

同時動用國庫兌付百姓存款,並下令各地折衝府疏散百姓。

國庫的錢已經不足以兌付天下各州縣的存款了,李世民只能先保證長安不亂。

李世民的原意雖然不是鎮壓,可一旦動用了軍隊,傷亡自然是難免的。

而一旦出現了傷亡,再經有心人的煽動。

於是民亂暴發了。

這時,李世民就算不想鎮壓,也只能將錯就錯了。

一時間,長江以北悲呼哀號響遍中原。

有數萬人死於這塊動亂。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朝廷錢莊被天下人唾棄,李世民的聲望到達了最低谷。

李沐在得到狼牙衛稟報時,也深深的自責。

一場有預謀的擠兌潮,會演變成一場無預謀的民亂,這是李沐沒有想到的。

而最後數萬人的鮮血更讓李沐心驚膽寒。

民潮的威力讓李沐恐懼。

而李世民的日子並不好過。

沒等民亂平息。

巫州土著發生暴亂。

緊接着,霸州山民暴亂,燒殺刺史向邵陵及官吏,屠殺百姓數千人。

李世民只能派兵平亂。

可馬上就從邊境傳來敵情。

邊境告急,吐蕃攻破党項、白蘭各羌,侵擾鬆州、弘州。

吐蕃八萬大軍攻佔弘州,並在鬆州境內囤兵十二萬。

之前李沐在鬆州以西的一個無名峽谷擊潰吐蕃軍,並在那建造了一個要塞。

此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這個要塞,鬆州全境恐怕也與弘州一樣落入吐蕃之手。

說來也怪,器宗弄贊(松贊干布)並沒有繼續向東進攻,而是派使者攜金銀前往長安。

向李世民請婚,欲尚大唐公主。

這已經是器宗弄贊第二次請婚了,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意。

這種心理很奇怪,就象在唐國內一樣,每個男人都將娶五姓女作爲人生的最大目標一般,包括皇帝李世民在內,他雖然極力貶低五姓,但骨子裡依然渴望能擁有五姓女。

這種慾望一直延續到之後的數代,直到唐末。

當吐蕃使者到達長安,這下朝堂就熱鬧了。

與巫州、霸州數千土著叛亂不同,鬆州、弘州距離長安近,且吐蕃大軍壓境,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國柞動盪。

於是,朝堂上的意見便嚴重分化了。

主和、主戰的吵得不可開交。

以房玄齡、長孫無忌爲首的一部分文臣和武將,他們都建議李世民答應吐蕃的請婚。

以一個女人換得舉國安寧,這個買賣值得一做。

畢竟一旦開戰,會有無數的生靈塗炭。

而以禮部尚書王珪、中書侍郎岑文本、中書舍人馬周爲代表的文武官員則堅持主戰。

他們認爲吐蕃一旦以武威脅成功,大唐將有失顏面,關鍵是開了這個先例,以後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而且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到時大唐如何自處?

兩種意見各有道理,爭吵不止。

李世民其實內心也是希望與吐蕃一決雌雄的。

可剛剛將錢莊民亂平息,國庫已經癟了,吐蕃不是吐谷渾,派幾萬大軍過去,就能掃平的。

如今吐蕃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不派十萬大軍過去,根本無法擊破吐蕃,逼其退兵。

李世民陷入了爲難,他此時有些後悔花費了巨資修造宮殿。

而此時,殿外急報,吳王李沐有奏疏上呈。

李沐得到狼牙衛消息的時間並不比李世民晚。

雖然李沐有意削弱李世民聲望和朝廷實力,但在面臨外辱的時候,李沐並沒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第九百七十二章 出走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十五章 初遇李泰第二百八十八章 做人要厚道第三百九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朝會(二)第九百零六章 魏徵死了第三百十五章 新羅使團到了第一百六十章 試探軍心(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韓仲良脫離險境第六百九十五章 有時動手比動口更有說服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試探軍心(二)第六百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談判(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有隙第六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九百九十六章 薩那港海戰第四百十五章 翻臉不認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本王能看中你那些髒錢?第二百五十一章 要人(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六百七十七章 飲鳩止渴第一百二十三章 徹夜奏對(三)第九百五十九章 朱邪克勒被圈禁第八十三章 皇后的選擇第二十八章 被彈劾第八百十一章 甘露殿君臣奏對(二)第一百十六章 鬧除夕(一)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靖的諫言第五百六十六章 血洗李家莊第二百八十三章 敢與李沐說項者與其同罪第三百章 鄭觀音(一)第九百八十九章 房玄齡終於死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道宗訪蒔花館(加更)第八十一章 威風第五百五十三章 所圖甚大第五百三十四章 樑仲業再次與長孫無忌密會第五百八十九章 長孫無忌意圖不規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常綠雲遭遇埋伏第八百十三章 李師、李孝恭回京第八百章 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八百二十四章 文成公主身世之秘第六百六十三章 韓仲良脫離險境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心計的崔家女第四百八十二章 戰略失誤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九百二十二章 營嘯第七百七十二章 軍心可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徹夜奏對(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秦心的安置第九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三百四十一章 唯他最狠第七百零六章 鑄幣權(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治被長孫無忌利用第八百四十章 你若善終,天理何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京兆韋家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五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百零三章 軍機處第四百九十三章 圍城(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李義府的“奸計”(二)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虎出籠第三百二十六章 楊務廉案發(加更)第九十章 雄辨勝於事實第二百十九章 多面間諜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七百十七章 突如其來的勸進第四百十九章 議和談判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劉禪第六十九章 深諳進退第五百八十三章 顧慮重重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東城危急第九十四章 茶如人生第三百十七章 近朱者赤第七百八十四章 底線?!第九百三十章 李恪也死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七百九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欲擒故縱之計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戰逼近第三百九十四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八百十三章 李師、李孝恭回京第二百九十七章 嗣王府(一)第五百二十章 江南交易所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四百四十二章 掠奪人口第六百五十二章 新政待發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沐遇刺(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這廝還有什麼不想要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嗣王府(一)第八百二十七章 想逼死我嗎?第二百七十八章 常綠雲的手刀第八百五十五章 朕不寬仁,但不缺德第二百五十六章 常玉被害第七百九十四章 這就是勝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