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撫養

一場花會, 最後以梅若婉診出喜脈結束,實算得上圓滿了, 只是與會的一衆妃嬪們各自散去,卻是說什麼的都有。

梅皇后着人把梅若婉送回長春宮,自己纔回了交泰殿。把那些小宮女們打發下去,梅皇后臉上的笑容就沒了, 倚着迎枕出神半晌,才輕輕冷笑了一聲:“晚上皇上該去長春宮了。”

捧雪低聲道:“依奴婢看, 昭容早就知道了……”什麼不曉得自己有了身子, 太醫診出喜脈時,梅若婉臉上雖有喜氣, 卻不是那等驚喜模樣,定然是早就知道了。真當別人都是瞎的嗎?

“雙喜臨門啊。”梅皇后不無譏諷。梅若婉診出了喜脈卻不說破, 就等着今日的花會呢。若是別人,或許覺得會被梅若堅得中傳臚之事分薄了喜氣, 可雙喜臨門,其實比一樁喜事更讓人歡喜, 也更能讓人牢記。更何況, 這兩樁喜事都是梅家的, 梅若堅中進士, 更能加重梅若婉有孕在皇帝心中的份量。梅若婉, 這是早就算計好了的。

捧雪抿了抿嘴脣,還是沒忍住道:“奴婢看,昭容所生的孩子, 恐怕是萬不肯讓娘娘抱養的。倒是許美人那裡——”皇長子已經七個月了,看着十分健康,夭折的可能也大爲減少,已是可以抱過來撫養了。就是從許美人那裡講,能讓她撫養兒子這麼久,也是極大的恩典了。

梅皇后微微搖了搖頭:“皎哥兒倒也可愛,只是許氏——聽說許家年前往杭州送了節禮。”

捧雪略有些不解:“杭州?娘娘是說沈家?許美人不是有個妹妹嫁到了沈家,年下走動,也是情理之中吧?”

梅皇后冷笑道:“你可是糊塗了。許美人是如何入宮的,你難道忘記了?當初她攀着袁氏,如今袁家一倒,就又要與沈家論姻親了。我可聽皇上說過,許沈兩家的親事頗有些緣由……”

捧雪還真不知道許家有代嫁之事。實在是這婚約兩家從未宣揚,若不是沈雲殊與皇帝說過,就是皇帝怕也不怎麼清楚的。梅皇后也只是聽皇帝大略說過幾句,但只代嫁一事是實,也就足夠驚得捧雪雙目圓瞪了:“娘娘,如此說來,許美人——許家這不是欺君嗎?”

梅皇后不屑地笑了一下:“可見許家刁滑。若說欺君,畢竟當初只是口頭定了親事,亦未指明究竟許家要嫁哪個女兒;若說背信,許家明知是沖喜卻又嫁了一女,也不好就扣這個罪名。就是沈家,也只得忍了這口氣。”

捧雪細細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只是這實在叫人憋悶……”許家瞧着也扣不上什麼罪名,可誰看不出來,許家就是背信棄義、攀高慕貴,也確實是欺瞞君上。皇上礙着袁太后,只得把許瑤收入宮中,偏偏又叫她得了運氣,竟生了皇長子,這真是去哪兒說理呢?

至於許家,只有更憋氣的。以沈家的門第,竟給嫡長子娶了個庶女爲妻,簡直丟臉!若是沈雲殊是個無能的倒也罷了,偏偏他如今屢屢立功,眼看着步步高昇,再有這麼個庶女正妻,如何拿得出手呢?

梅皇后是知曉沈雲殊當初那一場重傷乃是有原因的,不由得更爲沈雲殊覺得惋惜:“你說的是。只是既已明媒正娶,且當初許氏次女以沖喜入門,如今沈少將軍病癒,沈家還能說什麼呢……”若是病好了就把人休了,那沈家豈不是比許家還要糟糕?就爲了名聲,沈家也只能嚥了這口氣呢。

“真是老天沒眼!”捧雪忿忿地道,“可是這跟娘娘抱養皇長子有何關係呢?既是許美人這般——更不能讓她撫養皇長子了。”有這種娘,能教出什麼兒子來啊。

梅皇后微露厭色:“我若無子,餘者皆是庶出。皇長子已居長,我若再把他抱養至中宮,他的身份便更貴重。如今人還沒接過來,許氏已想拉攏沈家,若是皎哥兒真抱過來,還不知許氏要如何呢?此女,甚有野心。”

捧雪當然也看得出來許瑤是個有野心之人,不然當初也不能攀着袁勝蘭入選呢。只是,皇后看好的那個蘇才人,到現在都還沒動靜。再者袁勝蘭已經出孝,若是皇后不抱養皇長子,景陽宮那裡怕是就要爭了。

“隨她去。”梅皇后嗤笑,“她養與許氏自己養,有何區別。”還不都是妾養妾生子,連個嫡字兒的邊都沾不上。

“依奴婢看,她也搭不上沈家。”捧雪是很想皇后膝下馬上有個皇子的,尤其皇長子看起來肥壯可愛,也怪機靈的樣子,若是皇后抱過來,那既是長,又沾了嫡母的光兒,日後東宮之爭,皇后就穩佔了上風。至於許氏——前朝不是還有殉葬的妃嬪嗎?

梅皇后搖了搖頭:“此非德政,斷不可行。”本朝幾位先帝都沒有殉葬的妃嬪,到皇帝這兒有了,皇帝這名聲豈能好呢?再說,這會兒也斷然說不到這話上。

“說不得,我走在皇上之先呢。”

捧雪已經後悔自己說到什麼殉葬的事了。

妃嬪什麼時候需要殉葬?當然是皇帝駕崩的時候啊。如今皇帝活得好好的——不,即使皇帝下一刻馬上就要嚥氣,你現在說到皇帝駕崩的事兒,也是找死呢!若是被別人聽見,就算她是皇后身邊的心腹宮人,也吃不起這等“詛咒”陛下的罪過。

這會兒,再聽到梅皇后用如此輕描淡寫的語氣說起自己的生死,捧雪就更後悔了:“娘娘長命百歲!”

梅皇后輕輕笑了笑:“皇上萬歲,娘娘千歲,其實還都不如你這‘百歲’來得實在。只是啊,就是百歲,也沒幾個人有這福份。我看我是沒有的,若是真有福,叫我走在皇上前頭,就是我的福氣了。”

捧雪後悔得不知說什麼纔好。梅皇后卻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罷了。昭容有孕,這是大喜事,往各宮都賞點東西,蘇才人那裡,你細挑挑。”份例不能高過她的身份,可賞賜的東西卻可以細細選一選,總要適合她的纔好。

捧雪眼圈都有點紅了,強撐着道:“其實娘娘也不必就認定了蘇才人……”不用一棵樹上吊死啊,宮裡這許多小妃嬪呢。再說,蘇才人瞧着也不像特別得寵的……

梅皇后微微一笑:“她是個厚道人,我喜歡這樣的,皇上也喜歡。”捧雪只看到蘇阮承寵的次數並不多,可她卻知道,皇上是喜歡蘇阮這種性情的。其實以前顧充媛也是,可這些年來,顧充媛漸漸刻薄了。

當然,在這後宮之中,一味厚道並沒什麼好處。且顧充媛如今也算身居高位,又何必再像從前那樣隱忍呢?可是刻薄這種品性,依舊不是皇帝所喜歡的,甚至大家都不會喜歡。就連顧充媛自己大概也不喜歡,但她仍舊不知不覺地變得刻薄了。或許,這就是皇宮的力量吧。

那,假如蘇阮日後份位也漸高,而孩子卻被別人抱養的時候,她會不會也像顧充媛一樣,漸漸的變化了呢?梅皇后忽然覺得,她有一點兒期待……

“娘娘——”捧月悄沒聲兒地進來,小聲道,“皇上去了長春宮。”

這早在梅皇后意料之中。梅皇后連眉毛都沒動一下:“應該的。”

捧月又小聲道:“袁昭儀去了寧壽宮。”

梅皇后就低笑了一下:“真是沉不住氣。”

捧月撇了撇嘴:“都在景陽宮悶了一年了,可不是着急麼。”必是急着去跟太后商議抱養皇長子的事兒了。

“都由她們去。”梅皇后懶懶地道,“倒是前朝有什麼動靜呢?”

這問題捧月可答不出來。不過,能回答的人晚上倒是來了。梅皇后看見皇帝,不由得露了一絲驚訝之色:“皇上怎麼過來我這裡?”不打算在長春宮過夜麼?

“她身子弱,太醫說要靜養,朕在那裡,她還要惦記着服侍朕,反不能安心。”皇帝擺擺手,問梅皇后,“皎哥兒那裡,太后與朕說,想把他抱去寧壽宮。珏兒已經大了,太后想着給他建王府,讓他出宮居住。等他出了宮,太后覺得寂寞,因此想把皎哥兒抱過去。”

梅皇后便笑了笑:“珏兒纔多大呢,總要等定了親事才能出宮。”再說了,之前太后都沒提這事兒,連王府都還沒開始建呢,就算現在開始建,至少也得建個一年半載的吧?這時候太后就覺得寂寞了?

皇帝當然也是心知肚明,不過,太后雖是爲袁勝蘭討的皇長子,但提到讓敬郡王出宮之事,卻是對了皇帝的心思:“不然,就把皎哥兒送去景陽宮吧?”看孩子都七個月了,皇后也沒提抱走的事兒,皇帝心裡就明白,皇后並不想抱養皇長子了。

其實,就是皇帝自己,也不大高興皇長子生在許瑤的肚子裡。但到底是自己的兒子,真要往景陽宮送,皇帝又不放心:“只是景陽宮實在是……”

“景陽宮雖糊塗些,但皇長子身邊自有伺候的人,臣妾挑幾個懂事的人過去,再時常過問着,總虧不了孩子的。也不過養個三五年,待孩子大了,就挪出來。”袁勝蘭就算再糊塗,也不敢輕忽了皇長子的。

皇帝嘆道:“也只能如此了。珏兒實在不好久居宮中的。”敬郡王已經八歲了,這個年紀當然還不算很大,但他是前太子的兒子,總這麼養在宮裡,外人都難免有些想法了,尤其是前幾年皇帝無嗣的時候。

梅皇后想了想:“那就先建着王府。咱們這裡慢慢瞧瞧適齡的女孩兒,等到珏兒十二歲上,可以先把親事定下來。”親事定了,就有各道禮數要走,到時候就可以以行禮爲由,讓敬郡王遷出宮了。

皇帝默然片刻,低聲道:“前幾年,朕也有些擔憂……”擔憂太后會以他無嗣爲由,讓他立敬郡王爲太子。也就是後來,太后力主袁勝蘭入宮,纔打消了皇帝一些懷疑。就是現在,倘若太后不提敬郡王出宮開府之事,皇帝還真不大想把皇長子給袁勝蘭呢。

梅皇后心裡一痛。無嗣之事,提一次就戳一次她的心窩子,而她還得笑着說:“如今眼看着就有第二個孩子了,日後皇上子嗣多着呢,看着哪個好就選哪個,如何輪得到外人呢。”

皇帝嘆道:“太子哥哥其實也算不得外人……唉,朕想着,立珏兒爲親王。”太子從前對他這個弟弟還是不錯的。當然,他也替太子出過不少力。

只要敬郡王不當太子,郡王親王的,也沒什麼大差別。梅皇后點頭道:“到底是嫡出骨血,立個親王不算過份,也能慰母后之心。”袁太后既然做出讓步,那必是要讓敬郡王做親王的,與其這時候先按郡王規制建王府,等他出宮成親的時候再按親王規制改建,還不如直接就封了親王,倒省得折騰工部和內務司的官員呢。

解決了這個問題,皇帝就很高興,笑着說起梅若堅來:“朕原想留他在身邊做箇中書舍人,他卻不願,想外放做個縣令,說要給百姓做點兒實事。”中書舍人品級不高,卻是皇帝近臣,若有別人能得這差使,必是歡欣鼓舞的,梅若堅卻偏辭了。

梅皇后抿嘴笑道:“這必定是族叔教的了。”

“果然不愧大儒之名呢。”皇帝倒是很高興,“朕看他確實是做實事的人才,如今江浙那裡又正好有空缺,不如就叫他過去。”

這個,梅皇后也情願。梅若堅之前還住在沈家呢,如今再過去,在沈大將軍轄區做縣令,便宜多着呢。且皇帝現在重視江浙,也好出政績。

“梅大儒着實會教子。”皇帝想到梅若明,又誇了他一句,“在翰林院也是勤勤懇懇,時常聽掌院贊他實心任事。朕原想賞他,又怕太過了惹眼,聽說他如今尚未續絃,不如你給他尋個淑女?到時成親,朕再賞些東西下去。”

“這可是好大的臉面呢。”梅皇后便高興起來,“說來年紀也實在不小了。”

說起梅若明的親事,皇帝倒想起一件事來:“朕怎麼記得去年曾聽說他要跟沈家做親,後頭卻又沒消息了……”

這個,梅皇后倒是從梅娘子處聽過一二:“說是剛要定親,沈家大姑娘就得了一場急病,大約是兩人八字不和,這親自然議不成了。”

“若是這樣,那倒無妨了。”皇帝便鬆了口氣,“過些日子沈家人也要進京,朕倒是怕他們議親不成有些不快,到時見面尷尬。”

“倒是不曾聽說有什麼不快。”梅皇后好奇問道,“怎麼沈家人又要進京?不是說江浙那邊正要整頓水軍抗倭麼?”

皇帝嘆了口氣:“江浙那邊,其實袁家將水軍訓得不錯……”至於爲什麼這麼些年海匪都剿不清爽,這裡頭的緣由,知道的人不在少數,“如今,就有人想着過去分一杯羹了。沈文是不能動的,就想把沈雲殊調到別處去。我想想,還不如就叫他進京,在京衛指揮使司那裡給他一個指揮僉事做。”

京衛指揮使統領衛軍,有護衛宮禁,拱衛京城之職,沈雲殊已是四品守備,進京仍是正四品,還相當於小小升了半級,倒也是件好事。

梅皇后想了想道:“京衛指揮使司有缺嗎?”指揮僉事可是有限制的,總共就是四人,若是沒缺,沈雲殊可沒得封。

皇帝早想好了:“正有人想外放。我且不急,等他們好生吵出個結果來再說。”說想把沈雲殊調回來就調回來?哪有那麼容易呢。就算是要調回來,也要先抻一抻,抻到有缺了,到時再調。有這時間,沈家父子還可以把江浙再理一理。

說是後宮不可干政,但身爲皇后,怎可能對前朝事一概不知?順口就問了一句:“皇上想調誰過去?”江浙如今又跟一塊肥肉似的,誰都想去分點功勞了。

皇帝嘆道:“反正絕不能找個無能的去拖沈文後腿。”想去沾光撈功勞可以,至少自己也得有點本事,若是個廢物,肯聽話也可。可若是想着去與沈文相爭的,那皇帝斷然不肯的。

兩人說了半夜的話,才歇下了。

永和宮偏殿那裡,燈卻是一直亮着。許瑤側在牀上,看着睡得小豬一樣的皇長子,愁眉不展。

知韻已然困得眼皮都擡不起來,只是許瑤不睡,她也不能去歇着,只得小聲勸道:“娘娘也別急,皇后娘娘也沒說不要咱們大哥兒啊。”

“梅若婉那裡有了,皇后還要別人的兒子做什麼。”許瑤嘆道,“看着吧,過不幾日,皎哥兒就得去景陽宮了。”

知韻道:“就算去了景陽宮,難道誰還敢虧待了哥兒不成?娘娘只管放心的。”這可是皇長子!誰不拿着當塊寶似的。

許瑤卻是打心眼裡不肯讓袁勝蘭養孩子的,嘆道:“她怎麼就不能自己懷一個呢……”

知韻嗤道:“沒福氣唄。”她是真覺得自己姑娘太有福氣了,不然怎麼就能生了皇長子呢?這福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就說華昭容如今懷了,可是男是女還說不定呢。若是個丫頭,皇后娘娘難道還能放開皇長子嗎?

許瑤卻不敢把希望寄託得那麼遠。再說,若是袁勝蘭先抱走了孩子,難道梅若婉生下女兒,皇后還好意思再把皇長子要回去不成?

皇后斷然不會做那等沒臉皮的事兒,而且梅若婉能懷,別人也能懷,早晚會有皇次子甚至皇三子皇四子的,皇帝還年輕着呢,皇后有的是時間可等。

可是現在也委實沒辦法,許瑤已經枯坐了半夜,卻無計可施,只得嘆道:“但願皇上不答應……”袁勝蘭本來就不得皇帝寵愛,如今孃家又完了,皇帝未必願意自己的長子由她養呢。

只可惜世間不如意事常□□,許瑤的願望也不例外。

花會之後沒幾日,皇帝就下旨升敬郡王爲親王,令工部與內務司開始督造親王府。之後,皇長子就被抱去了寧壽宮——是的,對外的說法,是太后想親自撫養皇長子。當然,太后年紀大了嘛,也怕精力不足,疏忽了什麼地方。景陽宮不是離寧壽宮近嗎?袁昭儀就每日去寧壽宮,幫着太后照顧皇長子了。

孩子抱走那日,許瑤這顆心就跟在油裡煎似的,也只得安慰自己,養在太后宮中,名聲也好聽些。

可也就是一個來月,敬親王病了一場,太后便以“怕皇長子在寧壽宮過了病氣”爲由,把皇長子送去景陽宮了。

敬親王這一病就病了十來天,等他病好,太后又身子不適了。

正是夏季,本就暑熱難耐,太后又是照顧敬親王而“累”病了,自是纏綿病榻好幾日,直到六月末,天氣漸漸轉涼,太后纔好了些。可據太醫們說,太后年紀大了,實在不宜再勞累,必得好生養着才行。

太醫都這麼說了,誰還敢讓太后費心呢?好在敬親王年紀已經大了,白天還要去跟先生讀書,雖住在寧壽宮,也不必太后費多少心力,倒是皇長子小小一隻,正要人費心呢。

太后這一病兩個月,皇長子就在景陽宮住了兩個月,倒也過得着實不錯,至少並未見有病痛。於是太后在皇后率衆妃嬪去請安的時候便道:“我年紀大了,怕是再無精力照顧皎哥兒。瞧着這兩個月他在景陽宮住得還不錯,跟蘭兒也親近,我看,就讓他住在景陽宮吧。”

梅皇后靜靜聽了,道:“這也好。母后只管好生養病,等大好了,再接皎哥兒回寧壽宮也不遲。”

太后嘆道:“我這身子,怕是再沒大好的時候了。孩子這麼抱來抱去的,於他也不好。如今他跟蘭兒也親近,若再抱來我這裡,怕是又要教他哭一場,何必呢。”

“母后不過是病中不適,難免有些灰心罷了,哪裡就說到這上頭來。”梅皇后微微一笑,“不過母后慮得甚是,孩子抱來抱去的也不好,既然母后發了話,皎哥兒就叫袁昭儀養着就是。再過兩個月就是他的週歲生辰,到時候就在景陽宮抓週罷。”

許瑤在一旁立着,袁太后偏又瞥了她一眼:“許婕妤可願意?”

這種事哪裡輪得到許瑤願不願意呢?她這兩個月已然瘦了一圈兒,卻是半點神色都不能露出來的,自是滿面喜色,表示榮幸。

梅皇后就笑了一下:“說起來,許婕妤嫁去杭州的妹子,怕是也要來京城了,若是能趕上皎哥兒抓週,倒不妨也叫了孃家人進來,瞧瞧皎哥兒呢。”

第168章 成親第40章 惡客第9章 求救第27章 私心第65章 不祥第12章 殺人第73章 意外第138章 提親第7章 旅途第112章 皇子第14章 結拜第3章 嫁妝第50章 回門第61章 前途第164章 權衡第182章 已定第76章 順心第106章 成親第100章 上鉤第54章 郡王第26章 內情第102章 召見第76章 順心第182章 已定第170章 風暴第146章 重逢第9章 求救第47章 上當第160章 大喜第21章 心思第132章 大比第15章 婚前第109章 觀潮第168章 成親第12章 殺人第34章 正位第63章 府裡第16章 出嫁第91章 過年第168章 成親第18章 敬茶第84章 攤牌第57章 舌戰第94章 宮宴第79章 夜課第97章 圓房第129章 巴結第90章 選擇第20章 眼熟第27章 私心第119章 回京第50章 回門第4章 談判第92章 年關第162章 法會第124章 意思第182章 已定第50章 回門第126章 生辰第122章 衝突第55章 遊園第35章 春心第145章 相看第102章 召見第86章 相許第68章 報捷第24章 偷聽第110章 潮音第6章 姐妹第152章 一見第89章 有喜第101章 死訊第133章 風頭第161章 祈福第92章 年關第56章 辯論第69章 又遇第127章 糊塗第38章 茶園第15章 婚前第9章 求救第169章 伺機第85章 談心第154章 鍾情第131章 事發第93章 除夕第51章 林家第180章 舉喪第99章 設局第95章 歸來第40章 惡客第23章 上香第133章 風頭第18章 敬茶第88章 遠見第26章 內情第87章 日常第98章 良配第137章 真靈第19章 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