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五十年

窅娘尷尬的回來,宋九不知道如何安置,可幾天後上朝時,幾乎所有官員都用怪怪的眼神盯着他。

宋九隻好裝做不知道。

實際他內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趙普會弄什麼妖蛾子。

但馬上他就看到轉機。

這一年,黃河又出大事了,黃河自滑州房村河堤防發生超大面積決口,洶涌澎湃的河水如同脫繮的野馬一般,撲向南方,沿途淹沒澶濮曹濟數州無數民田房舍,長途跋涉近千里後到達彭城(徐州),匯入淮河,如同宋九十幾年前所說的那樣,勝利黃淮會師。

發生了這麼大的水災,朝中上下一起傻了眼。

不管宋朝重民生是真還是虛僞,經過十幾年宣傳,以人爲本已成了全國上下的口號。至少在趙匡義朝,賑災手段達到了高峰。

然而災區面積太大了,受災百姓太多了。

這麼多的災民如何救濟,災後如何重建?這個河道如何治理?

趙匡義將所有重臣喊到政事堂商議。

他先是看着宋九。

宋九搖頭。

道理若干年前他就說過了。能治,但又不能治。

黃河爲什麼在唐朝不出事,無他故,那時候水土還沒有破壞的那麼嚴重,關中仍是全國最好的耕種地區,還有黃河下游河牀還沒有擡高。

宋朝不行了,整個黃河上游水土全部破壞,自東漢以來黃河河段未大變動過,泥沙沉澱,已成了懸河。有方法治理,上游不得濫砍濫伐,載樹防沙,中下游興修若干運河輔助,然後束水衝沙。可是宋朝現在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力與財力支持這麼大的工程。

因此唯獨的辦法還是兵來將檔,水來土屯。若那樣。中書就可以辦到了,自己是西府首相,無權插足。

那天商議無果。

於是廣徵博引,羣策羣力,下面的官員同樣沒有辦法,只好提議徵十萬百姓修補河道。

趙普將這些意見轉交給趙匡義。

趙匡義很不滿意,由宋九開始。朝廷也漸漸採納了用工代賑,不過因爲官吏貪墨,發生了種種矛盾,若是小範圍用還可以,但是十萬災民用工代賑,準得出大事情不可。而且上哪去立即徵來十萬災民。或者徵十萬民夫來堵塞決口?萬一處理得不好,百姓本來因爲受災了,心情不滿,發動暴亂,那就會出更大的大事。

因此趙匡義冷聲說了一句:“從前韓村河決,徵民沒起到作用,反而嚴重擾民。”

於是他發十萬軍隊治理河道。甚至爲了表達治河的決心,所用錢帛全部自內庫調派,不動用三司國庫錢帛。

趙匡義朝時趙普與趙匡胤朝的趙普終是兩回事,若是那時,趙普認準了宋九打壓,宋九會更悲催的,因此趙普同意了。然後二人商議,得選人領頭。選來選去。選了郭守文護其役。

再看郭守文閱歷,潘美活捉劉鋹,曾派其進京獻捷,宋九也與此人在那時打過交道,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很會拍馬屁。

李煜進京時,郭守文勸其不要輕生。

安撫過西北。

太平興國三年。郭守文曾率宋亳二州四千五百丁塞汴水決口。

應當趙普推薦這個人還是有能力的。

郭守文去了前方。

他沒有偷工減料,全部用埽填堤。

想要牢固的堤壩,最好是石頭水泥壩,現在水泥出來了。可成本太高。還有史上後來發明的魚鱗塘,這個也讓宋九提前弄出來,它代價同樣不菲。另外就是錢氏在錢塘江推出的籠石法,這個成本也不低。還有便宜的方法,最便宜的就是硬是用泥土填,這個只要人力成本。要麼後世都常見的用沙包加固堤壩。

但在宋朝想要質量好,最常見的便是這種埽。

先用大量編織蘆葦繩和超大超長的竹索,蘆葦繩用來捆綁加固“埽”,充當編織袋的作用;竹索用來貫穿“埽”,充當纖繩,以便人力將“埽”拽拉牽引到指定區域。

再於寬廣平坦的地上密佈蘆葦繩,接着在繩上鋪一層厚樹枝與厚蘆葦,再在蘆葦上倒泥土以及碎石塊,接下來按照這個製作次序反覆操作,待填充物外形高約十米、長約數十米時,最後用蘆葦繩緊緊捆紮,用來堵河的“埽”就這樣完成了。

實際它的原理與籠石法、魚鱗塘、水泥壩是一個性質,就是用這些繩索將整個河堤變成一個整體,增加其牢固。

郭守文沒偷工減料,十萬呆在京城的大軍也不敢偷懶,場面很壯觀。

到處是黑壓壓的兵士,將一個個“埽”拖到決口邊緣,栓在巨樁上,然後投河堵決。

可是這一年雨水特別厲害,河水始終如奔馬一般洶涌而來。

無論投入多少勞力,還是投入多少石頭與大“埽”,皆眨眼之間被河水衝得無蹤無影。

不但如此,陝西,河北多處地區同樣受到澇災。

而郭守文從五月折騰到九月,這個決口還沒有填上,無論他如何折騰,河水依然向東直入淮河,導致廣大的災區春秋兩季顆粒無收。

不能說趙匡義做錯了,若是水勢能在中途稍小一點,讓郭守文堵上,將災害降低,花費這個代價就是值得的,沒有堵上,那就是一個笑話。

當然,更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至少趙匡義想做爲,也想不擾民,用心肯定是好的。

郭守文在滑州無功,都不敢回京城。

趙匡義也不怪他,痛定思痛,這樣臨時抱佛腳肯定不是辦法,既然今年無輒了,就不讓它下回再發生吧。

因此就想到了古代的一個辦法,遙堤。

何謂遙堤,就是距離河堤兩三裡開外,再築一道大堤,若是汛期兇猛,就可以打開陡門,將水放於這個緩衝區蓄洪泄洪,而且第一道河堤若是破掉。它可以做爲第二道大堤拱衛後方。

趙匡義便派兩批官員出發,柴成務與葛彥恭順着黃河北岸,趙孚與郭載緣順着黃河南岸,西自河陽,東到大海,察看古代遙堤情況。

不久趙孚便上書,是有遙堤。是那一朝建的趙孚也不知道了,但所剩百不過一二,現在重修會面臨許多困難,首先不知得用多少錢帛與人力,工程量太大了。其次遙堤與河堤之間的灘地肥沃,以此爲生的農戶特別密集。一旦灘地用作防洪區,將有多少民戶面臨遷徙,他們遷到何處,如何謀生,國家將損失多少稅賦?

因此建遙堤不是辦法,想要解決,只有分水。南北岸仿佼汴水,各開一個陡門,北入王莽河(山東寧津胡蘇河)以通於海,南入靈河以通於淮。

甚至也說了宋九所說的若是分水,會使在水勢平緩時更爲平緩,導致泥沙沉澱更快的弊端,那就是用陡門調節,仿照朝廷依宋九的提議。於汴黃交界處再置一蓄沙湖之舉,水勢小的時候關閉陡門,水勢大的時候從蓄沙湖泄水於擴疏後的王莽河與靈河,使河水迅速進入大海。同時還能通舟運,灌溉農田。

不管這個提議對不對,可是讓趙普尷尬了。

不是分水那麼簡單。

想要分水,必須擴灘王莽河與靈河。特別是靈河那一段,還要浚通濟水,以及從梁山泊通向彭城六七百里長的桓溝水。

錢呢?

本來可能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趙匡義還是將所有重臣喊到政事堂。看着大家,特別是狠狠地盯着趙普,最後盯着宋九說道:“修防決塞,蓋不獲己,而秋霖薦降,役民滋苦,難道是朕寡德?”

宋九有些暈。

這個黃河越往後越難治了。記得前世一個帖子,說南宋能屹立,還虧得黃河,正是黃河多次氾濫,將金國害苦了,沒能力一鼓作氣將南宋拿下。這肯定不通,金國崛起時什麼樣的家底子?最少比那時候強吧。不過也說明了北宋以後的黃河情況。

沒辦法治。

有辦法也沒有這個國力去治。

趙普在邊上說道:“堯水湯旱,時運使然,陛下勞謙勤恤,過自刻責,下臣恐懼所措,望少寬宸慮,以竣天災彌息。”

“趙卿,還有諸卿,勿要藏拙也。”趙匡義又不滿地看了宋九一眼。

在座的誰對水利最精通,宋九,他就是水利起家的。

宋九隻好站起來說道:“陛下,黃河漸成懸河,如何治,十幾年前我就說過,國力無法實現。若陛下只圖五十年之計,臣都有一個辦法。”

“五十年啊。”

“能保證五十年不出大事就是好的了。如今人口還不算多,若是五十年後以這十幾年的人口增漲速度,可能人口數量會番上三倍。那麼這些大決堤,可能會出更大的事情,淹死更多的百姓。”

“但是五十年……”

“陛下,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情,如今國力還是有限,況且還有燕雲未平。所以得分清先後,先舉應付五十年的辦法,五十年後,燕雲收回,國家更強,可能會有更好辦法解決它。”

“那你就說這個五十年之策吧。”

“臣先說堤,朝廷有人說遙堤,實際還有輔助堤,如月堤,格堤,縷堤。若再分,還有越堤,子堤,撐堤。”

“恩?”趙匡義茫然。

其他人也一起發愣。

大多數是後世發明的名詞,一起不了解。

“實際除了臨時搶險的子堤外,真正分起來,只有兩種,一是內輔助堤,二是外輔助堤。內輔助堤就是遙堤。餘下都是外輔助堤。”

“外輔助堤?”

“就是在河堤修建的輔助堤,如縷堤,於河邊再築形如絲縷的小堤,它有兩個作用,水小時束河,使之河水不會平緩下來,那麼河沙便不會沉澱。其次是汛期時,它能替主堤抵擋第一波攻擊力,從受力原理來分析,有了縷堤,主堤受壓會減輕。月堤與之有些類似,但是兩道主堤,於險要河段將主堤縮退,在後方再築一道半月形主堤,那麼不用興師動衆的建千里遙堤,就可以將決堤事故下降一半。格堤也與縷堤類似,但不是呈絲縷狀,而是呈一個個不規則格狀,它主要用在很長的平直河段,之所以決堤,多是水流動產生的衝擊力。但現在主堤外有一個個格堤,那麼臨近主堤下面的河水便不易產生流動,這就很好地保護了主堤。越堤與月堤性質差不多,但呈相反方向,是於河道一側築長主堤,使水繞道而過,不直接衝擊主堤。撐堤則是於主堤外直接加梯堤,使主堤下方河道加固,抗擊水壓與衝力。子堤則是搶險時用的,若是汛水兇猛,來不及從後方挑來泥石加高堤壩,那麼直接於主堤內側取泥加高,這個若不懂水利,最好少用爲妙。”

“卿爲何不說?”

“臣西府事務繁忙,況且是越職的事,只是看到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臣抽空騎馬到黃河邊又仔細轉了轉,纔想出來的。”

趙匡義悶哼一聲。

如果不是朕今天逼了你兩回,恐怕你還不會說。

第451章 亂戰第360章 小把戲第225章 大宋第一戰將第530章 軍事家(上)第426章 上位(中)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117章 三肥土(上)第298章 飛虹第280章 可怕的誤會(上)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468章 均貧富(上)第103章 遠方的朋友第69章 神奇(上)第316章 脫變(下)第439章 神的黃昏(八)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526章 好鄰居(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62章 號角第96章 乾德三年的事(上)第495章 第一權臣二百四十九章 暖冬上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51章 負荊第308章 碩麥(上)第158章 勁弩(下)第418章 荒誕(上)第494章 朕累了第387章 好人第335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第525章 選擇題(下)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437章 神的黃昏(六)第147章 迷茫第233章 千古遺恨第146章 桃花第432章 神的黃昏(一)第41章 挖祖墳(下)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151章 花蕊夫人(下)第199章 牛(下)第265章 折騰第464章 前戲(下)第146章 桃花第311章 同病相憐(上)第385章 五十年第269章 謀劃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194章 快樂第330章 青蛙的死法(上)第485章 南方(上)第396章 梟雄的末落(下)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214章 肥羊(下)第378章 驚弓之鳥第250章 暖冬(中)第481章 等的人第372章 包青天第380章 交鋒(下)第472章 驅(下)第87章 巡察(下)第497章 鹹平軍第300章 愛情問題(下)第25章 殺傷力第416章 一地雞毛(中)第500章 破騎軍第168章 鏡子(下)第404章 鐵血之路(四)第435章 神的黃昏(四)第299章 愛情問題(上)第423章 定(中)第488章 要翻天第175章 聘禮第397章 自作聰明(上)第47章 玩大了第498章 散財之功第500章 破騎軍第216章 夜宴(一)第23章 父輩(上)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251章 暖冬(下)第101章 宇文愷第14章 陌生的小蘋第285章 論語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157章 勁弩(上)第49章 盛況第484章 奇葩(下)第5章 損人不利己第447章 野望(下)第186章 用(上)第271章 前兆第37章 果子(下)第88章 神靈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442章 妖星(下)第211章 思念第221章 大婚(中)第393章 持續性的打臉(上)第367章 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