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誰遞陳條

看着陳羽霏等人離去,楊繼業陪着韓玉芝先回楊家。路上,韓玉芝說,“相公,你也準備去豫南?”

“不一定去得了啊。”楊繼業苦笑說,老媽會不會準他離開京都,還是兩說。黃河潰堤,水災嚴重,官府方面也會組織人員進行救災。另外,官方會開倉賑濟災民吧。

即便陳老頭和陳羽霏等人去災區,可能主要還是救治生病的人羣,其他方面,可做到事情不多。自己真去了豫南,未必能夠找到陳羽霏。

“災區也很危險吧,除了疫病,還有一些人會乘亂搶奪,殺人,爲匪,對吧。”韓玉芝說,楊繼業去災區,他也會擔心有安全問題。

“我去也不會是一個人去,放心吧,不要胡思亂想。陳羽霏跟隨爺爺走,他們肯定也有不少人在一起的,都不要你操心。”楊繼業笑着說,隨後在想,豫南黃河潰堤,水災嚴峻,不知官衙會有多久反饋到京都朝堂?

這個事情,按說應該是右丞相府這邊處置,派人出京賑災,下令地方糧倉開倉救人。不過,文朝這邊對於地方災情的反饋,會有什麼樣的程序,又會要多長時間?

情況反饋到京都,朝堂肯定要討論,爭吵救災策略吧。古代這種辦事效率,絕對不會好。可水火無情,救災快速而高效,會減少很多死傷,也會將損失降到最低。

不過,從秦漢開始,各朝代對水災險情都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監察、報備。不過,昨晚才發生的黃河潰堤,災情到底有多嚴重,可能還在統計之中,今天下午或晚間,應該有六百里加急訊報到來。

回家的途中,楊繼業一直在思索。黃河潰堤的水情肯定嚴峻,朝堂會派誰做欽差大臣前往?

如今,太子監國,對於賑災人選,欽差大臣,肯定會做一些選擇的。這樣的欽差大臣責任大,朝堂會撥付一定的銀兩帶去災區,用於發放給災民。但這種救災款,偏偏又是很多人都覬覦的。銀兩多,救災過程中可操作的空間大,撈銀子的機會大。

只要沒被人抓住破綻,出京一趟,腰包大大鼓起。這樣的差事,自然會有不少人盯住、爭搶。但太子監國之初,對於貪腐方面,肯定也會盯得緊,層層把關,不要賑災銀子落到環節中那些人腰包。

對於救災之策,確實沒聽說起。但之前與陳老頭說出幾條,看他的反應,還是有些用處的。如果說,這次讓二哥楊忠良出京賑災,哪怕不經手那些銀錢,對二哥而言也是一次立功的好機會。

當然,韓家那邊,大哥韓泉也需要這樣的機會。至於能不能讓他們得到機會,楊繼業也沒把握。不過,賑災中的一些陳條,先寫出來,然後往朝堂呈送,只要認可,也是一些功勞吧。

只要按照陳條落實,今後在賑災上可用,一年會少死很多人,也就能夠救活很多人。這樣的事情,自然要做,還要到豫南去推廣。

“楊猛,給蘇杭那邊傳訊,立即調青年軍第三師奔赴豫南救災。”楊繼業對車後的楊猛發令。楊猛聽了,重複一遍,確定沒有誤差,才讓人將信鴿放走。

在路上的車內,楊繼業吧之前對陳羽霏所說的話,寫下來,作爲陳條。

《豫南洪災救災疏》:

其一,切記不能讓人喝生水,必須要燒開的水才能入口,就可減少瘟疫的發生與傳播;

其二,淹死、餓死的蟲鼠、野獸,只要腐爛了,絕對要掩埋起來,野外的老鼠也不能捕殺做食物,以免瘟疫傳播;

其三,居住地、收留災民之地,必須要求所有人餐前洗手、不準隨地便溺;

其四,居住地、收留災民之地的四周,多撒一些石灰粉,確保衛生和乾淨。

其五,用於救人的包紮帶,必須要在鍋裡煮過,晾乾,才能用於包紮。

……

將韓玉芝送回家,楊媽歡天喜地將韓玉芝迎進門,家裡已經請來了穩婆、醫師,先給韓玉芝把脈,探查身體健康情況。韓玉芝也有心理準備,因爲在韓家已經經歷過一回,這時候,楊家這邊如此安排,她也理解。

巫素貞、白娘子等也都到韓玉芝身邊,問她這些天的情況。楊繼業見這樣的情形,便主動遠離一些。

帶着楊猛出門,想去右丞相府看看。也想去找二哥楊忠良商量遞交賑災陳條的事。如今的京都,對於豫南決堤之事,或許還不知情的。這邊如果先有準備,對爭取去豫南一帶賑災,是具備優勢的。

蠻族軍這邊既然將青年軍第三師調去豫南,楊繼業也想親自到豫南走一趟。陳羽霏豫南那邊救災,他還是不怎麼放心的。青年軍三師師長張思同,楊繼業也熟悉,很陽光很有活力,上進心也足的一個人。

三師也是三千人,青年軍的戰士基本在十八歲左右的青年,對楊繼業這個少爺忠誠而敬仰。所有的骨幹,都到知書堂接受過培訓,同時,青年軍還會在連排內部進行培訓。

楊忠良本身是八品官員,但之前被閒置起來,做一個從八品的博士。右丞相府纔開沒多久,對於楊忠良的職位也不好立即變動。不過,如今已經升授修職郎,具體的職權還是之前的事務,不過,同事和上級領導對楊忠良的態度,當然是完全改變。

楊忠良性情稍微呆板、木納,與人相處不夠圓滑,辦事能力也只是一般。對於目前的職位,他沒什麼抱怨。

楊繼業找到楊忠良的辦公署,請人通報。楊忠良出來,見是幺弟到來,說,“繼業,有什麼事嗎?”

“二哥,確實有事想找你。能不能先離開一會?”楊繼業說。

楊忠良看着幺弟,見他沒有要說的意思,只得返回去跟上司和同事說一聲,然後纔出來。

兄弟倆往外走,楊猛跟在後面,大白天在京都,倒是不擔心安全問題。

走到一家茶肆,楊繼業胎教進去,找一間密室,開了窗。要茶博士送茶進來,然後,纔對楊忠良說,“二哥,我得知一條急訊。豫南黃河潰堤,水淹三府四州,災民超過二十萬……”

第167章 誰出戰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215章 寨裡善意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665章 無戰損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63章 一路衝殺第198章 降不降第241章 見學政第379章 領軍需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49章 鷹巢山匪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54章 留火種第70章 攻楊家第307章 辦學堂第50章 倩影再現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100章 我們做第535章 來戰——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365章 又得趕路第242章 文友結社第144章 小王爺讀書少第98章 忠心換槍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644章 聚仙樓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440章 敢不敢第369章 招人手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354章 王府軍的生死蛻變第295章 恆源商貿的要求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622章 鏢旗的威力第338章 追 擊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225章 看不透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533章 多高士第584章 皇孫見右相第423章 藥浴效果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562章 韃子來了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341章 李家分支在杭城第641章 開早朝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391章 奇襲見湖鎮(三)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97章 虎口奪食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664章 楊媽的緊箍咒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1章 穿楊箭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92章 族羣分別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81章 攢 刺第698章 殺無赦第73章 三尊炮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81章 攢 刺第32章 蘿蔔乾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588章 韓家兄弟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145章 先選誰第665章 無戰損第709章 新仇舊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