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意外

說曹操, 曹操便到。可看長庚臉上的表情實在有些不對勁,袁勝玄心中便敏銳地一緊, 沉聲道:“什麼消息?”

長庚垂着頭道:“是京裡二管事來了,說,說佑王府要聘了大姑娘。”

這下袁氏兄弟都怔住了:“佑王府?”聘袁勝蓮?什麼意思?

佑王有二子,長子十六, 已經定了親事,明年年初就會成婚;次子才十一歲, 遠沒到成親的年紀啊。

二管事被叫了進來。能在京中做管事, 替袁家父子打探京裡的消息,自然都是心腹之人。離京之前袁勝玄就吩咐過他要早些接袁勝蓮回來, 雖未提及與福建那邊的親事,但他也知曉這位庶出的姑娘定然是早有安排的。結果這下子辦的差事突然出了岔子, 他不得不親自來向兩位少爺回話,一路上心裡都是惴惴的。

“給佑王做侍妾?”袁勝玄一聽這話, 先在心裡迅速把佑王府的一衆妻妾過了一圈兒。

佑王是親王爵,可有一位王妃, 兩位側妃, 四位有名份的侍妾, 餘者通房之類無名無份就不拘其數了。

做爲一個富貴閒王, 佑王不算沉迷女色, 可一正二側的位置卻也滿了,若是納了袁勝蓮,確實只能委以侍妾之位了。蓋因兩位側妃雖無出, 卻都是當時先帝爲他指的,正經上了皇家玉牒,無大錯不能廢棄。

說起來佑王的王妃和兩位側妃,其實當初都是太后選的。原是爲了不讓佑王得岳家太多助力,免得再對嫡位起了覬覦之心,所以乾脆一口氣選好,統統讓先帝下旨,好把這幾個有品級的位子都佔住了。

結果這也算是弄巧成拙吧,如今袁勝蓮進了佑王府,卻是連個品級都得不着了。兩位側妃是先帝所指,就算當今太后都不能隨便給拿掉。

袁勝玄只覺得不划算。若是能做個側妃也就罷了,可一個侍妾——這王府都是白進的!

“就一個侍妾之位,佑王府也好意思提?”還把太后放在眼裡嗎?袁勝蓮再是庶出,那也是太后的堂侄女,宮裡袁昭儀的姐姐呢。

二管事一臉無法形容的表情,連袁勝玄的臉色都不敢看:“因爲,因爲——是大姑娘在佑王府裡,與府中侍衛私通……”

“什麼!”袁勝青呼地就站了起來,險些把桌子都掀了,“私通?”

私通,還是與王府侍衛私通!袁勝青簡直憤怒之極!倒是袁勝玄還穩得住,沉聲問二管事:“詳情到底如何?這私通是誰說的?佑王府的人?”

他不相信袁勝蓮有這麼大的膽子敢自作主張,更不相信她會跟個侍衛私通,那有什麼好處?要私通,還不如跟佑王呢。再說了,若真是與侍衛私通,最後又爲什麼成了佑王的侍妾呢?

二管家滿嘴苦澀:“小的見過了大姑娘,大姑娘原本,原本是想與佑王世子……”可最後卻被人撞見與侍衛同處一室,侍衛已然被佑王妃處死,可袁勝蓮的一首情詩卻落在佑王妃手中,此事就說不清楚了。

“佑王妃說,爲保全雙方的臉面,不如就禮聘大姑娘爲佑王殿下的侍妾。府中周側妃身子不好,若日後她去了,就升大姑娘爲側妃。”

袁勝玄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蠢貨!”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分明是袁勝蓮想勾引佑王世子,卻被佑王妃反過來算計了一把。說是還有個升側妃的希望,可誰知道周側妃幾時死呢?這王府裡好醫好藥的,吊個十幾二十年的命都未可知呢。

“那情詩——”袁勝青想到與福建都司家聯姻的事兒就要泡湯,便覺得心頭的火一股股往上躥,“就沒辦法了?這個侍妾不做也罷,把人接回來就是了。”

二管事頭垂得低低的:“可大姑娘已經……已經不是完璧之身……”這接回來再嫁人,人家可願意不願意呢?

袁勝青牙咬得咯咯作響:“這個賤人!”連身子都破了,可見袁勝蓮確實是打定了主意。若真是佑王世子與她有了苟且,那佑王府看在袁太后的份上,也不敢不接她入府,至少一個世子側夫人之位是定了的。等將來佑王世子承襲親王爵,她就是側妃。

“她膽子的確是大了……”袁勝玄的臉色也很難看。一直當這個庶妹就是他們父子手裡的一顆棋子,由得擺佈,卻沒想到其實是一條會跑會咬人的狗,竟然也敢有自己的主意。

二管事小聲問道:“大少爺,二少爺,現在怎麼辦?佑王府的意思,若是同意,年前就把人接進去。若是不同意,他們就把人送回來……”

袁勝青咬牙道:“把她弄回來!”他要狠狠給袁勝蓮一個教訓!叫她知道敢違背父兄的意願是個什麼下場!

袁勝玄卻擺了擺手:“大哥,如今把她弄回來,對我們半點好處也沒有。”接回來也沒用了,倒不如就留在佑王府裡。如此一來,也能將佑王與袁太后拉上一點關係,誰知道什麼時候或許就有了點用處呢?

袁勝青被弟弟一勸,稍稍冷靜了些:“也好……”佑王死死守着中立不肯隨便往哪一邊靠,佑王妃拿個侍衛來算計袁勝蓮,怕也正是爲了把袁勝蓮趕出佑王府。既然如此,他們倒非把袁勝蓮留下不可了。

侍妾又怎麼樣?侍妾也是佑王的人。既然佑王妃願意讓自己的夫君戴這頂綠帽子,他們又怕什麼呢?只要袁勝蓮留下,佑王就跟袁太后有了關係,至少絕了他會站在皇后一邊的可能。

“那你就回京城吧。”袁勝玄轉向二管事,“雖說是做個侍妾,但既然王妃許了將來能做側妃,多少也要帶些東西進王府,你就看着準備吧,倒也不必太張揚。”大面上過得去就行了,若是大張旗鼓地去做妾,也未免有些丟太后的臉。

二管事得了話,連忙答應,連在府裡多呆一刻都不敢,立刻就動身回京城。這次他辦砸了差事,好歹沒挨罰已是萬幸了,哪還敢叫累呢。

他走了,留下袁氏兄弟對坐着,個個都是一臉陰沉。今年看來是運勢先高後低,上半年還在爲袁勝蘭入宮而高興,這才幾個月呢,就先是沈家搶功,後是袁勝蓮反水。當然袁勝蓮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與福建都司的親事可怎麼辦?

“在族裡擇一個嫁過去吧。”袁勝青實在是不想放棄,“若是能讓長房……”袁勝蕊雖然不行,可長房也有庶女,自己擇親未必能找到什麼好人家。

袁勝玄搖了搖頭:“若是從前或許還行……”這次袁勝蕊去了京城卻連袁太后的面都沒見着,長房算是徹底沒了臉面,跟他們四房怕是再不肯來往了。

шωш ¸TTkan ¸c ○

“那就讓他們抱着那個承恩公的空爵位過日子吧!”袁勝青冷笑。

承恩公可不是什麼世襲罔替的爵位,五代之後就沒了。如今的承恩公已經是第二代了,算一算,子孫們也沒幾代好襲了。更不必說袁太后在的時候都看不上他們,等袁太后沒了,他們還能指望誰?

說到這個,袁勝玄倒是微微皺眉:“太后姑母這麼做,似乎也太過了一些……”總歸長房纔是她的親兄弟,袁勝蕊是她的親侄女,何至於進京一趟卻連面都不見呢?

袁勝青不以爲然:“還不是氣他們不聽話,一心想着往宮裡去插一腳。”便以太后之尊,也最多弄一個侄女兒進宮,自然是要選個最得力的,哪能把名額浪費在袁勝蕊身上?不召她一同入京也就是這個意思,誰知長房偏不識趣。

“他們不識趣,難道太后還要給他們臉面不成?”再是親兄妹,如今也是君臣之別呢。只有太后給別人臉色的,哪見太后還要哄人的?

袁勝玄微微搖了搖頭:“總覺得還是有些……”太后有些絕情得過了。這事出反常,就不免會讓人有幾分疑心。

袁勝青素知這個弟弟有孟德之癖,不由得笑了一下:“就你想得多。罷了,時候不早,我倒腹中飢餓了。”

袁勝玄便道:“家宴都備下了——”他說到這裡便覺得索然無味。還吃什麼家宴呢,這個中秋真是過得沒滋沒味,“罷了,再拖下去母親倒要擔憂了,早些用過飯,我也去驛站瞧瞧。”

顧不得過中秋的當然不止袁家。往近了說,就在驛站之中的司家人亦是如此。

司儼的病已痊癒,司夫人原是打算陪着丈夫在這異鄉過了中秋,便帶着司秀文回京城去。可是託驛卒那裡置辦了酒菜,司儼卻只管關起門來見下屬,席上酒菜都要涼了,也不見他過來。

“我去看看父親——”司秀文便要起身。司儼平日裡多有讀書或寫摺子便忘記時間的,都是司秀文跑去拉了他來。

只是今日她剛起身,司夫人便淡淡道:“坐下!”

司秀文一怔:“母親——”

司夫人眼睛一擡,目光冰冷:“你父親在做正事。你一個後宅女兒家跑去做什麼?不知輕重!”

司秀文被罵得怔住了。隱約想起來最早的時候,司夫人似乎也阻止過她往書房跑,但後來就不再管了……

司夫人並不理睬她面上神色如何變化,只冷冷地道:“你年紀也不小了,過些日子成了親,莫不成在婆家也要時常往前院跑?如此不成體統,豈不讓人笑話你父親不會教女?節後你就隨我回京城,把《女四書》翻出來再好生讀一讀,也知道‘規矩’二字該怎麼寫。”

司秀文聽見成親二字,心裡就是一緊,下意識地向司敬文看了過去,卻見司敬文盯着眼前的酒杯,彷彿根本沒聽見司夫人在教訓她。

司夫人看她被劈頭蓋臉教訓了一頓,卻還沒露出什麼明顯的忿然或委屈之色來,心中稍稍滿意,暗想好在還沒有狂妄到一絲委屈都受不得,如此就還有教導的餘地。

須知嫁人爲婦,與在自家做姑娘截然不同,哪怕心中不服,至少表面上也不可失禮,否則一個忤逆婆母的帽子扣下來,任是哪個媳婦也吃罪不起。司秀文這臉上能端得住,至少第一關是過得的。

如此,司夫人便不再教訓她,只叫下人去問了問,得知司儼還不曾出來,便叫人將酒菜送過去,自己領着兒女用過飯,各人自去休息。

司秀文這頓飯吃得食不知味,好容易得了嫡母的話,退出房來就拉住了司敬文,急急道:“哥哥,難道母親將我的親事定下來了不成?”嫡母來了杭州可從沒見過袁家人,若是定了親事,絕不是袁家。

司敬文眉頭一皺:“婚姻大事,哪有你一個姑娘家自己過問的?”但到底是疼了許多年的妹子,看她一臉惶然,還是忍不住安慰道,“父親母親自有道理,定會給你挑一個才華橫溢,妥當上進的。”

他這是爲了安慰妹子,豈不知司秀文一聽才華橫溢四字,只覺得彷彿一瓢冷水澆了下來。袁勝玄雖然比之普通武將文雅許多,肚裡也有些墨水,但以司家標準,還遠遠夠不上這四個字,既有這個話,那必然是在文官清流中結親了。

“哥哥——我,我不嫁!”

司敬文只當妹子是戀家,搖頭笑道:“傻丫頭,女大當嫁,哪有不嫁的道理?好了好了,快回房去吧,這是驛站,被人瞧見不成體統。”

司秀文一腳深一腳淺地回了自己房中,失魂落魄般坐了半晌,才忽然抓住了小紅的手:“你去瞧瞧,袁二少爺來了不曾?”

小紅嚇了一跳:“姑娘,今日是中秋……”誰家不是闔家團聚,袁二公子爲什麼會跑到驛站來啊?

“你去。”司秀文抿緊嘴脣,一臉決然,“若是他今日不來,便是我與他沒有這個緣分,我也就從此死了心。若他來了,你便對他說,我要見他,若是他不肯跟着你來——那也就罷了。”若是他真的來了,那就是天意!

司儼可不知道女兒已經抱着破釜沉舟的念頭了,他正在跟幾個心腹下屬談話:“據這些日子的調查,倭寇之患確是有的,沈家奏摺之內所言,並不算誇大。”只不過本地海匪人多,甚至有些還是錯把倭寇當本地海匪給報了上來,就顯得倭寇不那麼扎眼了。

幾名下屬都點頭。這個結果是他們在各處沿海村鎮仔細查問出來的,找的都是田間地頭的農戶,或撒網捕魚的漁民,全是那頂不起眼的百姓。若說這些人都是沈家收買了來矇騙御史的,那沈家從西北帶來的五百人馬全撒出去恐怕都不夠。

而且這幾名下屬有的是司儼的門生,有的是他在都察院的下屬,都是相交數年,對其人品甚有信心,也絕不會被沈家收買。相反,這些人都生怕他的名聲受玷,巴不得能查出沈家有問題來呢。故而交這調查結果上來的時候,人人都有些心情複雜。

“先生——”其中一個就忍不住叫出了舊日稱呼,“如今,該如何是好?”

司儼便嘆了口氣:“說起來,既然沈家沒有誇大,我當日的彈劾便是錯的,該向陛下告罪纔是……”

那學生忍不住便道:“雖說沈家對當日戰績沒有誇大,可他後頭的話卻也未免有些危言聳聽。自前朝那次倭患之後,倭寇也並未有大舉入侵,並不似沈家所說,將爲肘腋之患。如此,先生彈劾他也並不算錯。”

另一人也點頭道:“且咱們做御史的,原有彈劾之職,風聞奏事亦是尋常。大人若是因此告罪,言官因言獲罪,日後誰還敢直言呢?到時候恐怕人人鉗口,反不利於言路開闊了。”

司儼便默然,似乎有些心動。

他素來名聲好,簡直就是清流中一杆大旗,跟着他的人無不希望這杆旗屹立不倒,不染點塵,如此既是保了司儼之名,對他們這些景從之人亦有好處,於是紛紛附和。

司儼聽他們七嘴八舌說了幾句,便嘆了口氣道:“容我再想想。今日中秋,原該闔家團聚盡享天倫的日子,倒是勞動各位跟着我出來。我已託驛丞備下酒菜,各位不妨小飲幾杯。南節先慢一步走,我還有話問你。”

諸人便皆起身道謝。其實他們這些在京中做小官的,多有家中清貧者,說個布衣蔬食也不算過份。司儼家中富裕,既備酒菜自不會吝嗇,倒也是難得打打牙祭的機會,便說說笑笑都出去了,只留下韓南節一人在書房之中與司儼相對。

韓南節便是那日被沈雲殊綁去桂池村,叫他親眼看見丁守備率人打扮成海匪模樣進村的那個年輕官吏。他是個八品小御史,在京城裡沒根沒基,司儼卻是甚爲欣賞他,便將他也塞進了這次欽差隊伍之中,不想卻偏偏正被他看見了這事兒,回來便秘密回報給司儼,除此之外不曾向任何人透露過。

司儼聽房外靜了,便道:“這幾日可有人向你問過此事?”

他不必細說,韓南節也明白:“是有人拐彎抹角打聽過。下官只說去過,但見村民在修繕房屋,說是有官軍來村裡抓過海匪,後查知乃是有人陷害,雖是燒了幾間屋子,卻也留下了賠償的銀子。”

他也不說自己沒去過桂池村,卻將時間往後延了一日。

司儼便點點頭:“做得不錯。”桂池村不小,若一味說不曾去過反易於引人疑心,倒不如這般說,倒能打消那些人的懷疑。

韓南節便試探着道:“大人這奏摺——”他總覺得司儼不會不上請罪摺子。這位大人素來都是推崇君子坦蕩蕩的,便是有錯也不該藏着掖着,那反而落了下乘。

司儼難得地笑了一笑:“這奏摺,我暫時不上。”

韓南節先是一怔,隨即便有些了悟:“大人是疑心……”若不然爲什麼只留他一個人呢?這顯然是對丁守備的說辭根本不相信啊。不過說真的,連他都不相信呢。只不過若說那丁守備身後還有人,可就有點太駭人了,那可是手握江浙一帶軍權的……

司儼卻是在此時似乎明白了爲何沈家父子會被調到江浙來,只是這話他還不欲與韓南節說。從自己女兒身上,他算是知道了口風不嚴的危害,韓南節也還年輕,雖然品性是他看好的,卻也怕他還缺歷練,不如少知道些的好。

不過有些事卻是他一直知道的,那倒可以跟他談談:“此事,細想起來頗多可疑之處。”

這還要從那王御醫向自己傳遞消息開始。當時他聽見“殺良冒功”四字便覺得頭皮發炸,全被吸引住了,此時回想起來,其實直到如今也並沒聽得市井之中有此傳聞,那王御醫是從哪裡聽來的?似這等聳人聽聞之事,只消有一半點兒消息就會傳得滿城風雨,如何一個養在府中的御醫都知道了,市井之中卻無傳聞呢?

如此一想,司儼不得不懷疑,王御醫乃是被人指使才透露消息給他的。恰好官府那邊的歷年記錄又確與沈家上報數目相差一百餘人,那麼屠掉桂池村,這一百多頭顱也就補上了。

倘若沈雲殊沒有阻攔那丁守備,只怕此時他就會認定沈家的確殺良冒功了。而沈雲殊當時若是拖延一二,等那丁守備真將村子屠了一半再出現,可就是鐵證了。

正因這鐵證沒有到手,司儼才真心地覺得,沈家的確是保國衛民之人,不忍用百姓的鮮血去換來自己能扳倒對手的“鐵證”,這樣的人,斷不會誇大其辭以爭奪功勞,更不會行殺良冒功之舉!

那麼,如果沈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就是袁家了。若依他的脾氣,此刻就要上表彈劾,請朝廷自丁守備下手,查一查袁家了。

可是,如果皇上調沈家父子前來江浙,那皇上多半也是疑心了袁家,但爲什麼卻不明說,還要在朝堂上做出傾向於袁家的舉動來呢?

司儼若只是個一味只知梗着脖子的人,也走不到如今了。他想了又想,越想越覺得此事甚爲複雜,他現在若是就這麼直愣愣地捅出來,未必就是件好事。

“我想,先上奏摺向陛下言明,倭患爲實。”司儼思慮再三,決定還是不對韓南節說太多,“袁家鎮守江浙,對此先見不明,理當彈劾。更有那丁守備,險些因誤聽消息而殺害良民,也該懲處。”

韓南節連連點頭,卻有些不明白爲什麼司儼要特意將自己留下卻只說這些。便聽司儼緩緩道:“你帶着我的奏摺先回京城,就說我還要在此地再細細調查倭寇之患,屆時,你要借遞奏摺之機向陛下秘奏,你在桂池村所見。”

他看着韓南節似乎有所悟的目光,又叮囑了一句:“只要將事實奏於陛下一人即可。”這年輕人踏實能幹,也有機靈勁兒,聽說家裡父母俱亡,若是司秀文能嫁了他,倒可少受些束縛,日子也能過得自在些。

第120章 謝禮第151章 目的第145章 相看第160章 大喜第169章 伺機第26章 內情第102章 召見第105章 紅白第28章 遊春第33章 庶女第19章 反覆第86章 相許第95章 歸來第128章 次子第13章 獲救第181章 大局第63章 府裡第49章 相遇第129章 巴結第20章 眼熟第80章 衝突第152章 一見第25章 舊事第52章 賞花第9章 求救第10章 綁架第51章 林家第152章 一見第128章 次子第58章 位份第27章 私心第86章 相許第51章 林家第89章 有喜第55章 遊園第151章 目的第51章 林家第25章 舊事第136章 柺子第167章 孤注第108章 揭開第141章 小產第116章 花會第142章 賠禮第168章 成親第62章 表妹第104章 回家第161章 祈福第77章 說親第120章 謝禮第95章 歸來第103章 請罪第57章 舌戰第11章 劫道第12章 殺人第100章 上鉤第149章 公主第14章 結拜第135章 有孕第125章 心事第50章 回門第53章 選中第67章 計劃第132章 大比第174章 逼宮第22章 談判第148章 愚婦第8章 驛站第40章 惡客第42章 爭功第9章 求救第141章 小產第87章 日常第136章 柺子第163章 小產第155章 嫡子第112章 皇子第144章 野心第157章 思量第179章 出征第57章 舌戰第21章 心思第179章 出征第139章 密談第85章 談心第182章 已定第81章 利害第38章 茶園第169章 伺機第167章 孤注第84章 攤牌第127章 糊塗第168章 成親第102章 召見第62章 表妹第131章 事發第41章 打臉第131章 事發第157章 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