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秦嶺深處,無根生和張之維命運節點

秦嶺深處,二十四節通天谷的山洞內,無根生對着張伯端就是一頓破口大罵。

因爲這段石刻的後面寫着

——此《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微之旨,無不備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伯端區區之口授耶。

如此,乃天之所賜,非伯端之輒傳也,其如篇末歌頌,談見性之事,即上之所謂無上妙覺之道也。

然無爲之道……

此後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見聞此篇,則知伯端得聞達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也;如其習氣尚餘,則歸中下之見,亦非伯端之咎矣。

…………

…………

這段話的意思是,上面的石刻是《悟真篇》,裡面記載着道家金丹之道的所有細節。

如果有興趣鑽研之道的人,仙資非凡,悟性絕佳,在看了這石刻的內容之後,一定會心胸澄明,且無師自通,這算是上天賜予對方的福分。

如此一來,就不需要他張伯端口傳親授,也不關他張伯端的事,就算有天譴,也譴不到他張伯端的頭上。

不過,《悟真篇》並沒有涉及到了明心見性的無上妙覺之道,也就是無爲之道。

此道在於用平常心去看待外物,不管是外界的影響,還是內在的影響,都不能左右自身,如此一來,領悟悟真篇就不會造成偏差。

但無奈,凡夫俗子的緣份和業報各有厚薄,本性慧根也有利鈍,很多人無法保持本心,受妄念影響,往往聽到一句話,就會造成很多種理解。

所以釋迦牟尼、文殊等人所傳的法門,到了被傳授者的手上,就會有很大差別,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後若有慧根悟性猛利的人,見到他所留之物,就會知道他張伯端已得到了達摩、六祖最上乘的傳承,領悟到了他們全部的精妙,他張伯端留下的東西,可以悟成萬法也。

但如果後來的練炁者資質愚鈍,沒有領悟到他留下的最上乘的思想,只領悟到了他的中下之見,那他所修出的錯誤,惹出的禍端,與他張伯端無關。

“這有點無恥了!”

無根生看着張伯端所留言論,再回頭看向洞口。

從這裡,他可以窺見外面山谷的一角,自然也能看到山谷上密密麻麻刻着的紋路。

那些紋路看似雜亂無章,但從任何角度,任何局部去觀察,灌輸給觀者的信息都是一致的。

雖然有些抽象,但更質樸,可以引起來自意識深處的反饋,引導着人體內炁息,暗照某個法門自動流轉。

這個法門叫“三車力”,不是什麼高超手段,甚至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低劣法門。

但外界流傳的法門,無論是何種,都有受衆,都講資質,不是人人都能練。

可唯獨張伯端搞出的這個叫“三車力”的修行功法,卻適用於所有人。

任何人進入這個山谷,都會自動學會這“三車力”,打通任督二脈,得炁成功。

“我來這山谷也有好幾次了,每次都驚歎於它的鬼斧神工,無論是外面的炁局,還是裡面讓人無師自通學會三車力的紋路,都讓人歎爲觀止。”

“紫陽真人張伯端,無愧於後天異人之祖的名號,他也是一個有道有術的第四類人。”

“無論是師門的懲罰,還是外界的勸誡,亦或是內心不斷生出的念頭……”

“都不能撼動他的思維,左右他有教無類,好爲人師的本性,他甚至都不覺得自己有錯!”

“在明白了自己的‘道’,知道了自己的‘道’會讓世間大亂,但依然堅守,雖不仁,但有道!”

無根生嘆息了一聲,罵歸罵,但紫陽真人的本事,他還是給予承認的。

憑藉一人之力,打造出如此神奇的山谷,說他比肩達摩,比肩佛教六祖,一點也不爲過。

可越覺得這山谷的神奇,也就越覺得它的可怕。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如果這個世界上,人人都能得炁,人人都能變成異人,那將多麼可怕?

那又會多出多少“有術無道”的人?

何爲有術無道?

全性門人就是!

譬如那惡童李慕玄就是其中一個,是非對錯先放一邊,你不能和他唱反調,你也不能兇他,準確來講,就算沒人兇他,他如果認爲你的語氣是在兇他,他也要搞伱的!

但李幕玄好歹心不壞,所以他擰巴,若不擰巴,心腸歹毒一些,便是白鴞樑挺之輩。

這種人,自無根生加入全性以來,見到的海了去了。

他們有本領,有能力,卻沒有自己的道,迷茫彷徨於世間,不知該往何去,所以放縱自身,一言不搭,一個心意不合,就要刀兵相交。

前全性掌門姚廣孝爲了給這些人找些事做,給他們安排了一條道,那就是造反。

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之中,都不乏他們的身影。

即便是現在都是如此。

現在的全性,雖無掌門,但也是有頭頭的,俗稱代掌門,不一定能號令所有人,但威信不小,有很多人願意跟隨。

當前的代掌門也是一個有術無道之輩,曾是洪楊之亂的骨幹,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洪楊之亂失敗之後,他造反之心未滅,畢竟現在的各地軍閥,其實大多是繼承的前朝的遺留部隊,對他而言,都是仇人。

爲報當年之仇,他一直與外部勢力勾結,欲要捲土重來。

其實這事不算離譜,要知道當年的洪楊之亂,西方那邊的教皇,還曾給洪楊之亂的天王,發過天父次子的證書呢,他差點就成了第二把十字架。

而現在,此人在效仿當年之舉,與神道教的大宮司來往密切,欲要再起事端。

無根生在深入瞭解全性之後,覺得秉持着前掌門姚廣孝思想的全性,已經成爲毒瘤,他要改變這個毒瘤,度化全性。

當然,從某種程度而言,度人也是度己,他的觀法向外,這也是他的道。

在確定了自己的路之後,他又想起了這個地方!

一羣全性便是如此難纏,若是滿世界的全性,那又如何是好?

所以他回到了這裡,準備毀掉這個禍端。

無根生拿着鑿子,就要將紫陽真人留下的《悟真篇》毀之一炬。

但就在鐵錘將要揮到鑿子的瞬間,他停下了動作,他遲疑了。

這可是能比肩達摩,比肩六祖的法門,若是毀掉,可能這世間就再也沒有了。

作爲一個異人,即便心智堅韌如無根生,心裡也不禁起了惻隱之心。

“此等先人智慧,真要毀掉?!”

他看着這石壁,久久無言。這時,石壁上的線條充斥在腦海。

慢慢的,他感覺自己的意識拔高,彷彿高到了天地之上,俯瞰全局,眼前所見,是密密麻麻的黑白線條。

這些線條雖然雜亂,卻在像他傳遞性息。

這些信息太多了,太也具備吸引力。

不過,無根生還是閉上了眼。

“大丈夫有可爲,有可不爲,我離張伯端所言的無上妙覺之道相差甚遠,非一人之力可以窺探也!”

而且,無根生還敏銳的察覺,這其中還蘊藏着更爲深層次的秘密。

思忖了片刻,他最終還是沒有下得去手毀掉此地。

若不管不顧,一律毀掉,那與因噎廢食有何區別?

不有教無類,不好爲人師,不代表就不爲人師,這其中有本質區別。

但就這麼放任不管也不行,進入這個山洞的考驗實在太簡單了,只需要破解何爲誠,何爲人的秘密,就能進入其中,獲得《悟真篇》。

這與白送有什麼區別?“誠”和“人”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東西嗎?

若只單單是有“人”有“誠”,就能聆聽此道,勢必會造成德不配位的惡果,遭至禍端。

想了想,無根生只用石殼掩去了洞中的《悟真篇》,再抹去了張伯端所言,並且再上面刻下了“九曲盤桓洞”五個大字。

這既是他對張伯端的批語,也用以警示自身。

九曲盤桓洞是《西遊記》中青華帝君的坐騎——九靈元聖的洞府,也就是與張之維八字相同的那位。

九靈既爲九天,也爲九陽,這是道家常用詞語,不提也罷。

但元聖二字,卻是有所代指,一般指的是至聖之師,至聖就是儒家聖人孔子,孔子所極力推崇的周公之禮的周公,便是所謂的元聖了,他被稱爲萬世師表。

在《西遊記》中,這一難的禍端,便是猴子好爲人師,亂教徒弟,引出了一窩獅子,最後引出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的九頭獅子,九頭元聖。

但其實這是一個雙重事件,不只是猴子,九靈元聖也是好爲人師。

他教出了一窩獅子,獅子不吃人,不做亂,就連下山買菜都給錢,也不吃唐僧肉,可以說一生爲善。

但唯獨一念之差,對猴子一夥的兵器起了貪念,偷了過來,甚至在這個秘密暴露之後,也不懂殺人滅口。

猴子發現以後,惱羞成怒,滅了它滿門。

九靈元聖發現以後,也是惱羞成怒,拿了猴子。

兩方都是《西遊記》爲數不多的好妖,卻因爲好爲人師,要你死我活。

最後引出了更後面的大佬,青華帝君出面,抓走了九靈元聖。

之所以把九頭獅子叫爲九靈元聖,其實用周公之名,提醒後來的修行之人不要犯一個錯誤,那就是好爲人師。

無根生把張伯端的洞府改名爲九曲盤桓洞,無疑是想諷刺張伯端就是那洞中的九頭獅子。

他教出來的弟子,都是那惹出事端,被猴子抽皮扒骨,碎屍萬段,送予全城百姓大快朵頤的黃獅精。

但無根生卻是沒想到,所謂世事無常,緣起緣滅,張伯端已逝,現在這洞府的主人是他。

他把自己的洞府命名爲九曲盤桓洞,對比他和三十六賊,以及後來的全性代掌門的結局,可以說是一語成讖。

不過,無根生顯然未曾想過這些,現在的他,有自己的堅守,也不認爲有什麼事可以打破他的原則。

處理好九曲盤桓洞裡的一切,無根生提着鑿子出門,他要把山谷上的紋路給改一下,斷絕了這個禍患無窮的地方。

…………

…………

而此刻,八字命格與青華帝君一模一樣某人,正盤坐在一顆大青石上口若懸河。

他的下方,一羣身穿道袍的小道士,一個個聽得抓耳撓腮。

這是天師府的早課,一般情況下,是讓龍虎山的道士自行研讀道藏。

但有時候,張之維也會在這個時候給師兄弟們講講課,解答一下修行疑惑。

此刻,張之維便在給師兄弟們講述了一些最近的所悟所感。

“之維師兄啊,你講的這個金光如火,有內焰外焰之分的理論,我怎麼就感受不到呢?”田晉中舉手說道。

“感受不到就說明道行不夠,加緊修煉,反正具體的感悟已經傳授給你們,修行的時候自行體悟,若有所感,可來找我,我再作提點!”

張之維說道,他雖可以強行將人帶入內景之中,以更爲直觀的方式帶人體會其中奧妙。

但這種方法畢竟不是灌頂傳功,若半點頭緒也沒有,那也只是白費勁,還是讓師兄弟們練練再說吧。

這時,門外走來幾個談笑風生的人影。

“白道兄,一晚上過去,你說張之維這小子怎麼樣了?”

張御山笑道,經過張之維昨天的調和,兩人矛盾全消,甚至還因爲之前法職考覈的事,有了一種不打不相識的感覺。

白玉宮想了想說道:“敕令神將搞打掃,修房子,這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看之維小友如何處理吧,我覺得可能吃了點苦頭,但問題不大!”

“怕是不止一點苦頭!”張御山笑道:

“來的時候我特意去張之維的袇房看了一下,一片狼藉,角落裡還有一些殘存的香案,還有一截三長兩短的線香,應該是祭神時留下的。”

“此番種種,無不揭示,昨晚張之維這小子過的並不安生,走走走,我們去問問是怎麼個事兒,這小子又吃了個什麼樣的虧?”

張御山說的那叫一個興致勃勃,好像看張之維吃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一樣。

“香三長兩短?”白玉宮笑道:“那確實是觸怒了鬼神,不過……之維小友若是吃虧,這種糗事,能告訴我們?”

“那必須能啊!”張御山道:“這小子藏不住事情,只要你敢問,他肯定敢說,走走走,咱們快去!!”

第460章 頓悟逆生第三重,一步登天第116章 兩孝徒談話,我劈了天師?第133章 梳理人體五行,修爲提升第303章 義薄雲天小天師第220章 發現天下第一攪屎棍的蹤跡第22章 罈子人的來歷第504章 天師之威,王家噩耗第165章 雷霆殺戮,偶遇柳坤生第11章 鬼熊復仇第193章 很特殊的衣服第47章 演武開始第411章 張之維的決意第7章 破廟第342章 領悟金光咒的最大奧秘第15章 第二種破境之道第408章 殺到老巢,再見罈子人第324章 木秀於林,衆人對張之維的看法第127章 茅山道友收屍,事件真像揭露第96章 戰火紛飛的龍虎山第222章 無根生張之維齊聚長白山腳第97章 【修改】一把火燒個乾淨第462章 我左若童沒有輸第166章 人間活閻王,柳坤生的動機第381章 和師父聊天日常,北大天師第372章 天師的禁制第253章 進入皇陵,倭寇死完了第353章 善惡天平,拷問人心第472章 各門各派的反應,龍虎山的反應第504章 天師之威,王家噩耗第158章 呂慈不慈,陸謹的底線第197章 張之維vs藤田將軍第63章 駕馭奇門第199章 恐慌沸騰,閃靈呂慈版第158章 呂慈不慈,陸謹的底線第411章 張之維的決意第437章 無根生扮豬吃虎,我來試吧試吧你第168章 風雷籠罩倭寇大本營第152章 爲愛衝鋒的王藹第203章 收一罈下壇天兵第95章 三昧真火第413章 道爺饒命第3章 突發情況第181章 咱們三個嘎嘎亂殺第271章 蟒仙拜山,全性和比壑山第115章 龍虎山大會,誰襲擊了天師第462章 我左若童沒有輸第115章 龍虎山大會,誰襲擊了天師第81章 心猿意馬,心魔現第268章 內景中的詭異找上門第334章 回到龍虎山,斷頭飯?第217章 讓你演練,你翻江倒海第375章 一飛劍把你這孽徒祭出去第285章 堂口安排,黃大仙手裡的奇技第248章 如魔神般跨界降臨第378章 化干戈,初次敕令神將第104章 張之維傳道,震驚龍虎山的大事【第第371章 天師的威嚴,玄壇元帥降臨第263章 請神請的金大仙?第62章 洞穿術士本質第148章 試試就逝世第208章 未來百年的格局第185章 以武會友第140章 呂慈演武,懷義自我懷疑第521章 分出勝負,呂慈的挽回方式第363章 可憐奔雷手,落地竟無聲第306章 修爲提升,困龍昇天之勢第229章 張之維和無根生論道第106章 超硬核的打磨心猿第59章 呂慈的決心第521章 分出勝負,呂慈的挽回方式第429章 雙全手和符籙的結合,衆人踐行第393章 比壑山和軍方的交易第508章 代天師發號施令,天通教主發工資第100章 【求首訂】林懷義的叛逃第3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懷義的坦白第311章 之維大師的指教第301章 重塑身軀,不可思議的能力第442章 張之維斷恩怨,誰贊成,誰反對第93章 借假成真,心魔手段第334章 回到龍虎山,斷頭飯?第152章 爲愛衝鋒的王藹第155章 本家那位張大帥的手筆第274章 白仙仙緣第293章 嗯?你是個什麼神?第56章 呂家雙璧領教絕頂第245章 皇帝命格,肅親王的謀劃第186章 藤田將軍的復仇第203章 收一罈下壇天兵第204章 百鬼臣服第30章 左若童拜見天師,少年陸謹第284章 堂口聚義,張之維的打算第141章 敕令上壇天兵第447章 吾道不孤,左若童爲“侶”出關。第10章 一巴掌第191章 師父要我回山?第337章 張靜清的霸氣宣言第272章 無根生的路,神道教大宮司出手第169章 張之維的到來,讓雲層翻滾起來第486章 武當門長被小天師打死了!第308章 祖師神威,無堅不摧