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不甘寂寞的李師

PS:和尚向書友們作揖了,新書《漢明》正在試水推,求點擊收藏推薦票。

五萬突厥精銳,進攻四萬唐軍防守的玉門關。

想攻下,從理論上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算唐軍因數百里潛行,沒有攜帶重型火器。

可手雷帶足了。

狹窄的玉門關地形,無法容納大軍同時進攻,雙方都是添油戰術。

所以,只要唐軍手雷、箭矢不斷,任那突厥人的拋石機再辛苦,也無法突破玉門關。

可變數還是來了。

朱邪克勒率大軍到了。

正如朱邪克勒事先所想,東、西十幾萬大軍夾擊玉門關,易如反掌。

玉門關隘,無法容納四萬唐軍。

唐軍大部都囤於關隘內,在得知朱邪克勒大軍來犯時。

只能背關一戰。

可是,最強大的步兵,都無法抵抗有備而來的騎兵。

哪怕唐軍士兵一個個在危急關頭引爆手雷與敵同歸於盡,也無法阻擋突厥大軍向玉門關挺進。

如同在涼州城外,突厥大軍被城牆上怒吼的火炮所虐殺一般,玉門關唐軍同樣被突厥人的鐵蹄虐殺。

朱邪克勒意興闌珊,這太沒有激情了。

他多麼希望李沐現在就在玉門關的城樓上。

那麼,自己可以邀他入帳,一起共話當年。

仗打到現在,勝負已經成爲定局。

朱邪克勒承認自己輸了,但自己依舊有實力與李沐一搏。

麾下還有五萬中軍騎兵,後軍七八萬的步兵。

玉門關以西還有來援的五萬精銳。

這樣規模的大軍,在任何地方,都不容小覷。

朱邪克勒終究還是擔心了。

因爲糧草供給太過困難。

這場仗已經持續了兩個月,已經到達了突厥朝廷能承受的最大極限。

突厥無法與大唐相比,貧瘠的土地,漫無邊際的沙磧。

除了在綠洲放牧,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這條絲綢之路。

當然,他們不經商,而是打劫各國商人,收過路費。

兩個月的高強度大戰,足以將過去幾年攢下的家底化爲灰燼。

這纔是朱邪克勒真正所擔心的。

認識到這一點,朱邪克勒自然不會想拖時間。

況且現實也不允許他這麼做。

突厥大軍身後,是李大亮追擊的騎兵。

這種局勢就象是一個四層榚點。

最西是來援的碎葉城突厥軍,往東是李勣的兩衛,再往東是朱邪克勒十餘萬殘部,最東是追擊的李大亮部。

李大亮可以與李勣兩衛,對朱邪克勒所部形成夾擊之勢。

朱邪克勒也可以與來援的碎葉城突厥軍,對李勣兩衛形成平南之勢。

所謂敵中有我,我中有敵。

關鍵就在於李勣的兩衛,能不能抗住。

被包圍的李勣兩衛在這個時候,從區域而言,就等於一支沒有孤軍。

抗住了,朱邪克勒所部就在了甕中之鱉。

抗不住,兩衛全軍盡沒,朱邪克勒所部與西面突厥大軍會師。

那麼,就算李大亮部再剽悍,也只能望洋興嘆。

最壞的結果就是,從此大唐勢力將被隔斷在玉門關以東,絲綢之路的控制權盡喪突厥手中。

朱邪克勒沒有猶豫,迅速下令,全邊猛攻李勣兩衛,力求務必全殲!

這次朱邪克勒動用的是後軍步兵,玉門關隘地形險要,不適合騎兵作戰。

步兵反而更有利。

中軍的五萬騎兵,被朱邪克勒安置在來路上,迎候李大亮的追兵。

這個佈置,中規中矩,就算有再挑剔的人來看,都無可厚非。

大戰變得更加激烈、血腥。

李勣兩衛,分別要面對東、西兩個方向突厥人的猛攻。

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

就在這危急的時刻,又一個變數出現了。

一支本不應該被忽略,但又不十分起眼的軍隊,出現在這個近二十萬人,東西綿延數十里的戰場中。

李師來了!

李師很鬱悶,因爲之前,他被朱邪克勒忽視了。

這不應該。

真得不應該啊!

李師很糾結。

朱邪克勒是冷眼看着自己帶着八千人出西城門的。

可就是不派大軍來追擊、圍剿。

甚至連派隊斥候都沒有。

被敵人忽視的感覺很不好,太沒面子了。

不僅是李師鬱悶,手下三千神機衛騎兵也鬱悶。

甚至連剛剛徵集來的涼州城精壯都鬱悶得不行。

哪有這種道理?

太看不起人了吧?

好歹咱也是七尺爺們啊。

……這種自怨自艾的話伴隨了行軍的一路。

李師從來就不是一個甘於寂寞之人。

既然你不來睬我,那我就主動去找上你。

……。

其實李師是冤枉了朱邪克勒。

在朱邪克勒心中,李師的地位僅次於李沐,甚至比李大亮還高上一些。

倒不是說李師的能力真能強過李大亮。

而是李大亮過於穩重,畢竟年紀放在那,資歷放在那。

況且李大亮的指揮風格,向來是中規中矩,以正合,是他一向的風格。

當然,也有例外之時,就是當年李大亮任涼州都督,遭遇吐谷渾來襲,李大亮在兵力不足,危急關頭,啓用了李沐兄弟,這纔有了李沐的今日。

從某個角度而言,李大亮是李沐當之無愧的伯樂。

所以,朱邪克勒對李大亮或許有敬重,卻從不忌憚。

君子欺之以方。

朱邪克勒認爲,恪守原則底限之人,不難對付。

反而是象李師這種沒有底限之人,才令人忌憚。

朱邪克勒還着重點明瞭,這沒有底限的最具代表性人物,就是李沐。

與李師相比,李沐更沒有底限。

這君臣二人,一樣地沒有底限、不講道理。

之所以朱邪克勒沒有理會李師,那得從當時的戰場局勢說起。

當時朱邪克勒兵臨涼州城。

李師帶兵出西城門,李沐還沒有暴露。

朱邪克勒還認爲李沐已經死了。

那麼,在當時朱邪克勒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朱邪克勒自然要保證攻涼州的首要任務。

也就是說,朱邪克勒就是想派人去追擊、圍剿,也無兵可派。

還有一點,那就是朱邪克勒考慮沒有必要。

只要攻下涼州,李師區區一支數千人的偏師,對突厥大軍來說,無非是疥癬之患。

卡住涼州,李師所部就等於是支孤軍,說簡單點,不去理他,讓他自生自滅就是。

第九百六十四章 傳說中的孫思邈第九百十一章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劉禪第九百六十五章 朕不是這世人第八百零七章 你不虧第二百十六章 李承乾的COSPLAY第六百七十三章 滎陽之行(三)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二百六十二章 食言而肥,太不要臉第六百零六章 再次和談(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三)第九百三十章 李恪也死了第二百一十章 敲竹槓第三百三十八章 疑似線索重現(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誰說攻方不能堅壁清野第九百十二章 比你識趣多了第五百九十章 據理力爭(加更)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李師成了小舅子第八百三十九章 你究竟是何意?第四百零九章 李沐與薛禮部會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中之國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朝會(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唐僧闢謠了第七十八章 李泰,哪裡逃?第九百四十四章 唐人果然狡詐第七百七十七章 李沂的怨念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靖贈弓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九百七十五章 時政之爭第二十四章 僅僅只是偶遇第八百五十五章 朕不寬仁,但不缺德第八百九十二章 倭國滅亡第三百零八章 三千神機衛第二百一十章 敲竹槓第四百六十九章 羨慕嫉妒恨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靖送來三將第三百四十六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零五章 江南東道大總管第六百三十七章 捨棄底線(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佔領漢州第八百四十四章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第八百四十七章 這廝還有什麼不想要的?第九百十三章 高陽一案第九百九十七章 皇帝不治國第二百八十六章 是怪臣背主求榮嗎?第五十四章 刻意拉攏(二)第四百零八章 鬆鬆筋骨第三百四十二章 欽犯劉仁軌第三百十一章 想着想着就想多了第九百四十三章 誠信友愛,堅韌敢死第五百五十四章 李勣竟是輔臣之一第十二章 謊言與真實第五十六章 敲打楊務廉第七百十九章 二崔所圖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高延壽獻策第七百三十九章 李勣有點吃不消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臢之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倭皇乞和第九百零六章 魏徵死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女兒紅第九百九十八章 以何爲君,牧何民?第十八章 勝在狡辯第五百三十章 長孫無忌密會樑仲業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止神秘的秦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長林衛,風起長林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季良不是倿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丑般的候君集第七百三十三章 妖精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宮第三百零四章 十一年前的密事(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反擊(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開誠佈公第九百八十八章 蓋棺定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山腹中的秘密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第四百三十章 玉佩的秘密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拒絕賜婚第五百三十六章 有內奸?第六百七十九章 長孫渙遷兵部左侍郎第二十章 一代賢后第一百八十九章 妙人秦心第四百零二章 時不我待啊第三百四十一章 唯他最狠第六百九十一章 韋貴妃省親第五百四十章 暗地北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置死地而後生(今日第四更)第九百三十六章 不能戰,毋寧死!第六十五章 初見李道彥第五百九十五章 長孫無忌發動兵諫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三百章 鄭觀音(一)第六十六章 李道彥的怨念第九百四十五章 李沂可安好?第二百七十三章 你想離間君臣嗎?第五百十五章 班師杭州第四百零四章 整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