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法職考覈的神明

張御山給張之維一一介紹了一遍。

清微派的趙汝澮是一個頭戴蓮花冠,身穿紫色法袍,面相有些儒雅的中年道士,在張御山介紹的時候,面帶微笑的給張之維打了個招呼。

至於茅山的魏文章,雖然名字裡有文章二字,但卻和文雅沾不上關係,反而身材高大,長鬚直垂到胸口,濃眉如墨,一副威猛氣概,若非他穿着道袍,張之維還以爲他是一個武師呢。

說起來,魏姓在茅山也是的大姓,茅山上清宗起源自紫虛元君魏華存。

魏華存本是東漢末年人,其父魏舒甚至在晉朝時期官拜司徒之位,可謂是位高權重,按理來說,她應該是養尊處優的大小姐,但她卻對琴棋書畫不感興趣,唯愛黃老之術,歷情劫後被神仙賜法,一朝頓悟,入道成功,曾擔任天師祭酒,後開創茅山上清一脈,著有《上清經》和《黃庭經》。

同時她也和壽仙娘娘麻姑,何仙姑,媽祖並稱爲四大仙女,其中,麻姑是魏華存的侍女,後來香火很旺盛的花神女夷,則是她的弟子。

或許是魏華存自己是機緣巧合之下,得神仙傳法的原因,所以相比較祖天師張道陵立下的天師府,天師葛玄立下的靈寶派,她創立的茅山上清一脈,在對外要顯得溫和一些。

或者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自身很嚴格,但在對待外人上,卻沒那麼嚴苛,譬如傳道授法方面就是如此,這也讓茅山的一些道法傳播很廣,讓江湖上出現了很多野茅山。

這些野茅山在爲茅山帶去很多正面形象的時候,也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形象,所以雖是天師府執掌三山符籙,但論起名聲來,茅山的名聲要比龍虎山還要大一些。

魏文章和張之維同屬符籙三宗,雖有些吃驚張之維小小年紀便要和自己等一衆老前輩爭法職,但還是以長輩的身份抱手笑道:

“之維師侄,早有耳聞啊,都說你在丹功一道上的修爲高深,甚至還要超過一些成名已久的老前輩,沒想到在符籙一道也是不差啊!”

“我原以爲門中的鄭子布年紀輕輕便要升授三品法籙,已經算妖孽了,沒想到你更厲害,剛升授三品法籙,就要來領三品法職,與你們一比,我們這些老傢伙還真是自愧不如啊!”

“前輩謬讚了,這都是師父師叔們教的好!”

張之維也笑着客套了幾句,至於神霄宗的白玉宮,似乎人如其貌,是話本故事中那種頑固的牛鼻子老道形象,自始至終都沒說過話。

張之維也不與他理會,他本就不在乎外人如何,伱若客客氣氣打招呼,他自然客客氣氣迴應,你若擺譜,那自己就看不見你了。

隨後,大家繼續觀看授籙大會。

授籙大會依舊在繼續,最後一個四品法籙升授三品法籙的道士是鄭子布,四品升三品完了之後,便是三品升二品的儀式。

三品的上清五雷經籙已經算得上高品法籙了,二品的上清三洞經籙,則是專屬天師的一品法籙之下的最高法籙,代表了法籙一道的頂點。

授此法籙者,那都是絕對的道門大高功,到了二品法籙,代表着符籙的內籙一道已經走到頂點,接下來,要麼苦心鑽研外籙手段,要麼研究壇儀打醮,要麼在法職上下功夫。

總之,符籙一道涉及很多東西,雖說二品法籙是頂點,但頂點與頂點之間,因爲外籙手段,打醮做法,法職的不同,其實力也可能有天差地別之分。

就好像現在的張之維和鄭子布,雖同是三品法籙,但若不用其他手段,只論符籙一道,張之維是拍馬也比不上鄭子布的,因爲他只是空有內籙,而僅會的一點點外籙手段,又大多是用以輔助的。

相較於三品法籙,二品法籙的授籙儀式要複雜的多,但同時參與者也少的多,僅僅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瘸腿老道士。

經葛溫介紹,此人原本是靈寶派的一個天才,精通術數一道的奇門遁甲,但由於早年間過分癡迷數術一道,泄露了很多天機,遭到了天譴反噬,雖未身死,卻也三缺五弊,肢體不全。

一遭悔悟過後,他不再癡迷術數一道,開始潛心修行符籙,最終於今日,證得二品的上清三洞經籙。

棄術數,求符籙,居然還能問鼎二品法籙,這位老前輩也是一個大毅力之輩啊……張之維心道。

其實,以他的能力,是可以醫治這個靈寶派的高功的,但他與對方無親無故,自然不可能上趕着去幫忙。

對此,葛溫也未提及,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

二品法籙的升授儀式完成之後,便是授法職環節,等候已久的衆人,再次上場。

授籙大會自卯時開始,開到現在天色已經漸暗,張異揮舞着神杖,道鼓擂響,設在道壇四角的通天火把被同時點燃。

一時,火光沖天,道壇更亮了。

儀式主持人張異一揮手,要領法職的道士,由東西兩側魚貫走出,來到度人壇前,面對張異站好。

緊接着便是一聲鑼響,法壇之上,張異已然手持法杖,腳踏禹步,口中誦詠: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此乃淨天地神咒,用以斥邪除穢,清淨法壇,以待神降,唸完了淨天地神咒,張異開始高聲誦詠《雷祖寶誥》,北極驅邪院隸屬於雷部,要領去它的法職,自然得唸對應的咒語。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總司五雷,運行三界,羣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

唸咒間,不知哪裡涌來的陰風,法壇上風聲大作,幢幡飛舞轉動,旗幟招搖,香燭火焰飄搖不定,好像各界神靈應邀降至法壇。

與此同時,那萬里無雲的夜空之上,竟好似湖面一般泛起了漣漪,形成了雲氣,那雲氣初時很淺,但卻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濃密,形成了厚重的烏雲,遮蔽了月亮。

下方的道士見到這一幕全都驚呼起來,就連張之維也有些咂舌,天地變色,這個規格有些大啊,不知道負責考覈的神明是法脈中的哪一位?

其實,不只是他,張御山,趙汝澮,白玉宮等人也在納悶,他們都曾不止一次的參加過法職考覈,以往動靜可沒這麼邪乎,這陰風陣陣,暝雲低垂的,哪像神明降臨,倒像是那百鬼夜行,陰兵借道。

法臺之上,壇儀已到最關鍵的“迎神”之時,張異仍在招神詠咒,與此同時,他身後炁息滾動,一道張揚霸道的身影出現。

青臉紅須赤發,金甲黃袍,貌似牛鬥夜叉,身穿黃金鎧甲,手拿一口精光寶刀。

正是張異的護體神將黃袍怪,也就是三十六星宿中白虎七星之首奎木狼星君。

它立在張異身後,浮身於嫋嫋輕煙之中,身形介乎虛實之間,黃袍獵獵,周身毫光朦朦。護體神將出現,這便是護壇神將了,有了護壇神將,確保儀軌不會出現意外,張異從法壇上拿起一本玉冊。

這玉冊分二十四簡,簡與簡間以金線串聯,每一片玉冊都被秘術裁齊磨光,裡面的字體皆是雲篆,雲霧繚繞,緩緩流轉。

這玉冊叫《天壇玉格》,是龍虎山一位大天師是以道家聖人老子的名義撰寫的,裡面記錄了各種法職的規定,以及做什麼事可得多少功德等等,根據生辰八字,撥付本命天將天兵,作爲護身保衛……

相當於仙官道士的行爲準則。

張異把玉冊攤開,開始講了一下領法職之後的義務和規矩,其中着重講了“三皈九戒”。

“三皈”即皈依,一皈依“道寶”,二皈依“經寶”,三皈依“師寶”。

“道寶”其實就是元始天尊,“經寶”是靈寶天尊,“師寶”則是道德天尊,簡稱“道、經、師”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思嘛,簡單概括一下,就和呂布面見董卓時說,自己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棄,布願拜爲義父差不多。

這世間上,小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而皈依之後,“道經師三寶”就像我們的父母,當被欺負的時候,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隻要叫一聲‘媽媽’,那就有天兵神將相助,所以皈依的“依”,也有依靠的意思。

至於九戒,則是九條戒律,其中條條框框,太過繁瑣,大多都是用來約束自己的品德的,包括不殺生之類的,不過,在張之維看來,這些清規戒律,都要爲“正一”二字讓行,正以驅邪、以一統萬。

講完三皈九戒,張異一震法杖,開始了點神步驟,這一步驟是爲了確定是哪一位神明來爲衆人考覈。

“掃蕩罡風迎帝駕,扶持道法救良民。我今有請望來臨……”

張異每點到一位正神的名號,便手捏“請神指”,往臺下虛點。

法臺下,立時有人越衆而出,捧着該神的神牌,口誦神咒,繞壇而走。

如果該神神牌沒有反應,就點下一個,如果有反應,那就把此神的神牌請上法壇。

“雷霆都司將,符圓法籙衆官君。歘火律令鄧元帥,銀牙猛吏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蒼牙鐵面劉天君……”

張異一連點了多個正神的名號,但均無反應,直到點到“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的時候,九天之上,似乎也有雷雲翻滾、電光乍起,爲之遙相呼應。

張異精神一震,連忙揮手讓執事將該神的神位請上法壇,這次主持考覈的,就是這位正神了。

說起“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來,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但說起鍾馗,那便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得知此次主持考覈的神明是鍾馗,場下要參加考覈的衆人,齊齊的皺起了眉頭。

一個正神,往往身兼多種神職,鍾馗除了是翊聖雷霆驅魔辟邪鎮宅賜福帝君外,還是陰間的判官。

陰神的性格,大多要乖戾一些,他們給出的考覈,往往比較詭譎難過。

而鍾馗的拿手好戲是吃鬼,脾氣尤其的火爆,要在他手下領法職,怕是得有一番磨難才行。

隨着鍾馗神位被請上法壇,張之維一行人,也在執事的帶領下,走到法壇前站立。

張異拿起黃紙筆墨刀劍,一陣連寫帶舞,畫出數張符籙,又給每一個領法職的道士前胸和後背都貼上一張符籙。

整個過程,道壇上沒有其他聲響,只有怪異的風聲在耳邊颼颼作響,風吹着,符籙飄忽,燭光閃爍,火把忽明忽暗。

恍惚間,影影幢幢,如同有許多斜長的身影在法壇上晃動,讓一衆授法職者精神恍恍惚惚,分不清是在陰間陽界,還是在天上地下。

張之維盤坐在法壇上,前胸和後背貼着符,他只覺得有股子涼氣,從腳裸處攀上來,像條蛇,爬上膝蓋,繞過脖頸,直往人腦門裡鑽。

這種不適的感覺,放到外面叫外邪入侵,若在這裡,便是神明降臨,要拉他進入一個不可名狀的空間進行考覈。

其他幾個要領法職的道士,皆在這種感覺出來的瞬間就被拉了進去,甚至都沒有過多的感受,但張之維八字硬如鐵,這種冰冷的感覺纏遍全身,他的意識也依舊清醒。

咋了,八字硬還有這個壞處,難道考覈資格都不給我?!

一念至此,張之維對着張異瘋狂眨眼,但張異正在做法,對視視而不見,還是遠在主壇的張靜清眼尖,發現了徒兒的異樣,連忙朝着張異“嗯哼”了一聲。

張異:“…………”

道爺我苦哈哈的唱跳了快一天一夜,半點水沒喝,你杵那裡嗯哼個什麼勁?

張異不滿的看過去,就發現張靜清在給自己遞眼神,張異和張靜清幾十年的師兄弟關係,自然是瞬間心領神會。

扭頭看向張之維,發現這小子眼睛瞪的老大,正衝自己瘋狂眨眼,再一看其他人,皆面露安祥之色,顯然已經被神明接引了過去。

張異哪裡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心裡暗自腹誹一句,你小子八字再硬一點,只怕就是天煞孤星了!

旋即,他拿起黃紙筆墨,又畫了一道符籙,猛地貼在張之維的額頭:“走你!”

張之維只覺得一個激靈,像道炸雷,從尾椎直竄天靈。

緊接着,張之維只覺得天上的雲層突然開了個口,像是一個漏斗一般,輕薄的霧氣從口子上浸透進來,好似散入水中的白墨,一下子把整個會場都籠罩了。

第353章 善惡天平,拷問人心第464章 神乎其技的掌控力,陸瑾突破第516章 趕盡殺絕的呂慈,一生無暇的陸瑾第447章 吾道不孤,左若童爲“侶”出關。第279章 堂口開張,天通教主座下第一仙家第503章 說完道理,開始“講”雷法第164章 溫酒斬倭寇第447章 吾道不孤,左若童爲“侶”出關。第332章 雷霆手段,抵達終點第121章 呂慈的進步,出發龍虎山第306章 修爲提升,困龍昇天之勢第83章 掌控雷霆,虛空站立第54章 老陸不哭第416章 利刃在手,制裁八方第456章 小天師對左若童的指點第299章 掌握雙全手,突破靜功第五成第286章 黃老六出動,仙家們的陰謀第245章 皇帝命格,肅親王的謀劃第116章 兩孝徒談話,我劈了天師?第48章 我呂慈一生不弱於人第501章 張之維的影響力,武聖也來撐場子第20章 金剛手段第217章 讓你演練,你翻江倒海第460章 頓悟逆生第三重,一步登天第79章 逆生三重大成的預兆第247章 內景之秘,通天奇技第36章 豐平戰呂慈,火遁術第237章 天道張之維,人道無根生第522章 劉婆子:天師府對全性開戰了?第79章 逆生三重大成的預兆第364章 論道論不過,鬥法鬥不過第110章 師父的想法,老高功們的打算第525章 全性老輩:小輩,你去把小天師一夥第51章 呂慈的豪言壯語第312章 之維大師的當頭棒喝第442章 張之維斷恩怨,誰贊成,誰反對第386章 影帝張之維,師父又學到了!第241章 張之維的降維打擊第166章 人間活閻王,柳坤生的動機第177章 生死翻盤第501章 張之維的影響力,武聖也來撐場子第136章 劍法通神,凝練法籙第192章 極致莽夫張之維第488章 誤會解除,隱仙傳承第241章 張之維的降維打擊第390章 師叔也被祭出去了第40章 姓張的前輩,當頭棒喝第383章 神將來襲,神擋殺神第449章 張之維大戰左若童第497章 張之維闖入會場第446章 天通道人,人道通天第469章 三一事了,辭別若童第98章 【修改】拿捏心猿第335章 大上清宮面見師父第386章 影帝張之維,師父又學到了!第173章 與熱武器的第一次交鋒第355章 武判親審,震驚全場第444章 擡手撕裂逆生狀態,逆生三重的弊端第494章 菩薩低眉,金剛怒目,張之維欠下的第100章 【求首訂】林懷義的叛逃第296章 爲內景所不容的奇技第349章 授籙大會進行中第322章 統帥十萬天兵第521章 分出勝負,呂慈的挽回方式第77章 人體中的真武之神第437章 無根生扮豬吃虎,我來試吧試吧你第378章 化干戈,初次敕令神將第294章 拜見天通教主第201章 劍破戰機第68章 三昧真火第370章 外國異人勢力,法職考覈結束第232章 一眼嚇退仙家第491章 呂家的作風,王家大寶貝的影響力,第475章 武當周聖,拜見小天師第489章 真武大帝的身份,武當事了第245章 皇帝命格,肅親王的謀劃第464章 神乎其技的掌控力,陸瑾突破第518章 心狠手辣的呂慈第52章 很能打的張之維第98章 【修改】拿捏心猿第13章 取死有道第36章 豐平戰呂慈,火遁術第194章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第392章 魔都之行,比壑山動靜第182章 我殺的有億點點多第298章 領悟新奇技第253章 進入皇陵,倭寇死完了第375章 一飛劍把你這孽徒祭出去第200章 區區砂礫,不及我半分第498章 簡單秒殺,前輩碰瓷?第99章 【求首訂】張靜清的煩惱第270章 最強殺招,一劍隔世第84章 雷劫頓悟,察覺心猿第158章 呂慈不慈,陸謹的底線第324章 木秀於林,衆人對張之維的看法第291章 殺到膽寒,一劍隔世初戰第376章 375章感謝師父送的大飛劍第420章 請君入甕,十字軍出現,大戰一觸即第14章 渾源金丹第101章 【求首訂】頓悟,金光咒破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